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江寶匯華人交易所

江寶匯華人交易所

發布時間:2021-08-19 10:57:16

⑴ 中國最好的古玩藝術品交易市場是哪裡

這個好像沒有統一的說法,有網上機構、專業拍賣機構,也有很多線下實物交易市場,知名的有:

中國主要古玩市場資料
北京
北京古玩城
東三環南路21號(華威橋西側)
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是北京首都旅遊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主要從事古玩藝術品市場的經營,為入駐商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經營平台。
北京古玩城總建築面積26400㎡,市場可出租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古樸典雅,裝飾富麗堂皇。目前有駐店民營古玩經銷商600餘戶,主要經營古玩雜項、古典傢具、古舊鍾表、古舊地毯、古舊陶瓷、名人字畫、白玉牙雕等十大類上千個品種,並在白玉、水晶飾品、壽山石雕、鼻煙壺、古舊地毯、銅器佛像、古舊鍾表、古陶古瓷、藏傳文物、民族織綉服飾等十大商品上保持全國之最的領先優勢,從規模上講在亞洲首屈一指,從商品檔次上講國內難出其右,其龍頭地位得到業內一致稱道和公認。
北京古玩城市場遵循優質服務、規范管理、守法經營、誠信為本的經營方針,連續四年榮獲「北京市文明市場」的稱號,在海內外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北京古玩城每年一度的「北京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已舉辦九屆,由於精心組織、形式新穎、精品薈萃、需求旺盛,歷屆均呈現商賈雲集、購銷兩旺的景象,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古玩藝術品專業展會。
北京古玩城集中華文明於一隅,融現代化設施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為一體,是中外收藏家、古玩愛好者的樂園,是中外旅遊觀光者領略華夏文明的藝術殿堂。

上海
上海雲洲古玩城
上海大木橋路88號(肇嘉浜路口)
上海雲洲古玩城前身為上海太原路郵幣古玩集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遷入雲洲商廈,是一個具有 25 年悠久歷史、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古玩市場。古玩城位於肇嘉浜路大木橋路口,地處上海中心城區,緊依繁華的徐家匯商圈和淮海路商業街,商賈雲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古玩城入駐商戶一千餘家,有九個樓層二萬平方米經營面積,環境典雅舒適,硬體設施一流。八樓的古玩會展中心近千平方米,是開展收藏展會活動的理想場所。還配備中央空調、觀光電梯、自動滾梯和咖啡廳、美食城、網站等配套設施,是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古玩收藏市場。
經營種類齊全是雲洲古玩城的一大特色,集瓷器、玉器、青銅器、木雕、字畫、大銅章、明清傢具、集郵票品、古今錢幣以及各種債券、股票、彩票等收藏品之大全,具有濃郁的海派收藏特色。逢雙休日舉辦的露天收藏品集市人氣旺盛,交易熱烈,享有淘寶拾貝好去處的絕佳口碑。
舉辦豐富多彩的會展活動是雲洲又一大特色,雲洲古玩城自開業以來舉辦了數百場展覽、拍賣、鑒定、沙龍和講座等活動。 2006 年中央電視台首屆民間藏寶展將上海選區設在雲洲。
雲洲是全國工商聯古玩商會的副會長單位和上海古玩商分會的副會長單位。上海市收藏協會授牌命名為「上海收藏活動基地」,上海市旅遊行業協會授予「上海市接待旅遊團隊推薦單位」稱號。眾多國內外頗具實力的收藏界名家紛紛入駐,可謂群賢畢至,雅客雲集,人氣旺盛,交易活躍。
「雲集天下奇珍寶,洲聯四海集藏家」。上海雲洲古玩城熱誠歡迎各界朋友的光臨。
雲洲古玩城與上海市收藏協會合作為國內外古玩藏品鑒賞愛好者,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藏品鑒賞交易活動。
.每月舉辦「大家來競寶」民間藏品交易會。
.上海市收藏協會古玩鑒定專家每月舉行「免費古玩鑒定咨詢會」。
.每月不定期的輪換舉辦各種講座:「古玩鑒賞系列講座」、「陶瓷收藏技巧系列講座」、「書畫鑒定與鑒賞系列講座」等等,邀請滬上著名古玩鑒賞專家主講。
.上海市錢幣學會每月底周未舉辦「中國錢幣鑒定會」。
.每月舉辦「上海生肖集郵研究會」、「上海極限集郵沙龍活動」。
.上海市收藏協會陶瓷、鍾表、大銅章、股票等專業委員會定期舉辦古陶瓷、鍾表、大銅章、股票沙龍、女紅收藏家等活動。
.逢雙休日、節假日增設露天古玩收藏品交易市場,攤位有300餘家。

