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東股份大跌這是為什麼
京東股價開盤後一度跌逾7% 半小時便蒸發219億元人民幣
京東昨日開盤大跌,股價一度下探至版29.08美元,跌權幅達7.09%。以此計算,京東市值蒸發約32億美元,約人民幣219億元。
據了解,自今年1月創下50.68美元紀錄最高價以來,京東股價已經暴跌四成,截至上周五收市,京東股價報31.30美元,市值452.68億美元。半年多時間,京東市值蒸發高達28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12億元。
實際上,從京東的股票走勢圖中可以看出,空頭大軍壓境,股價下行壓力很重,各路大神們,利用你們的分析,你們覺得京東會跌倒哪裡?
2. 為什麼騰訊,阿里財報"大爆發"後,京東和網易的股價卻都大跌了
這都是競爭對手,對手一片大好,自然大家就不會看好他們了,選擇離開也是明智之舉。
3.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股價齊跌,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四大互聯網巨頭,可以說是這幾天日子不好過,因為新出了一個規定,就是你們怎麼爭都沒有關系,但是現在上方的家長來了,出台了一個對於融資方式的限制。
這種融資方式被限制就是處於大的經濟環境運行的考量,因為現在國際的金融風險越來越高了,要知道美國澳洲的金融業仍然在世界范圍內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們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什麼時候她們在會發生危機,那影響的可能就不是當初08年次貸危機那樣的程度了,可能會翻好幾倍,所以我們不得不防啊。
4. 為什麼騰訊阿里財報後,京東和網易的股價都大跌了
資金都是趨利避害的,同時爭取更高的收益,有馬太效應
同樣是錢,投阿里騰訊還是投京東網易,多投了阿里騰訊,投京東網易的就少了,不排除一部分人是賣了京東網易買的阿里騰訊,賣的多了就跌了
5. 京東股票當年暴跌的原因是什麼,什麼地方可以查
東哥被坑,
6.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股價齊跌,反壟斷指南為何影響巨大
因為《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說的很清楚,平台經濟領域壟斷協議主要是指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其中涵蓋了對於市場支配地位、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限定交易、差別待遇(大數據殺熟)、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行為的認定。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這是為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6)阿里京東股票大跌擴展閱讀
2020年11月10日中國互聯網公司大跌,跌幅靠前的,均與電商有關。
截至當天收盤,有贊跌幅最高,為11%,美團下跌10%次之,拼多多、京東跌幅均排名靠前。這些公司,均是電商相關互聯網平台。
11月10日,雙十一前一天,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指南中涉及最多的,也是電商行業。指南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此前模糊不清的定義給出了明確規定。幾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指南發布時間選在雙十一前夕,對於電商行業的震懾不言而喻。
11月10日,根據網信中國公號文章,中央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聯合召開規范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27家平台公司不得開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二選一」、商譽詆毀、裹挾交易等違法違規競爭行為,或依託演算法推薦、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薈萃分析進行的「隱形」不正當競爭行為。
7. 阿里和蘇寧合作以後京東股價下跌劉強東會怎樣做
和騰訊,美團,國美,一起還擊!阿里系和騰訊系硬碰,阿里沒有優勢!無論是流量,商品質量,還有物流,阿里和蘇寧都不夠
8. 阿里投的股票為什麼都跌
因為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隨著電商發展,阿里巴巴已經成為我國電商平台的一大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是此次涉嫌壟斷立案調查的根本原因。所謂二選一,本應該是消費者的權利,但阿里巴巴卻將此權利搶奪到了自己手上,二選一的直接對象成為了網路平台開設店鋪進行經營行為的各品牌商家。「如果你想在天貓入駐,那你便不可在京東或其他平台上同時存在。」簡單地說:阿里巴巴想法即為如果你要跟他合作,就不能跟我合作。
隨後遭到全網質疑,當時阿里巴巴對「二選一」事件的回應稱:「二選一」本就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但多以消費者來看,此舉似乎更加傾向於「行業壟斷」。
此次立案調查也有不少人們猜測國家對平台的態度有所改變,真的是這樣嗎?
此次立案調查,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台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范和發展平台經濟。為什麼這么說?
