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國信證券財報

國信證券財報

發布時間:2021-06-28 00:34:37

A. 年報分紅

就算出年報是有分紅方案,也還只是預案呢,還有後面的決案、實施階段,到了實施階段時才會最終確定分紅時間,有兩個時間:
1、登記日
2、除權除息日
只要在登記日收盤時仍持有其股票的股東,才能享受其紅利;
所以你不必擔心,你就是在登記日的最後一分鍾買進,都有你的份呵呵;

B. 營收突破1500億、毛利率繼續走低,順豐控股今年將如何運作

順豐控股已經完成了多項融資計劃,未來一年內,有望開啟更大規模的物流中心建設。從順豐公布的財報來看,過去一年,順豐實現了1500億的營收,但毛利率持續走低。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因為順豐公司在過去一年時間里,開啟了多宗收購案例,例如對東南亞的嘉里物流的收購,還有國內多個物流中心的開工,這些都影響著順豐的利潤率。

C. 國信證券2014年報哪天公布

國信證券:2014年年度報告全文 4月29日 公布

D. 哪裡可以下載各證券公司的財務年報

可以到中國貨幣網下載

E. 國信證券19年年報出來了嗎

出來了,賺了幾十億

F. 排名前十的證券公司有哪些

1、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或「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2011年10月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6030。

2、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資的大型證券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於1994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並發展成全國性的證券公司。

3、廣發證券

廣發證券成立於1991年,是國內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公司先後於2010年和2015年分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00776.SZ,1776.HK)。公司營業網點已實現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有證券營業部256個。

4、國泰君安

國泰君安,國內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和全能型投資銀行,目前注冊資本為61億元人民幣。始終以客戶為中心、紮根於國內資本市場,是國內規模最大、經營范圍最廣、機構分布最廣、服務客戶最多的證券公司之一。

5、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綜合性證券集團,具有龐大的客戶基礎、領先的互聯網平台和敏捷協同的全業務鏈體系。公司於1991年5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1688。

6、銀河證券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股票代碼:06881.HK)是中國證券行業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經紀、銷售和交易、投資銀行等綜合證券服務。

7、申萬宏源

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簡稱「申萬宏源」),是由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資本市場第一家上市證券公司——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1月16日合並組建而成。

8、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證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業,經過二十年創業發展,已成為擁有證券市場業務全牌照的一流券商。2009年11月,招商證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600999),截止目前,招商證券成為中證100、上證180、滬深300、新華富時中國A50等多個指數的成分股。

9、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AA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在全國38個城市擁有54家營業網點,法定代表人為何如,現有員工9443人,其中公司本部員工1167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佔90%以上

10、東方證券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前身是於1998年3月9日開業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現有注冊資本52. 82億元,公司於2015年3月23日成功登陸上交所。

G.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何時上市

中央匯金公司與上海國際集團完成了關於公司與國泰君安股份的置換和轉讓,從而解決了阻礙公司上市的「一參一控」問題。目前中央匯金公司已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55.38%。至此,公司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成熟。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司財報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申銀萬國實現營業收入33.8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3.35億元人民幣。至2011年上半年末,申銀萬國資本金規模為123.33億元人民幣,券商排名第六。從實力來看,公司已完全符合上市條件。

截至2011年底,A股上市券商共有18家,其中方正證券、東吳證券、國海證券和西部證券在去年形成了一波中小券商的上市潮。據報導,目前已經有不少券商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上市材料,其中包括國信證券、東方證券、南京證券、紅塔證券等,未來券商相繼上市融資、做強做大是行業的大趨勢。

