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股災中信證券出資

股災中信證券出資

發布時間:2021-07-01 22:10:43

A. 中信證券股票的合理估值是多少錢

估值這個東西其實很玄乎,因為不同的人估值的標准不一樣。
現在的中信無論是盈利還是市場佔有上,都具備優勢,在業內也算是龍頭。
財務狀況也良好,股價也跌到位了,准確來說現在的股價是相對合理的。
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券商在牛市比較值錢,在熊市就不好說了。另外你也明白,中信有政策面的風險,畢竟是中信集團。加上國企的尿性,假如沒有的的行業機會,增長空間是一個追到的問題。
對於未來 ,國內的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多空間,但是從最近監管層在遇到股災後作出的應對,個人還是偏悲觀的,假如國內資本市場能有一次大改革,中信現在的估值非常合理。

B. 中信證券不是股災時的做空主力么

你要想清楚他代表的是誰 641還記得嗎 後續的事我們百姓怎麼知道

我猜幾年後他就會陞官發財

C. 張平:中信證券炒股巨虧究竟說明了啥

首先,別看大券商是機構投資者,其實也就是大散戶,也是要「靠天吃飯」。從表面上看,中信證券上半年凈利雖然下降六成,然而在已公布的半年報或業績快報的20家上市券商中,這個成績居然還能排在第7位。

而在其他十幾家上市券商中,很多券商的中報業績遠比中信證券還要慘得多。山西證券凈利潤同比減少84.93%、太平洋凈利潤同比減少84.05%。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國元證券、申萬宏業凈利潤同比降幅都在70%以上。

事實上,中信炒股巨虧,其他上市券商也同樣因行情欠佳而出現炒股虧損,只是與「老大哥」中信證券的炒股巨虧相比,沒那麼慘重而已。國券君安虧4.4億元;興業證券虧0.48億元;華泰證券虧損8.9億元……

再者,中信巨虧與其擁有的救市功能是分不開的。作為去年救市期間的主力,中信證券分別於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出資共計211億元投入證金公司的專戶。半年報顯示,包含在「其他」欄目中的這部分資金,公允價值變動約23.09億元,同時中信證券計提了1.04億元的減值准備。

顯然,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炒股的巨虧,也與去年高位承擔救市職責有關。去年中信等證券公司與證金等一起在高位建倉,試圖阻止股市泡沫崩盤,但是這樣的努力只換來股指的暫時穩定,之後股指又開始新一輪的暴跌。

筆者認為,中信證券等國家隊在股市「去杠桿」、「擠泡沫」時救市,無異於「刀口舔血」。在股市高位匆忙救市的結果換來的只能是其賬面上巨虧。

最後,A股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殘酷性」。如果你今年上半年沒有賺到錢,那麼不要傷心,連中信證券這種以證券業為生的頂級券商尚不能全身而退,足見A股的二級市場的「賺錢難」。

2016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確實不佳,上證指數下跌18%,深證成指下跌18.62%,而中信證券的十大重倉股,多數走勢都跑輸了大盤,唯有隆平高科給中信證券帶來了844萬元的盈利,其他重倉股則是全軍盡墨。

究竟是什麼股票讓中信證券「折戟沉沙」的呢?第一位是中國中車,中信證券持有1.13億股,佔中信證券證券總投資比例的4.3%,這也是中信證券虧損最多的一隻個股,報告期損益為-4.16億元。接下來虧損額較大的是中國平安、東陽光科等,報告期虧損額分別達到了2.49億元和2.29億元。

筆者認為,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的選股能力實難恭維,比如投資金額佔比最高(佔比4.3%)的中國中車,今年上半年跌幅達29.59%,而跌得最狠的是東陽光科,上半年跌幅高達39.73%。另外利歐股份、神州泰岳等跌幅也接近兩成,未能跑贏大盤。總體來說,中信證券的在選擇個股能力低下,往往還不及散戶。

中信證券上半年炒股巨虧究竟說明了啥?這既說明了,我國的券商業績好壞還是要看行情吃飯,券商業抗風險能力不強。也暗示了,券商在股市去泡沫時,臨危救市,反而使自己深陷套牢之中,這種盲目救市效果不彰。更展示了,像中信證券這樣的券商的炒股能力並不高強,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往往還跑輸大盤。