天津
天津古玩城
天津南開區古文化街海河樓商貿區
天津古玩城坐落在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中央部位,北臨家世界超市,南至天後宮,西接東馬路,東面與古文化街北段緊密相連,古玩城由六個相對獨立的單體建築構成,佔地面積1.0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05萬平方米(含地下車庫),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專業古玩市場。
古玩城地下一層,為大型的地下停車場;地上五層,為經營性店鋪及倉儲用房。一、二層共有300餘間店鋪,經營古玩物品,專業性強,購物環境優越。三層為舉行各類展覽、拍賣、鑒定活動使用,設有綜合精品展示廳及多功能鑒賞拍賣廳,設備先進、設施齊全,完全可以達到國際化拍賣會水平,這里為收藏愛好者以及古玩行家提供一流的交易環境,是天津古玩城的一大亮點。四、五層為專屬倉儲空間,作為完善的配套工程,可直達地下停車場,送貨、出貨方便快捷,與國際先進設計緊密接軌,體現了古玩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天津古玩城建築延續了古文化街兩側原有道路肌理和建築風格,在外形效果上高低錯落、起伏跌宕;在平面設計上,蜿蜒曲折、視覺流暢。總體布局採用單元重復的平面布局,通過六個相似建築單元的錯落布置,形成景觀效果。
店面式經營與地攤式經營並存——天津古玩城的一大特色
地攤對收藏者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以前說的地攤是指專門賣古舊工藝品、舊書畫的地攤。地攤這一交易形式自古就有。清朝時,地攤一般在黎明時分交易便達到高潮,待到天色大亮,地攤即已散去,所以人們都習慣稱它為鬼市。這都是過去的情形。在過去,賣者多是敗落的王公貴族、順手牽羊的偷兒、從家裡拿幾件東西換錢的不肖子弟,也有專門作假貨來矇事兒的。
現在的地攤都已變成全天交易,不過早上仍是最熱鬧的,尤其到了雙休日,地攤上更是熱鬧非凡。
天津古玩城的古物市場形成了地攤交易群,每周四、周日早晨採用「地布」形式經營;為了維護古物市場的經營環境,方便商戶交易,古玩城管理中心為擺地攤的商古玩戶提供每個攤位1.2平方米的一塊彩色絨布,並且編號排列。別開生面的地攤經營方式,不僅繼承了老天津衛原始的古玩交易模式,還融合近現代規范的市場管理辦法,津味十足,古意盎然,打造出天津人情故里的新領域。
天津古玩城古物市場的地攤基本上都是一些古董舊貨,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經營品種包括古籍書善本、玉件、古玩等。有名人字畫、珠寶首飾、古舊瓷器以及舊首飾盒、舊鍾表、舊唱片之類。這里的經營環境輕松,買賣隨意平和,交易氣氛融洽。井然有序的購物環境,排列整齊的古董古玩使得買賣雙方達到雙贏

澳門
大三巴古玩街
大三巴牌坊附近
澳門是中國大陸文物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正因為如此,很多文物在這里積淀了下來,而這里的古玩商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接觸大陸古玩行業的群體之一,在古玩鑒定欣賞方面有相當的功力。如果熟門熟路,在這里還是可以找到非常不錯的古玩的。這些商店都集中在議事亭前地至大三巴一帶的大三巴街、草堆街和花王堂街。街的兩邊陸陸續續開設有二十餘家古玩店,有專賣旅遊工藝品的,有賣高古陶瓷器如彩陶器、漢綠釉、唐三彩、宋青瓷的,有賣明清瓷器,還有專賣各式仿古傢具的,不少古董傢具來自中國,然後經過精心的翻新工序,修補損壞的地方,更新金屬配件等。另外,也有用優質木材做成的仿古新傢具。不少商店都備有傢具目錄,無論是流行的還是古典的款式,都可以要求按照照片中的式樣訂做。 除傢具外,還有其它一些古玩象木漆盒、青銅製品、舊錢幣、大小不同的木雕刻品、各類傳家之寶、中國的古字畫也是應有盡有。
近來國內的民間收藏熱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國寶文物的流失,還是應該鼓勵的啊。

香港
荷里活道古玩市場
港島荷里活道
荷李活道位於香港上環的荷李活道辟,建於1844年,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條街道,英國海軍曾於1841年在荷李活道西端的水坑口街初次登岸,並在該處懸掛英國國旗。同時因為有文武廟在此,所以亦稱文武廟直街,是香港所有大小街道的"一哥",開埠初期為華人聚居地。由於街道早年沿路種滿冬青樹,因此得名,中譯為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雖然在太平山上經歷無數變遷,但只要細心觀察,仍可在該區窺見許多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足跡。香港是全球著名的古董集散地與交易中心,各種古董、古玩包羅萬有。每年在香港舉行的古董拍賣會,都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競標。而它位列香港三條古董街之一,同時也是全世界十大購物街之一,可見其地位。在這里,古董、酸枝傢具、文玩、擺設等各式齊備,喜愛收藏的人士,到此必定大有收獲。
荷李活道,彎曲綿長,由中環伸展至上環、西環,大大小小竟有百多間古董店,鋪陳著許許多多上好的中國古物,而且種類繁多,舉凡陶瓷、玉器、石雕、牙雕、銅器、銀器、漆器、傢具、屏風、字畫、古籍,及至罕見的出土文物、中國古代婚禮服飾等無所不有。此外,還有來自西洋的古老電風扇、留聲機……以及來自日本、泰國和東南亞的珠寶銀器、古董古玩,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給。其中以陶瓷、雕刻品及傢具最多。難怪這里成為世界各地的古董收藏家與古董迷搜尋心愛古物的必游之地。貫連半山與中環鬧市的行人扶手電筒梯,長達88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室外扶手電筒梯。整條電梯將舊式樓宇與新型高級住宅連在一起。在這里,大尊的武神像或石獅子,矗立在店鋪門前,幾乎擋去入口之路,是荷李活道的特色之一。
同樣是古董店,但他們的裝修不一,有採用中國式的、園藝式的、西洋博物館式的,又或是百貨公司形式和雜貨店形式的,總有一間能吸引你的目光。有以雜貨店形式經營的店鋪,就放滿中國瓷器,大尊的花瓶、大尊的瓷像堆滿整間店內,其實也許只是冰山一角。只要你說出想找尋的東西,店員一定努力為你尋找。那天正好在我的旁邊有一位美艷的金發女郎,說要尋找"Chinese calendar",我有點不明所以,經那店員細問,才知道是看風水時使用的羅庚。毛主席的畫像及像章之類,也是不少外國人的青睞之物。
有些信譽良好的店鋪,會在每件陳列品上,列明古玩的類別、原產地、年份、修補紀錄以及專家鑒證,確保顧客買到真正的古物。木製傢具,如酸枝坐椅或木刻等,亦有不少店鋪售賣,遊客多在選好後,要求店員代辦寄運。其中有店鋪以售賣古董木具為主,當中更有不少古老店鋪的木製招牌。
參考資料
藝術品古玩市場一直由三大板塊分三個層次在佔有。即拍賣公司、文物商店和古玩大市場組成的三分天下。古玩大市場也叫古玩城,是一個項目繁多、定時開放的大眾化市場。其貨源以新品居多,老品極少,品位很低,真假混雜的特色為主流,它是為初學者練眼力的地方。花錢不多,可得到一種收藏人生的藝術感受。所以這類市場全國各地比比皆是,非常普級。
第二個層次是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歷史比較悠久,自古有之,不過發展還是很慢的。北京的琉璃廠是典型的文物商店群,有國營的、更多則是私營的,它們屬於中低檔水平。在二十年前,拍賣公司和古玩城還沒建立起來時,文物商店則在藝術品市場中唱主角,有專門賣瓷雜的、有專門賣字畫的,有專門賣古傢俱的,分工不同各有所長。文物商店也是以誠信為首,真就是真,仿就是仿對客戶負責,基本上做到老少無欺,不會騙人。但是由於實力不強,成本不多,難以預防大批積壓資本的風險。因為市場的變化風雲莫測,積壓藏品多年不得出手是常有的。隨著拍賣行業的興起和古玩市場的建立對文物商店是個很大的沖擊,門庭冷落業務蕭條也就必然降臨。文物商店必須改進現在狀況,提高品位,達到以中高檔次的水平為主,增強實力,除買進賣出之外還可經營寄賣、代買方式來擴大交易范圍,只要守住誠信和公平交易的原則,盡量做到貨真價實,老少無欺,則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是大有作為的。藝術品古玩市場前景看好,大勢所趨,應當抓住這大好時機發展自我。
第三個層次是拍賣公司。拍賣公司是屬於頂級藝術品交易場所。它的貨源充足,品質精良,水平很高,以高中檔精品為主流,價位居市場之首,賣真保真,不能賣假,誠信度應極高是吸引投資商和收藏家的寶地,其交易額非常可觀讓其它同業市場追之莫及,尤其在前幾年僅由幾家公司獨佔中國市場都有一種強勁的霸氣 ,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在飛快發展形勢下,近兩年拍賣公司猛增至數百家。在激烈的競爭中出現了一些不合規范的行為把自己的這塊基地攪混了。
如今市場上殺出一匹「黑馬」——藝術品經紀公司藝術品投資咨詢公司這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的需要而必然孕育出來的一種藝術品經營機構。它的性質臨界於拍賣公司和文物商店之間,有中介的職能又有經銷職能。它不受時間限制,地點限制和品種限制,是很靈活的一個市場。不像拍賣公司一年只拍兩三次,它可以天天成交,它可以為賣家找投資商,也可以為買家尋貨源,它不像拍賣現場幾秒鍾內落錘,幾百萬、上千萬的投入來不及思考就得付出。也許買來一件寶,也許買的是一把草?這樣殘酷的現實要多大的膽量才能舉牌?要冒多大的風險才能碰中這一機遇?一般人是缺少這個勇氣的。而經紀公司的交易是平穩的、安全的,它可以讓你看個明白、想個夠,三五天不行,七八天也可,個人看不好再找人掌眼,達到看透想好再成交,讓你放心,沒有風險,賣方也不必交這個費,付那個費,抓雞不成倒失把米的擔心,成交不成交沒有損失,所以這種放在桌面上談的交易三方都樂意

