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遠期匯率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未來會到那個點嗎
遠期匯率也稱期匯匯率,是交易雙方達成外匯買賣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進行外匯實際交割所使用的匯率。 遠期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交割。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在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風險而引進的。
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也稱期匯匯率,是交易雙方達 成外匯買賣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進行外匯實際交割所使用的匯率。
遠期匯率是遠期外匯買賣所使用的匯率。所謂遠期外匯買賣,是指外匯買賣雙方成交後並不 立即交割,而是到約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的外匯交易。這種交易在交割時,雙方按原來約定的匯率進行交割,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
遠期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交割。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在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風險而 引進的。
遠期匯率是以即期匯率為基礎的,即用即期匯率的「升水」、「貼水」、「平價」來表示。
一般情況下,遠期匯率的標價方法是僅標出遠期的升水數或貼水數。在直接標價法的情況下 ,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就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加上升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如果是遠期貼 水,就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減去貼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正好相反, 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就要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減去升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如果是遠期貼水,就要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加上貼水數,即為遠期匯率。
遠期匯率也有買入價和賣出價,所以遠期匯率的升水數或貼水數,也都有大小兩個數。在直 接標價法的情況下,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則把升水數的小數加入即期匯率的買入價,把升水 數的大數加入即期匯率的賣出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如果遠期升水,則從即期匯率的賣出價減去升水數的大數,從即期匯率的買入價減去升水數的小數。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如果遠期升貼水數是大數在前,小數在後,即說明是遠期升水;如是小數在 前,大數在後,即說明是遠期貼水。
2. 遠期匯率是什麼意思啊
要看交割日是否固定,根據交割日是否固定可以將遠期外匯交易分為:
1.固定交割日的遠期外版匯交易。它是指交權易雙方必須按照交易雙方商定的日期進行外匯的實際交割的交易,交割日不能提前或退後。
2.選擇外匯交割日的遠期外匯交易,又稱擇期交易。它是指交易的一方可在成交日後的第3天起至約定的期限內的任何一個營業日,要求交易的另一方按照雙方約定的遠期匯率進行外匯交割的交易。
另外,遠期外匯交易成交時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額稱遠期匯差,遠期外匯市場上的匯率與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是密不可分的。
3. 為什麼貼水用遠期匯率報價,還有為什麼本幣折算外幣用買入價
升水和貼水都是指的遠期匯率相對於即期匯率的報價方法之一,只不過這種方法更為直觀,讓人一目瞭然,所以貼水用遠期匯率報價。
至於本幣折算外幣用買入價。我國銀行業外匯報價都採用直接報價法
例如:1美元=6.3325/6.3350元人民幣,前面的一個價格是指銀行買入1個美元的價格,而後面的一個價格就是銀行賣出1美元的價格。如果你持有本幣,要兌換成美元,對銀行來說就是賣出外匯,所以要用賣出價。
你提出的問題不是很清楚,不知道這么回答能不能幫到你!
4. 即期匯率及遠期匯率有什麼作用
即期匯率及遠期匯率的作用:
即期匯率即表示當前的匯率數值,對國家經濟狀況的體現和進出口貿易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遠期匯率有兩個作用:
