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出口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
(1)面對新的外匯市場發展態勢,國內企業必須及時調整思路,增強匯率風險意識,從多方面入手,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
第一,利用金融產品規避匯率風險。中國人民銀行繼1997年推出遠期結售匯業務後,又於2005年8月推出了人民幣貨幣掉期業務。企業若能合理地使用這些風險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規避匯率風險的。目前,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各行均可經營1年期匯率保值產品,且產品可進行多次展期;同時,還要求商業銀行開發1年期以上的遠期匯率產品。隨著我國金融創新,相信應對匯率波動的金融產品會越來越多。
第二,通過信用管理規避匯率風險。無論採取信用證還是非信用證結算,均可採取縮短應收賬款回收期的辦法。通過銀行「保理」和「福費」等產品將遠期出口應收賬款提前賣斷,及時結匯。在中長期業務中,盡量採用「買方信貸」,少用「賣方信貸」。通過「買方信貸」方式,在項目啟動階段將應收賬款提前收回,從而先行兌換成人民幣。增加「貸外匯還外匯」的業務,不與匯率發生關系,從而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減少損失發生,但也要考慮利息負擔。
第三,改善自身經營管理規避風險。靈活採用業務延後兌換付款,出口業務提前結匯兌換,注意進口業務和出口業務的幣種搭配。增加出口貿易中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特別是歐元、日元的貿易結算,可以減少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帶來的損失。增加出口貿易中本幣結算,以直接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充分利用人民幣信譽良好的態勢,在周邊國家和邊貿中推廣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方法。對於出口業務,除了提前結匯,還可採取收取預付款的辦法;對於進口業務,盡可能延期買匯,拖延付款買匯時間,從而減少人民幣支出。
第四,合作雙方合理分擔匯率風險。對於流通型外貿企業,可採取「內外兩頭擠」的方式,將風險轉移給供貨方和國外買方。對於生產型企業,可採取「提高外銷價」的方式,還可以直接通過合同制訂匯率波動的分攤機制,通過修改與進口商的合同,採取滑動價格等辦法合理分擔和消化匯率升值風險。
第五,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銀行可以通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票據報銷」產品及時賣斷銀行票據,提前結匯規避風險。隨著出口貿易中本幣業務結算增加,推動本幣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承擔工作。在中長期項目中,增加「買方信貸」業務的承保業務規模。
(2)
第一,提升產品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改變以廉價取勝的做法。
第二,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創建產品品牌優勢 。
第三,大力拓展國際市場,積極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 。
(3)以上策略來源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企業的影響及相應對策 》。
❷ 進出口貿易案例分析
1、從貿易術語選用角度來分析,我方應吸取的教訓是:選擇熟悉的裝運港,或者選擇安全可靠的儲存倉庫。另外,採用FOB術語,應該及時向保險公司投保,從而可以較少出險後的損失。
2、既然是FOB術語成交,那麼,買方應該投保相關的險種,在出險後的損失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理賠獲得賠償。本案例中的賣方交貨時符合交貨的要求,大米出現問題是海運過程中的,所以,買方不可以向賣方提出差價損失賠償的要求。
❸ 出口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
進口商品總成本=RatelxCIFx(1+A+D+V+DxV)+P+F1
