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代鞋王百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Belle百麗是百麗國際推出的一款品牌。BeLLE百麗追求不同的生活體驗及生活經歷;都市環境不斷在變,時裝潮流不斷在變,生活內容不斷在變,女人在一生中的角色不斷在變。BeLLE百麗在變化中展現出內在與外在的完美氣質。2017年7月27日下午16點,百麗國際退市。
2016年6至8月,集團在內地關閉了276家門店,上升到平均每天關店3家。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在國內還剩13062家為鞋類店鋪!
2014年、2015年、2016年百麗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4.74億元、484.52億元、470.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0.1億元、34.85億元、27.13億元。短短時間,凈利潤暴跌了55%。
由此可見,零售店鋪的瘋狂擴張限制了百麗的發展,一方面瘋狂擴張導致線下市場飽和,供給過剩;一方面瘋狂開店需要大量的資金,增加了成本費用。入不敷出,公司得不到資金周轉,甚至停滯發展,最終讓百麗日漸沒落。
㈡ 百麗公司簡介
一、百麗集團,20世紀70年代創於香港,90年代由香港著名鞋款設計師、資深實業家鄧耀先生引入內地,並針對內地市場重新包裝定位,獲得極大成功。BELLE取義法語「美麗的女人」,主打時尚真皮女鞋,兼產男鞋,主要顧客群為「年齡20-40歲,中等收入」的都市白領階層。
二、BELLE風格多樣,以「舒適、簡約、職業、成熟」為主流,亦不乏新潮、時尚、前衛。並以大眾化的價格、優質的產品及誠信的服務確立了自己鮮明的品牌形象,短短幾年內迅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擁戴。據對全國重點商場零售市場的監測統計,BELLE自2000年以來連續3年奪得中國真皮女鞋銷售冠軍。
三、百麗國際的鞋類業務遭受大幅下滑,從2014財年第四季度以來同店銷售額錄得連續13個季度負增長。今年二月百麗國際發布了2016年業績盈利預警,預計2016/2017年全年利潤下滑15% - 25%。
四、由高瓴資本集團(Hillhouse Capital Group)牽頭、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參與組成的財團,宣布向百麗國際提出私有化建議,建議收購總價531億港元。至此,2007年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鞋王百麗國際的上半場落幕,開啟了二次創業升級轉型的征程。為轉型發展贏得關鍵窗口期。
(2)蘇州雲鵬集團王百麗擴展閱讀
一、2008按銷售額計國內皮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有6個品牌屬於本集團,分別是Belle百麗(第一),Teenmix天美意(第二),Tata他她(第四),Staccato思加圖(第六),Senda森達(第七)、BASTO百思圖(第九)。核心品牌「Belle百麗」連續13年一直位居中國女裝鞋銷售榜首,為中國鞋類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等多項殊榮。
二、BELLE取義法語「美麗的女人」,主打時尚真皮女鞋,兼產男鞋,主要顧客群為「年齡20-40歲,中等收入」的都市白領階層。BELLE風格多樣,以「舒適、簡約、職業、成熟」為主流,亦不乏新潮、時尚、前衛。並以大眾化的價格、優質的產品及誠信的服務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擁戴。
三、如果百麗國際能和新的資本做好融合,利用高瓴和鼎暉運營、數字轉型的豐富經驗,重新挖掘新的價值,不失為雙贏的結果。最起碼,產業升級的大潮中它獲得了嘗試的機會和助力,迎來了轉型的窗口期。可以預見到的是,一個知名品牌,經過多年風雨,仍然有振興的希望,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㈢ 百麗宣布退市是受到了什麼影響
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點,「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時移勢易,由於鞋履市場的不景氣加上電商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最終讓這位昔日的王者日漸沒落。
2014年、2015年、2016年百麗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4.74億元、484.52億元、470.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0.1億元、34.85億元、27.13億元。短短時間,凈利潤暴跌了55%。
百麗的退市,賤賣!只是眾多單渠道商家的縮影!達芙妮更是市值暴跌90%。像百麗、達芙妮陷入深淵的公司還有很多!
興於開店也敗於開店。
由此可見,零售店鋪的瘋狂擴張限制了百麗的發展,一方面瘋狂擴張導致線下市場飽和,供給過剩;一方面瘋狂開店需要大量的資金,增加了成本費用。入不敷出,公司得不到資金周轉,甚至停滯發展,最終讓百麗日漸沒落。
㈣ 百麗宣布退市是受到了什麼影響
7月27日,百麗正式宣布退市!
