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美國要中國把匯率調高
我國的美元外債對於我們是兩難的事,美國之所以一再讓我們提高人民幣匯率,版他主要兩個目權的。第一,我們人民幣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我們2萬多億的美元外匯,8·1千億的美國國債就會縮水數百億美元。第二,我國的出口會降低利潤,從而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如果拋售美國國債,對中國顯然是雙刃劍,既傷人,也傷己。中國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和美國國債會加劇美元疲軟,最終會迫使美聯儲局加息,使美國經濟復甦化為泡影。但美國很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導致中國商品無法進入美國,這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傷害,因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中國還找不到一個可以替代美國的市場。一旦出口受阻,中國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問題便會演變成為政治問題。 所以,拋售美國國債這個金融核 彈,相當於同歸於盡,非到萬不得已,不能出手。美國就利用中國這個軟肋,逼人民幣升值。
Ⅱ 各位老師,我想問一下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與美國對中國的GDP之間有什麼關系。
兩國GDP的比例和貨幣匯率的比例並不成正比。但GDP確實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
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你可以對比一下美國GDP、中國GDP的改變,和美元/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Ⅲ 美國經濟總量這么龐大,為什麼增長速度依然比其他大部分發達國家快
從上個世紀初,各國列強還忙著一戰二戰的時間段,美國在只用財力助力其他國家參與戰爭的同時大力的發展經濟以及科技,也正是在那個階段美國經歷了一個經濟和科技的同時也遭遇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但是相較其他同為發達國家的美國並沒有用對外擴張的方法加大自身發展,而是實打實地建立了一個當時就已經世界領先的經濟大體量集合。
自然美國在科技優先,體量龐大的基礎上很容易的就將經濟發展速度提升上去了。利用自身優勢想要打壓一切用其他方式可能會頂替自己位置的國家比如80年代發展迅猛的日本,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疏學淺,個人觀點)
Ⅳ 人民幣對美元還能升值多久
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價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近期高點。這個高點將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繼續爬升則有新的難度。
從2017年6月初到9月初,1美元兌人民幣從6.81變為6.47,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到5.1%。三個月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這么多,過去很少見到。在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時期中,例如在2005和2006年,以及2011年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往往是一年才3%到5%。若按照近3個月的升值速度,那麼,人民幣對美元比價到2017年底很可能達到6.17元,而這相當於2013年5月的水平,接近於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最高水平。
針對這種情況,有關人民幣匯率走勢新的討論又出現了。人們關心人民幣匯率是否又進入新的升值通道,即開始了新一輪升值周期?2017年底之前真能升值到6.17的地步嗎?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首先需要聯繫到如何理解人民幣匯率近期幾個變動的原因。
既然匯率是兩種貨幣的交換比價,那麼很顯然,匯率變動的原因通常應當從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去尋找。在國內一面,近段時間以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市場利率水平的上升和居高不下。在貨幣市場上,3個月期限的短期國債收益率從從2017年初的2.48%上升到6月下旬的3.48%,升高了整整1個百分點(用金融市場的術語是1百個基點);同時,1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從1月下旬的2.65%上升到6月中旬的3.6%,也將近1個百分點。在其他事物不變的情況下,國內利率的上升是有利於人民幣市場匯率走勢的,因為金融市場上的套利行為會自動偏好那些利率或收益率走高的貨幣。
在國外方面,美國金融市場行情雖然也有類似方向的變化,即利率上升幅度遠小於中國。3個月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僅在上半年期間上升了約0.5個百分點,從0.5%到1%;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幅度則不到0.5個百分點,僅從0.82%升到1.22%。美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則還出現下降,從年初的2.35%降低到年中的2.25%。美國金融市場上利率水平的溫和上升甚至下降是不利於美元匯率走勢的。
事實上,今年年初以來,尤其近3個月中,國際貨幣市場上,許多貨幣對美元都出現了升值,即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了。美元對歐元、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的貶值幅度尤其突出,從年初到9月初,這些貨幣分別對美元升值超過20%。英鎊是近來發達經濟體中比較弱的貨幣,因為受到聯合王國「脫歐」進程的不確定性的嚴重影響。即便如此,從年初到9月初,英鎊對美元升值也接近了10%。不僅如此,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對美元也走高。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在2014和2015年出現數次暴跌,2016年後轉為恢復性回升,2017年年初顯現穩定跡象,第2季度有所貶值,第3季度則開始升值。印度盧比則在2017年初以來幾乎一直保持升值勢頭。這些情況表明,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走勢今年初以來出現了變化。2016年最後2個月中美元的「超強」走勢出現了逆轉,2017年6月以來美元似乎出現了某種「頹勢」。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走軟」當然對人民幣匯率來說是一種「外部利好」。
美元匯率今年初以來轉為走弱並非因為美國經濟下行。美國第2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統計初報數字為3%,位居各主要發達經濟體之首,也高於其第1季度水平。導致美元匯率走軟的重要國內因素有:首先,2016年最後兩個月中的美元「暴漲」是過度了,美國國內金融市場上的利率行情並不支持美元的後續走高;其次,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在國內政治進程中受到相當大的牽制,美聯邦政府財政赤字並不會如早先市場所預料的那樣快速顯著擴大,因而也不會刺激國債收益率繼續升高;復次,美聯儲的加息進程雖然已經開啟,但其步伐和力度小於許多「鷹牌」人士的預料和期待。由於這些因素,美元在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市場上近期表現不斷走弱。
展望未來,應該看到,國內利率行情不可能持續走高,因為這會引起對實體經濟的一系列不利效應。「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取向和加強監管的應急措施都有一定的時效性,從較長遠的角度看,這類政策舉動都會逐漸趨於平和和「中性」。
