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概況
南昌國家高新區座落在風景秀麗的艾溪湖風景區,是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南昌高新區創建於是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轄區面積231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32平方公里。全區企業900餘家,外資企業200餘家,美國微軟、美國科勒、美國耶茲、法國ABB、德國G&D、台灣東元等一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和中興通訊、深圳方大、江銅集團、TCL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在我區均有投資並取得良好回報。目前,南昌高新區已成為江西省科技含量最高、產業集聚效應最顯著、發展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的經濟區域。南昌地處我國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接壤地帶,交通十分便利。105、320、316三條國道交匯於此,昌九、昌樟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南昌至上海(滬瑞高速)、南昌至深圳(贛粵高速)、南昌至福州(京福高速)的高速公路也將於二年內全線貫通。贛江是南昌連接黃金水道長江的重要航道,距九江外運港口220公里,水運順贛江經鄱陽湖入長江出東海,可直達沿江各口岸;航空有可起降大型國際航線客機的昌北國際機場,已開通直達國內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等25條航線;鐵路有京九、浙贛、皖贛、向樂四條主幹線縱橫穿越,尤其京九線與浙贛復線形成金十字交匯於南昌,使南昌成為中國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和內地連港澳、東部沿海地區連接西部地區的大通道。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中國經濟發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南昌作為中西部省會城市承東啟西的大區位優勢更為突出,這為南昌的開放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和發展機遇。南昌高新區距南昌火車站3公里,距贛江水運港口10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5公里。南昌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已在高新區內建成全市最大的公交車總站,市區5路、13路、231路、209路、602路公共汽車直達區內,並貫通市區的所有主幹道,其中5路、231、602路公共汽車從高新區始發,直達火車站,209路從高新區始發,直達紅谷灘新區行政中心。
行政管理機構
南昌國家高新區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區管委會按照省、市政府的授權對高新區行使項目審批、土地管理、規劃建設、人事勞資等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行政管理許可權。為了給高新區營造一相對優化的投資環境,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台了《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以促進和保障南昌高新區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和良好的法治環境。服務機構區內設有海關辦事處、檢查檢疫局辦事處、國稅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質監分局、消防中隊、交警中隊、創業服務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城管監察大隊、勞動監察大隊、勞動仲裁委員會、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勞動保障服務分中心、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電信分局等機構,建立了完善的服務體系。其主要服務機構有建設開發公司、物業管理公司、進出口公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商業銀行、農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在區內設有營業網點,形成了為企業實行「一條龍」的支撐服務體系。主要服務機構已集中在一棟樓辦公,實行了「一站式」公開服務,全部服務項目、辦事程序和收費標准一律公開,5個工作日內可為企業進區落戶辦完所有手續,從而為進區的海內外客商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
政策環境南昌國家高新區是江西省科技經濟特區,享有國家賦予的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並建立了一級財政獨立金庫,使進區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以真正落實。為將高新區的管理與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使高新區指導方針、管理體制、創新機制、高新技術產業化政策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省人大已出台《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同時,區管委會還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具體規定匯編成冊,使高新區各項工作和有關政策的落實得以進一步制度化、公開化、規范化。園區建設高新區內市政設施齊全,服務設施配套。京福高速穿區而過,贛江水運直達港口,10條公交線直通市區;全省開發區中唯一的南昌海關辦事處以及電信分局,供電分局,總裝機容量58.5萬千瓦的變電站,日處理污水100萬噸的污水處理場首期33萬噸工程已投入使用,自來水管網、有線電視網和高速寬頻網路與市區直接聯通,產業區實現了道路、通訊、供水、供電、排水、排污、煤氣管網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區內建有休閑公園、湖景公園、花園式科技人員公寓、賓館、酒店、寫字樓、工業標准廠房以及設施優良的寄宿學校和商貿網點,高新區已成為江西省投資軟硬環境最好的區域。招商引資與產業項目高新區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南非、紐西蘭、匈牙利、香港、台灣等25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家外資企業進駐區內。近三年來,全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71.3億元,尤其是2005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從2001年的1774萬美元增長到1.5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的8.5倍、建區前10年總和的1.5倍;實際利用內資從2001年的7.7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01年的4.4倍,建區前10年總和的2.2倍。近幾年,我區引進的高科技企業有高檔銅箔、高精度銅板帶、高檔空調和無洗滌劑洗衣機、國家一、二類新葯等,這些高科技項目具有強勁的生命力,為南昌高新區今後的發展帶來強大動力。與此同時,我們還先後與馬可尼公司、愛默生公司、西門子公司、微軟公司、住友會社、FCB公司、ABB公司、KOC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進行了密切接觸,彼此建立了友好關系,為今後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5年6月16日江西微軟技術中心正式營業,使南昌高新區在全省開發區首次實現世界500強零的突破。2006年,ABB公司、koc集團相繼落戶。經濟總量與財力狀況南昌高新區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近三年來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30%,2005年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突破「三個200億」:即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84億元,增長40%;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增長42%;銷售收入251億元,增長41%;利稅收入46.9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4億元,增長54%;財政總收入完成7.07億元,增長34.9%。2006年上半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5.93億元,同比增長37.8%;銷售收入124.14億元,同比增長40.57%;利稅總額27.12億元,同比增長23.53%;財政總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48.9%。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產業規模與產業結構南昌高新區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及應用軟體、生物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以這些支柱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群體實現的經濟效益佔全區經濟總量的90%以上。全國第10個「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金廬軟體園自1998年5月成立以來,已有軟體企業190家,佔全省總數的80%。其中年總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有17家,研製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類軟體產品160餘項。2005年園區實現總收入22.5億元,佔全省軟體產業總量的84%。軟體產業的迅速崛起,使金廬軟體園成為推動我省國民經濟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動力源。
② 溫州怎麼到北白象工業區
從溫州新南站買票上北白象的汽車,然後到白象汽車站下車!坐三輪車到北白象工業區!不過我了解的只有白塔王工業區和金廬工業區!
