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期貨私募的發展現狀
在近兩年國內股市總體處於下降通道,無論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感嘆賺錢難的現實下,讓普通投資者頗感神秘的期貨私募近期真是「露臉」,動輒幾倍、十幾倍的收益率沖擊著人們的神經。
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硬幣的正面,硬幣的反面反而被忽視了。由於期貨市場特有的杠桿交易模式,期貨私募產品的高收益必然與高風險相伴,業績波動較大。
從相關網站可查的信息可以發現,有的期貨私募產品虧得慘不忍睹,凈值跌到兩三毛錢的並不少見。更令人關注的是,我國對期貨私募的監管尚處在真空地帶,沒有法律法規的約束,沒有第三方監管,其業績的真實性、公信力受到質疑,多數期貨私募還是停留在專戶理財的階段。
以投資期貨市場為主的期貨私募,目前基本上採用三種形式:
一是有限責任公司,
二是有限合夥期貨基金,
三是「期貨工作室」。
未來,期貨私募的發展路徑或許會以前兩種為主。目前,已有少數有影響力的管理期貨私募基金公司,如頡昂、鴻鼎資本、上海久富等。有限合夥制在獲得合法形式的同時,如果是自然人股東,則需要按照個人所得稅徵收,如果是法人,則按照企業所得稅徵收,面對較高的稅收和管理成本,有的期貨私募只好放棄准備嘗試有限合夥形式的「陽光化」。
基金分析師認為,目前,我國的期貨私募還處在起步的階段。受法規的限制,國內的期貨私募無法像股票型私募那樣通過信託公司發行產品,往往採用有限合夥的形式。雖然目前來看,有限合夥形式私募的基金凈值的公信度可能不及信託發行的產品,但隨著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放開以及基金行政管理人的介入,該類產品在市場的接受度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基金、信託、券商、銀行等各類期貨理財產品的發展,特別是期貨公司自管業務的開閘,期貨私募探路「陽光化」具備了可行性。例如東航金融與匯添富基金合作,發行了一隻基金專戶產品。匯添富基金專戶聘請東航金融旗下子公司東航期貨做投資顧問,該產品的投資范圍包括股指期貨和在內地范圍內交易的商品期貨品種。
繼華寶信託、外貿信託及華潤深國投之後,興業信託也獲得了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格,這意味著信託公司的證券投資類信託業務進入金融衍生品投資領域。永安期貨、華泰長城期貨等19家期貨公司上報的資管業務產品正在審批,按審批流程,本月有望獲批。今後期貨私募與期貨公司強強聯手,闖出一條新路同樣值得期待。
上述三類模式中除了有限合夥基金其他兩類組織形式都是採用賬戶管理的模式,並且賬戶管理模式至今仍是期貨業投資運作的主流形式。這主要是由於期貨私募難以像證券私募那樣採用集合信託等公信力較高的組織形式並且相對於證券私募來說目前期貨私募的基金凈值結算體系並不完善。
因此集合式的基金管理模式還不多見,在產品形式上由於期貨私募的募資難度相對較大,一些期貨私募的產品仍以保本保收益完全保本部分保本為主,而要達到保本則期貨私募需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作為保證金,一旦交易發生虧損期貨私募公司無疑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
雖然期貨私募「陽光化」的路途不會一帆風順,但他們已經走在路上。
期貨私募業發展亟待法律護航
和過往股市中的陽光私募一樣,現在很多期貨私募管理人也表示,他們面臨的最大困惑或者說瓶頸就是法律地位的缺失。由於沒有合法的身份,而期貨市場給人的印象又一直是高風險場所,在這種背景下,期貨私募很難壯大;此外,因為是高風險活動,期貨私募也害怕惹上官司,因此期貨私募的收益率經常會受到很大影響。業內人士認為,今後內地市場的衍生品將會越來越多,但期貨私募業要想取得大發展還必須取得更好的法律保障,首先是相關立法的配套完善。
毋庸諱言,在很多普通投資者眼中期貨玩家就是職業賭徒,而期貨私募實際上就是把錢交給一些水平比較高的職業賭徒玩,而且這些人還不具備合法身份。在這種認識驅動下,首先期貨私募在資金募集方面就存在很大問題。據了解,在管理規模方面,規模達到1億元左右的期貨私募,其管理規模及管理水平可以排在行業前列;規模達到1千萬元左右的期貨私募,可以算做中型的;大部分期貨私募的管理規模都在幾百萬元。相較信託私募,規模相差很遠。究其原因,這和相關法律的缺位有很大的關聯。
由於法律地位不明確,很多期貨私募並不敢大張旗鼓地開發市場,有些公司甚至連網站都沒有建立,也害怕與公共媒體打交道。據一些業內人士介紹,期貨私募公司的員工大多是交易型專業人才,沒有專門的市場營銷人員,他們的營銷模式就是「口碑模式」。外界對他們知之甚少,資金的募集也就存在一定難度,沒有人會將自己的錢交給自己不了解的人打理。另外從渠道來看,由於期貨私募的資金募集難度較大,目前發展較為順暢的信託業對期貨私募信託產品興趣不太大;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去年某銀行理財產品出事之後,一些銀行迅速將財產池的高風險產品剔除,期貨私募通過銀行渠道發展的路子被堵住。算來算去,目前有較大意願發行期貨私募產品的渠道似乎只有券商。
因為缺乏明確的法律地位,期貨私募的交易效率也會受到影響。他們不能以「集合賬戶」的方式進行操作,只能以「單賬戶」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樣就會影響到期貨私募的交易效率和交易公平,按照「單賬戶」的方式,投資管理人與眾多的委託人簽訂委託理財協議之後,會在不同的期貨公司開立不同的資金賬戶。按這種方式,投資管理人管理的賬戶有限,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也會受到限制,甚至還會產生不公平交易的風險。而此前股票市場一些私募出事之後,法律上最後給予的罪名是「非法經營」,這意味著即使以個人名義與客戶簽訂資產管理協議,期貨私募若因虧損而被客戶起訴也可以被冠以「非法經營」罪名而獲刑。因此,期貨私募操作非常小心,生怕在賬戶管理上給自己引來麻煩,而由於對風險控制非常嚴格,期貨私募的收益率又會受到一定影響,一旦期貨收益率低於股市時,期貨私募的資管規模就會進一步削減。
然而,發展期貨私募業又是現實的需求。由於中國經濟和投資理財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的不斷提升,需要有更多的期貨期權清算產品和其他金融配套產品出現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期貨市場對參與者的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如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在當前背景下選擇從法律角度進行突破,或許是迎來期貨私募業發展春天的一招良策。
Ⅱ 求《我國私募基金的現狀與發展》畢業論文
形成真正的資本約束機制,加強市場價格對於社會資源的引導和企業行為的約束,提高市場效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難以脫離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和體制改革的總體進程。