計算結果顯示:
其中:Ratel是外匯匯率,CIF是貨物到岸價,A為外貿公司的進口代理費費率,D為海關進口關稅稅率,V為海關代征增值稅稅率,P是到岸港口的港雜費,F1為港口或機場到倉庫(貨主地)的內陸運費。 甲公司向乙公司購買一批非彩色投影機,進口合同總價為30萬美元,價格條款為CIF上海。丙外貿公司的進口代理費為1%,海關關稅稅率為20%,增值稅稅率為17%,港口港雜費為500元人民幣,內陸運費需要1000元人民幣,當日外匯匯率為8.28。
解:投影機進口總成本=RatelxCIFx(1+A+D+V+DxV)+P+F1
=8.28x300000x(1+0.01+0.2+0.17+0.2x0.17)+500+1000
=2484000x1.414+500+1000
=3513876(元人民幣)
1、如遇所進口的貨物以FOB價格條款報價,則計算CIF價格公式為:
CIF=C+I+F=FOB+I+F
其中,FOB是貨物的離岸價,C是進口貨物成本即離岸價,I為保險費,F為海運和空運費。
例如,如一批進口貨物的FOB總價是10萬美元,從國外港口運到上海的海運費為2600美元,保險費為200美元,則該批貨物的CIF=FOB+I+F=100000+2600+200=102800美元。
2、貨物運至倉庫後,倉庫費用應由貨物實現國內銷售的日期而定。
❹ 求匯率風險案例分析
1.身邊的案例
我所供職的商學院最好、最受追捧的課程是為企業量身定製的top executive課程。去年九、十月份,某超大型國企旗下的人才開發學院來詢問了有關定製六天課程的報價,然後向上頭去要今年做這個課程的預算。最近,該國企人才開發學院拿到了這筆預算,再來與我們商學院聯系,卻發現課程價格已從當時預算做的280萬RMB上升到了340萬RMB。
除了課程本身價格(以瑞士法郎計)上漲10%以外,RMB價格漲幅的另一半來自匯率變動。該國企做預算用的匯率是當時的6.25,而目前瑞士法郎兌RMB匯率已升至超過7,升幅超過10%。該國企人才開發院院長非常希望做成這個課程,但與預算的缺口有60萬之巨,令他頭痛不已。
既然該國企當時已打算訂我們的課程,而瑞士法郎兌RMB在2007年一路升值,如果進行一些避險(hedging)操作,就能把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鎖定在一定范圍內:
藉助銀行提供的遠期結售匯業務
該國企詢價時即期匯率為1瑞士法郎=6.25RMB, 假設當時6個月遠期售匯匯率為1瑞士法郎=6.30RMB,該國企與銀行做遠期售匯交易,那麼6個月後的今天,無論瑞士法郎匯率如何變動,該國企都能夠按6.30的匯率兌換瑞士法郎,計算下來,成本僅上升兩萬多RMB。
藉助貨幣市場工具
根據我們學院報價44.8萬瑞士法郎,該國企可拆借2,796,504元人民幣(=448,000/(1+0.25%/2)*6.25,0.25%為瑞士法郎6個月期存款年利率),兌換成447,440瑞士法郎,並將這筆外匯存6個月。6個月後的今天,447,440瑞士法郎連本帶息變為44.8萬,付給我們商學院;同時,人民幣6個月期貸款年利率為6.57%,該國企需要歸還的本金及利息為2,888,369元人民幣(=2,796,504*(1+6.57%/2)),也就是說,成本上升僅8萬多RMB。在這里,瑞士法郎與RMB存款利率之差達到6.32%(=6.57%-0.25%),如果利率之差小一些,節省的成本會更多。
藉助外匯期權工具
該國企可買入6個月期看漲瑞士法郎看跌人民幣期權,假設期權的協定匯率為6.30,也就是說,該國企獲得了6個月後以6.30的匯率用RMB買入瑞士法郎的權利。6個月後的今天,該國企執行期權並選擇實物交割,以2,822,400元人民幣購得44.8萬元瑞士法郎,加上期權費成本(交易額的1%-3%),仍能節省巨大的匯兌成本。
2.利用貿易融資規避匯率風險
從匯率風險防範的角度看,進口貿易融資可以通過推遲企業購匯時間,避開匯率的高點,先由銀行墊付資金對外付匯,待匯率下跌時再購匯歸還銀行本息,從而降低購匯成本;出口貿易企業在結算貨幣匯率預期下跌時,可預先從銀行取得貸款;辦理結匯,待實際從國外收匯時再歸還銀行本息,從而避免匯率下跌的風險。以進口押匯為例,如某企業A於3月15日需對外付匯100萬歐元,進口合同確定的歐元兌人民幣匯率為993.8/100,付匯當日匯率為1007.6/100,是近期最高點。企業財務人員通過查看近1個月以來的匯率走勢,以現歐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為983.2/100—1007.6/100,而且波動劇烈,因此決定辦理進口押匯融資業務,先行付款,待利率回調時再買入歐元,歸還銀行貸款。可行性分析的結果:銀行當期歐元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為3.2%,月利率為2.67‰。因此一個月內只要出現一次歐元匯率下調超過2.67‰的情況,融資就有收益。從近期歐元匯率波動來看,日波動幅度最大達到2.42%,波動幅度超過1%的天數超過8天,因此融資是可行的。最終企業辦理了一個月期限的全額進口押匯,利息為2,666.67歐元,到4月10日歐元匯率下調至990.8/100,企業立即買進1002666.67歐元,共支付人民幣993.44萬元,較直接購匯付匯節省人民幣100×1007.6/100-994.96=14.16萬元人民幣。
