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美國巨頭證券財務欺詐處罰萬美元

美國巨頭證券財務欺詐處罰萬美元

發布時間:2021-08-01 03:20:17

① 操縱美證券市場的北大高材生早在2014年就被調查,為何到現在才被全球通緝

這種現象在證券行業非常常見,所以當時毛煜春被調查後就回國了。之所以現在被全球通緝是因為現在針對這塊監管得比之前更嚴格了,也算是一種「秋後算賬」的做法。

這個事情的起因是因為美國司法部和商品期貨委員會的一份處罰決定,老牌華爾街量化交易投行Tower Research Capital同意以創紀錄的67,493,849美元支付罰金和受害者補償以和解前職員虛假掛單擾亂期貨市場的指控。

在美國司法部的聲明中,涉事的三名交易員通過數千次虛假掛單的手法干擾了標普500指數期貨、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和道瓊斯指數期貨電子合約的交易並從中獲利。除了仍被通緝的Bruce Mao外,另外兩名印度裔交易員Kamaldeep Gandhi和Krishna Mohan已經分別就欺詐和虛假掛單與檢察官達成了認罪協議,將於明年二月中上旬宣判。

很多人可能就會納悶為什麼早就對毛煜春展開了調查,為什麼到了現在才對其進行處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一些股市、證券、國債、匯市和期貨市場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後來越來越泛濫,甚至交易員們已經公開談論虛假掛單的事情了。

鑒於此種現象,監管機構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從而對一些涉及到虛假掛單的案件進行相關的處罰,尤其是針對某個時間段的案件進行著重處罰,毛煜春涉及的案件剛好就在這個時間,所以就被全球通緝了。

② 20世紀初,美國金融欺詐盛行,證券發行者利用各州的競爭,逃避證券法律管理,這是1929股市崩潰原因

這次美國經濟危機之前,美國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其實主要是由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帶動的,美國的房地產交易投機過度.其現象可以用我們方便理解的一個比方來形容:
都說股票賺錢,我們全民去炒股票,錢都投進去了還不過癮,還想借錢生錢,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資繼續買入股票,而有的銀行連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給你融資.
如此一來,風險就大量的積累下來了.
一旦哪一天,瘋狂的炒股熱潮有了退燒的跡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還不上借款而割肉離場,又有很多人因還不上錢,抵押的財產被銀行收了去,還有很多銀行因為沒有留取足夠的抵押品,在貸款人無力還債的時候只好認賠.連鎖反應下來,個人破產,信貸機構破產,經濟蕭條,通貨膨脹.

美國政治界經濟界其實都是一幫政客,他們對管理國家經濟的能力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病患一點都不察覺,採取的快速連續升息政策其實正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貸款無法歸還,引發連鎖的壞帳反應,使美國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諾骨牌狀的倒下。

美國政府是想抑制一下過於旺盛的投資,壓縮信貸規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價,所以採取了緊縮銀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條,其他的還有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發行票據吸納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等等。

現在他們已經把事情搞砸了,搞大了,是世界級別的經濟危機了。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中國的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可以靠擴大內需來保持經濟不倒退。但是中國的人口太多了,現在正是歷史上青壯勞動力最多的時候,如果出口受阻,僅僅靠內需生產,怎麼養得起這么多人口?
擔心是必要的。

美國利率下降以後,美元的升值能力降低,國際資本就會從美元撤出,轉為利率更高的歐元、英鎊,甚至是人民幣。以及從美國金融市場抽資轉投資於歐、亞,甚至非洲。
在美元貶值的狀態下,由於它是國際結算貨幣,那國際商品價格就要上漲,進而形成世界性的通貨膨脹,美國可以自己印刷美元,永遠不會買不起東西,只是不斷的印不斷的貶值罷了。而世界其他國家就受不了了,物價飛漲,加上商品出口減少,生產下降,...一系列的負面作用都出來了。世界各國一起幫美國救市的原因就是誰都承受不起自己手上的美元嚴重貶值,全世界都被美國綁架了.