建立健全市場化運行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有待深化。雖然我國資本市場股票發行體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化定價,但是現有發行體制仍然存在行政控制環節過多、審批程序復雜等問題。一方面,股票市場發行體制仍然採用行政色彩較濃的核准制,從發行人資格審查、發行規模乃至上市時間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由監管機構決定。在境外成熟市場上,股票發行普遍實行注冊制,程序更為便捷和標准化,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另一方面,中介機構、專業機構投資者在發行定價過程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另外,債券市場發行機制存在諸多缺陷。由於不同部門制定的發行審批具體規則差別很大,從而造成不同債券產品的發行審批標准不同。企業債券發行審核體制總體上是沿用高度依賴行政審批的額度制。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債券市場的發展。由於國債交易市場流動性不足,收益率曲線不完整,導致債券市場的發行和交易均缺乏必要的利率基準,制約了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功能的有效發揮。
二是交易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交易成本較高。中國股票市場至今缺乏做空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套利機制,限制了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充分發揮,降低了股票市場運行的有效性。在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成本指標方面,中國股票市場與境外主要市場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與境外市場交易的價格沖擊成本相比,中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成本不僅高於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成熟市場,還高於印度、韓國等新興市場。債券市場交易機制有待完善。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以及銀行櫃台債券市場相互連通不足,債券交易的流動性成本較高,效率較低。
三是登記結算的法規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目前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登記結算技術系統仍然相互獨立,同一個投資者持有的證券分別登記在兩個證券帳戶內。這種相對分割的登記結算體系降低了股票市場的整體運行效率,增加了跨市場創新產品推出的技術難度。
四是市場分割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分為國內A股市場、國內B股市場和香港市場(紅籌股和H股),債券市場分為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櫃台交易市場。市場間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機制,從而降低了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有效性。
3、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多渠道吸引各類長期資金投資於資本市場
所謂多渠道是指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場外市場在內的多個市場,發展這些市場有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減少經濟對於銀行間接融資的依賴。
2007年,隨著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比例有了很大提高。統計顯示,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比例已超過10%,而之前幾年都只有百分之幾。如果將海外上市企業融資計算在內,我國直接融資的比例還會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直接融資比例還比較低,尤其是債券融資相對於股權融資嚴重滯後。由於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系統風險。因此我國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以平衡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關系。目前國際上日、德、美等發達國家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已分別達到50%、57%、70%。
目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已經開始提速。中國證監會正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形成更有效率的場外交易市場,穩步推進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我國已經全面完成創業板市場規則、技術及人員等各項籌備工作,創業板市場已經進入實質性籌設階段。創業板市場的推出將會使我國資本市場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邁出一大步。
一個成熟而又發達的資本市場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點。一是要有一個發達的多層次證券交易市場,既包括場內證券交易市場(目前的滬深證券交易市場),還包括場外交易市場、櫃台交易市場、直接的產權轉讓交易市場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資本交易市場。在場內交易市場內部,又包括主板和創業板市場在內的證券集中競價交易、大手交易、非流通股轉讓等若干交易平台。二是要有一個發達的債券交易市場,要採取措施進一步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互動,推動場內外市場的融合,從而提高我國債券市場整體動作效率和流動性;還應進一步豐富債券交易品種,加快發展公司債市場。三是要有一個發達的期貨市場,既包括商品期貨市場,也包括金融期貨市場等。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既是資本市場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要求。一個多層次、內涵豐富的資本市場是我國的企業融資結構安排、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的同時,為越來越多投資意識覺醒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可以預見,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及各種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隨著創業板市場、櫃台交易市場的逐步建立,一個適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將能夠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為企業融資和投資者投資提供更好的服務。