⑵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找不到股指期貨的成份股

股指期貨是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標的的。
所以中金所的網站上不會有各成份股的資料的。
要到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網站上去找。
裡面有各成份股的權重,編寫規則等

⑶ 交易所合規金融牌照有哪些

金融牌照,即金融機構許可證,是批准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凡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必須先取得與之對應的金融機構許可證。
在我國,金融牌照的種類多達25個,主要包括: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信託、第三方支付、徵信等,由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其他機構分別審批。
央行審批
1.第三方支付
主要業務:網路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
主要法律:
(1)《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
(2)《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0〕第17號)
2.徵信
主要業務:徵信業務
主要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3)《徵信業管理條例》
(4)《徵信機構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3)第1號)
銀監會審批
3.銀行
主要業務:儲蓄、信貸等業務
主要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2)《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4.信託(暫停發放)
主要業務:各類信託業務、作為投資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等
主要法律:
(1)《信託公司管理辦法》(銀監會令[2007]第2號)
(2)《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6號)
(3)《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5號)
修訂/修改情況: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07年第13號)自2015年6月15日起廢止。
5.金融租賃
主要業務:融資租賃、同業拆借、向金融機構借款、租賃物品殘值變賣及處理業務等
主要法律:
(1)《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4年第3號)
修訂/修改情況:原《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7年第1號)自2014年3月13日廢止。
6.貨幣經紀
主要業務:促進衍生品交易、債券交易等經紀服務
主要法律:
(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6號)
修訂/修改情況: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監會令2007年第13號)廢止。
7.貸款公司
主要業務:各項貸款、貸款項下的結算、票據貼現
主要法律:
(1)《貸款公司管理規定》(銀監發[2009]76號)
修訂/修改情況:《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規定》(銀監發〔2009〕6號)自2009年8月11日起廢止。
8.消費金融
主要業務:發放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
主要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3)《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3年第2號)
修訂/修改情況:原《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09年第3號)自2014年1月1日起廢止。
9.財務公司
主要業務:財務管理服務
主要法律:
(1)《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修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6年第8號)
證監會審批
10.券商
主要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經紀、自營、直投、證券投資活動、證券資產管理及融資融券等
主要法律:
(1)《證券法》
(2)《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已於2014年修訂)
修訂/修改情況:2017年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表示今年將修改證券法。
11.公募基金
主要業務:公募基金、機構業務
主要法律:
(1)《證券投資基金法》(2015年修正)
(2)《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2012年9月20日證監會令第84號)
(3)《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3〕10號)
修訂/修改情況: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22號)自2012年11月1日起廢止。
12.期貨
主要業務:期貨業務
主要法律:
(1)《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2)《期貨公司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110號)
修訂/修改情況:自2014年10月29日起,以下三個法規廢止:2007年4月9日發布的《期貨公司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43號)、2011年11月3日發布的《期貨營業部管理規定(試行)》(證監會公告[2011]33號)、2012年5月10日發布的《關於期貨公司變更注冊資本或股權有關問題的規定》(證監會公告[2012]11號)。
13.基金銷售
主要業務:發售基金份額、辦理基金份額申購、贖回等
主要法律:
(1)《證券投資資金銷售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1號)
修訂/修改情況:《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72號)自2013年6月1日廢止。
14.基金銷售支付
主要業務:貨幣資金轉移服務
主要法律:
(1)《證券投資資金銷售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1號)
修訂/修改情況:《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72號)自2013年6月1日廢止。
15.基金子公司
主要業務: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基金銷售等
主要法律:
(1)《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
(2)《證券投資資金銷售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1號)
修訂/修改情況:《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72號)自2013年6月1日廢止。
16.證券公司專業子公司
主要業務:單項或者多項證券業務
主要法律:
(1)《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2〕27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7.證券公司資管
主要業務:客戶資產集合投資,或者客戶資產專項投資
主要法律:
(1)《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3號)
(2)《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已於2014年修訂)
(3)《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3〕28號)
修訂/修改情況:以下兩個法規廢止:2012年10月18日公布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87號)、2012年10月1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證監會公告〔2012〕29號)。
18.股權眾籌
主要業務:股權融資
主要法律:
(1)《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2)《證券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4)《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7號)
修訂/修改情況:《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尚未發布。
保監會審批
19.保險
主要業務:財險、壽險、萬能險;國內外再保險等
主要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年修訂)
20.保險代理、保險經紀
主要業務:保險中介服務
主要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其他機關審批
21.小額貸款公司
審批機構:省級金融辦公室
主要業務:無抵押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等
主要法律:
(1)《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
(2)《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22.融資性擔保
審批機構:省級金融辦公室
主要業務:貸款擔保、信用證擔保等
主要法律:
(1)《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銀監會等七部委2010年第3號令)
23.融資租賃
審批機構:商務部
主要業務: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內資融資租賃
主要法律:
(1)《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商流通發[2013]337號)