危機持續的時間要看美國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了,由於布希政府是政治強人、經濟小人,所以估計要恢復得等奧巴馬上台以後了,民主黨還是搞經濟有一套的,柯林頓政府時期就搞的不錯,當年給小布希留了1468億美元的財政盈餘,被小布希第二年就搞成了赤字,以後一直都是赤字,最近一個年度甚至要高達4900億美元。估計約得等上等一年多吧

③ 美國是怎麼處罰造假者的

看看美國是怎麼處罰造假者

美國的安然公司因財務造假丑聞,不僅安然公司宣告破產,與其聯合造假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也瞬間倒閉。

美國2002年出台的《薩班斯法案》規定: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宮、首席財務官等主要高管必須對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一旦財務報表被證實存在違規不實之處,將按證券欺詐被判處最高達25年的刑期。

對犯有證券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④ 請大家介紹一下中外的財務造假大案,如世通、華源造假、環球電信造假等情況,要詳細的說明

一、「安然事件」及「安達信事務所倒閉」

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國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國上市公司第七位。2001年12月,該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同時它也拉開了美國大公司造假丑聞曝光的序幕。調查發現,該公司長期通過復雜的財務合夥形式掩蓋巨額債務並虛報盈餘。當年,安然已連續5年被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這個擁有上千億美元資產的公司卻在幾周內破產。

安然破產還順帶「撂倒」了為其做假賬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2006年10月23日,美國休斯敦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判決,安然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因犯有欺詐、共謀、內部交易等一系列罪行被判處24年又4個月徒刑。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

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7月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世通公司證實,該公司從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期間把總額達38億美元的經營開支記賬到資本開支上,從而使本來出現虧損的經營業績表現為贏利。

到2002年3月底,世界通信公司公布的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是安然公司的兩倍。世通公司造假,成為震驚美國的又一大財務欺詐案件。為消除美國股市的信任危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提交有本人簽名的財務報告,如有不實之處,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個人負法律責任。

三、銀廣夏造假案

2001年中國股市上的銀廣夏公司造假問題在媒體披露後,股價連續15個跌停,從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億元的流通市值無形蒸發。

財政部、證監會調查表明,銀廣夏公司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同時查明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違反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為銀廣夏公司出具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證監會認定銀廣夏公司存在連續4年虛報利潤等違規事實。

財政部對該案所涉及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依法進行了處罰:吊銷兩名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資格;吊銷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資格,並會同證監會吊銷其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

四、華源集團財務丑聞案

財政部2006年11月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個別子公司甚至偽造文件騙取銀行資金。

經財政部調查,該公司存有集團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銷內部交易、多計利潤2.41億元;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頭支票沖減應收賬款,虛增利潤8782萬元,其下屬子公司2003年通過虛構業務、虛開發票等方式,虛增收入1.77億元;上海華源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源長富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2004年通過虛構交易,虛增巨額無形資產,並用不實債權置換上述虛假資產,以避免計提壞賬准備而發生虧損等事實。

⑤ 看看美國是怎麼處罰造假者

看看美國是怎麼處罰造假者
美國的安然公司因財務造假丑聞,不僅安然公司宣告破產,與其聯合造假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也瞬間倒閉。美國2002年出台的《薩班斯法案》規定: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宮、首席財務官等主要高管必須對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一旦財務報表被證實存在違規不實之處,將按證券欺詐被判處最高達25年的刑期。對犯有證券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⑥ 一天損失1.23萬億!美國科技巨頭遭重創,暴跌原因是啥

