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政治、、人民幣匯率變化
8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首破6.4,1美元兌換6.3991元人民幣。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近期變化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首先,是供求關系的反應。出口的強勁增長和順差的超預期,短期在市場上形成外匯供過於求的狀況,推動人民幣匯率攀新高
其次,是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的應對。8月5日,標准普爾下調美國政府長期債券評級,引發市場對歐美經濟前景的擔憂,造成新一輪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再次,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彈性的表現。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一般情況下對各種外匯理應有升有貶。
中長期而言,人民幣是一種強勢貨幣。從國際看,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復甦,增長放緩,主權債務問題很難短期解決,貨幣政策不得不保持較為寬松狀態。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宏觀調控把抑制通脹作為首要任務,國際收支調節趨於均衡但不會轉向逆差,綜合國力和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這些經濟基本面因素將支撐人民幣走強。隨著匯率調整到位,人民幣匯率將呈現雙向波動,市場供求關系和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
要全面、正確認識匯率變動的影響。匯率變動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強勢人民幣將推動服務業等非貿易部門發展,促進貿易部門轉型升級,對經濟結構調整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有利於企業「走出去」。同時,未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將是一種常態,匯率的變動給國際經貿活動帶來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管理。
㈡ 人民幣匯率的升與降和百姓最密切的關系有哪些呢
也就是說,單從消費者的角度講,人民幣匯率上升,你的購買力變強了,你買國外的東西便宜了。國內的產品相對就貴了。如果你更傾向於消費外國商品,出國旅遊、留學等,那麼你就受益了。不然沒什麼影響。
如果你是在國內的公司工作的,你們公司有國際生意,那你們的產品或服務價格就相對提高了,在國際市場上(現在世貿了,開放了,國內的貿易保護降低了,也就等因此在國內市場也是一樣)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因此對出口企業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㈢ 結合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及相關數據分析匯率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昨天發布的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適當發揮匯率在實現總量平衡、結構調整及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報告認為,匯率作為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可以在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中發揮一定作用。下一步,應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專家據此認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調控可能將由匯率擔綱。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區間,賦予人民幣更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在結構矛盾突出、國際收支繼續雙順差的背景下,控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任務仍然比較艱巨。報告稱,央行將繼續協調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控制,合理控制貨幣信貸增長,維護總量平衡。同時,從多方面採取著眼於中長期的綜合性措施,加快落實擴大內需等各項政策,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基本平衡,實現向以內需為主導,內外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轉型。 報告指出,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並不能單純依靠匯率升值來實現。應從圍繞以消費需求為主擴大內需,降低儲蓄率,調整外資優惠政策、加快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制度,擴大進口和市場開放等結構性政策,以及匯率浮動方面共同入手加以解決。
㈣ 世界上有那些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是多少
以下是銀行間外匯交易中心的當期外匯牌價,應該是國內外匯交易最權威的數據。可以網路中國貨幣網 http://www.chinamoney.com.cn/fe/Channel/17383查詢。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2012-07-11 9:15
貨幣對
中間價
漲跌(BP)
美元/人民幣
6.3209
14.00
港元/人民幣
0.81512
1.90
100日元/人民幣
7.9728
153.00
歐元/人民幣
7.7441
305.00
英鎊/人民幣
9.8075
15.00
澳元/人民幣
6.4356
81.00
加元/人民幣
6.1788
180.00
人民幣/林吉特
0.50336
3.50
人民幣/盧布
5.1992
43.00
㈤ 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
匯率上升,就是人民幣值錢了,同樣的錢進口的東西就可以更多了,做進口就利潤更大了,而出口及利潤更小了.
㈥ 關於人民幣與各個國家的匯率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2月1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456元,1歐元對人民幣7.3089元,100日元對人民幣6.0423元,1港元對人民幣0.88220元,1英鎊對人民幣8.5487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5.2675元,1紐西蘭元對人民幣4.9369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8330元,1瑞士法郎對人民幣6.8659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5.2356元,人民幣1元對0.64856馬來西亞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8.4027俄羅斯盧布,人民幣1元對1.9005南非蘭特,人民幣1元對166.86韓元,人民幣1元對0.53651阿聯酋迪拉姆,人民幣1元對0.54778沙特里亞爾,人民幣1元對42.0768匈牙利福林,人民幣1元對0.59080波蘭茲羅提,人民幣1元對1.0176丹麥克朗,人民幣1元對1.2941瑞典克朗,人民幣1元對1.2102挪威克朗,人民幣1元對0.53563土耳其里拉,人民幣1元對2.9790墨西哥比索。
㈦ 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和什麼有關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傾向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決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系。以一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產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產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長期中,一國價格水平相對於外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導致該國傾向貶值;而一國相對價格水平的下降,將導致該國傾向升值。
關稅和限額使得一國傾向在長期中趨於升值。
對一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升值;相反,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㈧ 人民幣貶值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和依據
人民幣匯率下跌意味著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匯率上升意味著人民幣升值。
我們更應該關心的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人民幣匯率的漲跌
1、短期來看,供需是決定人民幣匯率漲或跌的重要因素,這個就跟股票的漲跌一樣,如果人民幣需求上升,那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反之亦然。
2、國際收支,一般來講,一國如果順差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外貿一直順差也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上升。
3、重大事件,一國如果發生重大事件,也會在短期內對匯率產生重大影響,比如人民幣加入SDR,由於政府將逐步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人民幣匯率近期跌破6.70,再比如英國脫歐,導致英鎊對美元跌至31年來低點
4、經濟基本面,一國貨幣的匯率高低,其經濟實力是根本,美元之所以成為其世界貨幣,就是靠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凡一種貨幣被世界認可,其經濟實力必是強大的,美國如是,歐盟,日本亦如是。
㈨ 與人民幣匯率升值有關的經典文獻都有哪些啊
[2] 孫伯良, 王琛, 郭紅兵. 人民幣升值問題探析[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4,(05)
[3] 趙惠娟.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主要行業的影響[J]. 金融教學與研究 , 2005,(04)
[4] 王亞. 人民幣升值——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國際博弈[J].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4,(01)
[5] 吳金平. 美國政治與人民幣升值問題[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 2005,(01)
[6] 南沫. 人民幣升值和我們有多大關系[J]. 社區 , 2005,(16)
[7] 艾倫·格林斯潘, 於蕾. 迫人民幣大幅升值是錯誤的[J]. 國外社會科學文摘 , 2006,(01)
[8] 張曉龍. 人民幣升值造就多行業起伏[J]. 中國社會導刊 , 2005,(17)
[9] 張永紅, 黃紅英. 淺析人民幣升值的若干問題[J]. 江西社會科學 , 2003,(09)
[10] 尹震源. 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 2005,(01)
[6] 宋小娜.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2007
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
姜麗娜;【文獻出處】世界經濟情況, World Economic Outlook, 編輯部郵箱 2009年 10期
㈩ 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幣值之間的關系
兩者為同向關系。人民幣幣值高則匯率也高。
匯率是指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比值。當人民幣幣內值升高時,勢必在同等匯容率下,一定本幣可以兌換更多外幣,這就是人民幣匯率高的表現。
也就是說人民幣幣值高是匯率高的前提,匯率是幣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