由於受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影響和我國互聯網商業迅速崛起的小環境推動,我國互聯網行業內的企業主體數量快速增加。互聯網企業競爭也極為激烈,從我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狀況可以看出,經過多年發展行業內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少數幾個巨頭壟斷互聯網市場的格局。
我們將「壟斷」及造成的影響比喻成在一個小型的居民菜市場發生的行為。比如說,在一個小型居民菜市場中,有9個經營蔬菜的賣家、1個經營水產和蔬菜的賣家和周邊許多生活的居民作為消費者。由於只有一家經營水產品,消費者只在這一家進行消費,長此以往,即便商家之間還存在不斷的競爭但該商家擁有的獨立資源也是他成為整個菜市場的核心,壟斷機制就此產生了。這就屬於壟斷中的其中一種:資源壟斷。然而,壟斷看似無事,實則對經濟有很大的危害。
首先,價格是資源配置的信號,壟斷價格行為的存在,使得需求大於供給的產品價格提高,影響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由於一家獨大,便也不會有打折、促銷等消費者的福利,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其次,影響了行業間的公平競爭關系,導致壟斷行業獲得了非法的競爭優勢,破壞了正常的行業競爭秩序。還有,價格壟斷實施所造成的競爭缺失和市場主體的壟斷利益固化,容易造成企業創新意願的降低,從而阻礙社會整體的科技進步速度。
以上便是對壟斷的通俗解釋,對於此次阿里巴巴涉嫌的壟斷,有一定的不同。但都是說明了一樣的壟斷機制和造成的危害,這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原因。此次立案調查,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台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范和發展平台經濟,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從經濟體制、市場、消費者和社會的公平、創新治理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好處。相信通過加強反壟斷監管,能夠消除影響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平台經濟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9. 為什麼騰訊,阿里財報「大爆發」後,京東和網易的股價卻都大跌了
不要看眼前,互聯網進入中國現在雖然已經普及了,但是還沒做到更好的服務人民,騰訊經歷時間長,加上微信的開發,他有一個雙重保險,阿里就比較尷尬了,雖然目前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創造者卻沒有更大的胸襟發揮出他應有的威力,這件事就得別人做了,我敢肯定5年內,一定會有一個企業超過阿里,至少5倍,或者阿里自己開發,也會是現在的5倍,甚至更多,京東屬於緩慢發展,問題根源不再京東本身,而是社會原因,民心所致,因為淘寶便宜嘛,但是京東會越來越好,這也不是京東多高明,因為生活質量的提高,我相信如果阿里不改變策略,不懂自身開發,很快便會開始走下坡路,另外看企業的盛衰,並非看營業額,而是看成交的數量
10. 雙11這么火 為什麼阿里京東股價卻在下跌
歐美人辦企業 是通過技術壁壘形成垂直整合的資源之後達到獨享市場的壟斷利潤
比如蘋果公司的手機,電腦,比如谷歌的衛星和網路衛星,地球地圖全球掃描,已經和國家的軍方形成商業聯盟,攻打阿富汗,伊拉克,衛星監控,網軍作戰,就是谷歌幫美軍完成了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通過監控網路遠程作戰,大大降低死亡綠,增強協調性大兵團作戰。
在比如微軟,比如通用汽車,都在一些技術性領域形成技術壟斷,如電腦系統,智能軟體系統,比如醫療機械檢測病情等。這都是不可復制的。
中國人辦企業是通過搶占市場,山寨他人產品打價格戰,拼廣告,拼價格,拼市場壟斷和渠道控制來賺錢的。
比如柳傳志的聯想,比如阿里巴巴,比如騰訊,都是山寨他人的技術和產品,然後快速搶占市場,用免費,或者低價的惡性競爭手段來賺錢的,這種做大企業一旦失去方向標就會被一個成長性很強筋的小企業通過新的技術壁壘,或者更低利潤的惡性競爭搶利潤,雖然不會倒閉不會破產,但是卻從次可能失去了他的成長空間。
此外,歐美的股市有標准證券法,就是一旦你賺了錢而且沒有成長性了的話,就要每年都按照一個時間段來給中小股民分紅。而中國的呢,他沒有形成技術壁壘垂直整合式的壟斷效果,所以外國決得他沒有長期分紅和穩定不敗的基因。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微軟谷歌那麼高的股價,還那麼多人搶著買,因為他分紅都已經29%的利息。比起銀行存款來,實在是劃算多了。
因此對他缺乏信心,類似的例子還一中國上市失敗的世紀佳緣,上市不到四年退市了,圈不到錢,又沒有什麼技術性的突破,於是股價從上市開始只跌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