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元匯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政治經濟因素
外匯市場的交易是全球性質的,如果全球的政治經濟形勢趨於緊張,就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這樣國家貨幣就會有不正常的流入流出,最後匯率就會有大幅的波動。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形勢很穩定,那麼該國的貨幣也就是越穩定的。
二、央行貨幣政策
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對於貨幣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其產生、發展、職能及主要業務等,投資者在投資相應貨幣時,需要掌握中央銀行產生的客觀必然性,了解中央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等。中央銀行的調控主要是通過四個手段來進行干預:
1、對市場發出警告。中央銀行會通過外匯市場來發表聲明,貨幣政策可能要發生變化,以這樣的口頭干預來影響匯率的變化。
2、直接進入市場買賣。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國家會通過拋售本國貨幣,買入他國貨幣來干預匯率,使匯率對自己的出口利益有益,中央銀行有時也會在外匯市場上買入或賣出外匯,同時在國內的債券市場買入或賣出債券,從而使匯率變化而利率不變化。
3、利用利率因素保衛本國貨幣利率。在前兩種手段作用不大時,國家考慮到投資者需要大量的借入本國貨幣,可以提高自己國家貨幣的利率來維護其幣值。
4、國家可選出廢除本國貨幣自由兌換。當一切手段都無法控制投資對國家貨幣的沖擊,中央銀行可實行匯率管制,來保護自己國家的貨幣,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主張自由經濟的金融政策,一般不採用這種手段。
三、經濟數據對匯率的影響
外匯市場對數據是十分敏感的,特別是一些國家定期公布的經濟數據,有些甚至會逆轉貨幣的短期走勢。數據公布的時候會有利好或利空的影響,下面將會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數據,供投資者參考。
2. (1)該進口商應如何運用外匯期貨交易來規避未來歐元匯率上升的風險
這個問題較復雜,有很強的定製性,只能大致給個方法。
假定中國商人進口歐盟商品,需要如何運用外匯期貨。
首先,中國商人擔心什麼?擔心人民幣貶值,貶值導致需要更多的人民幣才能兌換所需歐元。那麼商人需要做的交易方向是匯率上升,這樣假設真的發生,那麼期貨上盈利彌補兌換貨幣的虧損。同時如果匯率下降,期貨上虧損需要兌換貨幣的盈利來彌補。
實際上相當於提前確定了匯率,無論怎麼變,都是以同樣的匯率兌換貨幣。這樣避免了匯率波動的風險。
3. 有哪些因素影響歐元匯率走勢
、歐洲央行(ECB)
歐洲央行控制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價格。其貨幣政策有兩大主要基礎,一是對價格走向和價格穩定風險的展望。二是控制貨幣增長的貨幣供應量。ECB每兩周的周四舉行一次委員會,來制訂新的利率指標。
2、一般利率
一般利率是央行用來調節貨幣市場流動性而進行的「借新債還舊債」中的主要短期匯率。此利率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的利差,是決定EUR/USD匯率的因素之一。
3、3月歐洲歐元存款
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指存放在歐元區外的銀行中的歐元存款。這個利率與其它國家同種同期利率的利差也被用來評估匯率水平。例如,當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高於同期3個月歐洲美圓存款利率時,EUR/USD匯率就會得到提升。
4、10年期政府債券
歐元區10年期政府債券其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是另一個影響EUR/USD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德國10年期政府債券做為基準。如果其利率水平低於同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如果利差縮小(即德國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降),理論上會推升EUR/USD匯率。
5、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
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關)。例如,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EUR/USD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6、經濟數據
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德國,歐元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數據包括:GDP,通貨膨脹數據(CPI或HCPI),工業生產和失業率。
7、政治因素
和其它匯率相比,EUR/USD最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法國,德國或義大利的國內因素。原蘇聯國家政治金融上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歐元,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德國投資者投資到俄羅斯。
4. 某個公司6個個月後要支付100萬歐元,正確的匯率風險管理方法是:買入歐元期貨,買入遠期歐元。
期貨是標准化的合約。有當月 也有六個月後的期貨。一張期貨合約一般是10w歐元。你需要買十張。標准化合約屬於場內合約。 遠期合約是和約定的 你可以制定一張100w的遠期合約。數量 數目 交割方法都可以自己制定,合約非標准化,屬於場外合約。保證金比例也不一樣
5. 如何用NDF操作了對沖用歐元進口時的匯率風險
所謂對沖,就是鎖單。
比如說你下了一單歐美做多,如果行情跌了,你又不想平倉,那就最做一手歐美賣空。
一買一賣,盈虧總是同步不變了。然後等到合適的時候平掉其中一單,就是解鎖了。
我是外匯行內人,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呼我
6. 我公司三個月後要用人民幣買入歐元,請問如何操作可以規避匯率風險帶來的成本增加呢
人民幣近期走勢是上漲,而歐元和美元相對人民幣是下跌。因此三個月期間持有人民幣為佳,買入歐元後也應盡早換回人民幣。
7. 歐元崩潰對現金持有歐元有哪些風險
歐元崩潰兌現金持有歐元的風險,就是利率的幅度不能夠快速的買賣。
8. 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 匯率風險一樣么 外貿企業利率風險的分類和防範措施有哪些
1.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匯率風險(Exchange Risk),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3.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4.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利率風險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選擇權風險四類.
