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上海國企證券化率

上海國企證券化率

發布時間:2021-06-24 09:07:20

㈠ 如何推進競爭類國企改革

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穩中求進依舊是總基調。在多項宏觀政策動作中,國企改革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今年下半年,國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拉開序幕,至年底,方案已下達各央企。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部署的國企改革目標則更為全面和宏觀。未來,資本市場或將在國企改革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但國企改革更為深層次的要義,在於實質的政企分開,若不能在此有所突破,純粹的募集資本,改革就不能擊中要害,也將風險重重。
剛剛落下帷幕的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首次闡釋「新常態」下的九大特徵,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可以預見,穩增長將成明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促改革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承擔起推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使命。而在諸多改革舉措中,國企改革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能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穩中求進,進一步加強改革
或許我們必須承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可能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之後,我國經濟的潛在後勁得到最大限度釋放,資源環境壓力開始加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並倒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為此,中國經濟必然要從結構粗放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面臨增長壓力轉向面對多重挑戰,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因此,穩中求進,是一個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增長,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發展的必然階段。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2015年的經濟工作提出了「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目標。根據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的解讀,這是創造穩定宏觀環境、保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所謂的穩中求進,「穩」就是要保持經濟運行平穩,而「進」是要進一步促進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其中,提高質量效益是核心,調整結構激發活力是持續的關鍵。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心骨,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無疑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其他一切市場主體一樣,國有企業必須適應未來的市場競爭和發展趨勢。不難預測,未來資源集約利用將成為主流,人力資源成本也將不斷上升。過去那種依賴投資保證增長,依賴政策獲得效益,依賴壟斷屏蔽競爭的模式,註定不可能再長期持續。先進的產能、先進的生產力將不斷催生與擴張,落後生產力將不斷萎縮並退出歷史舞台。如果說在上升的經濟周期里,落後只意味著增長慢或被超越,那麼在下行的經濟周期中,這一趨勢甚至可能會演變為被拋棄和被淘汰。換句話說,國有企業的改革,將可能再一次走上不得不改的十字路口。
因此,今年年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已經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提前定調: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此基礎上,預計明年會進一步推進金融、國企、財稅等關鍵領域改革,同時將區間調控與定向調控相結合,使經濟平穩運行。其中,國企改革總體設計方案將加速出台,目前已有20餘個省份出台國企改革方案,國資委也啟動四項改革試點、中石化等企業也邁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質性步伐。
據報道,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等分別牽頭制定完善國資改革的相關方案,國資改革的總體設計文件可能會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出台,對改革的操作原則、總比例的把握、完成進度做出進一步的明確和落實。頂層設計方案將包括兩個文件,一是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二是關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有研究表明,國企改革可能會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打破行政壟斷,改革自然壟斷。石油石化、電力、鐵路、電信等自然壟斷行業將放開競爭性業務,許多原先存在行政壟斷的服務業(文化傳媒、金融、醫療、教育等)也將放鬆管制,從而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量投資機會。二是解決「一股獨大」痼疾。採掘、鋼鐵、化工、建築、公用事業等國企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情況比較嚴重,向非公資本出讓股權的空間很大。三是國有資產證券化。各地國企改革均強調要提高國企資產證券化率。多數省份的2020年目標為60%,而當前多數省份國企證券化率不到30%,提升幅度可能較大。四是混合所有制的將採取「一企一策」向前推進,各個國企在股權多元化的參與方、董事會建設、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多方面改革時將有所差別;不同的國企將在改革中呈現出不同的進度和步伐,先改革、改成功的國企將為後改革的國企提供借鑒和帶動。
資本市場或成國企改革的助推器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成功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往往與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息息相關。而每一輪改革的核心,都在於提高經濟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的高科技浪潮中獨占鰲頭,緣於其高效的資本和科技的對接機制。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特別是1971年推出的NASDAQ(納斯達克)交易系統,成為連接起「經濟—資本」鏈條最為關鍵的一環,促進美國引領了全球高科技浪潮,也成為其經濟在科技創新方面至今還領先於其他發達國家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的國企改革的四個方面,其實很大程度上已經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資本市場對於國企改革的重要意義。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可轉債,以及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資方和投資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可以成為推動企業自我完善和革新的基礎平台。在我國,通過資本市場,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有助於為國企改革提供更多的資金,還可以幫助原來承載著沉重社會負擔的國有企業輕裝上陣——這在過去十餘年的債轉股改革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進行國有企業改革,3年實現國有企業脫困」的目標。之後,國有企業的脫困改革中,資本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動國有企業「債轉股」改革,改善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二是以上市為導向,促使和幫助國有企業建立了規范的現代公司法人結構。三是推動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後的國有企業上市融資,有力地提高了國有企業自身實力和行業競爭力。