4、促進證券期貨機構和有效競爭格局的形成,提升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競爭力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漸發展、成熟,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發展也將進入新的時期。促進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更加規范化和國際化,完善治理結構,健全激勵機制,提高管理、服務和風險控制水平,培育出大批既了解國際運作、又服務於中國經濟需求的專業人才。增強證券公司的各項主要業務能力,形成依託於本土市場的較強的全球競爭力。證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應更趨多元化,增強抗風險能力。
全面發展以基金管理公司為主的資產管理機構,使中國資本市場成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大幅增加基金規模,豐富基金類型及品種。使中國資本市場成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出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產管理機構。在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評級公司等其他證券期貨服務機構,使其運營、管理更加規范,專業化程度和執業水平顯著提高。
Ⅲ 私募基金行業的現狀怎麼樣
2018年,私募業迎來了重大發展,私募基金規模正式進入12萬億時代。不過,截至今年2月底的數據顯示,證券私募基金雖然備案家數有所增加,但是管理規模卻較去年同期縮水超2000億元。在私募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的背景下,一些公募基金經理、券商高管仍然紛紛「奔私」,今年以來,業內不少大佬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私募基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行業認繳規模為11.35萬億,較2016年末增長了1.11萬億,增幅約10.84%。整體來說,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目前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但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還需進一步完善,確保行業發展健康有序。
Ⅳ 哪裡可以找到私募股權發展現狀的數據
根據數據統計結果,2013年共新募集完成349支可投資於中國大陸地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金額共計345.06億美元,數量較2012年略有下降,金額同比增長36.3%
縱觀2013年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募資市場回暖,外幣基金更為活躍。從2013年新完成募集的349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看,盡管募集數量同比下降5.4%,但是募資金額同比增長36.3%,募資市場復甦跡象明顯。其中,外幣基金新增27支,披露金額的26支共計111.80億美元,募集熱度出現回升。
投資規模有所增長,成長資本、房地產、PIPE為主要投資策略。2013年披露金額的602起私募股權投資案例涉及交易金額244.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大宗交易共發生15筆,涉及金額超過94億美元,有效帶動了投資金額的迅速增長。
從投資策略來看,2013年成長資本、PIPE、房地產投資三種策略占據全部策略類型的95%以上。其中,披露金額的成長騰達資本投資384起、房地產投資100起、PIPE投資92起,涉及金額分別為126.12億美元、63.39億美元、45.63億美元。全年還發生並購投資14起,夾層資本7起、過橋投資2起。
並購退出佔比27.2%,香港主板成為通過IPO實現退出的主要場所空間。由於2013年國內IPO經歷了漫長的空窗期,在主退出眾多渠道受阻的情況下,退出創造市場呈現多元化態勢,其中發生並購退出案例62筆,占總案例數的27.2%,成為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全年41筆IPO退出案例都發生在境外,其中香港主板IPO退出34筆。此外,本年度股權轉讓與股東回購各發生47筆與38筆,管理層收購發生20筆,另有以房地產基金退出為主的其他方式退出17筆,清算退出3筆。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
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我國現行《證券法》雖對非公開發行證券有所規定,但並未將PE等私募形態基金納入規范范圍,且現行《證券投資基金法》也不涉及私募形態基金。《公司法》、《合夥企業法》、《信託法》等法律法規雖然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發展提供了些許法律支持,但是這些法律法規的一些細則並沒有出台,影響了法規的可操作性。
監管機制責任不到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涉及募集資金和投資活動,觸及面廣,涉及部門較多。在當前以機構監管為主的分業監管制度下,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或相互重疊或沒有明確劃分,造成監管法律基礎缺失、監管主體不明確、具體監管機制設計不夠完善以及政府監管與自律監管邊界不清晰等主要問題,在實務上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產生困擾。
私募股權投資重點領域主要為傳統行業。國外經驗表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創新產業。但我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分布於傳統行業,富於技術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則相對缺乏資金,不利於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同時遏制了私募股權投資創新產業的動力。
Ⅳ 私募基金的發展前景有哪些
可以說,目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已成紅海,即將進入洗牌階段。那麼未來行業將會怎麼走?
