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期間取得股息紅利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不用個人繳納,已經在你賣出股票的時候和分紅派息的時候扣除了
㈡ 什麼樣的上市公司股票適合長期持有
我們首先搞清楚股票短期、中期、長期的上漲邏輯
我們先看去年短期漲幅特別大的股票。
主要以概念炒作和消息面刺激為主,這就是股票短期上漲的邏輯。
中期的上漲邏輯主要受市場風格的影響。例如:
17年核心資產牛,上證指數上漲6.56%,代表核心資產的上證50和滬深300分別上漲25.08和21.78%。
今年的消費醫療牛,上證指數上漲53.83%,中證消費指數上漲41.74%,中證醫療指數上漲67.69%。
在這樣的結構性牛市中,如果沒有順應市場風格,收益會大打折扣。
而長期的上漲邏輯,永遠只有一個——業績。
我挑選了四個行業的十年十倍股,
無一例外,都是業績長牛的公司,過去十年年化利潤增速穩定在20%以上。
所以,如果你想要長期的復利收益。
選擇收益穩定增長的藍籌股沒有任何問題。
而對中短期的波動則沒必要過分關心。
因為沒有扎實的業績支撐,短期股價漲得越多,風險也就越大。
02
哪些股票能保持優秀業績,長期上漲?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投資的核心。
投資,就是做一筆生意。
而賺大錢,需要在好生意中,優中選優。
首先,好生意能長久賺錢。
就是說,可以一直做下去。
而且每年都有穩定的收益進賬,旱澇保收。
長此以往,財富自然積少成多。
第一條淘汰了多數夕陽行業和周期性行業。
如紡織、鋼鐵、煤炭等。
其次,好生意不需要持續高投入。
很多公司每年利潤還不錯,但很少分紅。
根本原因就是持續的高投入。
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開拓,賺到的錢總放不到口袋裡。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生意就很不合算。
第二條淘汰了多數新興行業和重資產行業。
如面板、化工、汽車等。
最後,好生意還要有護城河。
一是技術壟斷,我能做的你做不了,我生產的你生產不了。
二是品牌效應,用戶粘性高,只認這家,別家不認。
如此一來,每一元錢都賺的踏實,賺得安穩。
晚上也不會做噩夢被別人超越。
第三條淘汰了多數同質化競爭的行業和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如銀行、證券等。
把A股3000多家企業拿過來,逐條比對。
能全部符合標準的,絕對是鳳毛麟角,兩只手可以數的過來。
在中國,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大約在3/10000≈0.0003。
目前A股有近4000家上市企業,符合上述標準的不超過10/4000≈0.0025。
就是說,A股中的好公司比清華北大的學生還要稀缺。
這還是從上市企業中挑選,如果擴大到全部企業,難度只會更大。
我們用一個實例來說明,按好生意的標准選擇公司,有多重要。
從中石油上市日至今。
茅台利潤與股價同比例翻26倍,成為A股一哥。
中石油利潤僅剩1/3,股價縮水九成,成為股民心中永遠的痛。
同樣是兩家龍頭國企。
茅台是穩定增長、旱澇保收的食品飲料行業。
中石油是逐漸被新能源取代、強周期的石油開採行業。
茅台高毛利率,低投入,保持生產就有源源不斷的利潤。
中石油重資產,高折舊,利潤很難落實到口袋裡。
把時間拉長,生意不同,一個上天,一個落地。
03
另外,消費、醫療和互聯網三個行業,天生是優質行業,也是值得買入一起睡覺。
消費,主要是食品飲料。
而吃,就是最大的需求,一百年後也是一樣。
其次,消費行業既不需要重金研發,也不需要燒錢營銷,利潤分量足。
選擇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鎖定老字型大小、大品牌,就是最堅固的護城河。
㈢ 上市公司 持有股票
按企業會計准則。持有股票,如果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則持有期間的價格波動損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時增減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價值。待出售時,將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平,差異入「投資收益」。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於每月末資產負債表日,將其波動計入利潤表。
㈣ 上市公司大股東持有的股票份額與散戶持有的股票有什麼區別
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有鎖定期,鎖定期內是不能賣出的。
散戶在股票市場買入持有的股份,隨時都可以賣出,第一天買入的,第二天就可以賣出。
㈤ 一個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股票,股票數會變嗎
會變,如果該上市公司推行『高送轉』方案的話你持有的股票數量會增多。「高送轉」後,公司股本總數雖然擴大了,但公司的股東權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也就是說,盡管「高送轉」方案使得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數量增加了,但股價也將進行相應的調整,投資者持股比例不變,持有股票的總價值也未發生變化。
㈥ 個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否有限制
你所述的問題基本上在證券法中有明確規定,一起來看一下《證券法》第86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五,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而且,當你持股比例達到30%時,還要觸發要約收購。看一下證券法第88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三十時,繼續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約。 此外,如果持股比例高達一定程度將有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失去上市資格而退市,這種情況罕見,就不說了。 這種規模投資已經觸及上市控制權問題,如果沒有方案不建議貿然實施。
㈦ 個人持有多少家上市公司股票有何限制么
股票市場上對於股民持有多少家的個上市公司沒有限制,但是對一家公司的持股比例有限制。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 5%或者是5%的整倍數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
㈧ 如果我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之後該公司重組了,對我的股票有什麼影響
那樣你可能要發財了。因為被重組的公司都是效益不好的,而去重組的公司都是效益好的公司,所以你要是持有這樣的股票,基本可以肯定你要發財啊。先恭喜你發財吧。
㈨ 一個大股東最多能持有多少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一般個人股東沒有限制。機構股東,如社保基金單個投資賬戶不能持有一家上市公司10%以上股權,外資機構不得持有10%以上股權及以他政策限制股東。
㈩ 上市公司退市後,持有的股票怎麼辦
在主板中小板退市的股票,首先會退到老三板市場。這個時候散戶必須要去證券公司開三板版交易許可權,這樣才可以確權保你能夠交易。在老三板的市場依然可以掛牌轉讓,只要有人願意接受你的股份,你也可以把股票轉讓出去換成錢。但是,股票進入老三板之後,轉讓會非常的困難,流動性很差,不一定能轉讓出去。只要公司沒有破產清算,你就還是股東,但是退市依然會帶來較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