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陝西重汽董事長是誰
也是陝汽集團的主體。
陝汽集團董事長是方紅衛。
陝重汽是陝汽集團最核心和最優質的資產。因為濰柴動力控股陝重汽51%的股份陝重汽董事長是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清華大學畢業。陝汽集團下屬30多個分支企業
② 中國重汽蔡東董事長在09年商務會上的講話
錯過了蔡總講話一看就知道,不是重汽經銷商!
③ 濰柴瀕臨破產到成為享譽全球的裝備製造跨國集團,都經歷了什麼
臨危受命,將瀕臨破產的濰柴打造成為享譽全球的裝備製造跨國集團;以不怕死的精神搞國企改革並獲成功,被譽為新時期國企改革的先鋒者;心無旁騖攻主業,誓做科技創新領路人,推動我國重型商用車柴油機邁向世界領先水平……
這就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
從5億元到5000億元 搞好國企必須改革
以柴油發動機起家的濰柴集團前身是濰坊柴油機廠,在計劃經濟時代紅火一時。1977年,譚旭光進入濰坊柴油機廠成為一名普通產品試驗員。1998年,面對市場經濟的風浪,這個建廠50多年的國有企業陷入嚴重虧損,走到生死邊緣。
臨危受命,譚旭光成為這個瀕臨破產的萬人國企的掌舵者。上任伊始,他就提出要做世界發動機領域的「英特爾芯」。
要想有出路就不能留後路。他帶領濰柴大刀闊斧改革:啟動定編、定崗、定員的「三定」改革,實現「大瘦身」;推動人事、勞動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了「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確立「多方位吸納社會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改革為濰柴這台年久失修、滿是銹跡的「發動機」注入了澎湃新動力,實現了從計劃經濟下的傳統國企到市場經濟下的現代化集團的重大跨越。20多年間,企業銷售收入從5億元增長到5000多億元。
與時俱進的改革成為貫穿譚旭光各個工作階段的主線。曾經是中國重卡「搖籃」的中國重汽,近年來發展陷入遲滯。2019年,譚旭光將濰柴改革經驗導入重組後的中國重汽:辦公費砍掉一半、業務招待費砍掉四分之三;各生產單位自主采購改為集中采購;打破論資排輩,推動中層幹部全部公開競聘……
一套改革組合拳全面激發了中國重汽發展活力,3年間成本費用降了150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實現翻番增長,創造歷史最好水平。
打造高端動力「中國心」 創新賽道誓爭第一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這是譚旭光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句標語被掛到濰柴的研發實驗室、生產車間、辦公大樓,時刻激勵著各個崗位的員工勇爭第一。
有人說譚旭光是發動機領域的科技「瘋子」。執掌濰柴之初,譚旭光將100多台有質量問題的發動機從客戶那裡拉回來,召開千人大會當場砸爛。這一下激活了濰柴的創新意識和質量觀念。
正是憑著這股勁頭,譚旭光從一名產品試驗員成長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他主持研發了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商用車柴油機,在全世界第一次突破柴油機本體熱效率50%大關;創新提出重型商用車動力系統一體化理念,攻克關鍵技術指標同步提升的國際技術難題,打造了全球首個獨立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系統研發製造基地。目前,譚旭光作為第一完成人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項。
科技創新的過程跌宕起伏,譚旭光堅守主業、心無旁騖,在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紅火的時候,他明確提出絕不碰房地產,不搞金融投機,「要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還賺錢」。
「無論國內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高額的科技創新投入始終不變。」譚旭光說,濰柴集團發動機業務連續10年累計研發投入300億元,研發費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6%。
他們重金引進全球科技領軍人才,每年投入數億元重獎科技創新,培養了一批科研人才隊伍,打造了高端動力「中國心」,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
在「一帶一路」叫響中國製造品牌
近年來,有一些國企「出海」並不順利,但在譚旭光主導下,濰柴先後戰略並購10家海外高科技企業,使這些企業走出虧損泥潭並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濰柴的買,都是圍繞補齊濰柴的核心技術短板,圍繞濰柴的戰略結構調整去買。並購不是吃掉,而是融合。」譚旭光創新性提出平行整合理論,推動全球核心要素向濰柴聚集。
收購法國船用發動機生產商博杜安時,濰柴出價僅為299萬歐元,而競爭對手出價一度高達1500萬歐元。濰柴取勝的法寶是承諾博杜安100多名員工一個都不下崗,並承諾一定時間內不出售博杜安,而競爭對手希望收購後大幅裁員。在對就業極為重視的法國,濰柴的誠意得到了認可。
以文化融合、科技聯姻為紐帶,譚旭光先後主導濰柴收購了義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集團和林德液壓、美國德馬泰克、美國PSI公司等10家企業,並迅速實現國產化落地。
譚旭光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度、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家實施國際產能合作,推動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在白俄羅斯,濰柴馬茲合資公司是中白工業園首個成功落地的重大項目,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樣板工程。
濰柴的改革發展理念結合當地實情,讓海外企業收入從2009年的1.8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746億元,濰柴的企業文化得到海外4萬多名員工高度認同。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企業走出去的道路越走越寬。」譚旭光說,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工業發展注入強勁的「中國動力」。
④ 第一汽車集團董事長是什麼級別幹部
副部級
國企領導級別:
