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責任人具體到某個人嗎
1.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和有關會計准則
(1)完善違法披露的法律責任,提高違規預期成本。在相關法
律法規中,應該加強和細化其中對證券民事責任方面的規定,建
立和完善與此相關的訴訟機制,明確不同的信息披露法律責任的
追究和懲戒機制。在執法方面,對上市公司違法披露信息、故意
隱瞞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為,應嚴加懲處;對公司領導人授意或
強迫會計人員偽造會計資料的行為要追究法律責任;對中介機構
為虛假信息流入市場大開方便之門的要從嚴從重處理;要改變極
不公平的執法方式,經濟處罰要不應只是對上市公司(即所有股
東)的處罰,而要落實到制假者個人,以加大造假成本。
這是法規,責任人並不只是一個,除了公司領導,還有可能是給這個公司做審計的會計事務所。
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則是什麼
一、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則:
1、會計信息披露必須遵循重要性原則;內
2、按照會計容准則的統一要求披露會計信息;
3、披露的會計信息有助於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4、披露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和完整。
二、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標准
使用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標準的基本要求:
1、恰當性,所披露的信息應當是與使用者決策相關並可靠,不至於導致誤解;
2、公正性(公允性),所披露信息必須滿足內外使用者的共同決策需求,應保持公正,不能以偏向特定使用者的利益為導向;
3、充分性,不論是定量信息還是定性信息,只要對決策者具有重要影響,都應當通過一定的報告形式予以披露;
4、重要性,充分披露並不意味著對可能影響決策的所有活動或事項的信息都要賦予同等程度的比重。
㈢ 就上市公司而言,其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中最主要是
就上市公司而言,其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中最主要是投資者。
㈣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它們想了解企業的什麼信息通過什麼方式獲取
1. 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及需要重點了解的信息:
(1)投資者。對投資者而言,他們關注公司的收益,像投資利潤率、每股收益率等,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其投資的完整性和投資報酬,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未來的獲利能力和利潤分配政策等。
(2)債權人。對債權人而言,他們關注公司的收益情況及現金流動情況,以保證債務能及時、安全地歸還,像資產負債率、現金流量。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了解其債權的保障和利息的獲取,以及債務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按期償付債務。
(3)公司管理層,他們關注公司的經營成果(利潤)、財務狀況(資產)、現金流量,以及從這些數據中反應的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的利弊。
(4)稅務機關,關注企業的利潤及其繳稅情況。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社會資源的分配情況,以作為決定稅收等經濟政策和國民收入等統計資料的基礎。 (5)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而言的,關注公司公開的數據是否真實、完整等。
(6)審計機構,關注公司資產、利潤等指標是否真實可靠,以為政府機關及股民負責,也有義務發現公司的經營、管理漏洞。
(7)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經營活動的范圍,為選擇投資和貸款方向提供依據。
2.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所以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就是通過企業的相關財務報表去了解企業的信息
㈤ 簡述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要
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要
1、投資者。投資者是會計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首先,投資者出於對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慮,非常關心企業的環境績效會對企業財務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產生何種影響。其次,由於投資者素質和修養的不斷提高,道德投資的觀念開始被一些投資者所接受,甚至在有些國家裡產生了專門的道德投資機構。道德投資,意指投資者只對那些具有良好的環境意識並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的企業投資。那麼,這些投資者將會非常重視企業的環境績效,至少會將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他們對於企業的環境信息自然也就產生了需求。
2、金融機構。在現代社會里,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是一支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力量。由於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要,各種金融機構的基本業務活動中都開始引入了環境問題。在投資者出資開辦企業後,銀行就成為企業日常融資的最主要的對象。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出於貸款的安全性必須全面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由環境問題可能引發的潛在的負債和風險。與銀行的考慮相類似,保險商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可能招致的風險。保險商如果不對企業投保的財產上所隱含的環境風險予以足夠的重視,它們將有可能替企業承擔巨大的環境治理開支從而招致巨大的損失。保險商必須根據企業的環境績效來確定可以接受的投保范圍和基數。為了這種評估,保險商也會非常重視企業的環境信息。
3、企業管理當局。企業管理當局也是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而且他們可能對此要求的更全面、更具體、更快速,他們需要利用環境會計信息以幫助解脫所承擔的財務和環境責任,幫助實施環境管理和經濟管理的各個有關環節。
