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為什麼可以規避資本充足率的管制
資產證券化是將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持有的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其風險與收益進行重組,以原始資產為擔保,創設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和流通的金融產品(證券)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上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創新之一。對商業銀行而言,資產證券化具有改善其資本充足率的功能。
② 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以增強資產配置的靈活性。通過證券化來盤活信貸資產、降低流動性風險。
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證券的過程。在華爾街流傳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產品已成為當今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展較快的金融產品。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60516/18402572278.shtml)
③ 資產證券化帶給我們的投資機會是什麼
從國際的經驗來看,1980—2010年,美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規模由1108億美元增加到10萬億美元,其占同期信貸資產余額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量2.2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6.9%,資產證券化產品余額9.9萬億美元,佔全部債券余額的25.8%,僅次於美國國債。
由於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仍然存在諸如產權制度、監管效率、市場基礎、稅收制度等方面的一些制約因素,目前資產支持證券規模佔GDP比重只有0.5%左右,低於日本的3.6%,更遠低於美國的60%,2012年我國資產證券化存量規模占債券規模的比例僅為0.12%,與國外成熟市場有著巨大差距。
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此前在2015中國資產證券化論壇年會上透露,「目前我國總的銀行業資產有160多萬億,可以證券化的信貸資產將達到90萬億。」
財富證券預計,若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佔比規模達到1%,以目前約90萬億元的貸款余額計算,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可達9000億元;若達到10%時,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可達9萬億元。因此,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空間很大。
此外,隨著相關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市場進一步成熟,資產證券化中中小企業證券化發行佔比也持續增加,財富證券預計未來符合條件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貸款、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經清理合規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貸款、節能減排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等多元化信貸資產作為基礎資產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其發展前景較為廣闊。
④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現在是備案制還是審批制
⑤ 銀行在貸款證券化的過程中放棄了什麼銀行為什麼要進行資產證券化貸款會出現什麼逆向選擇問題謝謝!
簡而言之,表內資產表外化,放棄了部分收益,但是加速了資金運作效率,有機會獲得其他收益。
這主要是由於銀行受貸存比紅線的監管限制,通過將信貸資產打包出售,降低報表顯示的信貸資產規模。
⑥ 如何評價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這個問題太泛。 一般來說資產證券化屬於金融衍生品。這個在我國還是屬於受管制的。從長期來看中國銀行現階段90%利潤來自存貸利差,這個利差又是因為我國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所以長遠來看是遲早要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歐美發達國家銀行利潤的50%都是來自中間業務,投資銀行的金融衍生品的開發也是金融創新的一種。
⑦ 資產證券化由審批制改為了備案制好不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資產證券化由審批改為備案是從簡政放權原則來考慮的,不再針對證券化產品發行進行逐筆審批,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申請取得業務資格後開展業務,其實質是加快資產證券化的業務進行,原來審批條件復雜,在打開產品資產包對基礎資產等具體發行方案進行審查這個過程時間消耗較多,影響業務進展。
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打開產品資產包對基礎資產等具體發行方案進行審查實質為了控制風險,現在改為備案制,各機構監管部只是對發起機構合規性進行考察,理論上來說,這要求合規機構有更良好的風險察覺意識。
總體來說,審批改備案是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的必經之路,政策目的是好的,實施效果好壞取決於合規金融機構的實施情況,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是否有效的處理好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風險問題。
如果哪裡有疑問,歡迎再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