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布魯塞爾的旅遊
布魯塞爾是歐洲有名的旅遊城市,素有「小巴黎」之美譽。城中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博物館,城外有茂密的森林、波光瀲灧的小湖和碧草如茵的草地。其中給遊人印象最深的是布魯塞爾的「三大件」:第一公民小於廉、原子球塔和滑鐵盧古戰場。景觀:滑鐵盧古戰場,布魯塞爾原子塔,尿尿小童,布魯塞爾廣場,Victor Horta博物館。
坐落在市中心的大廣場,建於公元12世紀,整個廣場呈長方形,四周哥特式建築物形似燃燒的火焰,市政廳的尖塔高達85米,塔頂塑有一尊5米高的布魯塞爾城守護神的塑像,廳內天花板上繪制的圖案美妙絕倫,並藏有歷史名人的巨幅肖像畫以及著名畫家魯本斯的巨幅油畫。附近是購物街及餐廳,歐洲最古老的購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
在大廣場北面豎立著世界著名的「尿尿小童」的銅像,銅像高半米左右,是個光身叉腰撒尿的兒童,形象逼真。據說500多年前,這位名叫於連的小男孩一泡尿澆滅了進犯者的導火索,拯救了全市居民,故立此像來紀念他。廣場旁的國王之家(Maison Roi)收藏有數百件來自各地的尿尿小童的服裝,值得一看。
布魯塞爾公園是布魯塞爾市民最喜愛的休憩場所。市區的聖米歇爾教堂及王宮建築在布魯塞爾公園的附近,駐有皇家衛隊。另外,著名景點有位於布魯塞爾西北部的原子能博物館和南郊的滑鐵盧古戰場。
布魯塞爾地處北部佛蘭芒語區和南部法語區交接地帶,市區街道和公共廣告均使用這兩種文字,社交以法語為主。布魯塞爾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聯盟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擁有全歐洲最精美的建築和博物館,摩天大樓和中世紀古建築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以皇宮為中,沿「小環」(PetitRing)而建,游覽以步行為佳。 布魯塞爾的建築物,從帶有濃郁中世紀風格的大廣場到充滿後現代藝術意味的歐盟建築群,包含了多種元素和文化符號。
布魯塞爾最著名的建築包括布魯塞爾大廣場及在廣場中心的布魯塞爾市政廳(198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以巨大的玻璃溫室著稱的拉肯皇家城堡等。布魯塞爾的另一個地標性建築就是布魯塞爾王宮。
原子球塔位於海塞爾公園內,是布魯塞爾舉辦1958年世界博覽會時建造的一座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這座建築物是由9個直徑18米的鋁質大圓球組成,每個圓球代表一個原子,各球之間由空心鋼管連接,圓球與連接圓球的鋼管構成一個正方體圖案。這個正方體相當於放大了1650億倍的α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原子球塔旁邊是迷你歐洲公園,其集中了歐洲著名建築物的1/25的縮微復製品。
布魯塞爾另一個標志性景觀,就是小於廉尿童雕像,被譽為「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塑像,這座銅像是遊客的必游之地。
布魯塞爾的其它著名景點還包括紀念比利時獨立50周年的五十周年紀念公園,聖心聖殿,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布魯塞爾司法宮以及為歐盟組織建造的一系列建築物。
布魯塞爾的文化設施包括布魯塞爾劇院、有著悠久歷史的皇家鑄幣局劇院(La Monnaie)等。此外也有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包括收藏有大量魯本斯作品的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和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等。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的凱旋門
布魯塞爾的城市中心的建築風格以佛拉芒特色為主,另外新藝術運動的代表建築師維克多·奧塔設計的建築也是城市的特色之一。作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之一,布魯塞爾的許多建築帶有新藝術風格,其中Schaerbeek、Etterbeek、Ixelles和Saint-Gilles等區的建築尤其值得一看。新藝術風格的另一典型代表就是建築師約瑟夫·霍夫曼設計的斯托克雷特宮。