(2)《關於從事融資租賃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建發[2004]560號)
(3)《外商投資租賃業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本)
修訂/修改情況:2016年初,商務部啟動了《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修訂工作。
24.商業保理
審批機構:商務部
主要業務:應收賬款融資、管理、催收、還款保證
主要法律:
(1)《合同法》
(2)《公司法》
(3)《物權法》
(4)《商業保理企業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5)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行政法規
25.典當業務
審批機構:商務部
主要業務:典當業務
主要法律:
(1)《典當管理辦法》(商務部、公安部2005年第8號令)
(2)《典當行業監管規定》(商流通發[2012]423號)

⑷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業務與服務

組織原則:國家外匯管理局為外匯市場的監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為外匯市場調控部門,交易中心負責外匯市場組織運行。
會員構成: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的組織形式,凡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可經營結售匯業務的外匯指定銀行及其授權分支機構可成為外匯市場會員。
交易方式:外匯市場採用電子競價交易系統組織交易。會員通過現場或遠程交易終端自主報價,交易系統按 價格優先、時間優先撮合成交。會員可選擇DDN、F.R或撥號上網等方式實現遠程聯網。
交易時間:每周一至五(節假日除外)上午9:30-16:30。
交易品種:人民幣兌美元、港幣、日元和歐元的即期交易。
匯價形成:外匯市場每場交易產生開盤價、收盤價和加權平均價,人民幣兌美元的加權平均價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作為第二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基準匯價,銀行據此公布人民幣兌美元掛牌價。
一、銀行間外匯市場
銀行間外匯市場是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實行會員管理,參與者包括外匯指定銀行、具有交易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交易中心受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委託,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提供統一、高效的電子交易系統,該系統提供集中競價與雙邊詢價兩種交易模式,支持人民幣對九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的即期,人民幣對七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的遠期、掉期,人民幣對五個外幣(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的貨幣掉期和期權交易,以及九組外幣對(歐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元、美元/瑞士法郎、美元/港元、歐元/日元、美元/新加坡元)的即期、遠期和掉期交易,同時還包括交易分析、數據直通處理和即時通訊工具等輔助功能。
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交易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發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外匯幣種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人民幣對歐元、英鎊、港幣、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匯率中間價由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英鎊、港幣、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人民幣對日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銀行間外匯市場相應幣種的做市商詢價,將做市商報價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日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匯率中間價。
三、銀行間本幣市場
銀行間本幣市場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票據市場組成。通過信用拆借、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現券買賣、債券借貸、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交易,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銀行間市場管理資金頭寸、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和進行投資理財。在銀行間本幣市場交易的證券種類包括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次級債、企業債、國際開發機構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等。本幣市場成員涵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基金、企業年金等各類金融機構。
交易中心負責為銀行間本幣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電子交易平台。由交易中心研發的新一代本幣交易系統,具有高效、安全、開放、易用等特點,適用多種本幣交易產品和交易工具,適合多層次機構投資者,包含成員端前台系統、成員端中後台系統、數據介面系統、清算系統和場務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同時,交易中心還通過互聯網站為金融機構提供拆借票據報價服務。
四、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Shibor)
2007年初以來,交易中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計算、發布中國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簡稱Shibor)。Shibor是根據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組成的報價團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計算確定的算術平均利率,是單利、無擔保、批發性利率。公布的Shibor品種包括隔夜、1周、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年。每個交易日,交易中心根據各報價行的報價,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報價,對其餘報價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得出每一期限品種的Shibor,並於北京時間上午11:30對外發布。 清算原則:外匯市場實行集中、雙向、差額、一級的清算原則,由交易中心在清算日集中為會員辦理人民幣、外匯資金收付凈額的清算交割。
清算速度:外匯市場本、外幣資金清算速度為T+1,交易日後的第一個營業日辦理資金交割。
清算方式:人民幣資金清算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辦理,外匯資金清算通過境外清算系統辦理。
清算備份:在北京備份中心建立實時清算備份系統。
交易中心為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外幣、外幣/外幣即期競價交易提供直接清算服務。為人民幣外匯即期詢價交易提供凈額清算業務。該業務以多邊凈額清算為基礎,並通過清算限額和保證金等風險管理措施,嚴格防範風險,保證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交易中心為本幣市場成員提供間接清算服務。本幣交易系統具有清算跟蹤提示功能,系統自動提示會員在清算交割日收、付資金和債券情況。交易中心還通過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的保證金管理賬戶,為債券遠期交易、買斷式回購、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保證金集中管理服務。 交易中心堅持依靠現代科技手段,建設安全、高效、可控的電子服務平台。經過多年努力,交易中心採用自主開發與項目外包相結合的方式,已經建設完成外匯交易系統、本幣交易系統、Shibor系統、統計系統、清算系統、風控系統、中國貨幣網等30餘個電子系統。除交易終端和信息終端外,交易中心還提供報價、交易、實時行情發布、交易事後數據核對等介面,方便銀行內部前中後台的直通處理。
交易中心在上海、北京雙中心異地備份體系結構的基礎上,發展為「兩地三中心」的容災系統,以上海張江為總中心,在北京建立異地災備中心、在上海外灘建立同城災備中心。為支持業務發展,保障信息系統滿足市場需要,交易中心於2002年建立了數字認證中心,全面實施了網路系統的擴容改造,在重慶、大連、廣州、青島、汕頭、深圳、天津和廈門八地設立網路中繼站,所有成員會員除了可以通過上海總中心和北京備份中心接入交易中心網路外,還可以通過以上八地接入。經過網路擴容和本外幣交易、信息、風險管理、監控等系統改造升級,系統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和可擴展性明顯提高,為加速實現全國統一聯網和交易主體增加、交易量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交易中心在成立的十多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基礎,交易中心正積極加快金融產品、工具創新,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推動外幣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加強各業務領域的系統平台建設,傾力打造全新外匯交易系統,自主開發新一代本幣交易風控系統,加強數據中心建設,構建快速反應的「一站式」服務體系等,努力提升交易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