一天損失1.23萬億萬的美國科技巨頭沒有誰,正是世界手機產品的霸主,蘋果!就在前幾日,美國科技股票遭遇大跌,這其中正包括蘋果這個美國科技巨頭,據統計,蘋果公司市值最高一天虧損1.23萬億,損失的市值超過蘋果公司市場總市值的9%,可謂真的是損失極其慘重,而不僅僅是蘋果,美國一大堆科技公司的市值都在損失,包括晶元領域的巨頭高通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可謂是慘狀一大堆,而之所以會造成美國科技公司市值大規模暴跌的原因沒有別的,正是因為美國政府針對華為5G和華為晶元所頒發的一系列禁令所導致。這個慘痛現狀對於美國來說正是應了那句古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是,這影響到的公司並不僅僅是華為,畢竟現在是全球一體化,華為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通信和晶元公司,全球范圍內與華為展開合作的公司數不勝數,這其中就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科技巨頭,比如高通,因為高通不再合作的無信譽行為,這導致我國國內許多廠商不再與高通合作,轉而尋找聯發科。但是,這對於與華為沒有直接合作的蘋果公司也有影響,因為華為晶元生產設備被禁止使用,導致華為手機不能搭載國產晶元,而蘋果作為華為的最大競爭對手,既然我國的華為被制裁了,那麼蘋果在我國國民的心中必定會受到強大的抵制,因此其銷量必然會下降,再加上前不久的下架微信風波,更導致蘋果的市值虧損。因此對於蘋果市值虧損1.23萬億的行為,並不值得同情,只能說是美國政府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一種連鎖反應。

⑦ 麥考林如果真的違反美國證券法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33 Act下面對於fraud的責任主要有3個來源,分別是是Section 11, Section 12, 以及rule 10b-5. 我不知道具體案情,草草搜了一下,新聞說是相當於"《股票注冊上市申請書》以及《招股說明書》中包含或允許包含重大錯誤或誤導聲明".前者是registration statement 後者是prospectus
section 11 針對的就是registration statement的fraud
section 12a1是any violation of section 5的責任,section 5就是美國證券法核心制度之一的gun-jumping制度
section 12a2是prospectus造假的責任
10b-5是任何銷售股票過程中的隱瞞欺詐行為的責任

所以section 11, 12a2和10b-5應該都會觸及到,具體每個條款下設計的處罰方式和尺度不盡相同,不過remedies大體說就是要麼rescissionary right (撤銷合同) 要麼就是damage 賠償損失

⑧ 關於美國世通公司2002年所發生的事情,描述世通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如何犯下世界上最大的財務報表欺詐

