① 上市公司的注冊資金最低要多少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依據《證券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為不少於三千萬人民幣,原文如下:
一、《證券法》第五十條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二十六條
第二十六條 發行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二)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三)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四)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采礦權等後)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
(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拓展資料: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② 2012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統計表。就是包含流通股之類的,這個資料哪裡可找國泰安有么,我有那個資料庫
親,現在沒有這個區分了,股權分置改革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類為:總股本、流通股、非流通股、限售股。其中流通股又分為流通A股、流通B股、流通H股。限售股又分為限售A股、限售B股等。非流通股主要是指尚未完成股改的股票(S股)中非流通的部分,比如S儀化等。具體數據:
上市公司總數2,494
總股本(億股)38,487.682
流通股本(億股)31,318.945 占總股本的比重為81.374%
其中:流通A股(億股)24,498.948,占總股本的比重為63.654%,占流通股的比重為78.224%,
流通B股(億股)278.894,占總股本的比重為0.725%,占流通股的比重為0.890%,
流通H股(億股)6,559.463,占總股本的比重17.043%,占流通股的比重20.944%。
非流通股(億股)147.258,占總股本的比重0.383%
限售A股(億股)6,997.636,占總股本的比重18.181%,
限售B股(億股)3.482,占總股本的比重0.009%。
做了一張表格,可惜不顯示啊。
③ 判斷A股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優劣的標準是什麼
能夠保障大小股東的均衡利益,最好不出現一家獨大,也不能是一盤散沙。此外,還能保證足夠的股權來激勵管理層,以促使管理層對公司股東的負責任。
④ 股價受公司股權結構影響么
當然。
我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從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算起,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市場到現在才十年的歷史。但是這十年中,我國股票市場的規模空前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目前,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但是,這個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市場,毫無疑問還存在許多問題,仍然很不完善。
其中,突出的一個問題表現在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上,因為這個問題的另一面的表述就是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問題。對於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一個過度投機的市場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容易對經濟造成重大的沖擊,帶來嚴重的危害。
因此,遏制股市的過度投機一直是各國股市發展的首要問題,也是證券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為了治理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問題,使我國證券市場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必須研究其中的原因。而股市過度投機,不管原因有多種,表現有多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會反映在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上,股票價格的波動性可以作為股市是否過度投機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根據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價格是由供求關系來決定的。但是,這里所說的供給和需求都是指有效供給和需求,如果供給和需求是無效的,則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從而不能對價格形成有效影響。
在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中,由於歷史和體制原因,我國上市公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股本結構,即國有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絕大部分且不能上市流通。對於股票市場而言,這些不能流通的國有股,並不構成現實的市場供給,這必然會對我國證券市場上股票價格的形成和變動產生影響。本文即從我國股票市場上的過度投機現象出發,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論述了我國上市公司獨特的股本結構與股票價格的相關關系,特別是這種獨特的股本結構對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影響。