目前公司並無具體上市時間表,一切需待政府決定。

H. 是什麼催生了問題IPO的泛濫

創業板財務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被罰再一次將市場的目光引到了問題IPO上來,最近一兩年,綠大地、萬福生科等財務造假的偽面具相繼被撕破,而在上市前,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是業績優良的IPO「種子」。人們發現,問題IPO幾乎成為了財務造假公司的大本營。每個問題IPO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投資陷阱。但奇怪的是,人人都知道問題IPO是財務造假的溫床,卻幾乎從未引起監管機構的重視,這也導致了問題IPO現象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的問題IPO
A股市場近期到底存在多少問題IPO?
從勝景山河到綠大地,從綠大地再到萬福生科,再加上諸多涉及財務問題被證監會定性為「虛假陳述」的案例,最近兩年被查實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例並不在少數,加入到財務造假陣營的上市公司數量仍在不斷擴張。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幾乎所有涉及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幾乎都是上市後即出現重大財務數據變臉的「問題IPO」,而問題IPO也由此成為財務造假公司的大本營。在市場人士看來,無論是綠大地還是萬福生科,它們都僅僅只是被查證屬實的財務造假,實際上,在A股市場存在著大量的疑似財務造假案例,它們很多都經不起推敲。
那麼,A股市場近期到底存在多少問題IPO?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來,上市之後首份財報業績大變臉的公司比例在不斷增加。2010年共有347隻新股上市,其中有81隻新股上市之後的首份財報宣布業績開始下滑,業績變臉比例為23.34%;2011年共有282隻新股上市,其中75隻新股上市後首份財報宣布業績下滑,業績變臉比例為26.60%;今年受限於市場持續低迷,新股上市的數量縮水過半,為128隻,但問題IPO的比例卻不降反增,今年的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128隻今年上市的新股中有56家公司前三季度業績下滑,佔比高達43.75%。
據統計,平安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和國信證券都是問題IPO的製造大戶。平安證券所保薦的ST德棉、勝景山河、萬福生科等多家公司被查出財務造假,其項目被查之密度遠遠高於同行,而其他上市即業績變臉的問題IPO在平安證券這座問題IPO工廠里更是層出不窮,無論是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明顯高出市場平均水平一大截,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的創業板業績變臉明星朗科科技,此外,平安證券2004年以來共有13隻IPO上會被否;而華泰聯合證券近期最典型的造假代表作就是震驚一時的綠大地欺詐上市案,其實華泰聯合證券保薦的問題IPO同樣是層出不窮,2004年以來華泰聯合證券共有14隻IPO被否;國信證券被否的問題IPO也有14隻,而今年彩虹精化虛假陳述事件也令國信證券陷入了只薦不保的質疑。
天災還是人禍
問題IPO何以愈演愈烈?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大同證券分析師付永翀認為,最近三年來問題IPO的比例不斷上升,主要包括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尤其是今年的經濟增速明顯下降,使得大量的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的情況,其實不只是新上市的公司業績在今年出現變臉,就連一些老牌的上市公司同樣也存在這種情況。
付永翀指出,宏觀經濟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IPO上市之前的惡意財務包裝甚至是財務造假也是導致業績變臉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IPO在上市之前其實財務數據根本沒有那麼漂亮,只是在保薦人和中介機構包裝下,給投資者製造出了一幅高成長的假象,一旦上市完成,所有包裝手法就完成使命正常退出,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下滑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如果把宏觀經濟的影響看成是天災,而把IPO惡意包裝看成是人禍的話,那麼製造本輪問題IPO風潮的不僅有天災的因素,更有人禍的因素。
統計數據顯示,2471家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凈利出現下滑的公司數量為1276家,佔比約50%。而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業績變臉的比例也達到了43.75%。新上市的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的公司業績變臉比例居然跟已上市的成熟企業相當,這樣的成績顯然出乎了很多市場人士的預料。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證監會高速的IPO審批節奏,也是導致IPO質量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還表明,2009年IPO重啟以來,至今上市的新公司數量達到了885隻(不包括借殼上市)。
「規模以上的企業該上市的基本上都已經上市了,這種高節奏的IPO審批步伐令市場上未上市待上市的優質准IPO數量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投行為了爭搶IPO資源,就不得不通過財務包裝甚至是財務造假的手法,將這些原本業績一般甚至是業績難看的企業包裝得光鮮亮麗,目的就是為了成功過會和發行。」上述分析人士補充說。
實際上,關於IPO財務包裝的一些常見手法及操作原理,本報曾在今年3月2日第5版《揭秘IPO財務粉飾慣用手法》一文中做過詳細揭秘。這些財務包裝手法的害處在於極具隱蔽性和專業性,普通投資者很難區分開來,因此極易上當受騙。

閱讀全文

與國信證券財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倉位 瀏覽:683
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 瀏覽:553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