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構建證券組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構思證券組合就是在根據投資政策和一定的分析方法選擇了證券之後,確定如何將資金進行分配以使證券投資組合具有理想的風險和收益特徵。不同類型的證券組合的風險和收益的特徵是不同的。但是,下述基本原則是構思任何類型的證券組合都應該考慮的:
(1)本金的安全性原則
投資組合管理首先要考慮的是本金的安全無損,這是未來獲得基本收入和資本增值的基礎。本金的安全不僅指保持本金原值,而且包括保持本金的購買力。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購買力風險是一種非常現實的風險。買普通股比買固定收益證券如債券、優先股更有利於抵禦這種風險。
(2)基本收益的穩定性原則
在構思投資組合時,組合管理者都把獲得穩定的基本收益當作一種基本的考慮。以股息或利息形式獲得的當前收益,使他可以很現實地享受組合的成果,這可能要比收入的期望值對他更有意義。因為,穩定的收入可以使他更准確、更合理地做投資計劃,確定是再投資,還是消費。
(3)資本增長原則
一般而言,資本的增長是組合管理的一個理想目標。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投資於增長型股票。組合既可以通過購買增長型股票而壯大,也可以通過收益再投資而壯大。大的資產組合比小的更穩定、更安全,收入也更多。資本增長對改善組合頭寸狀況、維持購買力和增強管理的靈活性都是有益的。
(4)良好市場性原則
良好市場性原則是指證券組合中的任何一種證券應該易於迅速買賣,這取決於具體證券的市場價格和市場規模。某種股票的市場規模取決於公司的規模、股東的數量、公眾的興趣。高價股的市場性一般不如低價股的市場性好,每股400美元的股票肯定不如每股40美元的股票容易買賣。小公司股票的市場性不如大公司好。大公司可流通股票多,可保證市場交易的連續性,而且,大公司的穩定及高質量形象也對增強其股票的市場性有利。
(5)流動性原則
資產的流動性強有利於組合管理者及時抓住有利的投資機會。謹慎的組合管理者往往會專門保留一部分現金資產或持有部分流動性強的證券。
(6)多元化原則
組合理論為組合管理者的多元化投資提供了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建議:第一,應根據證券的預期收益及其與市場和其他證券收益的相關關系來構建組合;第二,不僅要考慮收益,還要考慮收益的波動;第三,要有效降低證券組合的標准差,證券組合中至少應包含10種證券。
(7)有利的稅收地位原則
很多金融決策都要受所得稅的影響,承擔高稅賦就難以實現理想的收益目標。在需要避稅時,可考慮投資於免稅的政府債券或較少分紅的股票上。
㈡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的傳統的證券組合管理與現代證券組合管理
從實現證券資產組合總體的預期收益最大化或風險最小化出發,不僅關心個體證券資產的預期收益和風險,更重視所選證券資產投資收益和風險的相互關系,即依據對證券資產組合總體收益和風險的分析評價,在投資者可支配資源的范圍內,選擇那些能使證券資產組合總體投資收益最大化或風險最小化的證券資產,從而構成一個證券資產組合。這種管理已不再是個體證券投資管理的簡單外延,其出發點、目標以及分析手段等都不同於對個體證券的投資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不能簡單地將傳統的證券投資組合管理等於過時的,而把現代的證券投資組合管理說成是唯一科學的。一方面,現代組合方法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組合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傳統的組合管理也可以借鑒許多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的思想、技術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學科的方法來加以改進,從而增加其適用性。
㈢ 誰能給些證券組合應用實例
任意一本投資學的教科書都有,在風險組合那章,介紹你看博迪的那本
-------------------------------------------------------------------
這個其實你直接套公式就好了,既然收益率,方差已知,那就不是實際應用了,只需要按著教科書的方法做就好了,具體步驟分為兩步,先確定最優風險組合的權重,然後再確定完整的資產組合。我以兩種風險資產和一種無風險資產的組合為例。
首先,兩種風險資產c和d,先計算他們各自在風險資產中的權重,依公式
wd=[(E(rd)-rf)*δe^2-(e(rc)-rf)*cov(rd,rc)]/[(E(rd)-rf)*δc^2+[(E(rc)-rf)*δd^2-(e(rd)-rf+e(rc)-rf)*cov(rd,rc)]
wc=1-wd
rf是無風險收益率,cov(rd,rc)是兩者的協方差
這樣,此風險資產組合就是最優風險組合了
然後,再確定此最優風險組合和無風險資產產生的最優完整資產組合。
設投資者風險厭惡系數為A,那麼資產組合P占的頭寸為
y=[E(rp)-rf]/(A*δp^2)
至此,最有完整資產組合就出來了
才10分,打字打了我這么久,累啊!!