在這場「債轉股」改革中,債轉股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由原來的70%以上,降到50%以下,當年可減少企業利息總支出高達200億元左右,80%以上的債轉股企業可以實現當年扭虧為盈。在制定債轉股方案時,充分考慮了債轉股的股權退出通道——即在資本市場上,通過股權轉讓、企業回購或重組上市等途徑收回資金。而且,實施「債轉股」改革,不僅減輕了企業債務負擔,盤活了銀行的不良資產,化解了金融風險,還有力地增大了資本市場的規模,實現了國企、銀行和資本市場的多贏局面。
資本市場發展二十年來,也催生了一大批優質的國有上市公司,它們不但構成了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也代表著高效配置資源的發展方向。有數據表明,國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金經營狀況都明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國有上市公司在就業人數和員工薪酬方面實現雙增長,已經成為社會穩定和全民富裕的重要促進力量。無論從就業人數還是人均薪酬來看,國有上市公司都已經成為全國工商企業中的典範和榜樣。
此外,資本市場還可以幫助推動並購重組,整合經濟存量,推動產業升級。國有企業改革不應當錯過下一階段的產業整合和並購機會。資本市場正可以提供這一高效的並購平台。在美國歷史上,曾經發生五次並購浪潮,其中第一次浪潮中,3000多家中小企業被兼並,使得大部分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競爭減少,徹底改變了經濟結構,提升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在此過程中,以JP摩根為代表的諸多投資銀行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大量融資和交易方案的設計服務。
而在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也離不開並購重組市場。不論是地方中小型國企的轉型重整,還是大型國企的產業升級,並購重組都是效率最高、也最為市場化的途徑。而資本市場不但能為此提供充分的資金,還能夠讓企業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途徑,獲得充足的支付手段。被並購的企業或資產,也可以通過換股等形式,分享上市公司資本溢價帶來的「紅利」。此外,還可以讓更多的民間資本,通過換股入股的方式,進入國有企業或長期國營的行業領域,從而撬動民間資本,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中央與地方的齊頭並進
和以往的國企改革不同,本輪國企改革可能需要在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以同樣的力度共同推進。因此,今年7月15日,國資委在宣布啟動央企「四項改革」試點的同時,也發起地方國企改革行動。體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和安排,既有廣東、天津、福建三個新的地方自貿區的試點,又有廣東、上海兩地地方國企改革的試點突進。本輪國企改革將很可能體現為多點開花、央地並進、模式多樣的全新形態。
在新一輪央企改革試點中,以中糧集團為代表的六家央企入選。六家企業對應著三項改革試點。一是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入圍;二是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中國醫葯集團、中國建材入圍;三是中央企業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中國建材、新興際華集團和中國醫葯集團4家入圍。這些改革試點的核心,都是在於破除行政壟斷與低效陋習,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打破產權壟斷和市場壟斷,實現國資布局優化和企業制度完善。
因此,在中央層面,大部分企業已經完成產業整合、債轉股脫困和上市融資以及資產證券化。本輪的重點主要是在壟斷行業放開競爭性業務,典型如油氣、鐵路產業鏈民間投資低、行業供需矛盾突出,是改革的重點區域。而在地方層面,資本市場介入國企改革的力度尚顯不足。因此,各地都提出了提升國有資本證券化率的目標。其中北京表示國有資本證券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甘肅提出2020年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的證券化率超過50%。重慶則表示經過3至5年,將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
在上海和廣東等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地區,本輪國企改革已經轉變為實際行動。一些地方國企,為了避免同業競爭和整合產業鏈業務,通過換股計劃或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實現資本優化配置。一些地方國企選擇民企凈資產收益率(ROE)較高、國企ROE較低的行業,開放門檻,讓更多的民營資產注入。在收益率較高的領域,可以通過引進民資來達到國企做大做強的目的。而在經營效率低的競爭類行業,注入民資則具有激活企業活力的作用。總體上看,資本市場很可能在地方國企的改革中發揮更為活躍的作用。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工作會議在重申新常態後,更加關注產業結構的調整、體制改革深化,更加關注如何擴大內需,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可以預計,國企改革將是明年的一項重要任務。與此同時,金融改革也在逐步推進。推進普惠制金融、資產證券化、資本項目開放、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方面的努力,也將與國企改革全面對接,提升國有經濟的活力和質量。可以期待,在未來的一年裡,多管齊下的改革或許將會進一步推動社會轉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以改革促增長,以改革確保社會有機體的有序和健康。
國企改革的關鍵是走好政企分開這一步
「政企分開是國企改革的試金石,是最核心的問題,如果不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改革就是花架子,就會受到很大的局限,就走不了多遠。」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教授說。政企分開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實現政企分開關鍵在於政府能否下決心割斷政資、政企之間的關系,否則好像什麼都改了其實什麼都沒改的故事就會重演。
評論周刊:有媒體報道國企改革總文件數易其稿仍舊沒有出台,您認為遲遲出不來的原因是什麼?
華生:應該很快就會出來,因為這個東西政策性很強,涉及的東西很多。我認為,跟大家一般認為的利益集團的阻礙沒有多大的關系,主要是要考慮周全。
評論周刊:雖然國家層面的改革方案沒有出來,但是上海、山東等地已經公布了改革方案,這些方案有何亮點?國企改革的關鍵是什麼?
華生:這些方案都在中央講的范圍之內,雖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能不能走好第一步,就是通過改革使政資、政企分開。各地的方案都很花哨,都迴避了政企分開的問題,這會使改革遇到很大的局限。就像中石油的引資,雖然動靜很大,但是實際上就是一次募資行為,對於整個體制、機制並沒有任何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如果不能在政資、政企分開上有突破的話,其他的東西最後可能還是個花架子,國企改革就走不了多遠。政企分開雖然提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什麼進步,這是最關鍵的所在,是最核心的問題。