3.匯率國際結算和信用證結算風險案例
國際結算案例:某公司出口服裝到韓國,客人要求做D/P托收,並且指定韓國工業銀行作為代收行。由於買賣雙方做業務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也通過韓國工業銀行托收過,所以此次業務還是重復過去的做法。但是這次單據寄到韓國工業銀行之後,卻6個多月也沒有收到貨款,而客人其實早就把貨物提走賣掉了。原來是銀行私自將提貨單據放給了買方。該出口商非常著急,聘請了律師專門飛到韓國,好不容易才把貨款追回。後來該出口商仔細核對過去的收款紀錄,發現以前歷次托收雖然都收到了貨款,其實每次都是銀行先將單據放給了客人,客人都要滯後至少一個星期才付款。
以上案例其實是跟單托收方式結算的時候指定代收行的問題。很多進出口企業在業務中,會遇到托收結算方式下,進口商指定出口商將托收單據寄到指定的代收行的情形。對於這樣的情況,出口商要特別有風險意識,否則後果是很難設想的。對於出口商來說,後果是輕則代收行違反UCP522的規定,被拖延付款;重則出口商根本收不到貨款。所以當企業自己作為出口商的時候要謹慎對待進口商指定代收行的要求;而當企業自己是進口商的時候,可以考慮是否自己指定代收行。
點評:跟單托收一般都適用國際商會的《跟單托收統一規則》,也就是第522號出版物,簡稱UCP522,或者URC522。該規則從1996年1月開始生效,其第七款:商業單據的交單(承兌交單D/A和付款交單D/P),附有商業單據的托收,必須在付款時交出的托收指示,不應包含遠期付款的匯票。
如果托收包含遠期付款的匯票,托收指示應列明商業單據是憑承兌而不是憑付款交給付款人。如果未有說明,商業單據只能是付款交單,而代收行對由於交付單據的任何延誤所產生的任何後果不承擔責任。
如果托收包含遠期付款的匯票,而且托收指示列明應憑付款交出商業單據時,則單據只能憑該付款才能交付,而代收行對由於交單的任何延誤所產生的任何結果不承擔責任
根據以上的規定,可以看出,如果是D/P托收,後面跟的匯票一定是即期匯票。如果托收含有遠期匯票,那麼一定是D/A,而不是D/P。換句話說,如果托收聲明是按照UCP522規則,那麼D/P遠期就是不存在的。UCP522的第七款的第三條其實就是說,假設出口方提交的單據是D/P遠期,好比D/P60天,那麼單據將在付款人付款之後才交給付款人(進口商)。如果因此造成了貨物滯留碼頭之類的風險和費用,代收行將是不負責的。
過去一些銀行收到遠期D/P的托收單據以後,會發函要求委託方更改托收指示,比如改成D/P即期,或者D/A遠期,不然他們將視作D/A遠期,而且過去南美的銀行會將D/P遠期視做D/A。
現在的情形是:D/P一定是即期,只要是遠期的,一定是D/A,全世界的銀行都這么做。
信用證結算的風險我國的國際貿易商比較傾向於採用信用證的結算方式,特別是出口商,覺得信用證結算最保險。其實信用證結算也有風險,而且很多國際騙子利用人們相信信用證的心理,利用信用證詐騙。
信用證本身必須是真實有效的。這是出口商接到一份信用證以後首先必須確認的問題。
開證行的資信問題信用證是什麼?最簡單地說,就是開證行的一個有條件的付款承諾。既然信用證是一個付款承諾,那麼是誰做出的付款承諾就非常重要。開證行和進口商聯合詐騙的事例在一些落後的,混亂的,腐敗的國家並不少見。對於信用等級不佳的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就要考慮拒絕接受或者一定要求資信很好的銀行保兌。
制訂合理的信用證條款,保證出口商安全收匯。
信用證既然是開證行的一個有條件的付款承諾,那麼具體是什麼條件當然也非常重要。出口商收到信用證之後,一定要仔細閱讀信用證,了解每個條款的真實含義和用途,及時發現信用證中不合理的條款,自相矛盾的條款,似是而非的條款,做不到的條款,非單據條款,軟條款……
軟條款信用證問題結構或者內容不完整的信用證;有客檢證條款或者其他要求買方提交某種單據的信用證;部分物權憑證直接寄給買方或者賣方根本就不掌握貨權的信用證;有自相矛盾的條款或者沒法做到的條款的信用證有付款保留條款的信用證。
案例:某外貿公司出口一些運動器材到美國。由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比較短,另外具體的規格型號在生產過程中也有些調整,所以出口商提交的信用證項下單據有好幾個不符點。經過和進口商的磋商,進口商給出口商寫了保證函,聲明接受單據中的所有不符點,並且將正本的保證函寄給了出口商。那麼出口商應該怎麼做?