D.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是什麼關系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華夏證券。
華夏證券曾是當年的全國三大證券公司之一。
從2002年開始到2004年,券商全行業出現了巨虧,華夏也是其中之一。
連年的虧損使得券商進行大洗牌,中信證券開始「趁火打劫」。
繼2004年收購廣發失敗後,中信證券又盯上了華夏證券,
於是2005年,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聯手出資46億元,吞下困境中的華夏證券。
收購後就改名為中信建投,並派人去做董事長。
當時的華夏證券經紀業務的市場份額比中信還高,
在收購後的幾年裡,中信獲得了非常豐厚的收益。
兩家親如兄弟,大企業哥哥來,中小企業弟弟上,有肉大家一起吃。
後來證監會發文,對證券公司實行「一參一控」。
就是說只允許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參股一家證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證券公司。
而中信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控制了兩家券商。
最後,中信就通過轉讓股權把實際控制權讓了出來。
兄弟分家之後,以前的感情也就散了,變成了真正的競爭對手。

E. 中信證券做得怎樣,是大公司嗎

中信建投證券其實就是原來的華夏證券,中信證券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在華夏證券基礎上籌建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1、中信建投證券大股東分別是: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世紀金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8月12日,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共同出資籌建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2010年中信建投證券責任有限公司更名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中信證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信寧波信託投資公司、中信興業信託投資公司和中信上海信託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F. 中信證券哪年上市的,上市首日股價多少

中信證券的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發起人為中信集團公司、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總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十八家單位。中信證券控股股東中信集團公司於去年完成業務重組,是中國內地第一家被允許經營綜合金融業務的機構,其金融業務涵蓋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行業。
2003年1月6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四億股人民幣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一元,發行價格為每股四點五元,發行市盈率為十五倍。其中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定價配售二億二千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百分之五十五,上網定價發行一億八千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五。該股當天以五元零一分收盤,最高價僅為五元五角八分。
2003年1月6日上市,「券商第一股」中信證券上市首日低開低走,終盤收於5.01元,較發行價上漲11%。該股的上市意義非凡,這標志著證券業從此擁有了全新的融資渠道。資本金的充實壯大對於靠提供服務生存的證券公司來說至關重要,不但可以給發行對象更大信心,同時也能增加證券公司自身的底氣,而券商自身實力的增強也進而會加快中國證券市場的完善和發展。

G. 方正證券重組,中信證券增持,會利好券商板塊嗎

券商板塊已經持續陰跌九個多月了,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成為散戶最頭疼的板塊;當整個股票市場對券商板塊失望的時候,券商板塊將迎來利好消息刺激,方正證券重組,中信證券出資增持自家股份,兩大利好刺激券商板塊走強,會不會打破券商持續陰跌狀態呢?

首先來看看方正證券重組事件,4月30日晚間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方正證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或發生變更;同日晚間中國平安也發布了一份公告,稱中國平安授權平安人壽代表公司參與方正集團重整;兩者消息出來之後,答案已經非常明確了,平安和方正重組並非傳聞,而是事實。

具體理由非常簡單,要知道券商板塊是佔比大盤權重非常高的,一旦券商板塊迎來爆發大漲的話,一定會帶動各大指數出現大漲,而此時各大指數還處於調整狀態,這波中級調整還未結束,這是一個對接下來券商不利的因素。

再有一大因素就是當前券商板塊已經遭受到市場的冷落,各大機構和基金都紛紛出逃券商股,說白了就是資金不足,人氣不足,當下的券商板塊面臨資金和人氣的因素,不會由於這兩大利好消息刺激就會改變原有的下跌趨勢,所以可以肯定這兩大利好消息只會影響券商板塊短期走勢,而不會改變中期調整趨勢。

最後總結一下以上對於方正和中信的兩大利好消息對券商板塊的影響,兩大利好消息肯定會刺激券商板塊短期上漲,真正上漲的唯獨方正證券,其餘券商板塊上漲幅度非常有限。意味著方正證券大漲,不能代表整個券商板塊也會大漲,更不敢保證券商板塊會出現止跌。

所以建議大家要理性看待這兩大利好消息,利好是短暫的,只能影響券商短期走勢,不能改變券商的大趨勢,希望投資者們理性看待兩大利好,千萬不能盲目追高,利好去追高是打忌,穩健投資才是最好的投資之路。

閱讀全文

與股災中信證券出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倉位 瀏覽:683
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 瀏覽:553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家數 瀏覽:66
外匯新聞網英國 瀏覽:378
中金黃金價格走勢圖東方 瀏覽:371
類金融上市公司 瀏覽:501
赫美集團會倒閉嗎 瀏覽:905
淘寶優惠券最高傭金 瀏覽:344
晉能集團與格盟合並 瀏覽:713
股票商譽網站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