私募股權基金行業未來5到10年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納為「四化」。
第一是規模化。目前國內基金管理規模在百億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只有185家,非常少。將來行業內的資源包括資金,一定會集中在優秀的機構身上,而且會越來越集中,從而帶來規模化效應。
第二是專業化。在一個基金裡面,其投資組合往往是多個領域的。但是不同領域的人做的事情並不一樣,因此逼著行業必須要專業化,基金團隊也必須要專業化,才能了解行業、把握行業趨勢,精準投資。
第三是長期化。目前行業內從投資到退出整個周期高於4年的佔比並不高,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大概在20%到30%之間。在中國已經過了浮躁時代、過了VC/PE普及知識的時代的當下,所有人都明白基金的退出周期會越來越長,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此外,資金來源也應該趨向長期化。「我們呼籲更多長期資金,包括保險、養老金更多介入到股權投資中來。」
第四是全產業鏈化。所謂全產業鏈化就是在做法上,從早期到擴張期、到成熟期、到Pre-IPO甚至延伸到並購和二級市場上。
未來行業的結構創新,有兩個系統性的機會。首先是人民幣基金年限跟實際的周期不匹配的問題。他指出,國內目前的退出通道相比美國而言是不暢通的。之前國內的基金期限大部分是5+2,而大部分人民幣基金在近兩年已經到了7年的年限,但是還沒能實現完全退出,因此退出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私募股權基金都有PE二級市場的需求。如果能將PE二級市場做活做好,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而且能將退出周期大大縮短。這方面的系統性創新,可能對行業形成健康的閉環以及給出資人更早進行現金分配,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可以做一些一級市場跟二級市場混合的基金,這能解決現在行業內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他指出,目前行業內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流動性,但是對於保險公司、銀行等出資人而言,流動性是非常關鍵的,甚至直接關繫到這些出資人的考核、人事變動等問題。而單靠一級市場來產生現金流,從目前來看是比較難的。「如果能適當兼顧二級市場,通過某些機制解決兩個市場之間的平衡問題,將可以解決流動性差的問題。」
在實踐中,很多投資人在看投資標的的時候,對行業的研究不應該區分一二級市場,而且當下在局部領域和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倒掛的問題。但與一級市場相比,二級市場的流動性顯然是好的,如果一個基金管理人固步自封,嚴格區分開兩個市場,可能會影響基金未來的發展。他直言,價值投資就是價值投資,好的標的就是好的標的,如果有創新的結構應該能一舉幾得,可以解決怎樣滿足真正的機構投資者對短期流動性包括分配的要求。在當下一級市場階段性形成泡沫、麵粉比麵包貴的情況下,要求基金必須買麵粉是有問題的。
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呼籲整個行業做更多的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下,由於VC/PE生存的環境不同,中國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打法。我甚至在想,未來通過控股上市公司然後結合上市公司去做跟投,這樣也許更能突破基金周期、現金分配的障礙。
Ⅵ 簡述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現狀。 最好能說到最近市場情況。
從大盤的技術面而言,當前情況適用於周線級別,從2014年5月份大盤從2000點開始爬坡式上漲,至前期的5300點最高點,結束了爬坡式上漲,迎來了單邊下跌。單邊下跌的目標是2500-3000點附近(不排除國家強拉上去)。 從個人分析,大盤的極限底部是在2860點附近。雖然前兩天都迎來了大漲,可是大盤尚未真正脫離下跌趨勢。同樣的,大盤若要真正迎來大幅上漲,必然需要構築底部才會上漲。
從去年5月份開始,中國股市開始了大幅上漲,美元指數也開始了大幅拉升。迎來了與美元掛鉤的其他所有貨幣的大幅下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等等),這事情的背後有什麼,存在著很多很多的猜想
Ⅶ 私募基金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是什麼樣子的
私募基金行業在中國發展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發展比較迅速,不過對於私募行業的人才儲備太少,管理經驗欠缺,發展還處於摸索階段;不過相對於現在市場情況,發展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