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2016證券監管工作讀後感

2016證券監管工作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1 10:22:45

證券監管的自我管理

一般證券市場監管均採取政府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形式。自我管理(或稱自律管理)之所以在證券市場管理中占重要一席,相當程度上是西方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結果。在市場出現到政府全面介入前的歷史演變中,自我管理成為市場管理的主要形式。此外,證券交易的高專業化程度和證券業者之間的利益相關性與證券市場運作本身的龐雜性決定了對自律管理的客觀需要。應該看到,政府監管與自律管理之間存在主從關系,自律管理是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自律管理機構本身也是政府監管框架中的一個監管對象。集中化證券監管和強化政府監管地位正成為各國尤其西方證券市場管理的發展趨勢。

⑵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方面有哪些問題

總體來說中國的證券市場還很不成熟.首先是投資者還不成熟,投資理念與眼光以及心態與成熟都還差的很遠.其次是法律法規還不夠成熟,特別是有關部門的監管水平低級,對違規者的查處力度遠遠不夠.再次,政府對於證券市場的定位也有失誤,從而造成了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限制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由於上述原因,中國證券市場一再讓投資者失望.但我們可以看到監管部門的水平在慢慢提高,證券市場也在一步步走向健康,相信中國證券市場會越來越好,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⑶ 為什麼要證券監管

對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的首要目的,
是為了有效地控制風險,推動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證券市場參與者多、投機性強、敏感度高,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而證券市場的風險又具有突發性強、影響面廣、傳導速度快的特點。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專業監管機構進行監管,以便及時發
現和處理各種異常情況,有效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證券市場中存在著多個利益主體,籌資者與投資者、上市公司與股東、證券經營機構與客戶等之間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著種種矛盾和沖突,也需要通過監管機構的集中統一監管,規范各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各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經驗表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對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以美國、日本、英國和我國港為例:美國政府在1929年經濟危機後採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證券發行、證券交易、證券經營機構等進行集中統一監管,此後,美國證券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本在經歷了股市丑聞和泡沫經濟的嚴重打擊之後,於1992年成立了相對獨立的證交易監視委員會,並從1996年開始再次醞釀改革證券監管體制,進一步走向集中統一監管。英國也正在准備強化現有監管部門的權力,加強對證券市場的集中一監管。香港證券市場也是在經歷股災之後,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監管體制,市場才得到長期健康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在市場規模和規范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作為新興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還很不成熟。我國證市場中不僅有各國普遍面臨的險,還存在著一些特殊風險,需要特別重視風險防範和化解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中統一的國家監管體制,以加強國家對市場發展的監管,監督和引導市場主體依法行事,實現市場的規范化。