本文的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問題」,主要通過與日本證券市場的相關數據的比較,論述了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性,這種投機性甚至超過了日本股票市場在泡沫經濟形成和發展時期(1985-1989)被公認是存在嚴重過度投機的程度。這樣的一種過度投機市場,必然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危害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治理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
第二章「股票價格波動的理論基礎」,主要從馬克思的理論般價出發,從理論方面研究股票價格的現實形成機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股票價格問題進行了深刻的理論分析,揭示了股票價格形成的本質。但是馬克思的股票價格理論僅僅適用於解釋理論般價的形成,因為馬克思是以完全競爭市場為假設前提得出股票價格取決於股息和利息率兩個基本因素的結論。完全競爭市場的不現實性,使得我們必須研究股票市場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股票價格的決定機制。在現實股價中,股票的市場供求成了決定股票價格的主要因素。供求決定價格,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問題的關鍵是要找出供求背後的因素。比如,經濟周期、政府宏觀經濟調控、貨幣供給甚至環境保護意識都會影響到股票價格的變動。因此,現實股價的決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合力的結果,而我國股市獨特的股本結構是造成股價現實變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章「我國上市公司獨特的股權結構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分析了由於歷史原因,形成了我國上市公司獨特的股本結構。這種股本結構的獨特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國有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絕大部分且不能上市流通。形成我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獨特性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結為三方面:第一,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原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結果,這形成了國有股問題的發端;第二,在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由於對公有制主體地位認識的偏差,形成了國有股佔大頭且不流通的局面;第三,處理國有股問題時的遲疑,造成了目前國有股問題積重難返的局面。國有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的絕大部分且不上市流通,使通過股票市場的收購兼並難以進行,股票投資失去了支配性工具的功能;同時,上市公司的有效治理結構難以建立,公司的業績普遍下滑,股票投資失去了收益性工具的功能。這樣的必然結果是股票投資只能作為投機性工具,從而在制度上內生了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現象。
第四章「股本結構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通過市場統計數據的實證分析,論證了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把股票市場價格變動幅度,按不同流通股本規模進行分類,通過比較在長期市場上、市場上升時期、市場回落時期的股價變動數據和漲跌幅排名,驗證了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是影響股價變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小盤股公司的股票在行情上漲階段,股票價格上漲幅度要大於中盤股和大盤股,在行情下跌階段,股票價格下降的幅度要小於中盤股和大盤股的結論。這一實證分析的結論,與我們理論分析的結論是基本吻合的。
第五章「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國有股上市流通」,主要論述了通過國有股的上市流通來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從而在制度上消除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問題。國有股的上市流通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只是對國有股上市流通的三個理論問題進行了回答。我們認為,國有股的上市流通不會影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不會導致股市的崩盤。這些理論問題解決了,國有股上市流通,更多的可能只是技術性問題了,可以通過市場來解決。在文章的最後,對國有股上市流通提出了幾個原則性思路:先增量後存量;先小盤股後大盤股;分階段逐步解決;有效增加市場需求。對於國有股上市流通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總之,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對股票價格有著深刻的影響,這種股本結構的獨特性一定意義上造成了我國股市的過度投機現象。因此,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是治理我國股市過度投機的方法之一。而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國有股的上市流通,將是其中的一條有效途徑。
⑤ 股票問題股本結構
