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契約型基金證券賬戶

契約型基金證券賬戶

發布時間:2021-08-20 12:28:51

❶ 契約型基金託管賬戶是真實賬戶嗎

真實

正規的契約,賬戶都是金融機構【券商、銀行作為戶名】!

❷ 契約型私募基金證券開戶需要驗資報告嗎

不需要,產品開立證券賬戶需要《證券賬戶開立申請表(產品)》、基金業協會出具的私募基金備案相關證明文件復印件、管理人三證加蓋公章的復印件、承諾書、基金管理人與資產託管人簽訂的託管協議原件或復印件等。產品有託管人的需要託管人去中登開立賬戶。有問題隨時私信

❸ 契約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需開立哪些賬戶

託管戶是必須要開的,有的產品還會開通資金帳戶和基金賬戶,方便做一些現金管理

❹ 契約型開放式基金怎麼可以證券交易

中國所有的開基都屬於契約型開放式基金:)

辦理託管手續後可以在證券市場交易

❺ 契約型開放式基金怎麼在證券市場可以交易,和銀行買的有什麼區別

基金可以分場內和場外兩種方式進行購買,也就是可以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和銀行櫃台進行買賣,他們兩者只是方式和地點不同.在證券交易所購買可以享受費率優惠,而在銀行費用則相對來說沒有優惠,通過證券交易系統買基金可能易於管理,因為代銷的基金多,而對銀行來說,不是每個銀行都代銷所有的基金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❻ 契約型開放式基金怎麼在證券市場可以交易,。

1、契約型開放式基金即是LOF基金,交易的方法:一是在基金市場的申購贖回交易;二是在證券市場的買賣交易,像股票一樣股票交易。
2、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因此,廣義上的證券市場指的是所有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狹義上,也是最活躍的證券市場指的是資本證券市場、貨幣證券市場和商品證券市場。是股票、債券,商品期貨、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證券產品發行和交易的場所。
3、LOF基金,英文全稱是"Listed Open-Ended Fund",漢語稱為"上市型開放式基金"。也就是上市型開放式基金發行結束後,投資者既可以在指定網點申購與贖回基金份額,也可以在交易所買賣該基金。不過投資者如果是在指定網點申購的基金份額,想要上網拋出,須辦理一定的轉託管手續;同樣,如果是在交易所網上買進的基金份額,想要在指定網點贖回,也要辦理一定的轉託管手續。

❼ 契約型開放式基金怎麼在證券市場可以交易,和銀行買的有什麼區別

162607為景順資源LOF、163402為興業趨勢LOF。
LOF即上市開放式基金(英文名稱Listed Open-ended Funds,簡稱LOFs)是在現行開放式基金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增加深交所發售和交易的渠道。
上市開放式基金特點:
1、上市開放式基金本質上仍是開放式基金,基金規模不固定,投資者可以在基金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申購、贖回或買賣交易;
2、上市開放式基金發售結合了銀行等代銷機構和深交所交易網路二者的銷售優勢,既可以在銀行等代銷機構申購贖回也可以在證券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銀行等代銷機構網點仍沿用現行的營業櫃台銷售方式,深交所交易系統則採用通行的新股定價發行方式;
3、基金的申購、贖回操作程序與普通開放式基金相同;
4、上市開放式基金在深交所的交易方式和程序與封閉式基金基本一致,買入申報數量為100份或其整數倍,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0.001元;
5、投資者可以通過跨系統轉登記實現在深交所交易系統買賣和在銀行、證券公司等代銷機構申購、贖回基金份額兩種交易方式的轉換;
6、分紅。在兩個市場同時進行,交易所市場託管的基金份額利用交易所網路派發,銀行間市場託管的基金份額由銷售機構代理派發;
7、套利。由於同時存在二級市場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因此持有這類基金除了等待凈值上升來實現收益之外,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與基金份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不過,投資者如果是在指定網點申購的基金份額,想要在交易所網上拋出,須辦理一定轉託管手續;反之亦然。
此外,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基金還有ETF基金,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縮寫,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簡稱「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是以某個市場指數為目標指數,採用完全復制或統計抽樣等方法跟蹤該目標指數,以其獲得與目標指數相近的投資收益率。