⑸ 香港的資料有嗎請給我一點

香港(Hong Kong)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製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它由位於珠江口、南中國海上的香港島,與中國大陸連接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以及附近的235個小島組成。東北部東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對岸就是廣東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廣東省珠海市的萬山群島。香港曾一直都是中國領土,但相繼於1842年至1898年間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讓及租借予英國,至1997年7月1日香港整體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中英兩國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執行「一國兩制」政策;主權移交50年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將不會在香港實施,香港將享受到除外交和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
歷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線街以北地區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佔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歷史
主條目合愀劾�?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嶼山不少地方曾經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聚居的遺址。唐朝開元廿四年,香港屬於循州。設立屯門軍鎮[1],派員2000駐守來保護海上貿易。當時軍隊屯駐在今天的屯門,該區因而得名。及由於大步一帶海面盛產珍珠,南漢劉氏遂於公元963年設官辦珠場,稱為媚川都,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後明令禁止官方採珠。至元朝曾復采官珠,但受到士紳反對,不久又再次停辦。明清兩朝採珠事業時禁時馳,但仍不能回復至五代十國時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瀝源,大奚山沙螺灣的土壤適合牙香樹生長,所以種香及產香也慢慢發展起來,據考證明朝時由東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樹製品皆用木箱裝好,經陸路運至尖沙頭的香埗頭(運香樹製品碼頭)用小艇到石排灣,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至廣州,再用陸路經南雄,越大庾嶺,過贛江至九江市,再沿長江輸往蘇杭銷售。公元1662年清朝為防犯沿海居民接濟及明朝遺臣鄭成功反攻,遂下遷海令,使種香及產香大受打擊,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復界,亦難復舊觀。
香港海岸線漫長,故香港多處皆適宜興建鹽場公元971年北宋開寶四年於今日的九龍灣一帶設立官富場並派鹽官駐守,負責產鹽及統籌各小型鹽場。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鹽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寧宗慶元三年)大奚山發生騷亂。南宋末年,兩位小皇帝宋端宗趙是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人稱該處為宋王台。後來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軍追趕,遂經淺灣循海路西渡前往新會。但當船隻駛至今日廣東新會崖門時,被元軍趕到,陸秀夫於是背負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達並攻佔屯門,遂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戰爭爆發,戰役持續了四十天,葡軍陷入苦戰,但仍未肯撤退更於6月27日增派兩艘軍艦從馬六甲趕來增援,仍無法挽回敗局。最後,他們決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軍艦上,准備突圍。9月8日早上,三艦試圖天黑突圍,不幸遇上中國的戰船,雙方又發生了激戰,葡軍寡不敵眾,陷入了絕境。不久,海上颳起了風暴,敵艦因船體大,乘風逃脫,狼狽返回馬六甲。但葡軍不甘心失敗,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軍艦組成的艦隊,路上又增加了兩艘,企圖重新佔領屯門,於7月10日進犯中國海區。8月,兩軍在大奚山茜草灣附近對峙。由於中國海防實力已大大加強,此戰從茜草灣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國海軍繳獲敵艦兩艘,生擒艦長於都盧等官兵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明軍大獲全勝。
清代香港屬新安縣管轄。清廷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遂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遷海,沿海居民須向內陸遷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園盡失。加上實施海禁,香港本區受嚴重影響。遷海後漁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深受遷海之苦,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總督周有德請求復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終允復界,本區居民陸續遷回。因此新界五族[3]於上水設立報德祠[4]恭奉兩公該祠及鄧族於岑田設立周王二公祠內設周王二公書院並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謝。
英治時期
早期統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經常對香港島擾亂治安的地區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砦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國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條約。無奈國力不繼,北伐的事情使國家政府無閑考慮取回香港的主權。但是,當時香港政府仍然開放中港邊境,兩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來往。當時不少香港人為了建設國家,除了捐錢回國以外,更身體力行的加入國民政府里工作。前國民政府外長伍廷芳就是當時香港的名流。
抗日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在1938年登陸廣東,並迅速佔領與香港為鄰的廣州及附近地區並派間諜潛入香港調查英軍的布防位置。香港的華人支持抗戰,出錢出力,日本軍政府為此表現不滿,曾多次向英國的領事抗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數小時後,同時進攻馬來亞及越過深圳河侵佔香港。其間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軍發生多場激烈戰事。最後由於駐港英軍戰力不足,1941年12月25日,當時的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開始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日治時期。期間,日本人為方便統治,多次將港人遷回中國大陸。
抗戰勝利及國共內戰
香港殖民地最後的一面旗幟,由英國藍旗和代表香港的殖民地徽所組成。
1945年香港重光後,在中環和平紀念碑前升起中華民國及英國國旗抗戰勝利以後,米字旗同時在香港港督府前升起。當時因國共內戰開始,中華民國政府無力向英國政府取回公道。當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後,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達成協議:中方無意收回香港主權,也不幹預前國民政府軍民在香港的活動,用以換取英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而後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鮮戰爭與西方世界交惡,被西方國家禁運,使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轉運物資、徵集資金、收集情況的唯一窗口。
1956年10月,九龍深水埗區發生右派工會暴亂,中華民國政府的情報人員從此被禁止進入香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及受到同年11月於澳門的騷亂,迫使澳葡當局妥協的剌激,紅衛兵多次意圖越過中港邊境。後來左派公然響應國內造反派的號召,在香港多處策動暴亂。當時在香港街頭放滿寫上「同胞勿近」的真假菠蘿[5],使香港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以「長期利用、充分打算」的方針,堅持不打算收回香港,使這一件事情得以平息。
經濟起飛