以下是實戰總結出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懂得了宏觀思維在選股中的重要作用,並能准確把握炒股的核心「預期」,如何在預期受益行業內研判最有上漲潛力的個股,找到大「黑馬」離不開股本結構分析。。。我國股份公司股本結構由國家股、法人股、外資股、職工股、社會公眾股幾種或其中一種構成。國內A股上市公司股票股本結構主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組成。2005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確立了「市場穩定發展、規則公平統一、方案協商選擇、流通股東表決、實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則,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進入全流通時代。那些將要上市流通的非流通股分按流通盤大小分為大非,小非,占總股本百之之五以上的為大非,百分之五以下的為小非。已獲得上市流通權但是沒有上市流通的的為限售股份。投資者找到預期後選股需要全方面的分析、對比與研判。公司概況、財務分析、經營分析、股東研究、股本結構、分紅擴股、行業對比甚至是高層治理中各高管的人品、性格、喜好、專長投資者都要一一去研究、分析。在股本結構中,主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組成。投資者選股一定要看盤子大小!這個「盤子」就是流通股本規模的大小。 我們通常以大盤股、中盤股、小盤股來區分流通股本規模的大小。一般而言(投資者要辯證地看待流通盤大小問題,因為隨著市場的發展,股市的完善,大、中、小盤股概念也在不斷變化;若干年後,現在的大盤股可能變成中盤股甚至是小盤股。)大盤股:l億股以上的股票。中盤股:5000萬股至l億股股票。小盤股:5000萬股以下的股票。 大盤股中:流通股本超過5億股=巨盤股。小盤股中:流通股本不足2000萬股=微型股。投資者明白了大、中、小盤股流通股本大小的定義後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特點:1》市盈率:相同業績水平股票如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小盤股(市盈率)≥中盤股≥大盤股。2》主力市場炒作角度:大中盤股適合大資金的操作,社保、實力機構、基金。在牛市中如果選擇市場龍頭股的角度操作,顯然績優大盤股比較合適,對指數影響大,控制這些個股就能很好的掌控市場節奏。特別是大牛市中「牛頭」一般都是大中盤股擔當。小級別反彈行情或橫盤整理階段又或者長期連續下跌後小盤股將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趨勢相對不清晰或者不明朗階段,不管是大資金或者小資金,都會偏向於盤小的股票,大家目的一個逐利而來,船小好調頭嘛!!!!! 3》股性:大盤股的企業成長性和股本擴張能力較差,盤大不易「炒作」。股性比較呆板!小盤股的企業成長性較好和股本擴張能力強,盤小易於「炒作」。股性比較活躍!中盤股的企業成長性和股本擴張能力介於大盤股和小盤股之間。股性比較沉穩!4》大黑馬: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仍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轉換階段,A股上市公司質量普遍不高;就是以前的績優股,到現在沒退市也只能算是績差股(長虹、深發展等),國家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些公司只能通過資產重組來實現鳳凰涅槃!而資產重組也將是A股市場現階段重頭戲。 (a)小盤股資產重組成本低,想像空間大。(b) 供求關系是決定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小盤股籌碼有限,稍有增量資金介入,其股價的上升力度必然強於流通股本規模大的個股。(c)小盤股流通盤小,主力投入資金和成本較小,容易受莊家控盤操作。理論上無論大盤股、中盤股、小盤股都可以進行資產重組,但事實上就我國股市目前狀況,小盤股資產重組成本最低,想像空間最大。這是大盤股不具備的條件,也是很多大型夕陽行業重組失敗的原因。能拿出這么多資金去重組這些流通盤巨大的公司非常少數,就算有實力也會因深入後發現預料外的問題很多,成本過大而放棄。。。投資者明白了股本結構的特點後,在選股時一定要根據當時的趨勢來選擇:1》在大牛市多頭行情中,投資者應該綜合分析後選擇績優,還沒有大漲並有市場潛力的大盤股。2》在橫盤整理階段或者反彈階段,應傾向於選擇有復合增長能力並已經在技術面得到明顯支撐的小盤股。3》投資有價格彈簧原理,如果在小牛市行情中,大盤股和小盤股都已經率先發力連續上漲成為高價股,而中盤股原定不動還在低價徘徊時,投資者可以大膽介入股性相對比較好的中盤低價股。4》宏觀形勢不明朗,市場不清晰,股指走勢呈現明顯滯漲時,投資者應該立刻舍棄所有大、中、小盤股票。空倉觀望!別忘了空倉也是在炒股票。。。5》對市場持續連續性幾個月暴跌,市場股票盡數皆墨時,投資者要密切關注市場構築底部機會出現。可以對率先發力的小盤股給予支持!6》小盤股容易出現黑馬!什麼是黑馬?黑馬就是現在尚不被人所知,但在今後一段時期能夠遠遠跑贏大市的股票。如果大家都知道要重組的股票那就不叫黑馬!也不可能有黑馬的表現。小盤股並不意味著就是黑馬;小盤股中不是黑馬,連馬都不是,而是兇悍套人的驢不在少數。哪些小盤股最容易成為黑馬呢?1》總股本不超過3億股,流通盤低於5000萬股。2》主業清晰,處在成長期政策傾斜朝陽產業。3》技術形態為「潛伏底」末端可能走出圓弧底形態。4》價格應在16元以下,現在10元以下小盤股很難看到了。5》每股未分配利潤、每股業績、每股公積金、每股凈資產較高。6》有配股資格小盤股可以縮短重組後主力再籌資的時間。7》6個月以上股價在底部整理,但成交量明顯有主力介入。8》對認定黑馬,投資者要有信心和恆心持股,不要輕易被主力 「下馬威」給踢下了。(望採納)
⑥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占的比例
根據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除去總資產就是股權比例,總負債除去總資產就是債權融資比例,
沒有優先股等情況下,兩者相加為1。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
(6)2013年a股上市公司股本結構比例擴展閱讀: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資比例遠高於內源融資,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是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其次,在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所佔比重平均超過了50%0。
