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交集團到底有幾個局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資、控股子公司41家、參股公司16家。
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以港口、碼頭、公路、鐵路、橋梁、隧道、市政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設計和建設業,以基建疏浚和環保疏浚為主的疏浚業,以港口機械、築路機械為主的裝備製造業,以及以國際工程承包、進出口貿易為主的外經外貿業。
業務足跡遍及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港澳特區和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交股份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及建設企業,中國領先的公路、橋梁設計及建設企業,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業,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製造商,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中國最大的國際設計公司。
(1)中國交通資源集團擴展閱讀:
中交股份擁有10所大型設計院、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6個重點實驗室(其中3個被認定為交通運輸部行業重點實驗室)。
擁有眾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近10年來,中交股份共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4項、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7項、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31項、國家優質工程獎35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243項。
中交股份積極參與對外經援項目和國際承包工程的合作與競爭,目前擁有78家境外機構;20多年來,連年入選美國ENR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之列,CCCC、CHEC、CRBC、ZPMC品牌享譽全球。
中交股份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後,憑借規范的管理和優良的業績,相繼被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和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成為中國建築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在《財富》雜志2007年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中躋身十強。
『貳』 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的項目簡介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6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交建主營業務取得了長足進步,市場地位進一步提高,業務結構、市場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11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11位;位居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第11位,連續5年位居中國上榜企業第1名,中國大陸建築企業第1位,成為中國建築行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但在當前國內及國際經濟環境下,面臨增長乏力、市場空間不足的困境,提出打造「五商中交」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交建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問題 。中交集團在重組、上市、挺進世界500強的跨越式發展中,積累了房地產業務發展基礎,也一直在努力謀求發展結合傳統主營業務優勢的特色房地產業務。2010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經批准,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以行政劃撥方式整體並入中交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由於中房集團屬於國資委確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之一,因此中交建將自動獲得房地產開發牌照,進入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隊列 。中房集團並入後,房地產業務成為中交集團主營業務之一,必將有效提升中交集團整體實力,有利於中交加快資源整合和業務結構調整,拓展經營業務空間。
2009年8月3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與廣州市政府簽訂《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在海珠區建設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分兩期開發建設,首期規劃總用地面積16.7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34.4萬平方米(分A、B、C三區)進行建設,建設期約6-8年。其中A區10.4萬平方米,B區12.98萬平方米,C區11.0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3.5億元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教育部副部長陳希,鐵道部原副部長王兆成,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龍雲,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徐少華,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寧出席了簽約活動 。 項目建設前用地為二類工業用地,是中交集團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屬的企業預制廠、機電公司和航通船業所在地,基地內建築物為陳舊的造船車間和修理車間,設備老化,碼頭使用率低,造船、修船對珠江的水質環境有不利影響。項目周圍瀝滘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環境臟亂,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生活配套不完善,道路狹窄。