Ⅳ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趨勢及原因
由於美元指數走強,非美貨幣普遍表現低迷,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Ⅵ 為什麼匯率變化提升了美國跨國公司的盈利能力
一方面,美元貶值,則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賺的錢能換成更多的美元,美國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就提高了
另外一方面美國商品對於別國消費者來說變得便宜了,因此美國商品競爭力加強。涉及出口業務的美國跨國企業盈利能力提高
Ⅶ 中國與美國匯率變化的原因
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同時,出現了人民幣對內貶值(物價上漲)。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人民幣一方面對外升值,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卻在國內市場上的購買力日趨下降,出現了所謂的對內貶值呢?
我們都知道,人民幣匯率體現的是人民幣的對外比價關系,而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和資產價格上漲則是體現了人民幣對國內商品和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比價關系。
就一般情況而言,導致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相對利率、總供給總需求、國際收支、外匯儲備、財政赤字、投機活動以及市場預期等等。但就近一個時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加速升值來說,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與美國經濟呈現衰退趨勢的落差,這可能是影響匯率變化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特別是2007年我國GDP達到24.6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幅高於2003~2007年年均10.6%的增速。而反觀其他國家,美國在進入2007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出現了較大的下滑。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僅增長0.6%,增幅遠低於第三季度的4.9%,其他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就業、工廠訂貨、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指數等也顯示美國經濟正在進一步下滑。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升值速度不斷加快無疑是顯而易見的。
二是我國國際收支長期不平衡和巨額外匯儲備的影響。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人民幣長期積攢的升值壓力不容小覷。盡管順差增速從2007年一季度開始逐漸呈現下降趨勢,但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規模仍然達到2622億美元,較2006年增加847億美元。在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國外匯儲備也在不斷增長,到2007年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大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因為外匯占款而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又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三是國內利率水平不斷提高和加息預期的強化對匯率的影響。按照一般的邏輯,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而資本流動將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進入2007年以來,我國連續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而美國、歐洲的一些國家則連續下調基準利率,從而導致內外利差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趨勢被進一步強化。此外,外匯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的判斷、市場交易人員心理預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受國內較高物價水平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央銀行將進一步上調利率。在這種預期被不斷證實的條件下,加上受資產價格上漲的吸引,國際游資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我國的速度和規模都進一步提高,促使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
就人民幣對內貶值來說,目前國內物價水平上漲還主要是針對食品而言,這其中存在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比如在2007年消費價格上漲的4.8個百分點中,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為4.0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的影響為0.6個百分點,其他商品與服務的影響為0.2個百分點。在今年2月份CPI高達8.7%的增幅中,拉動其上漲的主要動力仍然是食品價格,食品漲價對CPI增長的貢獻達到80%以上。當然,除了結構性問題之外,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和資產價格上漲所造成的人民幣對內貶值也有其客觀必然性。這其中既有國際因素影響(包括通貨膨脹在各國之間的傳播和轉移),又有國內經濟不均衡的現實原因,具體比如全球流動性過剩、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石油價格高漲(據測算,油價因素占我國國內整個物價指數的比重約在5%,如果成品油價格上調10%,將拉動物價上漲0.5個百分點)、人民幣升值、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等。
總而言之,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並存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為內部和外部失衡所導致的一個階段性表現,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動關系。從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控制物價上漲速度,避免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防止人民幣對內貶值速度的加快,這也有助於抑制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加速。針對當前物價上漲的特點,政府及相關部門多管齊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我們相信,通過這些舉措,物價水平能夠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幣對內貶值也能夠得到逐步緩解。
Ⅷ 如果美國的利率增長超過英國,你會預測外匯匯率會怎樣
美國利率增長,美元升值,那麼鎊美價格下跌,一英鎊需要可能1.3美元,甚至1.2美元,另外美元變得更強,美國對英國出口不利,因為價格相對於英國來說貴了,美國商品出口困難,美國遊客到英度假更便宜,因為英鎊相對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