經歷過1960年代末的暴動,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初調整了政策方針,開始咨詢華人的意見,逐步吸納華人進入決策機制。1973年由於受石油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歷了一次經濟大衰退,但自1974年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高速增長。1970年代中香港地鐵開始動工,廉政公署成立,開始實施九年免費教育,並進一步擴展公共房屋計劃,皆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奇跡」奠定基礎,使香港於1980年代初成為世界著名的「亞洲四小龍」[6]之一。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慮香港前途的問題。英國政府曾經多次要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續新界的租約,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不過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已成為中英兩國正式議題,但誰先提出轉移香港政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但不論誰先提出,香港前途問題為中英兩國,揭開了近20年爭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來的經濟起飛,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11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戰略決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個決策的成效之一便是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香港繼續發揮中介人本領而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中英談判
主條目:香港聯系匯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災, 和 香港主權移交
在1980年代初,英國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前者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英國仍保留治權。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傳統的英資公司,如匯豐銀行、怡和洋行,亦曾參與游說工作。期間,1981年由當時的商界年青領袖李鵬飛率領當時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組成「年青才俊團」前往北京交流,並得到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接見。當他們向鄧小平提出有關建議時,被鄧小平嚴辭指責,這種強烈反對及絕不讓步的態度,令游說工作失敗。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乘福克蘭群島戰爭大勝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繼續「以主權換治權」作為方針,企圖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結果與之前「年青才俊團」一樣,但中國悄為讓步讓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這亦成了中英兩國談判時的唯一方針,亦因中方對收回香港立場強硬,其間香港的樓價、股票及港元匯價持續急挫,更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由1982年約6港元兌1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7],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而作為英資首席財團—怡和,於1984年3月28日宣布遷冊百慕大,這舉動被政經人士視為英國資金撤走先兆及對中國收回香港的舉動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根據這份聲明,英國需在1997年7月1日將香港的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香港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上述協定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依照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並保證香港除外交及國防外,各方面都擁有高度自治。
回歸後的香港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主條目:香港主權移交
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香港正式結束英國的殖民管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董建華為首任行政長官。然而,就在3個月後,東南亞及日、韓、台貨幣受外來沖擊。香港亦不能倖免於難,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失業率由2%升至6%、經濟增長率亦由正變負、恆生指數由1997年8月所創的16820點歷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點、銀行同業拆息由被狙擊前的數釐升至數十厘,當中隔夜利率更於1997年10月23日高見300厘。1998年8月中,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會同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宣布動用外匯基金入市,試圖扭轉一年多恆生指數跌勢,最後動用了1180億港元成功擊退以量子基金為首的炒家。隨著1999年因當年因香港政府於1998年入市購入的「官股」而衍生出來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國的科網熱吹至,香港股票市場再一次進入瘋狂狀態。恆生指數亦約12000點,上升至18300點歷史新高,失業率由6%下降至4.5%,經濟增長率上升10%,但隨著美國的科網熱減退,香港的科網泡沫亦隨即破滅,及後於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繼87股災停市四天後,宣布停巿一天。香港無可避免持續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受到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挑戰,而且面對經濟轉型和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令製造業北移,失業、通縮問題隨之而來。政府連串政策失誤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令政府處於弱勢,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這股衰退潮一直持續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季,由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爆發,香港各方面都大受打擊;直至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香港從「發生本地傳染地區」的名單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失業率升上至8.7%的歷史新高。政府處理抗疫過程備受批評,市民由從前只著眼經濟發展、轉而開始關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關於國家安全問題強行立法時,成為市民對政府施政不滿的導火線,引發同年7月1日的50萬人大遊行及視為親政府一方的自由黨於此時突然宣布反對,政府才只好暫時擱置立法。遊行過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再次變成著重經濟方面,如落實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個人游」,容許中國大陸部分省市居民來港作短暫旅遊,並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2004年5、6月、香港成為「泛珠三角9+2」經濟整合的成員,繼續發揮原有的優勢。另外,民企自由行令香港繼續成為大陸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外國和香港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窗口」。人民幣可在香港兌換令香港成為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中心。特區政府亦開始和中央、各級政府商討香港和內地的公路、鐵路規劃,加強兩地的陸路交通聯系,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同年7、8月,香港開始出現輕微通脹,正式走出持續了68個月的通縮期。
2005年3月12日,行政長官董建華突然因病辭職,同時獲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辭職原因被受社會質疑。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宣布參選行政長官,最後成為唯一獲得有效提名的候選人,於6月21日獲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出任特首,並於6月24日赴京宣誓就職。
2005年9月12日,亞洲區第二個迪士尼樂園於在香港大嶼山竹篙灣開幕,吸引了不少內地旅客。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607.htm
回答者:jiahaoxie - 總監 八級 10-14 22:57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100% (3) 不好
0% (0)