③ 我發明一個專利想投產有威海有扶持政策嗎是建築機械很有前途
用人不疑,你選擇人的時候要選擇對撒.選擇合作夥伴的能力要是你覺得你欠缺或是現在根本沒有人可以靠的住你就採取相應的法律程序吧`!就象上面說的辦法
④ 江西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是哪個
南昌..
⑤ 高新技術產業有哪些
.電子與信息技術
2.生物工程和新醫葯技術
3.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4.先進製造技術
5.航空航天技術
6.海洋工程技術
7.核應用技術
8.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9.環境保護新技術
10.現代農業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⑥ 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有哪家企業提供 商品運作,財務處理,分析等功能的軟體公司
Adniu集團公司
⑦ 江西曙光集團~是否騙人
1 公司是正式的,不是騙子公司。
2 收取5000元違約金是違法的。
3 如非情非得已,這類公司一般是不要進的。
⑧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成績
一、率先進入千億產業園區行列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據官網顯示,園區營業總收入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率先突破1000億元,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高,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南昌市的24%,規模工業利稅總額佔南昌市的32.4%,對南昌市工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新興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有六個,南昌市五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有四個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已成為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服務外包產業異軍突起。引進了世界500強德國貝塔斯曼歐唯特、日本日立物聯網、美國甲骨文、戴爾及台灣百大企業英華達、國內軟體百強中興、用友軟體等知名企業入駐,成為推動南昌市在中國2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由排位後列到位居中游的主力軍。國家級醫葯國際創新園落戶高新區。是國內第二家國家級醫葯國際創新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借鑒美國聖地亞哥、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內外醫葯產業聚集區的先進理念,進行高起點規劃建設。LED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依託晶能光電、聯創光電的外延片、晶元,向上下游延伸,打通了上游的襯底材料和下游的封裝、照明等應用產業環節,形成了從襯底材料生產、外延片、晶元製造到封裝、應用的LED全產業鏈。特別是在LED下游應用產業上,引進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入股晶和照明公司,將快速做大LED照明應用產業。2.5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順應產業升級融合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第二產業中附加值較高的上游研發設計和下游的營銷和結算(包括總部經濟),以及由此衍生的會展、電子商務、培訓等產業,引進了綠地集團規劃建設80多萬平方米的2.5產業綜合體。同時,積極引導湖西區域企業騰籠換鳥,發展2.5產業。已有日月明公司、聚仁堂葯業、綠悅科技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正在高標准規劃建設2.5產業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堅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配套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戰略,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打造產業集群和完善產業鏈上,把太陽能光伏產業、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服務外包產業等低碳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產業重點打造,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實現了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及應用軟體、精密機械製造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葯、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四大支柱產業的產值佔全區經濟總量的87%以上。
三、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2011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占江西省總數的三分之一,南昌市的三分之二。軟體企業占江西省的85%以上,自主研發的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佔南昌市的80%以上。僅2011年,高新區就有13個項目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其中2個一等獎,占江西省的40%。13個項目獲南昌市科技進步獎,其中3個一等獎,佔南昌市的75%。高新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21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國家級孵化器和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有5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
四、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據官網顯示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堅持「綠色招商」,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園區內沒有一根煙囪,沒有一台燒煤鍋爐。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高起點規劃建設了佔地2600畝的艾溪湖濕地公園,啟動了18平方公里的瑤湖森林公園建設,打造了富有生態內涵的森林園區。2009年被科技部、環保部等批准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2010年又榮獲 「低碳中國突出貢獻園區」獎和中國綠化先進單位。
五、生態科技新城建設氣勢如虹
高新區科學布局了總部經濟港、國際社區、特色商業街區等城市功能區,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知名地產企業加盟科技新城建設。包括綠地城市綜合體、華新雲中城、中節能總部等。截止2012年,在紫陽大道上已開工建設的超高層有6棟,將引進國際知名五星級酒店4家。
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建立了6個國家級孵化基地、5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及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准化示範基地等2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擁有博士後工作站11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12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和企業孵化器,擁有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重點實驗室,9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有著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項目的獨特優勢。
高新區10家企業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技術創新團隊,占江西省的三分之一。11個項目獲得2010年江西省科技進步獎,連續多年位列江西省第一,其中2項成果評為江西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占江西省50%。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6家,占江西省40%。列入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佔南昌市的80%以上,成為江西省科技創新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