其中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A股進行的股權融資在全部股權融資資本中的比例平均達到了17%左右的水平,並且隨著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理由認為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還將繼續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業融資結構中,根據啄食順序原則,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
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
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為零,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
⑦ 問怎麼查前幾年公司股權結構啊就是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比例
任何股票頁面點擊鍵盤的F10鍵,在出現的頁面再點擊」股本股改「,就可看見前幾年的股權結構,但是股權比例需要自己計算。
⑧ 請問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
你好,關注你的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我們國家股票市場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股權分置改革。我們國家在2005年左右,進行過一次股權分置改革,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將非流通股全部轉化成為流通過的一次歷史性改革。
改革之前,我們國家將股票明確劃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情況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大致一是國有股是非流通,原因是國有資產管制較為嚴格,禁止流通;二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法人股是非流通,這部分由於當時國有轉民營的規定亂,執行方法更亂,所以造成了眾多產權不清的情形,因此禁止流通。而公司上市新發行的股票則可以流通,但取得成本較高。
改革之後,我們國家將消滅非流通股,情況也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補償現金、股票或其他承諾的形式,補足流通股股東高成本取得股票的價差。補償之後,全部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截止目前,應該沒有幾家上市公司還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了。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你的問題,你所研究的文章肯定有一部分是2005-2007年以前的,那麼那個時候,非流通股問題確實非常多,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權不能同股同權,其中,國有股不能流通,而且國有股佔比一般較高,所以國有控股人在給公司作出決策時不會考慮流通股希望股票上漲的意願,只為完成國家利稅任務考慮,直接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出現問題,所以當時的很多研究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其次,非流通股佔比如果較小,那麼問題也沒有這么尖銳,而實際情況是90年代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企業,即使現在民營了,當年也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當時拿不到上市指標。所以國有非流通股一股獨大,成為當時公司治理結構的另一大問題,也被當時的研究者所熱捧。
現在,雖然不存在非流通股了,但是這個詞仍頻繁出現,因為現在上市的企業存在限售的股份,比如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在上市後36個月不能轉讓,這部分股份還叫流通股,但是限售,一大部分人就會籠統地稱其為非流通股,比如市面上流行的「大小非」,這個「非」,指的就是非流通的意思,但事實上,他們都應該被稱為流通股,只不過是限售流通股。
概念說完了,我認為你的論文不應該再去研究流通與非流通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而逝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將會被更多人遺忘。目前的股權結構研究更多集中於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家族性等的研究方面,我更推薦你多看一些2007甚至2009年以後的新論文,這對你理清和整理股權結構的熱點問題及主要思潮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對限售有興趣,我能給你的提示就是,你可以考慮一下限售條件對公司核心領導層變動的影響問題,這倒比較新穎。比如……由於限售條件的存在,創業板首先出現了高管上市半年後離職的情況等等,這類問題是目前困擾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⑨ 中國股市的股票股本結構一般是如何構成的
主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組成。
流通股是可以上市流通的。可以自由買賣的,價格隨市場的供求關系而決定的。
非流通股是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國有法人股,國家股。
但是現在國家進行股權分置改革了,要進行全流通了。
那些將要上市流通的非流通股分按流通盤大小分為大非,小非,占總股本百之之五以上的為大非,百分之五以下的為小非。已獲得上市流通權但是沒有上市流通的的為限售股份。
我國股票還分為B股專門為境外投資者買賣的股票(上海為美元,深圳為港元)但是現在境內也可以買賣了。
H股是我國股分在香港上市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