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彈簧桿桿需要上浮漂嗎
浮漂上頂多少才楊桿這個還得結合你的鉤子大小和餌料狀態來說. 假如是主攻小魚,用的鉤子極小,是目標魚的2分之一到3分之一大小的話,只要浮漂輕微上頂一目,就可以提桿了.因為此時魚兒已經把鉤子吸進嘴裡含著鉤子上浮所以浮漂會上頂. 當然餌料狀態也。
B. 杠桿彈簧測力計向左上方拉
答案:A 解析: 不管向左上方拉,還是向右上方拉,動力臂均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變大.
C. 當彈簧測力計在杠桿左側逐漸向右傾斜,要使杠桿平衡,為什麼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什麼會變大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L=G×OBG×OB的乘積不變,F×L的乘積也不變,動力臂L越小,動力F越大。圖中,作用在杠桿左側動力的作用點不變,動力沿不同的方向,動力臂大小不同。動力F1的力臂是OA,動力F2的力臂是OC,動力F3的力臂是OD。 所以,當彈簧測力計在杠桿左側逐漸向右傾斜,要使杠桿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D. 杠桿和彈簧測力計
如果把鉤掛A在杠桿上,則手沒有用力就會有一個示數這個示數就是彈簧秤的外殼自身的重內力,如果我容們再用手去拉彈簧秤的拉環B則示數變大,這時的示數是手的拉力與彈簧秤的自身重力的和,也是對杠桿的拉力的正確表示。如果拿倒了,手不拉彈簧秤,彈簧秤沒有示數,但彈簧秤的重力已經讓杠桿承擔了,手再去拉彈簧秤,其示數只是手的拉力的大小,比實際拉在杠桿上的力要小。所以填變小。
E. 彈簧測力計是杠桿嗎
(1)桿秤、台秤、托盤天平都可以簡化成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符合杠桿的定義,利用了杠桿原理; (2)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的原理製成的. 故選A.
F. 衣服夾子可視為杠桿用鋼絲彎成彈簧是利用了彈簧的什麼性
彈簧工作時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又要恢復原狀,要求製作的材料具有良回好的彈性,所以利用的答是鋼鐵的彈性;
衣服穿在身上要舒服、合體,要求製作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韌性,所以利用的是棉布的韌性.
故答案為:彈;韌.
G. 急求解說明:杠桿式彈簧推力如圖哪個大
郭敦顒回答:
如果圖1和圖2中A點向上彈力相等均為F,拋開中間力的傳遞過程回,設圖答1中B向下力為F1,圖2中B向下力為F2,則
21F=15.7F1,F1=(21/15.7)F=1.336F,F1=1.336F;
21.7F=16F2,F2=1.356F,
∵1.356F>1.336F,∴F2>F1。
圖2中B向下力大。
H. 彈簧測力計豎直或垂直拉動杠桿區別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來作用自線的距離,豎直向下拉彈簧拉力的力臂最大且大於左端拉力力臂,此時拉力小於物重且最小;傾斜拉,完全有可能出現彈簧拉力力臂大於、等於、小於左邊的拉力力臂,所以彈簧拉力會有小於、等於、大於物重的可能性.
故選A.
I. 食品夾有彈簧沒有夾物體時為什麼杠桿
一個「食品夾」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並不構成一個「杠桿」。因為它沒有確定的「支點」、也沒有力的作用點存在。比如一根木棍,它不屬於一個「桿桿」,更無從論述是一個「省力」或者「費力」桿桿;只有在按照一定的方式使用時,才可以構成一個「杠桿」。
J. 傾斜的彈簧測力計和豎直的彈簧測力計的杠桿平衡有什麼不同
不同就在於由於力的方向不同,會導致力的大小不同。
解析: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要求是把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
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如下圖:
l1和l2就是對應的力臂,此時的力臂不在桿上,測量困難。
所以,當杠桿水平時,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的力臂恰好與杠桿垂直,力臂在桿上,可用刻度尺直接測出;而當傾斜測力計時,測量力臂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