4、消費者。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越加關心所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對於他們是否具有生理上的和經濟上的不利的影響;由於消費者素質和修養的提高,他們會關心自身的消費是否會對他人和地球環境造成危害。當今的市場消費傾向表明,同類的產品和勞務,人們總是願意購買那些具有良好的環境形象和具有綠色標志的產品和勞務,綠色消費主義的傾向正在逐漸成為時尚,人們正在越來越對綠色商品和綠色企業感興趣。產品和勞務的經銷商們受最終消費者的影響,也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他們會關心供應商的產品和勞務在使用中和使用後是否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關心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履行了環境責任,關心他們所經銷的商品和勞務是否具有綠色標志。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企業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形象,這種形象只能依靠企業不斷地對外披露環境信息來滿足。
5、政府管理機關。國家作為社會大眾的代表和社會管理者,對於目前尚不能明確分割給自然人和法人的自然環境之類的自然資源是擁有其所有權的。國家通過無償的方式或者有償的方式將環境資源交付給企業使用,國家當然有權利要求企業管好用好環境資源,有權知道企業對於環境資源所作出的損害或者是貢獻。所以國家是環境信息的一個重要使用者,它根據企業的環境績效採取相應的措施,或者獎勵、或者罰款。同時,企業的環境報告也是政府從宏觀上管理和改善經濟及生活環境的一個信息來源。
6、企業的員工。員工處於企業生產經營第一線,他們將直接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和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好處,他們很關心企業在環境問題上做了些什麼以及做得如何。職工了解企業的環境信息,有助於他們評估自身得到的利益,有助於改進他們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有助於改進環境管理和提高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在實行職工持股制度的企業里,職工就是投資者的一部分;在採取某種形式向職工集資的企業里,職工就是債權人的一部分。所以說,企業要提供職工所關心的環境信息。
7、社會公眾。一方面,對於身處企業周圍的公眾及其代表組織來講,企業的環境行為將直接使他們受害或受益,他們有了解企業環境信息的強烈意願。另外,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社會公眾的態度對於企業具有更深遠的影響。一個企業的環境形象,將會影響到企業的勞動力供應,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銷售等一系列環節。甚至可以說,社會公眾的態度將決定著他們是否接受一個企業的存在。企業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方式,為公眾做出相關和真實的環境披露。
㈥ 網上在哪裡可以查詢到上市公司的情況
查詢方法如下:
1.可以直接查看公司官網,上市公司必須按照要求披露公司的經營狀況,所以官網上每個季度都會發布該季度的經營狀況;
2.其次,各種股票的交流投資網站,都會有相應公司的財務分析情報,入股可以直接去這些網站看分析報告,其中有對比圖等,更加直觀;
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很龐雜,包括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兩種。
1.定期報告
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中期報告,並予公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年度報告,並予公告;
2.臨時報告
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將有關該重大事件的情況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臨時報告,並予公告,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下列情況為應當報送臨時報告的重大事件:
(1)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2)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5)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6)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9)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11)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13)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14)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15)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16)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17)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18)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19)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20)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21)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㈧ 想問一下有關上市公司客戶信息披露的問題,急求
前5名客戶信息的披露基於公司權衡信息披露義務與客戶信息保密義務的原則下可以不披露。
如果是上市公司本身除定期報告有強制披露的要求,還有重大事件的臨時報告需要披露。這一點你可以找證券法律制度中的強制信息披露制度
年報可以在上交所或深交所網站查詢下載
㈨ 對於上市公司,誰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
會計信息的提供者,當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部們,也有的上市公司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數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