⑴套期保值
市場變化捉摸不透,誰也無法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企業為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事先與銀行約定匯率,交易數額與交割時間,將匯率風險控制。同時約定之後,交割之前,這筆錢可以不用當時就轉入銀行賬戶,而是依舊可以自由支配,對需要運營資金有需要到約定時期購買外匯的企業極大利好。
⑵外匯投機
如同炒股,客戶可以在看到外匯匯率偏低又比較看好會漲的情況下,進行購買遠期匯率,然後到期後以約定匯率進行買入外幣在以即期匯率賣出獲得盈利。
5. 遠期外匯交易的買賣原因
遠期外匯買賣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銀行、投資者規避風險之所需,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進出口商預先買進或賣出期匯,以避免匯率變動風險。
匯率變動是經常性的,在商品貿易往來中,時間越長,由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而進出口商從簽訂買賣合同到交貨、付款又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通常達30天~90天,有的更長),因此,有可能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進出口商為避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就想盡辦法在收取或支付款項時,按成交時的匯率辦理交割。
例1:某一日本出口商向美國進口商出口價值10萬美元的商品,共花成本1 200萬日元,約定3個月後付款。雙方簽訂買賣合同時的匯率為US=J¥130。按此匯率,出口該批商品可換得1 300萬日元,扣除成本,出口商可獲得100萬日元。但3個月後,若美元匯價跌至US= J¥128,則出口商只可換得1 280萬日元,比按原匯率計算少賺了20萬日元;若美元匯價跌至US= J¥120以下,則出口商可就得虧本了。可見美元下跌或日元升值將對日本出口商造成壓力。因此日本出口商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就按US= J¥130的匯率,將3個月的10萬美元期匯賣出,即把雙方約定遠期交割的10萬美元外匯售給日本的銀行,屆時就可收取1 300萬日元的貨款,從而避免了匯率變動的風險。
例2;某一香港進口商向美國買進價值10萬美元的商品,約定3個月後交付款,如果買貨時的匯率為US=HK7.81,則該批貨物買價為78.1 萬港元。但3個月後,美元升值,港元對美元的匯率為US=HK7.88,那麼這批商品價款就上升為78.8萬港元,進口商得多付出0.7萬港元。如果美元再猛漲,漲至US=HK8.00以上,香港進口商進口成本也猛增,甚至導致經營虧損。所以,香港的進口商為避免遭受美元匯率變動的損失,在訂立買賣合約時就向美國的銀行買進這3個月的美元期匯,以此避免美元匯率上升所承擔的成本風險,因為屆時只要付出78.1萬港元就可以了。
由此亦可見,進出口商避免或轉嫁風險的同時,事實上就是銀行承擔風險的開始。
2.外匯銀行為平衡遠期外匯持有額
遠期外匯持有額就是外匯頭寸(foreign exchange position)。進出口商為避免外匯風險而進行期匯交易,實質上就是把匯率變動的風險轉嫁給外匯銀行。外匯銀行之所以有風險,是因為它在與客戶進行了多種交易以後,會產生一天的外匯綜合持有額或總頭寸(overall position),在這當中難免會出現期匯和現匯的超買或超賣現象。這樣,外匯銀行就處於匯率變動的風險之中。為此,外匯銀行就設法把它的外匯頭寸予以平衡,即要對不同期限不同貨幣頭寸的餘缺進行拋售或補進,由此求得期匯頭寸的平衡。
例如,香港某外匯銀行發生超賣現象,表現為美元期匯頭寸缺10萬美元,為此銀行就設法補進。假定即期匯率為US=HK.70,3個月遠期匯率為US$l=HK.88,即美元3個月期匯匯率升水港幣0.18元。3個月後,該外匯銀行要付給客戶10萬美元,收入港幣78.8萬元。該銀行為了平衡這筆超賣的美元期匯,它必須到外匯市場上立即補進同期限(3個月)、相等金額(10萬)的美元期匯。如果該外匯銀行沒有馬上補進,而是延至當日收盤時才成交,這樣就可能因匯率已發生變化而造成損失。假定當日收市時美元即期匯率已升至US=HK.90,3個月期匯即美元3個月期匯仍為升水港幣0.18元,這樣,該外匯銀行補進的美元期匯就按US=HK.08(7.90+0.18)的匯率成交。10萬美元合80.8萬港元,結果銀行因補進時間未及時而損失2萬港元(80.8萬--78.8萬)。
所以,銀行在發現超賣情況時,就應立即買入同額的某種即期外匯。如本例,即期匯率為US$土=HK.70,10萬美元合77萬港幣。若這一天收盤時外匯銀行就已補進了3個月期的美元外匯,這樣,即期港元外匯已為多餘,因此,又可把這筆即期港元外匯按US=HK.90匯率賣出,因此可收入 79萬港元,該外匯銀行可獲利2萬港元(79萬-77萬)。
由此可見:首先,在出現期匯頭寸不平衡時,外匯銀行應先買入或賣出同類同額現匯,再拋補這筆期匯。也就是說用買賣同類同額的現匯來掩護這筆期匯頭寸平衡前的外匯風險。其次,銀行在平衡期匯頭寸時,還必須著眼於即期匯率的變動和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差額的大小。
3. 短期投資者或定期債務投資者預約買賣期匯以規避風險。