㈡ 什麼是上海國資委重組

上海市國資委2013年座談會傳出信息,2012年上海國資證券化率達到35.24%,低於38%的目標。據了解,上海國資2013年證券化有望明顯提速。上海國資今年將繼續推動企業集團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成熟一家推一家,國資證券化率目標接近40%。

㈢ 中國證券化率是多少

中國證券化率為132.65%;
證券化率,指的是一國各類證券總市值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各類金融證券總市值與GDP總量的比值 ),實際計算中證券總市值通常用股票總市值+債券總市值+共同基金總市值等來代表。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國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一國或地區的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該國或地區的經濟體系中越重要。發達國家由於市場機制高度完善、證券市場歷史較長、發展充分,證券化率整體上要高於發展中國家。

㈣ 中國的證券化率是多少與其他國家的差別呢您能讀出什麼信息

70.8%---這是官方統計的數據,但是從我們民間來看,還遠遠不到這個數字

㈤ 各國證券化率在哪可以查到

各國證券化率可以上世界銀行的官方網站查詢

官方網址為:http://data.worldbank.org.cn/



查詢步驟:

1、打開世界銀行官方數據網站

2、點擊頁面中的按國家查詢,如下圖

4、選擇國家後即可查詢到相應的數據

㈥ 證券化率為什麼能超過百分之百上海在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才是40%。別國200%和300%的意義是什麼求詳述。

證券化率完全可以超過100%。從定義來看證券化率的定義是證券市場市值和GDP的比值。前者是一個存量,而GDP是一個增量(你可能把GDP理解為社會上的財富總量了,實際上是新創造的財富量)。比如美國2011年股市市值89萬億,而GDP是15萬億美元,而美國財富總量估計有370萬億美元。

證券化率一般越高越好,越高企業融資越容易。但是也要和GDP增長適度配合,不然太高的證券化率並不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結果,而是投機心理推動的資本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㈦ 如何查一家上市公司母公司的資產證券化率

妙齡之年以前的歲月,是活潑的,最活潑的要屬那顆歡愉的心。

㈧ 中國的真實證券化率是多少

證券化率指的是一國各類證券總市值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各類金融證券總市值與GDP總量的比值[1]),實際計算中證券總市值通常用股票總市值+債券總市值+共同基金總市值等來代表。
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國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一國或地區的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該國或地區的經濟體系中越重要。發達國家由於市場機制高度完善、證券市場歷史較長、發展充分,證券化率整體上要高於發展中國家。
用證券化率這一指標分析各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程度與潛力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證券化率並非完全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它還受到國家金融體制、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2)證券化率在短期內具有不穩定性。因為證券化率與股市市值相關,股市市值又與股票價格相關,而股票的價格水平短期內波動性較大,在新興市場尤其如此。所以證券化率的提高,與股價水平的上漲有密切關系,並不一定表明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高。

㈨ 資產證券化率怎麼計算

資產證券化率計算公式
資產證券化率 = 被資產證券化的資產 / 資產總額。
資產證券化率是指被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使其具有流動性。
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上海國企證券化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