隨著廣州市「南拓、中調」戰略的推進,新城市中軸線由南而北貫穿而過,海珠區未來將由昔日的老工業區轉型為宜商宜居中心城區,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而且廣州市CBD區域已擴大至整個琶洲島,發展中的琶洲會展商務區和規劃中的琶洲中央商務區將以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帶動以會展商貿經濟位於龍頭的上下游企業的發展。為實現上述的發展戰略,廣州市在幾年前就提出了「退二進三」戰略,即把原來的第一、第二產業搬離城區,引進第三產業。海珠區是廣州市實施「退二進三」戰略的重點區域,一大批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將撤離海珠區。為貫徹廣州市政府和海珠區政府的戰略發展規劃,中交四航局有限公司已將原預制廠、船舶公司逐漸遷至廣州的周邊城市,騰出的用地將作為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的發展用地 。 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洛溪大橋與新光大橋中間的江邊地塊,具體在廣州市海珠區新城市中軸線南段端點西側,瀝滘村南部,南臨珠江後航道,東側為規劃中的南海心沙島。項目為廣州市重點工程,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項目規劃地塊總用地面積為16.7萬平方米,可建設用地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項目分A、B、C三區建設,建築群包括3棟高度分別為150米、187米、200米的塔樓。其中A建築呈「1」字型,B,C建築呈兩個「0」字型,三棟建築由西往東排列成「001」組合,由東往西看則呈「100」狀態,建成後將成為廣州市富有特色的新地標性建築 。
建築設計方案以「城市啟航、中交啟航」為設計理念,營造出積極開放的城市空間和銳意進取的企業文化精神。設計以穩健的群體建築形態,理性的建築布局,升騰向上的天際輪廓線,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建築形象,從而塑造了城市南端的新地標,打造出飄逸的城市濱水建築風景線。
2013年7月,廣州新中軸線南端將建起一組「廣州之窗」地標建築,建築方案已經獲市規委會審議通過。項目分A、B、C三區建設,A建築呈「1」字型,B、C建築則像兩個門框,三棟建築由西往東排列成「001」的組合,富有特色。其中A區是高200米的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大廈,2010年10月A區項目開工建設。B區用地面積51656平方米,建築面積129497平方米,容積率4.53,設計高度為187米,建築功能為辦公。C區用地面積36773平方米,建築面積110286平方米,容積率3.0,設計高度為150米,建築功能為科研 。從效果圖可以看到,這棟43層的樓就是被稱為「001」大廈中的「1」,也是5棟樓中最高的一棟。有趣的是,三幢身高塔樓中的一幢呈「1」字型,另兩幢則像兩個門框呈「0」字型,「從正面看、南面看是001,從電視塔(小蠻腰)上看是100」。可謂是珠江兩岸都是景。
其中中交南方總部基地A區為總部大廈(CCCC South Headquarter),位於珠江江畔的洛溪,建築面積15.4萬平方米,建築高度207.7米,其中地下3層,地上43層。總部大廈設計為二星綠色建築,同時採用了結構疊合柱、水源熱泵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式空調等多項先進技術。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南端的新地標,珠江江畔的新形象。 2013年8月28日,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A區主體結構封頂 ;截至2014年4月,項目已基本完成幕牆安裝工程,預計2014年8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B區為建築主體是1棟40層超高層SOHO辦公樓,包括東塔和西塔。項目整個建設周期約為43個月,項目開工時間為2014年1月,完成時間約2017年8月。
2014年4月26日,中交南方總部收到《廣東省水利廳關於中交南方基地遊艇碼頭工程建設方案的批復》,標志著中交南方總部配套項目遊艇碼頭防洪評審順利獲得通過,為中交南方總部打造成具有城央遊艇配套的高端商務園區奠定了基礎。環評公示資料顯示,該遊艇碼頭在洛溪大橋以東約800米處,未來將提供136個遊艇泊位。而根據相關規劃,廣州在未來十年內,將新建超過1萬個遊艇泊位 。
2014年4月30日,中交南方總部「廣州之窗」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獲得廣州市規劃局批復,標志著該方案正式落地。新方案在原修建性規劃基礎上,對總平面規劃、建築型態、地下室連通、歷史建築保留等做出大量調整,將大大提升南方總部項目和廣州市中軸線南端區域價值。
2014年6月6日,廣州日報報道:有「廣州之窗」之稱的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因其外形獨特和所在地段重要,被視為未來廣州的新地標之一。其修建性詳細規劃修改方案在市規劃局官網公示,目前尚未動工的兩棟構成「雙零」的建築確定不等高:B建築40層,C建築33層,整組建築將由西到東逐次變高,兩棟建築將分別作為商業金融用途和科研用途 。 1.建築地下可直通瀝滘地鐵站。
「廣州之窗」建築特色突出的同時,項目單位對地塊內外部的交通提出了憂慮。據了解,該地塊現狀進出地塊通道單一,廣州大道西側支路是建設地塊出入的主要通道,但交通通行能力差。振海路為瀝滘村內部支路,路邊停車現象嚴重,通行能力得不到保障。根據地塊周邊現有的交通規劃,2017年項目周邊的交通設施建設計劃包括續建環島路、拓寬洛溪橋、建設環島有軌電車等,但這些交通設施並不能根本改善本項目的出行條件。
為此,項目單位建議在項目建設期間推進實施工業大道南、東曉南延長線、洛溪橋東側支路、南北向規劃主幹道、瀝滘公交總站等項目,建成後,相對現狀將增加四條進出口通道,公共交通條件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內部交通方面,採取優化地塊車行出入口、實現地下車庫連通、延伸景觀人行步道、優化各種機動車交通組織流線等措施,實現人車分流,另外,A區地下空間開放可預留與瀝滘地鐵站銜接的條件。上述建議均得到市規委會審議支持 。 中交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建成後,中交股份在廣州的三家全資子公司將全部入駐,項目預計可吸納就業人口達2萬多人,經營期內整體項目園區的企業年營業額有望達500多億元,並帶動瀝滘村近700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形成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極具商業活力的總部經濟集聚區。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南端的新地標,珠江江畔的新形象。中交集團董事長周紀昌介紹,廣州南方總部是中交集團北京總部外的第一個地區總部,其建設將集中原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放大發展效應,同時也旨在擴展東盟業務。廣州市長陳建華表示,這組建築應打造成珠江航道的標志性建築 。
『叄』 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待遇 福利(專科)怎麼樣 詳細一點 萬分感謝20號之前一定要回復
吃穿住行用:一日三餐、工裝工服、宿舍住宿及被褥等生活用品和春節往返路費等費用由企業承擔。
其他福利:年度體檢、節日聚餐、生日慶祝和帶薪年假等,由企業不定期組織實施。
『肆』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監事會董事會:董事會辦公室、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薪酬考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