布魯塞爾也是許多偉大藝術家活躍的舞台。著名的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就曾在這里求學。這座城市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連載漫畫作品,例如《丁丁歷險記》、《幸運的路克》、《Gaston》、《Cubitus》和《Marsupilami》等。城市建築的外牆和地鐵站內有很多畫滿了漫畫中的人物。而集中了眾多漫畫藝術的比利時漫畫博物館本身就是維克多·霍塔設計的新藝術風格建築。
可以容納5萬名觀眾的博杜安國王體育場是比利時最大的體育場,可以用來舉辦體育競賽和演唱會等。此前該球場名為「海塞爾體育場」,但在1985年的海塞爾慘案之後,該體育場進入了一段低谷期。隨後球場被改建和更名為體育場。
小於廉撒尿雕像
全球最著名的可愛小孩之一——尿尿小童是來到布魯塞爾的遊客必定要拜訪的人物。他的塑像以青銅製成,高60厘米,建於1619年,樹立於布魯塞爾市中心區恆溫街(Rudel』Etuve)及橡樹街(RuedeChene)轉角處。
有關這座塑像的傳說有多個版本,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叫於廉的小男孩,他的頑皮舉動熄滅了要引爆整個市政廳的炸彈。另一個傳說,尿尿小童本是古德弗雷德三世公爵(DuckGodfreyⅢ)的化身。1142年,他還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就被帶到蘭斯貝克(Ransebeke)戰場,搖籃就掛於樹枝上,以激勵因他父親之死而沮喪的軍隊。在軍隊正准備撤退時,小公爵突然從搖籃中站立起來,並做出後來噴泉塑像的姿勢,而這姿勢正激發了當時的士氣,轉敗為勝。
由於受歡迎,各方都喜歡送這個小男孩衣服,第一件來自法王路易十五。各國元首出訪比利時送他一套本國傳統服裝已經成為一種慣例。至今他已擁有700多套風格各異的衣服,其中有來自中國的一套解放軍軍裝和一套中式對襟衣褲。這些衣服都在國王大廈(MaisonDuRoi)展出,在某些特別的紀念日他也會穿上應景的服裝慶祝一下。
皇家藝術博物館
著名的皇家藝術博物館位於大廣場區的北方,展出比利時從古到今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如RoberCampin,RogervanderWeyden,PeterBreugheltheElder等。
博物館分為古典美術館和現代藝術美術館。前者展出公元18世紀以前的古典畫作,以顏色為分區。藍區為15-16世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eterBreughel的「theFallofIcarus」;棕色區則展出17-18世紀的作品。後者一樣以顏色分區。黃區有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象徵主義的名作;綠區是以現代美術及雕塑為主,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之「聖安東尼的誘惑」和法蘭西斯之「培根的梟與教皇」可為代表。聖米歇爾及聖古都勒大教堂
教堂的歷史始於1047年,是在原有的聖米歇爾小教堂基礎上建成。1226年開始對教堂進行規模宏大的擴建,一直持續了兩個半世紀才完成,從而使大教堂結合了從羅馬藝術到哥特藝術興盛時期多種建築風格。大教堂內部長110米,寬50米,高26米,宏偉壯觀。中殿立柱上裝飾著耶穌12門徒的雕像。 漫畫博物館位於一條不起眼的巷子里。GrandMagasinWaucquez為VictorHorta設計的建築物,本來只是一般的公寓,改裝成漫畫博物館,收集了許多歐洲著名漫畫家的畫冊和動畫作品。博物館入口處站著比利時的著名小記者「丁丁」和他那條可愛的小狗。漫畫博物館共有3層。第一層向參觀者介紹了漫畫是如何產生的。第二層介紹的是從上個世紀初到上個世紀60年代比利時最活躍的漫畫家。第三層的名稱是「比利時現代漫畫博物館」,上百件展品概括了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比利時漫畫的發展情況。
布魯塞爾市政廳
在布魯塞爾大廣場眾多建築物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市政廳,這座歌德式建築物是布魯塞爾的城市地標。建築物分兩期建造,規模較大的左半部建於1402年,1455年建造右半部時,由PhilipeleBon主持建造了塔樓和96米高的尖塔。塔尖有一座5米高的風向標,是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傳說布魯塞爾的領主曾因聖米歇爾相救而倖免於難,領主為此授予聖米歇爾布魯塞爾守護神的稱號。市政廳的走廊內布滿了壁畫。在眾多的肖像畫中有比利時的君主,有曾經統治過布魯塞爾的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的國王,還有拿破崙。 大廣場是古代布魯塞爾市的中心,大文豪雨果稱其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廣場呈長方形,長110米,寬68米,地面全用花崗岩鋪砌而成。大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是布魯塞爾市政廳,它是比利時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整個建築建於三個不同時期,經一再擴建增修,才達到今天這個規模。市政廳對面曾是法國路易十四的行宮,現為國家博物館。市政廳左側門上有個天鵝雕像的是天鵝咖啡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共同草擬《共產黨宣言》。