在國資委網站列出的115家央企名錄中,前54家企業「一把手」(指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及總經理)多為「副部級」。不過,「國有重點骨幹企業」的「一把手」也並非全部都是「副部級」,有時也可能是「正部級」。如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慶偉出任時其級別為正部級,是因為他曾擔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副部級」央企還包括中國四大國有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還有國務院直管類的,如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另外,中國煙草總公司也是「副部級」。另外,直屬國資委領導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屬於正部級央企,其「一把手」就屬於正部級。
所謂國企領導的行政級別,其實質就是「官本位」思想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政企分開一直是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而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其根本原因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利益。
⑤ 東風商用車、重汽、金龍等「新帥」上任2020年商用車格局如何變
【第一商用車網原創】
汽車「新四化」發展推動著行業的進步,同時也加快企業的內部變革。
在之前文章《大眾入股江淮、吉利控股華菱資產優化大勢所趨!下一個是誰》中,為降低市場風險和提升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商用車企或引入戰略投資,或股權轉讓,或重組上市。
事實上,除開資產優化外,商用車企還通過重要崗位的人事調整,來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而高層領導的變動,不僅影響企業的命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市場的走向。
小編注意到,今年以來,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公司、中國重汽香港公司、濰柴動力、金龍汽車、比亞迪等發生了重大人事變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東風商用車領導班子成員調整王強任總經理
今年3月31日,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通過視頻會議召開幹部大會。在本次會議上,東風商用車領導班子成員發生重大調整,王強任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青不再兼任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蔣學鋒不再擔任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另有任用。
總結
由以上這些人事變動,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內部變革的「刀光劍影」,有些變動涉及到「換帥」,如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裁等重要職位。而「換帥」對企業和行業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自從2018年9月1日,濰柴董事長譚旭光出任中國重汽黨委書記開始,就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如今,中國重汽兩家上市公司的人事大調整,也是重汽深化改革的一部分。
那麼,這些「新帥」所帶領的公司,2020年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會給行業帶來什麼影響呢?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韋伊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中國重汽總經理什麼級別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重汽)始建於1956年,是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現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大型國有企業之一。中國重汽曾在1960年生產製造了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八噸載貨汽車;1983年成功引進了奧地利斯太爾重型汽車項目,是國內第一家全面引進國外重型汽車整車製造技術的企業。2007年中國重汽在香港主板紅籌上市,初步搭建起了國際化平台;2009年成功實現與德國曼公司戰略合作,曼公司參股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25%+1股,中國重汽引進曼公司D20、D26、D08三種型號的發動機、中卡、重卡車橋及相應整車技術,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中國重汽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為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其老總是副部級。
⑦ 中國重汽 劉培民現在擔任是么職務
劉培民,男,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監,兼中國重汽集團專用車事業部總經理。
畢業於太原機械學院(現中北大學)材料工程系鑄造設備與工藝專業。
曾任重汽公司辦公室秘書、科長、四川汽車製造廠副廠長、重汽公司總裁辦主任 (正部)、重汽銷售公司總經理、中國重汽集團青島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重汽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現任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監,兼中國重汽集團專用車事業部總經理。
⑧ 譚旭光是如何重組中國重汽的
譚旭光赴中國重汽上任的第一天,就組建了融合辦公室,互派幹部學習交流,並一方面引入「改革是中國重汽的唯一出路」「一天當兩天半用」「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等既成的理念,激發國企職工積極性;一方面在人事、績效、購銷等方面引入競爭機制,全面樹立市場化意識。
2019年7月13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到中國重汽集團對這輪國企改革進行現場調研,與一線員工、各級管理者座談交流,聽取了一年來中國重汽改革的措施與進展。
2019年上半年,中國重汽集團凈利潤31.4億元,其中26億元是國企改革節省的采購成本。「改革成敗取決於敢不敢向『惰性』亮劍、向『腐敗』亮劍。流出去的是利益,留下來的是利潤。」
⑨ 有誰知道中國重汽董事長的電話
知道也沒用。這類人工作電話秘書接聽私人電話不認識的號直接打不通。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