伴隨手中世通股票價格高企,首席執行官Bernard Ebbers成為商界富豪,他用這些股票向銀行融資以從事個人投資(木材、遊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購MCI後不久,美國通信業步入低迷時期,2000年對SPRINT的收購失敗更使公司發展戰略嚴重受挫,從那時起,公司的股價開始走低,Ebbers不斷經受來自貸款銀行的壓力,要他彌補股價下跌帶來的頭寸虧空。2001年中,Ebbers請求公司董事會向他的個人生意提供貸款以及擔保,總金額超過4億美金,未果,他本人亦於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職。
從1999年開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財務總監斯科特。蘇利文(Scott Sullivan)、審計官David Myers和總會計師Buford 「Buddy」 Yates 的參與下,公司採用虛假記賬手段掩蓋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虛構盈利增長以操縱股價。 他們主要採用兩種手段進行財務欺詐:
少記「線路成本」(與其他電信公司網路互連所產生的費用),將這部分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假造「企業未分配收入」科目虛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資本支出檢查中,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了38.52億美金數額的財務造假,隨即通知了外部審計畢馬威(畢馬威當時新近接替安達信成為公司的外部審計)。丑聞迅即被揭開,蘇利文被解職,Myers 主動辭職,安達信收回了2001年的審計意見。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於2002年6月26日發起對此事的調查,發現在1999年到2001年的兩年間,世通公司虛構的營收達到90多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總資產被虛增約110億美元。
舞弊虧空手法世通的財務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種類型:
濫用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濫用准備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計提的各種准備(如遞延稅款、壞賬准備、預提費用)沖銷線路成本,以誇大對外報告的利潤,是世通的第一類財務舞弊手法。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和司法部已經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就高達16.35億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審閱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財務報表後,蘇利文認為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偏高,體現的利潤達不到華爾街財務分析師的盈利預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資大眾提供的盈利預測。為此,首席財務官蘇利文下令主計長邁耶斯和會計部主任耶特斯將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線路成本分別調減(貸記)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並按相同金額借記已計提的遞延稅款、壞賬准備和預提費用等准備金科目,以保持借貸平衡。這類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對外報告的稅前利潤分別虛增了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為了使該季度對外報告的利潤達到華爾街的盈利預期,蘇利文勒令無線通信部門將已計提的4億美元壞賬准備與線路成本相互沖銷。此舉虛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稅前利潤。
上述會計處理既無原始憑證和分析資料支持,也缺乏簽字授權和正當理由。邁耶斯、耶特斯、貝蒂(管理報告部主任)和諾曼德(子公司會計主管)雖然知道這些賬務處理缺乏正當理由,也不符合公認會計准則,但最終還是屈從於蘇利文的壓力,參與造假。
沖回線路成本,誇大資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員以「預付容量」為借口,要求分支機構將原已確認為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沖回,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以此降低經營費用,調高經營利潤。SEC和司法部已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
2001年4月,蘇利文在審閱了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後,發現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對策時均意識到,繼續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將難以掩蓋利潤持續下降的趨勢。為此,他們決定將已記入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以「預付容量」的名義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
為了將這類造假伎倆付諸實施,蘇利文授意邁耶斯和耶特斯,要求總賬會計部給各地分支機構分管固定資產記錄的會計人員下達指令,在季度結賬後,根據指令借記固定資產賬戶。例如,2001年4月,諾曼德致電世通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要求他以「預付容量」的名義,對2001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補做一筆調整分錄,借記固定資產7.71億美元,貸記線路成本7.71億美元。而當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索要原始憑證和做賬依據時,諾曼德坦率地告訴他,這些指令來自高層,是蘇利文和邁耶斯親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個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策劃,由諾曼德和貝蒂按照上述方法負責具體實施的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這對五個季度財務報表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固定資產被虛增了38.52億美元,線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億美元,稅前利潤也被相應虛增了38.52億美元。擠去水分後,世通的盈利趨勢與其競爭對手AT&T大致同向。
通過將經營費用調整為資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費用項目——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虛構了巨額的利潤,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對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斷。
與第一類造假手法一樣,第二類造假手法所涉及的會計處理也沒有任何原始憑證作支持,應有的授權簽字也同樣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類造假手法在誇大利潤的同時,也虛增了世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從其披露的年報可以看出,世通採用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在間接法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以凈利潤為基礎,通過對不涉及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進行調整得出的。其他條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潤必然會誇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國現金流量表准則,世通在線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屬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而資本支出則屬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將線路成本由經營費用轉作資本支出,相當於對線路成本支出進行重分類。因而,本應在現金流量表反映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結果卻被反映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債權人等報表使用者對世通現金流量創造能力的判斷。
武斷分攤收購成本,蓄意低估商譽世通可謂劣跡斑斑。除了在線路成本方面弄虛作假外,世通還利用收購兼並進行會計操縱。在收購兼並過程中利用所謂的未完工研發支出(In-process R&D)進行報表粉飾,是美國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其做法是:盡可能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作為一次性損失在收購當期予以確認,以達到在未來期間減少商譽攤銷或避免減值損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過去幾年曾多次採用這種手法粉飾其會計報表而受到SEC的譴責。SEC前主席阿瑟。利維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數字游戲」一文中指出:「最近幾年,各行各業紛紛通過合並、收購和剝離(Spin-offs)進行再造。一些收購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為收購貨幣的公司,已經將這樣的大環境作為從事另一種『創造性』會計的機遇。我將之稱為『合並魔術』」。在利維特列舉的五大粉飾手法(創造性並購會計、巨額沖銷、餅干盒式准備、重要性、收入確認)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兩種手法。
世通利用創造性並購會計,武斷地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究開發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億美元的代價(其中股票約330億美元,其餘為現金)收購了微波通信公司(MCI)。盡管世通未披露收購日MCI公司的凈資產,但相關年報資料顯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和凈資產分別為138.8億美元、109.3億美元和29.5億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譽余額為440.76億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億美元增加了307.4億美元。可見商譽的大幅增加與收購MCI有關。
收購MCI時,世通原計劃將370億美元收購價格中的60~70億美元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確認為當期損失,以降低商譽的確認額。此計劃受到SEC的干預。SEC認為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發支出的手法進行盈餘操縱。迫於SEC的壓力,世通最終只好將這部分的分攤額確定為31億美元,並在1998年度一次性確認為損失。然而,世通並不能提供這31億美元「未完工研發專案」支出的相關證據,也無法說明擬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的金額為何從60~70億美元銳減至31億美元。這一武斷分攤收購成本的做法,導致商譽被嚴重低估。
隨意提固定資產減值,虛增未來經營業績世通一方面通過確認31億美元的未完工研發支出壓低商譽,另一面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虛增未來期間的利潤。收購MCI時,世通將MCI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由141億美元調減為107億美元,此舉使收購MCI的商譽虛增了34億美元。按照MCI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約為4.36年,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使世通在收購MCI後的未來4年內,每年可減少約7.8億美元的折舊。
而虛增的34億美元商譽則分40年攤銷,每年約為0.85億美元。每年少提的7.8億美元折舊和多提的0.85億美元商譽攤銷相抵後,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約虛增了6.9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借會計准則變化之機,進行巨額沖銷世通最終將收購MCI所形成的商譽確認為301億美元,並分40年攤銷。世通在這5年中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額的商譽成為制約世通經營業績的沉重包袱。為此,世通以會計准則變化為「契機」,利用巨額沖銷來消化並購所形成的代價高昂的商譽。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2001年7月頒布了142號准則《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對商譽以及沒有明確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而改為減值測試並計提減值准備。這一準則的出台,使世通如獲至寶。
在2001年度財務報告中,世通發出了2002年度業績將大幅下降的預警,擬在2002年第二季度計提150~20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准備。世通的高層直言不諱地表示,由於142號准則不再要求對商譽及其他沒有明確使用期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世通每年可減少13億美元的攤銷費用。
如何計提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的減值准備,是財務會計面臨的一大難題。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請安永(Ernst&Young)根據142號准則的要求對商譽進行評估,擬在第二季度確認一次性商譽減值損失150~200億美元,估值差異幅度高達50億美元。會計造假丑聞曝光後,世通聘請美國評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對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進行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賬面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已一文不值,擬在查清所有會計造假問題後,全額計提減值准備。兩個著名的評估機構,在同一個會計年度內對世通商譽所做的價值評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確實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對外宣布,預計第一季度可恢復盈利1億多美元。這一預計是建立在擬對無形資產(主要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全額或大幅計提減值准備的基礎上的。可見,利用會計准則變化之機,對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洗大澡」,大幅降低折舊和攤銷,是世通扭虧為盈的秘笈。世通財務舞弊手法透視