在沒有外匯管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利率低於他國,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往他國以謀求高息。假設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紐約投資市場利率比倫敦高,兩者分別為 9.8%和7.2%,則英國的投資者為追求高息,就會用英鎊現款購買美元現匯,然後將其投資於3個月期的美國國庫券,待該國庫券到期後將美元本利兌換成英鎊匯回國內。這樣,投資者可多獲得2.6%的利息,但如果3個月後,美元匯率下跌,投資者就得花更多的美元去兌換英鎊,因此就有可能換不回投資的英鎊數量而遭致損失。為此,英國投資者可以在買進美元現匯的同時,賣出3個月的美元期匯,這樣,只要美元遠期匯率貼水不超過兩地的利差(2.6%),投資者的匯率風險就可以消除。當然如果超過這個利差,投資者就無利可圖而且還會遭到損失。這是就在國外投資而言的,如果在國外有定期外匯債務的人,則就要購進期匯以防債務到期時多付出本國貨幣。
例如,我國一投資者對美國有外匯債務1億美元,為防止美元匯率波動造成損失,就購買3個月期匯,當時匯率為US$l=RMB¥8.1721,現匯率變動為US1=RMB¥8.2721,如果未買期匯,該投資者就得付出8.2721億人民幣才能兌換1億美元,但現已購買期匯,則只需花8. 1721億人民幣就夠了。
6. 為什麼遠期匯率低於預期匯率投機者會買入遠期匯率
遠期外匯投機有買空和賣空兩種基本形式。在一般情況下,外匯投機是指投機者根據其對匯率變動的預期以賺取投機利潤為目標的外匯交易。
外匯投機主要是在期匯市場上進行的,因為在簽訂遠期交易合同時,投機者手中無需足額現金,只需要掌握一定比例的保證金。這就使期匯投機規模成倍地超出投機者手中擁有的資金數量。遠期外匯投機有買空和賣空兩種基本形式。
投機者預測外匯匯率上漲,先買進期匯,等到匯率上漲後再賣出現匯的投機活動,稱為買空,亦稱為做多頭。在遠期合同簽訂時,投機者並未得到外匯,只是得到對方在規定的期限按規定的匯率賣給他一定數量外匯的保證。投機者若預測某外匯將會升值,便會進行買空交易。如果交割期外匯實際升值,那麼他用外匯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便超出合同規定需要支付的本國貨幣,該差額構成買空收益。該收益扣除買空成本,便是投機利潤。買空成本包括買賣外匯的各種手續費和保證金利息損失。如果外匯並未升值而是貶值,買空的投機者變化蒙受相應損失。在這種交易中,合同到期時並不一定進行金額交割,往往只由一方支付匯率變動所引出的外匯差額。
7. 遠期匯率是什麼概念
遠期匯率(forwardexchangerate)也稱期匯率,是交易雙方達 成外匯 買賣協議 , 遠期匯率
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進行外匯實際交割所使用的匯率。 遠期匯率是遠期外匯買賣所使用的匯率。所謂遠期外匯買賣,是指外匯買賣雙方成交後並不 立即交割,而是到約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的外匯交易。這種交易在交割時,雙方按原來約定的 匯率進行交割,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 遠期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交割。遠期外匯買賣 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在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風險而 引進的。 遠期匯率是以即期匯率為基礎的,即用即期匯率的「升水」、「貼水」、「平價」來表示。 一般情況下,遠期匯率的標價方法是僅標出遠期的升水數或貼水數。在直接標價法的情況下 ,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就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加上升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如果是遠期貼 水,就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減去貼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正好相反, 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就要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減去升水數,即為遠期匯率;如果是遠期貼水 ,就要在即期匯率的基礎上加上貼水數,即為遠期匯率。 遠期匯率也有買入價和賣出價,所以遠期匯率的升水數或貼水數,也都有大小兩個數。在直 接標價法的情況下,遠期匯率如果是升水,則把升水數的小數加入即期匯率的買入價,把升水 數的大數加入即期匯率的賣出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如果遠期升水 ,則從即期匯率的賣出價減去升水數的大數,從即期匯率的賣入價減去升水數的小數。在間接 標價法的情況下,如果遠期升貼水數是大數在前,小數在後,即說明是遠期升水;如是小數在 前,大數在後,即說明是遠期貼水
8. 遠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問題求解!!!!
