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市場與投資如何理解高風險高收益

證券市場與投資如何理解高風險高收益

發布時間:2021-06-24 18:58:47

① 你是如何理解證券投資的風險與收益性的

開放與發展的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投資市場,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證券投資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今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勢必對證券投資的投資者有著一定的不利因素。本論文著重從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性和收益性入手,剖析證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證券市場的應如何正確對待證券投資的風險性與收益性。
在現代經濟社會里,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體系中居重要地位。 從金融市場的功能看,證券市場通過證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資金,通過證券的買賣活動引導資金流動,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推動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效率。獲取收益既是投資者進行證券投資的直接目的,也是籌資者進行證券籌資的基本動機。收益的大小決定了投資與籌資雙方的積極性。當然,對投資者而言,收益是指通過購買證券所取得的利息、股息和買賣證券的差價收入;而從籌資者來說,收益則表現為通過證券籌集資金。從而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獲利能力或改善國家的財政狀況。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都認為證券投資市場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是致富的一個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收益性所在,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證券投資,一般都能獲得高於儲蓄存款利息的收益,所以,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而對於證券發行者來說,通過證券市場可以籌集到一筆可觀的資金,他們可以用這些資金補充自有資金的不足,或開發新產品、上新項目,這樣便有利於迅速增強公司的實力。但是要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籌集到巨額資金,目前看來,只有通過證券投資市場這個渠道才能實現。
話說:有得必有失,既然證券投資在經濟市場有著如此大的作用和影響,且獲得資金相對容易,但是收益與風險並存,這是投資的一般規律。我們無論將錢投放在何處,除了關注回報率之外,還要清醒地認識與之相伴的種種風險。
證券的風險性是指證券持有者有預期投資收益不能實現,甚至連本金也受到損失的可能。在證券市場上,風險與收益是一對孿生兄弟,形影不離。風險越大,收益往往越高,較高的收益可看做是對較大風險的一種補償。風險對證券投資者和發行者來說也具有不同的意義。從投資者方面看,既會遇到證券價格下跌的風險,又會遇到證券發行單位經營狀況不好甚至破產,從而使投資者不能獲得證券收益乃至血本無歸的風險。從發行者方面看,既會遇到經營狀況不好,難以支付利息、股息或者難以償債的風險,也會遇到因發行費用過大而不能達到籌資目的的風險——這是由未來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所致的。
證券投資的成功與否往往是看這兩個目標的實現程度。但是,影響證券投資目標實現程度的因素很多,其作用機制也十分復雜。只有通過全面、系統和科學的專業分析,才能客觀地把握住這些因素及其作用機制,並做出比較准確的預測。證券投資分析正是採用專業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對影響證券回報率和風險的諸因素進行客觀、全面和系統的分析,揭示這些因素影響的作用機制以及某些規律,用於指導投資決策,從而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
我國證券市場是改革發展的產物在中國,宏觀上,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治經濟環境在通貨膨脹極低的情況下快速穩定發展,國際上已然開始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微觀上,中國的經濟體系百花齊放,整體由粗放性向集約化轉變。整個產業結構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科學、信息、技術型。人民富裕了,人們手裡有大量的閑置資金,並且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人們都有投資的慾望。整個社會都期盼一個穩定繁榮秩序的證券市場。市場繁榮的各種客觀條件都已經具備,也許它的繁榮只需要一個契機。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日漸顯著,我們有理由相信並且可以預見證券市場今後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

② 舉例說明證券投資收益與風險的關系

證券投資的一般規律是收益與風險呈正向變化。一般來說,高收益總伴隨著高風險,低收益伴隨著低風險。

以債券投資為例,債券投資通常風險較低,是企業為滿足流動性需要或短期項目融資而發行的票據,企業到期還本付息,是固定收益產品,所以風險較小,因此收益也比較低。

股票投資具有不確定性,直接受企業未來經營狀況的影響,分紅政策也不確定,未來的收益不確定性強,風險較大,因此與之相伴的是,通常回報(即收益)也較高,通常高於債券。

股票是典型的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債券通常是低風險低收益投資。
以上供參考。

③ 如何理解「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投資理財中,有這樣的一個流行觀點:「風險越高,收益越大。」換句話說,就是人們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就是所承擔的風險具有一定的價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風險價值」。