㈣ 投資者如何尋找最優證券組合
投資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那麼在選擇投資組合時就需要按科學的方法選擇,比如,科學的評估投資對象的風險(這需要閱讀企業年報,看企業的行業特徵,看企業的經營類型,看企業的管理團隊,看企業的收益情況,看企業的負債情況,看企業的現金流等,並輔以適當的權重系數),然後根據風險等級投入相應比例的資金(風險大的少投,風險小的多投,比如,預估風險為40%,那麼投入資產就不要超過60%,預估風險為20%,那麼投入資產可適當提高到80%)。
當然,投資中沒有絕對的數據關系,所以,以上的數據說明也只是在數據分配上的一個說明,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㈤ 證券組合的含義和類型有哪些
一,證券組合的含義是:證券組合是指投資者對各種證券資產的選擇而形成的投資組合。
二,證券組合的類型有:
1,收入型證券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夠帶來基本收益的證券有:附息債券、優先股及一些避稅債券。
2,增長型證券組合以資本升值(即未來價格上升帶來的價差收益)為目標。增長型組合往往選擇相對於市場而言屬於低風險高收益,或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證券。符合增長型證券組合標準的證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①收入和股息穩步增長;②收入增長率非常穩定;③低派息;④高預期收益;⑤總收益高,風險低。此外,還需對企業做深入細致的分析,如產品需求、競爭對手的情況、經營特點、公司管理狀況等。
3,收入和增長混合型證券組合試圖在基本收入與資本增長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因此也稱為均衡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過兩種組合方式獲得,一種是使組合中的收入型證券和增長型證券達到均衡,另一種是選擇那些既能帶來收益,又具有增長潛力。
4,貨幣市場型證券組合是由各種貨幣市場工具構成的,如國庫券、高信用等級的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強。
5,國際型證券組合投資於海外不同國家,是組合管理的時代潮流,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證券組合的業績總體上強於只在本土投資的組合。
6,指數化證券組合模擬某種市場指數,以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
7,避稅型證券組合通常投資於市政債券,這種債券免聯邦稅,也常常免州稅和地方稅。
㈥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組合選擇題答題技巧
眾所周知,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全部為客觀題,考試題型分為選擇題和組合型選擇題,那麼證券從業組合選擇題的特點和解題思路是怎麼的呢?本文將助考生一臂之力。
㈦ 證券組合的種類主要有哪些分別適於哪些投資者
以組合的投資對象為標准,世界上美國的種類比較「齊全」。在美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增長型、混合型(收入型和增長型進行混合)、貨幣市場型、國際型及指數化型、避稅型等。比較重要的是前面3種。
收入型證券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夠帶來基本收益的證券有:附息債券、優先股及一些避稅債券。
增長型證券組合以資本升值(即未來價格上升帶來的價差收益)為目標。增長型組合往往選擇相對於市場而言屬於低風險高收益,或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證券。符合增長型證券組合標準的證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①收入和股息穩步增長;②收入增長率非常穩定;③低派息;④高預期收益;⑤總收益高,風險低。此外,還需對企業做深入細致的分析,如產品需求、競爭對手的情況、經營特點、公司管理狀況等。
收入和增長混合型證券組合試圖在基本收入與資本增長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因此也稱為均衡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過兩種組合方式獲得,一種是使組合中的收入型證券和增長型證券達到均衡,另一種是選擇那些既能帶來收益,又具有增長潛力。
貨幣市場型證券組合是由各種貨幣市場工具構成的,如國庫券、高信用等級的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強。
國際型證券組合投資於海外不同國家,是組合管理的時代潮流,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證券組合的業績總體上強於只在本土投資的組合。
指數化證券組合模擬某種市場指數,信奉有效市場理論的機構投資者通常會傾向於這種組合,以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根據模擬指數的不同,指數化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模擬內涵廣大的市場指數,另一類是模擬某種專業化的指數,如道—瓊斯公用事業指數。
避稅型證券組合通常投資於市政債券,這種債券免聯邦稅,也常常免州稅和地方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