⑷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第一部分:調查及方法之第一章 對《證券分析》有個很高的贊譽——投資者的路線圖,《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而我感覺第一部分最像路線圖。第一部分是本書的綱領所在。 1、分析定義.分析是指:認真研究現有事實,並在已確立的原則和合理的邏輯基礎上試圖得出結論。結合導言,我們可以發現,在平時進行分析時,分析者所依據的原則很重要。原則的合理可靠與否,直接決定了分析結論是否正確,在多大范圍內正確。對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時,只有秉持同一原則的比對才有意義。對在不同原則下做出的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屬於雞跟鴨講。 此外,對於證券分析,很多的結論是基於未來的預期,不是現有的事實,這一點,我們應特別注意。 2、證券分析不是精確學問.格雷厄姆指出投資本質上不是一門精確的學問,因此,證券分析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過,人類所有的學問的精確都是有限的。就像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一樣,投資的成功跟運氣和經驗有密切聯系。但是,在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里,分析是必須的。換句話說在很多領域里分析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但是是必要條件,證券分析就屬於這種情況。 3、分析的困難與局限。格雷厄姆回顧了大蕭條前後,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大波動對證券分析造成的困難。此處的啟示:我們的分析是基於一般情況做出的結論,在特殊情形下,我們的分析結論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看起來不適用,對此,我們應有所准備。(企圖做出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的面面俱到的分析來,基本不可能)格雷厄姆在第一章有很大的篇幅講了在證券分析中的一些主要障礙。形成這些障礙的原因是各不相同,但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堅持正確的原則,僅僅分析本身並不會帶來良好的結果,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4、分析的三大功能:1、描述功能;2、選擇功能;3評判功能。在我們平時的分析中,大部分的分析文字都屬於描述功能。例如,某某企業好,利潤增長了多少,銷售增長了多少,佔有率是多少。這些都是描述,僅僅是第一步,接著我們應該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更好的企業。幾個企業擺在一起,我們應該選擇哪一個?以及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是什麼?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5、一個案例:1922年萊特航空每股收益2元,股息1元,價格8元。1927年,每股收益3.77元,股息2元,1928年,每股收益8元,每股資產不到50美元,每股股價280元。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成長股。那時的航空業就是現在的互聯網,發展空間無限,而且萊特航空的創始人就是萊特兄弟(好比喬布斯),血統不錯吧。萊特航空的表現也確實亮麗。從1922年開始,到27年復合增長率是13.5%,到28年是26%。我相信這樣的數據放到現在的中國,一定會有相當多的人為他歌功頌德,拚命推薦的,指出其30多倍的市盈率實在是太便宜了。當然,不用說萊特航空無論是股價還是隨後幾年的業績都夠慘的。雖然,這裡面有大蕭條的因素,都是,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在1928年購買股票支付的價款里,主要就是支付公司的前景,即將公司的前景轉化成資本。他們為此支付了多少年的前景啊???(注萊特航空1929年經合並後成為柯蒂斯-萊特公司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製造公司。二戰時,公司製造了超過29000架飛機,其生產的戰斗機和運輸機在中國得到廣泛使用,但公司隨後衰落,飛機製造部門被出售,轉型成為飛機零部件製造商,現在是否還存在我沒有資料) 6、分析和投機。投機也需要分析,那麼分析是否能使投機獲得優勢,格雷厄姆認為不能。我的版本對這一段的翻譯是一塌糊塗。我看了以後對其意義不甚明了。但分析不能使投機獲得優勢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個股票的價格價格上漲或下跌了,其中一般都會是因為有對這個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出現了。作為投資分析,我們會對各種對該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進行分析,看看主次,找出最主要的。如果股票的價格已經包括了企業的主要因素或者引起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因素是次要的。那投資者應該迴避這樣的情況或者忽視價格的波動。但是對於投機者來說,只要價格波動達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參與其中。這樣的話,分析的作用就沒有了。在目前的A股,機構一般都有研究部門,但是由於他們的基本原則都是投機的,所以,研究分析對他們能帶來的好處很少而無論他們的研究部門能力有多強。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⑸ 證劵投資監管的重要性,監管的目標和原則

投資監管是一種風險控制制度,由一系列的具體制度構成,具體包括法規遵循政策、員工行為准則、崗位分離制度、業務隔離制度、標准化作業流程制度、集中交易制度、許可權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獨立的監察稽核制度等。公司根據自身經營特點設立順序遞進、權責統一、嚴密有效的四層監控防線:即一線崗位自控與互控為基礎的第一層監控防線;部門內各子部門、部門和部門之間的自控和互控為基礎的第二層防線;內部監察稽核部對各崗位、各部門、各項業務全面實施監督反饋的第三層監控防線;以內部控制委員會為主體的第四層防線,實施對公司和證券市場燈各類業務和風險的總體控制。

閱讀全文

與2016證券監管工作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倉位 瀏覽:683
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 瀏覽:553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家數 瀏覽:66
外匯新聞網英國 瀏覽:378
中金黃金價格走勢圖東方 瀏覽:371
類金融上市公司 瀏覽:501
赫美集團會倒閉嗎 瀏覽:905
淘寶優惠券最高傭金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