在實際生活中,由於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每一個人對未來所作的決策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確。未來的變化是不確定的。對於未來變化的不確定性,有兩種情況:其一,未來的變化具有統計特徵,可以通過統計方法來分析,比如彩票;其二,未來變化是混沌的,無法通過統計方法來分析。風險則是指可以通過統計方法來處理的未來收益或損失的不確定性。

未來的風險既可能是發生危險與損失,也可能是獲得機會與好處。大家來看這樣的一個簡單的隨機數集合{19,16,21,24,24,25,13,19,23,17,18,15,14,17,18,14,18,19,20,19,19,19,24,20,19,18,26,23,27,18,25,15,22,23,26,20,18,22,19,22,16,17,15,19,20,20,19,27,15,18}。這個集合中共有50個數字。這組數據的平均值是20,方差是3。

如果這個集合是你作某個投資的收益各種可能回報,那麼你這項投資的平均收益就是20萬元,而未來可能的收益是圍繞著20萬元這個平均收益上下波動的。方差則是衡量波動幅度大小,方差越大,波動的幅度就越大,方差越小,波動幅度越小。

再來看這樣一組投資收益的數據{18,15,20,18,20,18,16,18,21,17,15,17,14,13,13,19,17,17,15,17,12,20,16,13,20,13,13,17,16,17,16,24,17,17,19,15,18,18,20,11,18,17,16,14,17,19,17,14,16,14,31}。這組數據的平均收益是16萬元,方差也是3萬元,方差和前一組數據相同。很明顯,在方差相同的情況下,平均收益越高,波動的程度就越小。

為了更好地區分這種波動程度的不同,可以引入變異系數的概念,變異系數=方差/均值。變異系數越大,波動程度越大。對於風險的統計分析,則是通過這種均值——方差分析得來的。簡單地說,變異系數越大,風險越高,變異系數越小,風險越低。在所舉的兩個例子中,(3/20)<(3/16),因而前一種投資的風險比後一種投資的風險要小。

通過這兩個例子,大家可以明顯發現,前者的平均收益20萬元比後者的平均收益16萬元要高,然而風險卻低於後者。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難道「高風險高收益」錯了嗎?實際上,任何投資包括個人理財的投資都具有不同性質的風險。比如你購買股票,風險可能來自於市場內在的震盪、國家政策的變化、央行的突然加息降息或匯率調整、政治事件、某個企業的會計欺詐等多種因素。這許許多多的風險對於一個具體的投資項目可以分成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維茲早在幾十年以前就通過統計學方法證明出,當合理投資於多個項目的時候非系統性風險就可以被分散化解,當投資組合足夠大時所留下的不能被分散化解的只可能是系統性的市場風險。現在就很容易能夠理解上述兩個例子的問題,前者平均收益高於後者而風險低於後者的原因是:後者的非系統性風險要高於前者,前者的系統風險則高於後者。

所謂「高風險高回報」的含義就是指系統性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各種投資理財項目的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表3投資理財項目的風險與收益 國庫券 公司債券政府債券 房地產市場 國內股票 境外證券風險投資風險 低風險 較低風險 中等風險 較高風險 高風險收益 低收益 較低收益 中等收益 較高收益 高收益?

④ 怎樣理解風險與收益

收益,是指投資者通過投資所獲得的財富的增加.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波動性(不完全是指損失的可能性). 投資者對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 有三種:風險偏好者、風險中立者、風險厭惡者。 而所謂的高風險高收益是針對風險厭惡群體而言的,由於這部分群體的理念更符合投資原理,故作為教科書的基本理論。 實際情況,對於風險偏好者而言,較大風險的存在使之對收益的要求反而降低了。在中國證券市場就是這樣的。 有幾個典型例證 1、中國證券投資者不喜歡牛皮市而喜歡波動市,有個說法「賺錢效應」就是對這種心態的詮釋。而在國外恰恰相反。 2、目前,權證是典型的高風險低收益的品種,但樂此不疲的人也有(原因就是權證的高波動性,也就是有可能獲得高額超額收益,心盡管這種可能性很小),同樣說明中國投資者的風格。而理性投資者---基金就將手中的權證全部賣掉了。 也就是說,中國投資者的主流是風險偏好群體,因此觀念與現代理財理念是不一致的。

