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什麼初中的關於杠桿,滑輪的題嗎
如果一個杠桿在非水平的位置平衡了,那麼,在支點處用一個足夠大的力,是否能夠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貳』 初三物理杠桿和滑輪組的知識點
杠桿:
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的堅硬物體叫做杠桿
一、五要素: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1、支點:杠桿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2、動力:驅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用l1表示。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用l2表示。
滑輪組
:
F1=1/nG
s=nh
『叄』 初中物理 麻煩幫我總結一下 滑輪杠桿這兩節的 重要公式 尤其是滑輪
1,自由端與動滑輪的路程關系:S=nh (n是與動滑輪及重物相連的繩子段數)
2,自由端與動滑輪的路程關系:S=nhV自=nV動
3,自由端拉力與動滑輪和重物關系:F=n(G物+G動)
4,機械效率:
(1)豎直懸掛
η=W有/W總
=G物h/FS
=G物/nF
=G物/(G物+G動)
(2)水平滑輪組在上面公式裡面,G換成要克服的摩擦力即可
5,杠桿:F1L1=F2L2
『肆』 初中物理,杠桿滑輪
設繩子頂點為C,當桿水平時,繩子與桿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AB=AC,三角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繩子CB與AB成45度角,桿受兩個力平衡,T1*L*(√2/2)=G*L*1/2,當桿與水平成45度角時,ABC為等腰三角形,且角A=60度,繩子與桿夾角為60度,T2*L*(√3/2)=G*L*(1/2)*(√3/2) 得T1=(1/√2)G,T2=(1/2)G ∴比值為(√2/1)
『伍』 初三物理有關杠桿滑輪的知識點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第十三章《壓力和壓強》復習提綱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陸』 初中,,杠桿怎麼判斷動力臂和阻力臂滑輪怎麼判斷定滑輪還是動滑輪
首先找到支點,接著把動力延長成一條直線(動力的作用線),畫動力臂實際上就是作一點(支點)到直線(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動力臂和動力作用線是垂直的,阻力臂也是同樣分析。
定滑輪是物體被拉動時軸不動,滑輪只是在轉動,而動滑輪的軸是和物體一起移動的。
『柒』 初三物理杠桿和滑輪的平衡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處於靜止或勻速轉動或左右擺動幅度相同。滑輪平衡是指被提升的物體靜止或勻速運動。
初中物理中,解題時不考慮繩重及摩擦的。不過你能想到這點是挺不錯的,哈哈,有前途。
『捌』 初中滑輪杠桿解題技巧
1 記公式 杠桿:F1*L1=F2*L2
滑輪: F=1/N*G V繩=N*V物 S繩=N*S物 (N代表動滑輪上繩的段數)
2 要學會畫受力分析
3 一般他不會出單獨的杠桿 滑輪的題會結合浮力一起出
『玖』 初中物理有關與杠桿和滑輪的公式 希望全面一點的!
杠桿公式如下:
總動力矩=總阻力矩
力矩=力*力到支點的距離
滑輪沒有公式,只有受力分析
定滑輪兩邊拉力相等
動滑輪拉力為動滑輪所受重物重力的二分之一
等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拾』 初中物理有關與杠桿和滑輪的公式
杠桿公式如下:
總動力矩=總阻力矩
力矩=力*力到支點的距離
滑輪沒有公式,只有受力分析
定滑輪兩邊拉力相等
動滑輪拉力為動滑輪所受重物重力的二分之一
等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