環繞廣場的其他建築物多分屬各種行會組織,如船夫、裁縫、粉刷匠等等,每個行會建築的門上的雕塑是本行會的崇敬人物或象徵性動物的雕塑。由於修建時期的不同,這些大廈體現出哥特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等等多種多樣的建築風格。其中正面裝飾有19尊歷代布拉班特公爵半身雕像的布拉班特公爵大廈最為威嚴而壯觀,這組由六座大廈組成的建築群建於1698年,是磨房主、木匠等行會所在地,而這里已成為可可和巧克力博物館。
大廣場的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是布魯塞爾第一個貿易市場,第一批木製建築幾乎全部由當時的行會修建,常有菜農、工匠、屠夫及魚販光顧。13世紀,第一批室內市場出現,廣場開始顯現出雛形。15世紀時,在勃艮第公爵的統治下,廣場地面經過鋪砌,興建了新的行會大廈和市政廳,廣場變得煥然一新。1695年,路易十四的炮火幾乎摧毀整個廣場,但經過五年的重建,廣場看起來更加壯麗,集合了歌德式、文藝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的建築精粹。大廣場是比利時許多重大革命事件的歷史見證,1830年革命爆發,就是在這個廣場發生的。從1971年開始,每隔兩年,在8月15日前後的周末,布魯塞爾廣場都會有一項盛大的慶典:鋪設花毯。花毯精選根特地區種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題設計,花卉用量高達80萬株。 滑鐵盧古戰場,位於布魯塞爾以南18公里索瓦尼森林盡頭的滑鐵盧小鎮附近,1815年6月18日傍晚,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荷聯軍及普魯士軍隊就是在這里圍困並最終擊敗拿破崙,從而結束了這位傳奇人物縱橫歐洲的歷史。
1826年,人們在盟軍奧倫治的威廉王子受傷的地點堆成一座小丘,山頂上安放一頭長4.5米、高4.45米、重28噸的鐵質巨獅,相傳此獅是用拿破崙軍隊丟棄在戰場上的槍炮鑄成的。沿226級陡峭的石階來到山頂,當年滑鐵盧古戰場可一覽無余,布魯塞爾市也歷歷在目。距滑鐵盧紀念碑不遠處有一座拿破崙的銅質雕像。為保護歷史遺跡,古戰場周圍禁止耕作,很多農戶因而將農舍布置成各種紀念館供遊人參觀,比較值得一看的有當年拿破崙的司令部所在地卡佑農庄、全景畫館和蠟人博物館等。雖然拿破崙是滑鐵盧大戰的失敗者,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他絕對是比勝利者更偉大的英雄,很多的紀念館都是以拿破崙為主角,而對威靈頓公爵只是輕描淡寫。每隔5年,當年的戰爭場面就會在古戰場重現一次,2000餘名當地人參與演出。 「小歐洲」是布魯塞爾的歐洲各國著名景觀微縮公園的簡稱,又稱「迷你歐洲」,位於布魯塞爾西北部風景如畫的布魯塞爾公園內。它的南面是著名的「原子球」,北面是為紀念比利時獨立100周年所建的著名的「百年宮」,這三大景觀呈鼎足之勢,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令世界各國旅遊者神往。「小歐洲」佔地25萬平方米,裡面薈萃了歐洲聞名世界的宮殿、教堂、修道院、古堡、神廟、廣場、港口、高塔和名人的故居等300多個名勝古跡,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歐洲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表達了歐洲各國要求加強歐洲聯合的願望。
進入公園進「小歐洲」參觀是要買門票的,但若持有歐盟、北約或比利時的記者證,不僅可免費入內參觀,還可以免費索取有關「小歐洲」好幾種語言的各種資料。一進「小歐洲」的大門,便可看到一幢「x」型的獨特的高大建築模型,這就是位於布魯塞爾舒曼廣場附近的歐盟委員會辦公大樓的模型。大樓前面有歐盟15國的國旗在迎風飄揚,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明顯的,即歐洲已經開始聯合了。再往裡走就是歐洲各國的名勝古跡的模型了,每個模型都被道路、河流、綠化植被、山、湖泊等模型隔離開。因為我記不清順序,更記不住全部300多名勝古跡的名稱,在此只能列出一些國家一些古跡的名稱。其中有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凱旋門、聖心教堂、英國倫敦的大本鍾和西敏寺,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和波恩的貝多芬故居,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威尼斯的聖馬丁廣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大廣場和根特大教堂,西班牙馬德里的埃斯科略修道院、鬥牛場和聖馬丁、皮納里奧大教堂,荷蘭的風車和鹿特丹港,希臘雅典的衛城和神廟等,還有歐洲國家聯合研製的阿麗亞娜火箭「空中客車」飛機和歐洲高速火車等,其造型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真令人嘆為觀止。