⑤ 證券投資風險與投資風險的含義

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一般而言,風險是指對投資者預期收益的背離,或者說是證券收益的不確定性。與證券投資相關的所有風險稱為總風險。總風險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大類。
1、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某種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資收益的可能變動,這種因素以同樣的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系統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紀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和購買力風險。
2、 非系統縫隙:是指只對某個行業或個別公司的證券產生影響的風險,它通常是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與整個證券市場的價格不存在系統、全面的聯系,而只對個別或少數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非系統風險可以抵消或迴避,因此,又稱為可分散風險或可迴避風險。非系統風險包括信用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等。

風險投資(VC)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是VC
在我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一種權益資本。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⑥ 證券投資收益與風險含義構成以及相互關系

一. 證券投資即有價證券投資(Quoted securities investment),是狹義的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對金融機構而言則是指以有價證券為經營對象的業務,證券投資對象主要是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和購買二. 證券投資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收益、風險和時間1、投資收益的構成
所得利得----根據證券發行者經營的成果定期取得的收益,如債券利息、股息。
資本利得----在證券流通市場上通過買賣證券所實現的差價收益。
2、幾個名詞——票面收益:按票面表明的收益率計算出的收益額
——當期收益率:債券的年息除以債券當前的市場價格所計算出的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持有債券一段時間後出現增值後的收益,等於持有期內實際收益額與債券買進價格的比率。3. 證券投資風險——未來收益狀況的不確定性,即發生盈利和虧損的可能性。
投資風險——系統風險:社會政治、宏觀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對著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和沖擊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可分散性
——非系統風險:個別原因對個別證券的影響和沖擊,
影響范圍分:整體性投資風險(貨幣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經濟政策風險、政治風險、市場技術風險)
局部性風險(信用風險、局部價格投資風險等)三.相互關系——一般是正相關關系,即高收益對應高風險,低風險對應低收益,1. 在證券投資中,收益和風險的基本關系是:收益與風險是相對應的,就是說風險大的證券要求的收益率也高,而收益率低的投資往往風險也比較小,正所謂"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在股票市場上,如果預期一隻股票的價格會漲得很高,通常股票的價格已經不低了,此時作出買入的投資決定,那麼在股票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就會損失慘重。同樣,在股票市場允許做空的時候,如果預期一隻股票的價格會跌得很厲害,而股票的價格已經不高了,此時作出賣空的投資決定,那麼在股票價格上漲的時候也會損失慘重。這時,股票就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 2. 在理論上,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可以用"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來表示。無風險利率是指把資金投資於某一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而能得到的利息率,實際上並不存在無風險的利率。一段時間來我們把銀行存款當作無風險的利率,現在銀行經過商業化改造已成為一個企業或公司,已經不是以國家信用來擔保,因此銀行存款也是有風險的。相對而言,國家發行的債券尤其是短期的國庫券,有國家信用和稅收的擔保,而且流動性好、風險很低,因此通常把它的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

當然,既然要投資就要承擔風險,要取得比較高的預期收益就要面臨比較大的風險。就如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一樣,股票投資的風險大於債券投資,股票價格上漲50%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債券價格卻很難漲50%。所以債券投資的風險比較低,其投資收益也比較低,現在國債投資的到期收益率一般是2%-3.5%左右。