對於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和它旗下的品牌。
也難怪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氣地說: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就在新零售模式,開始風靡整個中國商業圈的時候,一個讓人不勝唏噓的消息來了!
北京時間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點,「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
時移勢易,由於鞋履市場的不景氣加上電商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最終讓這位昔日的王者日漸沒落。
創始人,CEO套現百億離場
早在4月末,百麗國際公告稱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這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近2/3!
最終,中國最大的鞋業企業百麗國際(港股代碼1880)在7月27日收盤完成了私有化。
百麗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均沒有參加此次收購,宣布出售全部的百麗股份。
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鄧耀和盛百椒總共占據25.74%的百麗股份,也就意味著最終以套現百億而離場,百麗從此不再是「百麗」!
此次百麗高達531億港元的收購金額,也刷新了港交所的最高紀錄。
從小學徒到香港十大富豪
創始人做了一輩子的鞋
百麗國際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同樣受到了來自馬雲所帶領的淘寶天貓的巨大沖擊。
曾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目前83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並沒有參與此次私有化,他賣出所持有的百麗國際全部股權,把自己創立了幾十年,經營一輩子的企業賣了出去。
鄧耀出生於1934年的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20來歲的時候進入香港皮鞋廠做學徒工。十年之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型皮鞋工廠。
如果從鄧耀當小學徒到2017年7月27日百麗國際完成私有化,賣出全部股份,鄧耀做了能有60多年,也就是一輩子的鞋。
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之後,鄧耀看到了並把握住了內地的大機會。鄧耀在1980年左右,先是提供設計給內地工廠,製成後再購回香港售賣。
當時,他是除國貨公司以外,惟一跟內地工廠買鞋的香港人,而Belle(百麗)這個品牌,也在1979年於香港面世,名字取自法語Belle(美人)。
資料圖
鞋王百麗國際的隕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市場沒有永遠的王者,更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規律!
據華爾街見聞,在5月16日的發布會上,百麗首席執行官盛百椒表示,過往百麗未能轉型成功,自己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做出很好的預判,欠缺目前應對市場更加復雜情況的能力,進而導致了如此局面,「沒有找到轉型路徑,主要責任在我」。
盛百椒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已經65歲了,能力及價值觀上難以再為公司帶來大貢獻。
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將再工作兩、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公司順利轉型過度,若是私有化不成功,公司未來也要以長遠發展為主,不再糾結短期利益,也不再發布季度同店業績數據。
「最近兩年,每次開業績會都難受,正是因為有責任感,所以感覺無法交代」。
業界有人評價稱,「鞋王」的唏噓落幕,意味著以百貨商場為核心的時代正式結束了!百麗的成功興於百貨商場的盛起,百麗的失敗也源於對百貨商場的無限執著;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玩法。
沒有提前進行電商布局,也沒有想對應對電商沖擊之策,太過於相信渠道為王,讓百麗吞下了苦果,千億企業瞬間崩塌!
㈤ 為什麼一代鞋王百麗宣布退市
原因:
1、近年來,一股影響全球的實體店關店潮波及中國,並以摧枯拉朽之勢蔓延,加之國內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整個實體零售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女鞋行業尤甚,包括千網路、達芙妮、星期六等傳統女鞋品牌均不約而同地遭遇「滑鐵盧」。
2、伴隨著電子商務而來的不同渠道競爭,給了百麗銷售最為核心的百貨公司渠道致命的一擊。從2011年底開始,百麗營收增幅就持續下滑。2015年,上市9年首次利潤下滑,2017年初,凈利增長達到最低點,至此,百麗走到了轉型的拐點。
3、早在2017年5月16日,盛百椒便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了私有化的原因:「轉型有代價,目前局面不改善,公司今後的價值會越來越低。」此前,他多次表示,百麗轉型難有多項因素,其中就包括受上市地位限制和人才缺乏,造成「船大難調頭」。
(5)蘇州雲鵬集團王百麗擴展閱讀:
業內也有分析指出,如此巨大的體量,令百麗在轉型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運營資源,對科技、基礎設施和人才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盛百椒此前曾坦言,「由於上市地位,每個季度需要披露運營數據,這使得管理層不得不追逐一些短期的盈利目標,而私有化則可以為公司的轉型提供更大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說,百麗引入高瓴等投資方的確是最現實的選擇。
百麗私有化前的最後一份年報顯示,2016年度,盡管公司鞋類零售網點減少了700家,但運動、服飾類自營零售網點增加了543家,整體仍保持穩定,2017年2月28日,百麗自營零售網點總數為208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