從本案分析可看出:出口商應該牢記信用證的定義———信用證是開證行的付款承諾。如果進口商直接寫信給出口商,承諾接受單據中的一切不符點,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出口商來說,正確的做法是:要麼修改信用證,要麼敦促開證行作出接受這些不符點的承諾。
對有不符點單據的處理方法:在實踐中,企業經常發現從業務的一開始就非常小心謹慎,但是對於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在交單的時候,仍然存在不可避免有不符點,這時候我方將怎麼處理呢?
應該立即通知國外買方,告知其單據中有不符點了;如果可能要求盡快修改信用證,可以要求我方銀行立即發電報給開證行,告知其單據中所有的不符點,並詢問是否接受這些不符點,有不符點的單據,盡量不要改為托收方式,因為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假設出口商提交的單據存在不符點,開證行收到這些單據後,要麼是拒絕接受單據並且退單,要麼就是接受不符點單據並支付貨款。這一切,都必須在開證行收到單據後的合理工作日之內,而且肯定必須在7個工作日之內完成這一切。這樣出口商知道對方拒收單據之後,還來得及作其他處理,比如退運或者轉賣他人。如果改成托收結算方式,國外銀行只有義務在7個工作日之內向進口商提示單據,如果進口商遲遲不去銀行贖單,那麼很可能造成額外的費用,甚至錯過處理貨物的時機。有不符點的單據,
不要相信客人的同意接受的保證書。信用證是開證行承擔第一性的付款責任,所以假設出口商提交的單據有不符點,必須讓開證行認可才行,進口商的認可是沒有實質意義和法律意義的。
轉讓信用證問題案例:某公司通過韓國的中間商出口服裝到歐洲。韓國中間商提出採用D/A的結算方式。該出口商覺得D/A結算方式風險太大,不願意接受。而後韓國中間商提出要麼改成D/P結算方式,要麼改成轉讓信用證的結算方式,韓國中間商是第一受益人,該出口商是第二受益人。該公司就選擇了轉讓信用證的方式,覺得信用證方式的風險總要比托收小。
❺ 中國出口型企業如何躲避外匯風險
專家認為,企業要解決當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困境,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首先企業自身要增強對「人民幣升值」的整體認識,要了解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內在基礎規律,要掌握企業外貿定價、風險轉嫁、匯率避險及應收賬款保值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實際操作,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風險。專家還表示,現在企業特別是從事進出口業務和擁有外匯資產的企業,應該綜合考慮資金來源和用途、自身財力和外匯市場的具體情況以積極應對。
發揮自身功效降低貿易風險。讓客戶共同分擔「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潤空間壓縮的損失,是很多出口企業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險方式,但是這要冒著客戶流失的風險,其實提價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人民幣的小幅升值對於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像近一段時間的升值幅度,對企業就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因為進出口企業與外商簽定訂單一般都是以年為單位的,突然變動價格國外客戶往往很難接受。此外,專家還表示企業可以通過與信用評估機構合作,調整進出口國家和地區的比重來自己調節風險的大小。
❻ 外貿案例及其分析!
不難的!!網上很多的!