⑦ 談談對資本市場線的理解。 如何理解高風險高收益

資本市場線是指表明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標准差之間的一種簡單的線性關系的一條射線。它是沿著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由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資本市場線可表達為: E(rp)=rF+re*Qp 其中rp為任意有效組合P的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純利率),re為資本市場線的斜率,Qp為有效組合P的標准差(風險)。
[1]雖然資本市場線表示的是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也決定了證券的價格。因為資本市場線是證券有效組合條件下的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如果脫離了這一均衡,則就會在資本市場線之外,形成另一種風險與收益的對應關系。這時,要麼風險的報酬偏高,這類證券就會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造成該證券的價格上漲,投資於該證券的報酬最終會降低下來。要麼會造成風險的報酬偏低,這類證券在市場上就會成為市場上投資者大量拋售的目標,造成該證券的價格下跌,投資於該證券的報酬最終會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後,所有證券的風險和收益最終會落到資本市場線上來,達到均衡狀態

⑧ 理解股票投資高風險高收益同在

①上市公司的破產倒閉②股票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
③銀行存款利率的降低④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

⑨ 如何理解高風險高收益

收益與風險的基本關系是: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但應注意的是,高風險並不必然帶來高收益,有時甚至是高損失。

⑩ 如何理解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及其之間的關系

在證券投資中,收益和風險形影相隨,收益以風險為代價,風險用收益來補償。投資者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收益,與此同時,又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風險,證券投資的理論和實戰技巧都圍繞著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系而展開。

收益與風險的基本關系是:收益與風險相對應。也就是說,風險較大的證券,其要求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反之,收益率較低的投資對象,風險相對較小。但是,絕不能因為風險與收益有著這樣的基本關系,就盲目地認為風險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風險與收益相對應的原理只是揭示風險與收益的這種內在本質關系:風險與收益共生共存,承擔風險是獲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風險的成本和報酬。風險和收益的上述本質聯系可以表述為下面的公式:

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

預期收益率是投資者承受各種風險應得的補償。無風險收益率是指把資金投資於某一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而能得到的收益率,這是一種理想的投資收益,我們把這種收益率作為一種基本收益,再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使投資者得到應有的補償。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沒有任何風險的理想證券,但可以找到某種收益變動小的證券來代替。美國一般將聯邦政府發行的短期國庫券視為無風險證券,把短期國庫券利率視為無風險利率。這是因為美國短期國庫券由聯邦政府發行,聯邦政府有徵稅權和貨幣發行權,債券的還本付息有可靠保障,因此沒有信用風險。政府債券沒有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同時,短期國庫券以91天期為代表,只要在這期間沒有嚴重通貨膨脹,聯邦儲備銀行沒有調整利率,也幾乎沒有購買力風險和利率風險。短期國庫券的利率很低,其利息可以視為投資者犧牲目前消費,讓渡貨幣使用權的補償。在短期國庫券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規律:

(一)同一種類型的債券,長期衄}券利率比短期債券高

這是對利率風險的補償。如同是政府債券,都沒有信用風險和財務風險,但長期債券的利率要高於短期債券,這是因為短期債券沒有利率風險,而長期債券卻可能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兩者之間利率的差額就是對利率風險的補償。

(二)不同債券的利率不同。這是對信用風險的補償

通常,在期限相同的情況下,政府債券的利率最低,地方政府債券利率稍高,其他依次是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在企業債券中,信用級別高的債券利率較低,信用級別低的債券利率較高,這是因為它們的信用風險不同。

(三)在通貨膨脹嚴重的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利率會提高或是會發行浮動利率債券

這種情況是對購買力風險的補償。

(四)股票的收益率一般高於債券

這是因為股票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經濟周期波動風險比債券大得多,必須給投資者相應的補償。在同一市場上,許多面值相同的股票也有迥然不同的價格,這是因為不同股票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相差甚遠,經濟周期波動風險也有差別。投資者以出價和要價來評價不同股票的風險,調節不同股票的實際收益,使風險大的股票市場價格相對較低,風險小的股票市場價格相對較高。

當然,風險與收益的關系並非如此簡單。證券投資除以上幾種主要風險以外,還有其他次要風險,引起風險的因素以及風險的大小程度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影響證券投資收益的因素也很多。所以這種收益率對風險的替代只能粗略地、近似地反映兩者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說,只有加上證券價格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反映兩者的動態替代關系。

閱讀全文

與證券市場與投資如何理解高風險高收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