5.
我國外貿企業管理利率風險的有效途徑
國外一般都通過綜合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來有效規避利率風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外貿企業等相關利益主體一般都是通過對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的合理利用來實現原有債務的利率結構的轉換,如通過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掉期、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方式來進行利率風險管理。
(一)利率互換
利率互換是管理資產負債、規避利率風險的重要衍生產品之一。其主要特點就是能夠使固定利率資產(負債)和浮動利率資產(負債)互相轉換。這使得利率互換可以有效地對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在不同幣種之間進行轉換,這樣轉換後的利率結構或幣種更符合企業利率風險管理的需要。
(二)遠期利率協議
遠期利率協議屬於場外的交易工具,由於遠期利率協議的期限和名義資本金相對於利率期貨來講比較自由,具有一定的優點,因而自其出現以來,其交易規模穩步上升,是經濟主體進行利率風險防範的重要工具之一。對於國內的外貿企業來說,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確定今後某一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因而,企業如果擁有浮動利率債務,那麼就能利用這一金融工具來預先確定下一個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從而避免利率上漲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能讓企業在不同的計息方式之間實現債務的自由轉換。所以當利率上升時,企業能夠把債務計息方式從原先的浮動利率變更為固定利率。而當利率下調時,從固定利率變更為浮動利率,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債務成本。
(四)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在結構上與利率遠期協議很相似,但它在場內進行交易。由於利率期貨在期限、名義本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定,在各方面都比較規范,因此交易起來比較方便。利率期貨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金融衍生產品,廣泛應用於外貿企業的套期保值和投機活動中。
(五)利率期權
利率期權與利率期貨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期權賦予其購買者是否進行交易的權利,而期貨的持有者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要進行交易,這是一種義務。因此,期權購買者的最大可能損失是期權價格,其收益的可能是無限的,而期貨的收益和損失的可能都是無限的。利用期權來規避利率風險的方式包括利用場內交易期權進行保值和利用場外交易的期權進行保值。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主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雙限。一般來說,這些期權協議由金融機構提供,作為期權協議的另一方與利率套期保值者進行交易。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的名義本金和期限都比較自由。在期限較長且付息次數不止一次的情況下,利率上限等期權可以視為一系列期限不同的利率期權的組合。
舉例來說:當利率處於低水平時,基於謹慎的原則,外貿企業可以採取的策略:適當增加負債率,並進行適度的對外擴張、投資或擴大生產規模;如果預計未來存在加息預期時,企業應盡量選擇長期貿易融資,而不是短期外債;如果可能的話,應提前償還預先借入的高利率的外債(包括長期借款),然後再按照現行利率重新借款;重新發生貿易融資時,合同利率最好能夠使用固定利率。
如果利率已經較高而且還可能提高時,企業可以採取的措施如下:盡量減少借入新的外債,從而降低利率支出增加風險,避免企業現金流的減少;如果判斷利率可能降低時,企業可以選擇採用短期貿易融資並避免長期借款,如果必須要進行長期借款,合同利率盡量採取浮動利率。
如果外貿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准確預測未來利率調整的方向和幅度,那麼企業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合理地規避利率風險,並且當增加遠期利率協議金額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利率水平。
9. 有哪些因素影響歐元匯率的波動
1、歐洲中央銀行動向。
2、短期利率走勢。
3、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差異。
4、一些經濟數據的影響。
5、交叉匯率效應。
6、3個月歐元期貨合約的效應。
7、其他因素。
8、政治因素。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
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其中,前4個袖珍國根據與歐盟的協議使用歐元,而後兩個國家(地區)則是單方面使用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