遠期匯率:(138.00+0.10)0(138.10+0.20)=138.10/30
預測匯率:(138.00+0.40)0(138.10+0.50)=138.40/60
6個月後實際即期匯率:(138.00+0.20)0(138.10+0.30)=138.20/40
簽訂100萬英鎊買入合約,到期時買入100萬英鎊,花去日元138.30*100萬,匯率如預測,再將100萬英鎊按預測匯率賣出,獲得日元138.40*100萬,獲利:100萬*138.40-100萬*138.30=100000日元
按實際匯率賣出,獲日元138.20*100萬,損失:100萬*138.20-100萬*138.30=-100000日元,即損失10萬日元
9. 遠期外匯是什麼意思
樓下已經簡單的介紹了遠期外匯的定義,這里AIOFX金獅匯為您在補充一些遠期外匯的作用。如下
1、進出口商預先買進或賣出期匯,以避免匯率變動風險。
匯率變動是經常性的,在商品貿易往來中,時間越長,由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而進出口商從簽訂買賣合同到交貨、付款又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通常達30天~90天,有的更長),因此,有可能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進出口商為避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就想盡辦法在收取或支付款項時,按成交時的匯率辦理交割。
2、外匯銀行為了平衡其遠期外匯持有額而交易。
遠期外匯持有額就是外匯頭寸(foreign exchange position)。進出口商為避免外匯風險而進行期匯交易,實質上就是把匯率變動的風險轉嫁給外匯銀行。外匯銀行之所以有風險,是因為它在與客戶進行了多種交易以後,會產生一天的外匯"綜合持有額"或總頭寸(overall position),在這當中難免會出現期匯和現匯的超買或超賣現象。這樣,外匯銀行就處於匯率變動的風險之中。為此,外匯銀行就設法把它的外匯頭寸予以平衡,即要對不同期限不同貨幣頭寸的餘缺進行拋售或補進,由此求得期匯頭寸的平衡。
在出現期匯頭寸不平衡時,外匯銀行應先買入或賣出同類同額現匯,再拋補這筆期匯。也就是說用買賣同類同額的現匯來掩護這筆期匯頭寸平衡前的外匯風險。其次,銀行在平衡期匯頭寸時,還必須著眼於即期匯率的變動和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差額的大小。
3、短期投資者或定期債務投資者預約買賣期匯以規避風險。
在沒有外匯管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利率低於他國,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往他國以謀求高息。假設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紐約投資市場利率比倫敦高,兩者分別為 9.8%和7.2%,則英國的投資者為追求高息,就會用英鎊現款購買美元現匯,然後將其投資於3個月期的美國國庫券,待該國庫券到期後將美元本利兌換成英鎊匯回國內。這樣,投資者可多獲得2.6%的利息,但如果3個月後,美元匯率下跌,投資者就得花更多的美元去兌換英鎊,因此就有可能換不回投資的英鎊數量而遭致損失。為此,英國投資者可以在買進美元現匯的同時,賣出3個月的美元期匯,這樣,只要美元遠期匯率貼水不超過兩地的利差(2.6%),投資者的匯率風險就可以消除。當然如果超過這個利差,投資者就無利可圖而且還會遭到損失。這是就在國外投資而言的,如果在國外有定期外匯債務的人,則就要購進期匯以防債務到期時多付出本國貨幣。
10. 為什麼利率高的貨幣的遠期匯率表現為貼水
這是由於大量資金套取利差導致的!
因為利率高的貨幣就意味著較高的收益率,為了套取利差,就會賣出利率較低的貨幣,買入利率較高的貨幣。但在這一交易中,又新增了匯率風險,因為持有高利率貨幣到期後,如匯率下跌,有可能把利差收入全部吞噬掉,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在其拋售低利率貨幣、買入高利率貨幣的同時,在遠期外匯市場進行相反的操作,即賣出高利率貨幣,買入低利率貨幣,以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作用。
當大量資金進行套利操作的時候,即期市場上,高利率貨幣表現為升水,低利率貨幣表現為貼水;遠期市場上,高利率貨幣表現為貼水,低利率貨幣表現為升水。匯率的變動會導致其套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最終到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