⑨ 美股上市公司主動披露財務造假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可以用美國近期發生的一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案件,看看同樣行為可能面臨哪些刑事責任。
1.在2017年初,對賽拉東公司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發現,該公司2016年度財務數據存在造假。在審計人員對賬冊中相關交易提出疑問時,該公司首席運營官William Eric Meek、首席財務官Bobby Lee Peavler均予以否認。盡管如此,賽拉東公司仍然成立了調查委員會,對相關交易和財務數據進行調查。經過調查發現,在2016年度該公司所擁有的卡車資產大幅折舊貶值的情況下,首席運營官Meek、首席財務官Peavler以及其他負責人為了使得該公司業績和財務報表更加靚麗搶眼,參與了一系列虛構交易等財務造假行為,包括利用下屬公司將已經貶值的卡車以虛高的開票價格出售給經銷商、蓄意安排第三方卡車經銷商在2016年9月30日財務季度結束前支付2500萬元,並在財務季度結束三天後又將該2500萬美元歸還給該卡車經銷商等。
賽拉東公司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等公司高管參與的財務造假行為,觸犯了一系列美國法律,其中包括:1)虛構交易偽造財務數據,構成證券欺詐行為,觸犯美國法典第18章第1348條;2)作為上市證券發行人,明知並蓄意偽造財務賬冊、報表,觸犯美國法典第15章第78m(b)(2)(A)及(b)(5)條。對於這兩個條款的違反,均可構成刑事責任,例如對前一條款的違反,行為人的每一項違法行為均可被處以刑事罰金,同時自然人還可被處以25年以下監禁;對於後一條款的違反,自然人的每一違法行為可被處以500萬美元罰金,並被處以20年以下監禁,法人的每一違法行為則可被處以2500萬美元罰金。
2.美股當中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務造假案非安然公司造假莫屬。安然公司在破產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名列財富500強第7名,還被連續6年評價為「最具創新精神公司」。
在財務造假的信息被披露後,安然公司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內股價下跌75%,兩天後又進一步縮水到不足鼎盛時期的0.3%,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整個美股市場信心受挫,美股跌至新低。
而在美國證監會和司法機構進行調查後,決定給予安然公司最嚴厲的處罰。不僅如此,與安然公司相關的其他機構都受到了滅頂之災。
安然公司被美國證監會罰款5億美元,公司股票停止交易,公司破產。包括公司CEO在內的幾十人被提起刑事訴訟,而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訴訟獲得了71.4億美元的賠償金。
而幫助安然公司進行財務造假的會計師事務所則被判處妨礙司法公正,直接宣告破產。包括美洲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等三大投行被判向安然事件的受害者賠償共計約50億美元之多。