⑹ 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

一: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
答:
最出名的是銀河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
其次還有以下幾家證券交易所:

A26141 天一寧波解放南路
A26480 銀河寧波解放南路
A27965 國信證券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
A28278 國信深圳紅嶺中路
A22973 東吳杭州湖墅南路
A26591 銀河寧波和義路
A20488 華西證券成都撫琴街
A20551 國信證券上海北京東路營業部:(出貨最凶)
A20768 國信深圳泰然九路
A20803 東方杭州體育場路
A20928 東方證券上海宛平南路營業部:
A21009 國元上海虹橋路
A21200 國際金融北京建國門外大街
A21480 興業杭州建國南路
A21542 方正紹興勝利東路
A21605 長江武漢友誼路
A21622 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
A21936 銀河上海東方路
A21200 北京建國門外街
A22115 招商深圳益田路
A22216 天一寧波解放南路
A22282 平安深圳蛇口招商路
A22507 第一創業佛山季華五路
A22614 中信廣州天河北路
A22725 光大上海張楊路
A23154 民族北京和平里
A23166 申銀萬國機構專用席位
A23751 國際金融上海陸家嘴環路
A24693 中金上海陸家嘴環路
A25001 東方上海寶慶路
A25503 光大上海張楊路(較為安全
A25645 廣發廣州農林下路
A25787 第一創業佛山季華五路
A25965 中山上海零陵路
A26119 江海哈爾濱西大直街
A26524 國泰君安證券營業部
A26933 長江武漢友誼路
A26993 銀河福州中山路
A27069 興業杭州建國南路
A27105 第一創業北京月壇南街
A27416 中金北京建國門外大街
A27563 建銀南京建寧路

二:國內外投行增持減持人民幣普通股票公司的股票。對應股價波動准確的有哪幾家?
答:1:匯金公司,(工中建農四大國有銀行,它持股50%以上,而且從2008年到2009年兩次增持股票,大盤都表現異常)
2:中金公司
3:中國石油。。。。。

⑺ 歷史資料和香港資料

孔子(名秋 字仲尼)生於魯國鄒村在我國公元前551年, 元老廢黜了一個貧苦家庭高貴. 作為一個孩子,他認為地以為廟祭; 作為一個年輕的成年人,他很快贏得美譽公平、 禮貌、愛學習,他被譽為是相當高大. 他走遍了研究和廣泛的帝國首都周 據說他曾與交談老子,道家創始人. 返回盧,他贏得聲威當老師,但是當他35歲 趙呂公爵率領烏加戰爭是落花流水逃往鄰國齊; 在混亂的戰斗後,孔子之後. 杜克趙常找他請教,但他的一名律師在部長會議 他決定對孔子逐漸停止批地給他的律師求. 當其他貴族開始密謀對付孔子地位杜克趙拒絕介入,孔子返魯. 但沒有任何條件比以前更好、離退休孔子退隱專心教學和學習. 50歲時,他遇見了男爵齊協防打擊叛亂,但他拒絕. 他後來被新縣長作了一個城市格洛斯特路 而在他主政全市蓬勃開展; 升任幾次,終於成為大政司司長, 年僅56歲,首席部長魯. 周邊國家開始擔心,將成為盧太強大 送信、送禮物、跳舞,他們分散在公爵犧牲假期. 當公爵遺棄職務領取送信,孔子辭職,離開該國. 未來5年內花費孔子與弟子中徘徊, 法院認定他出席皇家貴族很少容忍多久便開始密謀把他或他殺死. 他被捕入獄後五天,他是在62追求,隨著他的弟子, 到郊外一階士兵發出嫉妒貴族, 直到他能夠體諒國王派遣使者到鄰近的國家, 當年送自己的士兵拯救. 再次,孔子得到它的土地,但遭到拒絕後,高律師另一個大臣. 進一步漫遊後,他終於回到魯年僅67. 雖然他並沒有選擇留歡迎,他沒有向公職再次 他也不求. 而他花了他多年的教學和休息,最後寫作. 他死在72.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唐國強飾)個人資料
體態:身長八尺(約1.84米),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 領司隸校尉 益州牧 錄尚書事 假節
爵位:武鄉侯
祖上:諸葛豐(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
兄弟:諸葛瑾(兄) 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 諸葛喬(養子,實乃長兄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顯(攀子)

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明天啟四年農歷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認為是日本人)
1630年,鄭成功隨叔芝燕回國,住晉江安平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授業,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朝滅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後,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擁立為帝,建號隆武。帝對鄭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許,賜他與國同姓,易名「成功」,從此南明官方稱為「朱成功」,中外又稱為「國姓爺」。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於汀州罹難。10月中旬鄭芝龍降清,即後清軍進襲安平,鄭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廣東香山縣人。早年行醫,1894年創立興中會決心從事革命運動。1905年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帝制,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隔年被迫辭職,後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1924年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發表新三民主義,創立黃埔軍校,年底扶病到達北京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孫中山為中國耗盡畢生精力,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鴉片戰爭前的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1 9 5 5 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可以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時候,青山(屯門)一帶,已有很多中國人居住,當時的青山,是一處頗為繁盛的港埠。並有唐朝駐軍,保衛珠江的入口,外國來的船支,必須經過青山,才可轉去廣州。