公園內的真實景物「小歐洲」內的景物只是真實景物的1/25,除埃菲爾鐵塔和一些高大建築比人略高一些外,其中絕大部分景物都比人矮。著名的荷蘭風車像一個伸出雙臂的歷史巨人站立在河邊,而在這里卻在孩子的胯下;比薩斜塔是一座9層樓高的世界名塔,而在「小歐洲」里只有兩米多高;飛機、火車、巨輪和大卡車在這里就像是商店裡賣的兒童玩具、人和小汽車比人的小姆頭還小。小歸小,但卻和真景實物一模一樣,無論從整體上看,還是從局部上看,都完全一模一樣,不僅形似,而且也神似,令人贊嘆不已。
為了使一些景觀具有真實感並增加它的娛樂性,設計者們在修建小歐洲時還運用了當代科技中的電子、聲、光技術,特地請比利時一些游樂場的專家們參加這些影觀的設計和施工。整體來看,其效果非常好,因為它不僅使「小歐洲」有了「靜中有動」的特點,而且還使參觀者興致盎然,同時也增加了經濟效益。只要你按動有關電鈕,就會出現以下活動的景面:在西班牙的鬥牛場上,一頭被激怒的、剽悍公牛會沖向手揮紅布的鬥牛士,觀眾歡聲雷動:在火箭發射場,阿里亞娜火箭已進入倒記時,突然,火箭尾部噴射出火焰,轟然升空;在貨物雲集的鹿特丹港,吊車正在忙著裝卸貨物;在愛爾蘭綠草如茵的牧場上,羊群正在低頭吃草,突然,一頭牧羊犬便沖著你「汪、汪、汪」狂吠;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空中客車」正在跑道上滑行;在英國泰晤士河上,一艘豪華遊艇在游弋;在德國柏林牆邊,大吊車正在吊著一塊水泥牆板;在波恩貝多芬故居,裡面傳出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的樂聲。特別是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小歐洲」內裝在各個微型建築上的幾千盞燈齊亮,園內一片輝煌,景色極為壯觀。
原子球
為比利時1958年在此地的展覽中心舉辦的布魯塞爾博覽會所設計的標志建築。設計者希望通過這一巨大的建築表達微小的原子概念,並顯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構思來源於原子結構圖,九個巨大的金屬圓球由粗大的鋼管連接構成一正方體圖案。正方體的大小相當於放大了1650億倍的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果。八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八個角,另一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中心。圓球直徑18米,連接各個球間的鋼管每根長26米,直徑3米。總重2200噸,高102米。可乘電梯到達離地100米高的頂端圓球觀賞布魯塞爾的風景。其他圓球中為各種主題的科技展覽廳。分別陳列有太陽能、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術、天文等方面的展品,以及有關比利時氣象事業的發展史、衛星氣象、氣象雷達、氣象通訊方面的圖表。
拉肯城堡溫室花園
由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主持修建,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藍圖,他請了他的御用比利時建築師阿方斯·巴拉特一起來謀劃,要建一座比凡爾賽宮的花園還要漂亮的溫室花園。這個溫室花園全部由玻璃和金屬建成,有著明顯的古典風格,處處彰顯王家的莊重和氣派,甚至被譽為歐洲最美的溫室花園,據說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他傾注不少心血,屋頂王冠就是由他親自設計。19世紀歐洲的房屋大多比較陰暗,冬季的照明主要依靠蠟燭,人們嚮往在冬季也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為了實現國王夢想的花園,建築師巴拉特動足了腦筋,工業革命是大批量生產玻璃和鋼鐵成為可能,故其放棄傳統的建築方法,採用玻璃和金屬。再加上燈光及自然光的運用,是溫室每一個角落,展現的一覽無余。至今保留的植物跟利奧波德二世種植的幾乎一模一樣。當然還有其最鍾愛的山茶花,有100多種,並且都是最大最古老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