經營層:綜合管理部門(辦公廳、人力資源一部、人力資源二部、財務部、戰略規劃部、預算考核部、科技部、投資管理部、資金部、企業文化部)、監督保障部(監察部、安全質量監督部、審計部、法律部)、業務管理部門(基建部、海外部、設計咨詢部、工貿部)、分公司(總承包經營分公司)
『伍』 中交集團評職稱和社會上的人事局評職稱有區別嗎,中交的職稱證也是全國通用嗎
有區別。中交集團評的職稱只在集團內部和行業內部有效,社會上不承認。 職稱屬於政府人力資源部門管理,一般市局只能評定初級和中級,省廳評定中級和高級,效力是一樣的,政府人力資源部門(人事局)評定和考核的職稱是全國各地通用。
『陸』 中交集團有多少個子公司
中交集團子公司有8家以上:
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所屬大型建築施工企業。具有國家公路工程總承包一級,市政工程總承包一級,橋梁、隧道、路基、路面專業施工承包一級資質;通過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標一體」國際標准管理體系認證,取得了《施工安全生產許可證》,並獲得財務信用AAA認證。
2、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路橋國內事業部部分人員及國內隧道專業人才和部分隧道施工隊伍整合成立的新興企業。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公司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發展的總體要求,立足自我,艱苦創業,大力實施科技興企和人才強企戰略,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著力構築優勢,打造品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善且精幹高效的三級管理機構和市場開發網路。
3、公司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87%,具有中級職稱的佔60%以上,公司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3歲,均為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工,是一個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團隊。
4、新接收的院校生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生佔6%,碩士研究生佔27%。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素質高、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同志加入了中交隧道的創業行列,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凝聚力、戰鬥力,增強了發展內動力。
『柒』 中建、中鐵、中交有多少家子公司,中建的工資大概是多少
中建全稱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目前共擁有4個板塊56家子公司分,分別為:建築工程板塊(如中建一局到八局等)、國際工程板塊(如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等)、房地產板塊(如中海地產、中建地產、中建信和地產等)以及設計勘察板塊(如東北設計研究院、西北設計研究院、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等)。
上述三家企業是我國建築行業的三強,均為大型的央企,實力由強到弱分別為中建、中鐵、中交。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見到三家下屬的業務板塊及企業眾多,不同板塊的薪酬制度有出入,即使同一個板塊內的企業,由於業績不同、地方不同、崗位不同、年限不同、用工性質不同收入往往差距也非常大,因此在沒有給出具體的公司及崗位時根本沒有一個絕對值。
以中建為例,我大學舍友一個在中海地產江蘇鹽城的分公司做財務,一個月到手差不多1.2萬元左右,另一個在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做財務,一個月到手差不多2萬元,另外中建國際如果有外派,薪酬是有變動的,具體根據所去國家不同乘以不同系數,比如阿爾及利亞是2.4左右,越亂的地區系數越高。
中建遍布全國,各地域工資有差異,但不大,看子企業的效益水平。普通員工畢業3年,到手5000-6000,能進班子就高些,要是項目結算收益好會有兌現,但原則是企業拿大頭,個人拿小頭,看著總額不少,分配到每個人手裡也不多。總體來講在社會上屬於中游偏下吧!
爬不上去的人待遇也上不去,只有選擇走人,人員流動大,所以每年都是招新生補充,其實對企業也不是壞事兒。「好漢不掙有數錢」既然是選擇在央企工作,還不能盡快的晉升,就別惦記收入能上去。啥體質都有受益的人,看個人本事,抱怨沒用!
『捌』 中國交通物資有限公司
中國交通物資有限公司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公司前身系成立於1989年9月的中國交通物資總公司,由原交通部物資局改建而成。1998年10月劃入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2010年9月,隨中國路橋總公司整體歸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經營建築施工所需的鋼材、水泥、瀝青、水工材料、燃料、油料等物資,兼營物資配送、招標代理服務等業務。在重慶、青島、福州、佛山、貴陽、哈爾濱、內蒙古等地設有多個現場項目經理部,與中國建材、寶鋼、河北鋼鐵、鞍鋼、首鋼、武鋼等國內上百家鋼廠保持著穩固的采購渠道,與20餘家大型鋼廠簽訂了采購戰略協議;與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華潤水泥等知名水泥生產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五礦、中國鐵路物資、中輕集團、首鋼新鋼聯等大型鋼鐵貿易商密切合作。同時與中國交建下屬各局物資貿易公司及物資管理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經營關系。業務拓展面寬,市場資源豐富。
公司依託中國交建「物資采購管理中心」,承擔著為中國交建工程項目提供瀝青、成品油、鋼材、水泥、大型設備等物資集中采購和專業化服務的重擔,更肩負著以市場化手段為中國交建打造「優質高效供應鏈」和為工程項目提供「降成本、保質量、塑品牌」服務的使命,發揮保供、保質、穩價的作用。
近年來,我公司先後為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京滬鐵路、晉侯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青島地鐵等項目集中供應了鋼材、水泥、瀝青及石料等主要建設物資,創造了不菲的業績。不僅有力的支持了交通運輸生產建設的發展,也增強了企業自身的經營實力,同時鍛煉出一支高素質的經營人才隊伍。
經過25年的風雨洗禮,公司將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完善自我,憑借良好商譽和優質的服務,經營規模和服務范圍不斷擴大,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努力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供應鏈體系中最優服務方案的提供者和組織實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