❽ 契約型私募基金可以開立證券賬戶嗎

找券商開託管戶 或者銀行開監管戶 就可以 您說的證券賬戶是啥

❾ 契約型私募債劵基金 怎麼理解

契約型私募基金有著獨特的運行機制和發展空間,其對深化私募基金領域的作用有許多可能性尚待挖掘。受制於目前市場上對於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有限經驗,契約型私募基金的運用受到局限並且在許多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契約型這一組織形式在國內早已廣泛應用於各類集合投資載體,包括開放式/封閉式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下稱「基金子公司專戶」)、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下稱「券商集合計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集合投資工具。2014年8月21日證監會頒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首次明確私募投資基金也可以採用契約型這一組織形式。
在私募投資基金領域,相比起已趨成熟的合夥制和公司制兩種組織形式,契約型這一組織形式目前所佔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受限於有限的實踐經驗,許多相關法律制度亦處於不明確的狀態。本文對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進行概括梳理,以期為契約型私募基金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契約型私募基金概念及特徵
1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概念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釋義,「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國境內以非公開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設立的投資基金,包括契約型基金、資產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夥人管理的以投資活動為目的設立的公司或者合夥企業。
而契約型私募基金,即指未成立法律實體、而是通過契約形式設立的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依據契約的約定管理、運用投資人繳納的基金財產,投資人依據契約的約定收取基金收益。
2契約型私募基金與合夥制公司制私募基金的比較
契約型基金的可投資范圍、監管方式原則上與合夥制、公司制私募基金一致,但又因其契約式的組織形式而在運行機制方面有特殊之處。下表為契約型私募基金與合夥型、公司型私募基金的主要區別。
3契約型私募基金與其他資產管理計劃的關系
在私募基金監管許可權由國家發改委轉移至證監會以前,由於發改委審批時期的私募投資基金門檻較高且僅可從事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故當時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多借道基金子公司專戶、券商資管計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達到金融產品陽光化的結果(故稱「陽光私募」),這些金融產品的組織形式本質上都是契約形式,並基於這一組織形式自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運作機制。因此,除受到私募基金一般機制的影響,這些陽光私募時期的金融產品的運作機制理念一定程度上也滲透到了契約型私募基金當中。
不少機構使用的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文件基本脫胎於陽光私募時期的資管計劃合同、信託計劃合同,然後基於《暫行辦法》等私募基金相關法規進行淬煉改造。因此,在當下階段,如何構築出更加符合私募投資基金領域的法律環境和實踐特徵的契約型私募基金文件框架,是培育發展契約型私募基金的重要議題。
二、契約型私募基金的發展方向
從上文可以看出,契約型基金的設立及退出程序較合夥制、公司制而言非常靈活,單支基金可承載的投資人數更多,非常適合證券投資基金等流動性較大的投資載體。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於2014年3月25日發布《關於私募投資基金開戶和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我們理解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人或託管人申請開立私募基金證券賬戶,契約型私募基金開立證券賬戶已不存在任何障礙。
由於證券、期貨等金融產品類投資基金的流動性較大,產品及營銷趨向扁平化,同一基金管理人往往會同時管理多支具有相同投資策略、投資對象、投資地域的契約型私募基金,並且該等多支基金之間可能發生共同投資、關聯交易等行為。私募基金相關法規並沒有禁止這樣的行為,而是採取了交易實質判斷+披露的規制方式[1]。鑒於契約型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多支基金時容易發生各類關聯交易、利益沖突行為,建議該等契約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注意建立妥善的利益輸送防範和利益沖突防範機制,做好風險防控措施,在交易過程中充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避免觸碰基金業協會監管私募基金的紅線,尤其不得從事法律禁止的「不公平交易」、「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利益輸送的交易」、「向投資者隱瞞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情況或提供虛假信息」。
目前實踐中,除了投資於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公募基金份額或其他類似金融產品的證券投資私募基金外,投資股權等非證券投資類的契約型私募基金也正在逐步涌現,但同時也面臨著在工商登記、稅務、作為上市/掛牌公司股東資格方面的多方面不確定性。
三、契約型私募基金的工商登記問題
由於契約型私募基金沒有法律實體,故在其從事股權投資時,類似於其他資產管理計劃,目前絕大多數的地方工商局並不允許契約型私募基金直接被登記為基金所投資企業的股東、合夥人或其他出資主體,僅允許登記基金管理人的名稱。
由於契約型私募基金無法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工商登記的角度,業界有意見認為契約型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財產與其自身所持股權資產可能易於混淆、缺乏獨立性。但根據《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契約型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在投資活動中負有將基金財產與其固有財產或他人財產相區分的義務[2],而在實踐中,大多數契約型私募基金也均委託商業銀行作為基金託管人,以保障基金財產安全和獨立性。盡管與《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相比,《暫行辦法》的法律層級較低,但也為契約型基金財產的獨立性提供了相當的保障。