方便您吧!~
復合地板
2004年10月4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原產於中國的復合地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44119290.20。2005年6月17日,加拿大對本案作出終裁。2007年5月30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本案啟動第二次期中復審調查程序。
2007年11月26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復合地板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期中復審裁決,裁定26家中國應訴企業獲得單獨稅率,對於其他未合作公司,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根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確定被調查產品的傾銷幅度和補貼額分別為30%和3.54元/平方米。
中國鋼材
歐盟鋼鐵業者(Eurofer)11月27日對日益飆升的中國鋼材進口提起新的反傾銷申訴,而貿易摩擦在11月28日開幕的中歐峰會中成主要議題。曼德爾森已警告稱,如果中國不放開對歐盟企業的貿易壁壘,他可能採取行動。
中國掛鎖
2006年12月5日,巴西對原產於中國的掛鎖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立案調查。南共市共同對外關稅稅號為83011000。
2007年11月14日,巴西發展工業外貿部貿易保護局在其《聯邦公報》上發布公告,根據巴西外貿委員會2007年10月23日頒布的第51號法令,對原產於中國的掛鎖反傾銷日落復審案作出裁決,稅率為3.56美元/件,有效期為5年。
汽車零配件
截至2006年底,我國汽車零配件已遭到10多起反傾銷調查,涉及到雨刷器、剎車盤、剎車鼓和汽車擋風玻璃等產品;2007年同樣風波不斷,近幾個月,就有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對原產於中國和泰國的客車、卡車斜紋輪胎反傾銷調查作出終裁,秘魯調查當局對原產於中國的汽車輪胎啟動反傾銷日落復審調查程序等,「反傾銷」大棒頻頻揮舞。
薄壁矩形鋼管和復合編織袋案
2007年11月27日,美商務部就對華第三和第四起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案——薄壁矩形鋼管和復合編織袋案作出初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補貼。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王新培2007年12月4日表示,中方對美商務部仍堅持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的決定,並沿用其在銅板紙案和標准鋼管案中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機電產品
2007年12月3日,墨西哥經濟部在其《官方日報》上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機電產品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調查,以決定是否要取消其反傾銷稅。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85015204、85015304、85041001、85041099、85043301、85081101和85081999(原稅號85091001)、85094001、85094002、85159001、85163101、85166001、85167201和85322299。該公告自2007年12月3日起開始生效。復審調查期為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墨西哥經濟部將就本次復審在2008年6月17日舉行聽證會。
熱浸鋼材
歐盟12月對從中國進口的熱浸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而此前歐盟貿易總長已警告可能會採取嚴厲的制裁行為。據悉,在10月收到歐洲鋼鐵製造商的投訴後,執委會將於12月中旬對這批鋼材進行調查。
據透露,商務部下一步將全力應對美國、加拿大等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爭取更多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將重視鋼鐵、紡織等主要及敏感產品的貿易摩擦,准備下發337調查的檔案文件,提高企業應訴能力
❼ 如何理解外匯匯率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
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十分頻繁,而且有升
值,也有貶值,需要全面分析其對於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確保國際
貿易的持續穩定進行。
1.人民幣升值。
1.1有利影響。
(1)有利於減輕外債壓力。人民幣匯率上升後,尚未償還的外
債還本付息所需要支付的人民幣數量就會相對減少,在一定程度上,
減輕了外債負擔。例如,我國在與美國的貿易中,尚未償還的外債有
30億美元,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為6.35,則需要支付人民幣本金190.5
億元。而如果人民幣升值,與美元的匯率變為6.22,則需要支付的人
民幣本金為186.6億元,數量減少3.9億元,使得外債負擔有所減輕。
(2)優化外貿結構。人民幣升值後,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將
會有所上升,有限的資金可以購買更多的資源和商品,從而降低進口
商品的價格,擴大我國對於石油、糧食等大宗產品的進口數量,也可
以有效抑制初級產品的出口,對我國的外貿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例
如,原本10萬元可以在國際市場購買8萬斤糧食,人民幣升值後,變
更為10萬斤,可以提高進口,緩解我國的糧食壓力;同時,原本的初
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會有所降低,從而抑制初級產品的大量出
口,優化對外貿易的結構。
(3)推動我國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由於受到經濟發展程度的
限制,我國出口企業長期以來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長的道路,主要依靠
我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
消耗大,附加值低,企業僅僅獲得少量的加工費用。最為明顯的,就
是我國中東部地區的蘋果生產廠商,依靠流水線作業的方式,生產蘋
果手機等產品,缺乏技術性,盡管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是經濟效益
低下,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人民幣升值
後,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優勢將會減弱,逐漸淘汰
那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管理效率低的企業,促進企業向著技術
創新型和自主品牌型轉變,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可持續發展
的能力,從而實現我國國際貿易有粗放型向效益型和質量型轉變。
(4)促進國際市場的開拓。人民幣匯率的提高,使得人民幣在
國際市場中的購買力上升,從側面減少了企業對外投資的成本,提升
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開拓能力,推動我國跨國、跨州企業的形成和發
展,從而為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提供不竭動力,促進我國有資本輸入
國逐漸向著資本輸出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