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貸資產流轉與資產證券化有何不同
1.可在銀登中心登記並流轉的資產。主要是一些建築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租賃業以及水利、環境等公共基礎設施行業類的貸款,不包括融資平台類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和消費金融貸款等。從期限上來看,1年期以下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佔比是39%,1至5年期的中期貸款佔比49%,5-10年中長期貸款佔比5%,10年以上長期貸款佔比5%。
2.市場參與機構。截至16年9月,共有166家法人機構在中心開戶,共開立576個戶頭,其中商業銀行及理財計劃414戶,信託公司及信託計劃90戶,證券公司及其資管計劃12戶,還有資產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基金子公司和企業等。
其中,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因為受信貸規模、資本充足率、貸款集中度等指標限制,具有比較強烈的信貸資產出讓需求,目前城商行累計出讓信貸資產360億元,佔比78%;股份制銀行出讓64億元,佔比14%。銀行理財計劃則是主要的受讓主體,受讓金額323億元,佔比70%。
3.流轉規模和方式。截至9月試點業務共開展121筆,流轉金額459億元,主要包括這么幾種模式:貸款債權轉讓、債權收益權轉讓、信託受益權轉讓及資管計劃收益權轉讓等,其中以信託受益權形式為主,轉讓金額為353億元,占總量的77%;以資管計劃收益權形式的轉讓金額為90億元,占總量的20%;轉讓貸款債權和債權收益權形式的佔比較少,二者合計16億元,佔比3%。
債權收益權轉讓、信託受益權轉讓及資管計劃收益權轉讓資產都是多筆打包的,但轉讓或自留(一般自留5%)的權益都是平層的,沒有進行結構化處理。當然,這只是試點階段的幾種模式。我們也了解到,目前銀行有很多其他類型的資產有轉讓的需求,比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資管計劃收益權等。這些產品雖然不直接體現為表內貸款,但也是銀行通過各種途徑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承擔了風險,還是屬於信貸資產的范疇。另外,根據市場的需求,我們也計劃開展結構化產品流轉。
4.交易方式。試點的運作機制是,出讓方須將擬出讓貸款合同的若干要素(包括期限、利率等)在銀登中心進行登記;潛在買入方可通過客戶端了解交易標的的情況,調閱合同文件;交易雙方可通過平台按規范流程達成交易;完成資金結算後,銀登中心辦理過戶登記。實踐表明,登記可使原來非標准化的貸款變為具有一定標准化屬性、具有統一代碼的金融產品,便於交易雙方陽光化、規范化地進行,也能夠使監管機構利用登記數據掌握交易雙方信貸資產是否「出表」和是否「入表」的線索,消除監管盲區。
㈡ 券商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和券商的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區別是什麼
以前券商的資管計劃分三種,定向資管計劃(單一委託人),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分為大集合,小集合),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特殊約定而設立的,定義比較模糊,監管尺度較松)。
後來出台了新規,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依然保留,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的大集合歸為公募基金牌照業務,也就是券商有公募牌照之後可以發大集合,小集合就是現在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者2-200人,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一度取消,在2014年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重新開閘之後,被監管定義為指定的SPV,改成資產支持專項計劃。
所以,現在券商的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前身就是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服從於企業資產證券化的監管范圍,而且只有這一種用途,就是作為SPV而存在。
㈢ 資管產品的分類有哪些資管產品與信託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私募投資基金、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股債結合型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等。
資管產品與信託的區別
一、本質相同,即發行主體不同
1、資管產品: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
2、信託:信託公司
二、監管不同
1、資管產品:證監會監管
2、信託:銀監會監管
三、報備次數不同
1、資管產品: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2、信託: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
四、小額數量不同
1、資管產品:資管計劃小額可以有200個
2、信託:信託300萬以下小額50個
(3)資管計劃和資產證券化擴展閱讀
信託的作用是信託職能發揮的結果,包括:
1、代人理財的作用,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2、聚集資金,為經濟服務:
由於信託制度可有效的維護、管理所有者的資金和財產,它具有很強的籌資能力,為企業籌集資金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儲蓄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可有力的支持經濟的發展。
3、規避和分散風險的作用: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的獨立性,使得信託財產在設立信託時沒有法律瑕疵,在信託期內能夠對抗第三方的訴訟,保證信託財產不受侵犯,從而使信託制度具有了其他經濟制度所不具備的風險規避作用。
4、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5、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通過設立各項公益信託,可支持我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慈善等事業的發展。
6、信託制度有利於構築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市場規則的基礎,而信用是信託的基石,信託作為一項經濟制度,如沒有誠信原則支撐,就談不上信託,而信託制度的回歸,不僅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對構築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㈣ 資產證券化 的計劃說明書去哪看呢
說找不到渠道的都是應屆生吧。這類信息算是比較好找的,網路有時好用,有時不好用。而且基本不全,除了資管的計劃說明書,有時一些發行公告、評級報告、信託成立報告看看也都不錯,這些網路是不會有的。第二,不知道你是想找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資料還是券商的資產證券化,當然還有一個叫ABN的類資產證券化產品。信貸資產證券化較為難找,運氣不好的網路上都不會有,信託公司網站上也不會有。如果是券商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一般券商集合計劃/理財產品欄下都是會有的。樓上有位兄弟說過中國貨幣網,這里也會有信息。去找新債發行有專門的資產支持證券那一欄。最後,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WIND,輸入信息後查看公司公告,所有相關文件一個不少的都在那裡。
㈤ 求教,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證券化
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不僅可以用於做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後還會繼續應用於金融衍生品,不過現在還沒有真正實行,還得過二年,具體來說就是說券商的專項資產可以用於期貨交易,而且可以用於保值交易。
基金子公司的專戶買不了實物資產,而券商的專項則既可以買實物又可以買基金額的哦
㈥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的標准化和非標准化有何區別
能通過公開交易市場進行交易的標的物都屬於標准化的資產,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權、各種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券等等,非標准化的資產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進行交易的標的,例如資管計劃、私募基金等等
㈦ 資產證券化中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和資產管理業務中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區別何在
一個意思。資產管理業務分集合理財、專項理財和定向理財三種。
其中專項理財是一個大籃筐,很多都可以往裡面裝。
資產證券化規定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正是這個籃筐,是一個用於實現破產隔離的特殊目的載體(S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