⑩ 美國股市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怎樣處理的

美國股市對於上市公司造假行為是非常嚴厲的,處理力度已經完全超出了市場想像之外。根據2002年美國就出台了《薩班斯法案》,該法案規定:對編制違法違規財務報告的刑事責任,最高可處500萬美元罰款或者20年監禁。篡改文件的刑事責任,最高可處20年監禁。證券欺詐的刑事責任,最高可處25年監禁。

以上這些就是美國股市對於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造假的處罰以及處理結果;

美國股市是非常成熟的制度,上市公司造假付出的成本太大,寧願選擇退市也不願意造假,這就是美國股市為什麼上市公司質量又保障的真正原因。如果A股能學到美股股市的懲罰制度的話,相信咱們的A股上市公司也有保障,這樣才能讓股票健康長久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美國巨頭證券財務欺詐處罰萬美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存金保對實物黃金 瀏覽:719
融資性擔保工作信息 瀏覽:81
傭金寶網上能開融資嗎 瀏覽:480
阿里巴巴從中國銀行貸款 瀏覽:560
ppp項目融資方案收費 瀏覽:581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年報 瀏覽:879
什麼地方的貸款好貸款 瀏覽:355
北京公積金貸款需要辦聯名卡嗎 瀏覽:706
即墨不用抵押貸款 瀏覽:241
淮安市上市公司 瀏覽:70
唯一上市信託 瀏覽:14
銀行業存款金融機構 瀏覽:100
石油期貨交易費率 瀏覽:702
炒白銀是期貨的一種嗎 瀏覽:203
2015證券論文題目 瀏覽:558
2019年中科曙光股東大會 瀏覽:620
國美蘇寧融資模式全面解讀 瀏覽:126
紅塔證券的外匯 瀏覽:503
股票發行結束日 瀏覽:292
安徽農金銀行理財安全嗎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