宋朝時,一位官員鄧符協被派到廣東做官,經過青山,很喜歡此地,於是,在任滿後,和家屬定居於錦田山谷,建立了一個村落,稱為「北圍」。他的子孫後來又建立了「吉慶圍」。

清朝時候,清兵於1 6 6 2 年派兵到現在的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英國在後來的對華貿易中,發現香港的重要性,認為如能據為已有,將對其擴大對華及其他遠東諸國貿易,有極大好處。因此,在1 8 4 1 年,中英鴉片戰爭後,要求戰敗的中國清政府割讓香港。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鴉片戰爭

清朝道光年間, 中英貿易處於不平衡狀態, 英國的" 東印度公司" , 輸出大量的鴉片到中國, 利潤驚人, 而且, 使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民大量增加. 清政府有見及此, 擔心在貿易中不斷漏出銀兩, 又擔心社會風氣日壞, 及有禁煙之意。

1 8 3 9 年, 林則徐被委為欽差大臣, 到廣州執行禁煙. 林則徐抵廣州後, 諭令外國商人將煙土交出充公, 並將沒收的煙土在廣東東莞縣的虎門海濱燒毀. 林則徐並要求西方商人以後不準再將鴉片輸入中國. 中英雙方正在爭持之際, 廣東寶安縣九龍山的尖沙嘴村, 發生了英兵槍殺中國村民林維喜案, 英國籍此案出兵, 1 9 3 9 年9 月, 中英第一次戰爭正式爆發。

南京條約

清政府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不敢抵抗。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石本)甸乍談判。雙方在停泊於南京江面的英船「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史上,與西方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共分十三條,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中英兩國以後「和好」,「各往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國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國可派領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設駐於這五個港口城市。

三、中國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與英國。

四、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六百萬兩。

五、中國方面取消「公行」制度,並償英三百萬兩作為商欠之數。

六、中國賠償英國軍費一千二百萬兩。

七、「以上酬定銀數,共二千一百萬兩,此時交銀六百萬兩」,並規定了其餘的一千五百萬兩,在以後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國人在中國被囚禁者,全部釋放。

九、凡因與英人有關,或在鴉片戰爭中與英國事被監禁者,亦全部釋放。

十、議定稅則並規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中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

十一、中英兩國文書平行。

十二、中國交付第一批六百萬兩款項後,英軍退出南京、鎮江、並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買貿易,同時自寧波外港鎮海撤兵,至於駐在定海舟山及廈門鼓浪嶼的英軍,則待中國將二千一百萬兩全數交清,及實際開放了五口通商後才撤退。

十三、條約應迅速交兩國皇帝批准,並換約。

租借新界

1 8 9 8 年,是香港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香港的邊界,從北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西至後海灣,使香港行政區的面積擴大了十倍。

1 8 9 8 年,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清朝朝政腐敗,任人宰割,英國政府乘機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當年6 月9 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專條」,英國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為期9 9 年,7 月 1 日生效。

新界(N e w T e r r i t o r i e s ),是英人所制定的一個名詞,專指租供的新領土,在此之前,這些地方屬廣東新安縣南部一部分,包括大興山等離島。該「專條」規定英國在新界有「管理全權」,但中國可保存九龍城砦和原有的碼頭一座。
在香港,除了能感受現代都市的繁華外,也可以體驗歷史的滄桑。日前,我們來到位於香港西北「遠郊」的新界元朗地區的「屏山文物徑」,「置身」於原居民的歷史發展溪流當中。古樸的青磚、灰瓦,精細的雕梁、石柱,肅穆的神龕、匾額,使我們感受到了香港濃濃的傳統人文氣息。

屏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家族的其中一支,早在12世紀時已定居於此。作為香港首條文物徑,「屏山文物徑」展現的正是以鄧氏家族為主的文物古跡。文物徑蜿蜒於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間,長約一公里,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串聯成一條特色獨具的文化廊道。

沿著路標和石刻印記,我們依次參觀了聚星樓 (香港唯一的古塔)、鄧氏宗祠 (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上璋圍 (屏山唯一的古圍村)、覲廷書室 (專為村中子弟准備科舉考試而建)、洪聖宮、楊侯古廟等文化精品。

這里的文物,都是鄧氏家族的財產,而鄧氏家族的「現代」一族,有不少還生活在這些祖屋之中。重點建築,得到了很好的修葺、保護和管理;更多的舊房或實現了「內部現代化」,或陷入了新建築的重重包圍;但時爾可見的段段古牆,夾雜新樓之間的傳統門坊,不斷在提示著鄧家的悠久歷史。

高翹的琉璃瓦屋甍後方,電視天線林立;與雕梁畫棟緊緊相鄰的,是鋁窗空調;石欄桿圍著幽幽古井,幾米外,卻是日夜「睜」著「電眼」的電腦控制的住宅院門。歷史與現代如此不同,竟也「近在咫尺」。倒是各家門上貼的傳統門神和對聯,溝通了歷史與現代。走在文物徑上,參觀者感受最深的一點,正是這種歷史與現代的「同在」,實際上,這也正映射了香港社會多元的色彩。

「同在」並不代表「和睦相處」。在聚星樓前,一位3 年前曾來過的先生連呼「大煞風景」,原來兀立於開闊平地上的三層古塔,如今已經完全被「現代化」淹沒:一邊是比它高好多倍的鐵路車站,另一邊是新開張的跳蚤市場。就像所有文物古跡在現實當中遇到的尷尬一樣,「現代文明」也正在「蠶食」著這條文物徑。這倒讓我們在體驗滄桑之餘,多了一份擔心。

香港的歷史不算悠久,古跡就更顯珍貴。目前,全港共有77個法定古跡。從古老圍村、傳統廟宇到傳統中式和古典西式建築。在一些古跡集中的地方,政府便以「文物徑」的形式加以保護和管理,供遊人參觀。據了解,全港各區設有多條文物徑,都是各具特色和主題。除了元朗的「屏山文物徑」外,還有位於新界粉嶺的「龍躍頭文物徑」,港島中西區文物徑以及「中山史跡徑」(「串連」了孫中山先山在香港居住及求學的有關地點)等等。

閱讀全文

與江寶匯華人交易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