契約型私募基金無法以自己名義進行工商登記這一問題所帶來的更大更直接的不利之處在於是影響其投資於擬上市/新三板掛牌公司。
長期以來,基於上市/新三板掛牌對發行人股權清晰的要求,證監會原則上不允許擬上市公司存在股東通過信託、委託持股等方式間接持有股權的情況,存在這類情形的公司需要在上市/掛牌前進行清理,因此,公司如存在信託或部分資管計劃形式的股東,會對上市、掛牌造成障礙(相比而言,在公司上市、掛牌後,信託或資管計劃形式的投資主體(如私募基金)投資該公司成為股東在實踐中則普遍存在,以信託計劃、資管計劃、基金子公司專戶形式存在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很多上市、掛牌公司的增發交易不乏其例)[3]。
盡管如此,據我們在項目交易中的了解,券商資管計劃作為擬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股東成功掛牌的案例亦已於近期出現,證監會未來是否會對契約型私募基金作為擬上市/掛牌公司的股東開閘,我們對此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四、契約型私募基金的納稅問題
目前,契約型私募基金在稅收征管方面沒有明確可參照的法律法規文件,處於稅收征管的盲區。
從理論來說,首先,契約型私募基金作為一筆集合財產,沒有實體登記資格,不被視為納稅主體,其自身不必納稅。其次,因為契約型私募基金不屬於境內稅務登記主體,故理論上亦無法直接從事代扣代繳行為,目前,契約型私募基金投資人的個人所得稅如何繳納問題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目前我們了解到的實務操作,稅務部門不對契約型私募基金征稅,並且不要求基金管理人代扣代繳投資人的個人所得稅。這一操作類似於對待基金子公司專戶、券商資管計劃、信託計劃等其他契約形式的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投資人應自行就其收益所得進行申報並繳納所得稅,但個人自行申報所得稅這一塊常常存在嚴重的漏稅。
與契約型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合夥制私募基金應為其個人投資者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公司制私募基金則還需進一步為其自身收益繳納企業所得稅。針對不同類型私募基金面臨不同稅收征管措施的問題,證監會正在聯合財稅部門,研究制定契約型私募基金的相關稅收征管制度,並希望統一各類不同組織形式下的私募基金的稅收政策,以期促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證監會提案建議包括:
一是對符合投資管道條件的各類私募基金給予稅收穿透待遇,避免雙重征稅,建議根據新《證券投資基金法》第八條所確定的原則,明確各類私募基金如果符合將每年所得的絕大部分收益分配給投資者、僅從事被動性財務投資等條件,將不再作為納稅主體,僅在投資者環節核算應納稅所得並征稅;
二是切實防範各類避稅行為,由基金管理機構統一為個人履行代扣代繳義務,適用稅率參照偶然所得稅,按項目逐筆計算應繳納的稅額。這也許是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未來稅收監管制度的發展方向。
五、外資管理人管理契約型基金的探討
基金業協會原則上接受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外資管理人辦理基金管理人登記[4],但對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由於外資參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有不超過49%的限制,是否允許外商獨資或控股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進行登記從而獲得在境內管理人民幣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監管機關內部尚存在爭議。盡管香港恆生銀行在今年9月份已與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提交申請合資設立由恆生銀行控股(佔70%)的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但鑒於今年六七月份股災的發生和監管方對外國對沖基金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調查,外資控股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備案在近期內是否能開閘尚有很大的疑問。
但從長遠來看,允許外資以控股方式參與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業務並無太大的懸念,一旦監管開閘,則契約型私募基金可為外資基金管理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打開一條重要的新渠道。
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領域,雖然沒有對外資參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的直接限制,但如果外資參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直接投資,則需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就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而言,外資管理人或其關聯方需要成為私募基金的普通合夥人才能執行合夥事務、行使對該私募基金的最終管理控制權;就公司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言,外資管理人或其關聯方需要成為私募基金的股東之一,才能參與基金最高權力機構股東會的成員之一,從而行使對該私募基金的最終管理控制權。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果外資管理人無法找到純內資的關聯方,則須面臨國內對外資從事股權和證券投資的相關限制。
對於外資從事股權投資,過去主要通過依據在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前海等地區開放的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政策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制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5];而對於外資從事證券投資,主要渠道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滬港通,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不得將其資本金及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直接或間接用於證券投資[6],故實際上外資是無法在國內直接設立或投資於證券投資私募基金的。
對於契約型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不投資於其所管理的基金,而通過契約形式取得對私募基金的管理控制權,從而使得私募基金的投資人構成和資金來源保持純內資。雖然目前公開渠道尚未發現有外資基金管理人在管理純內資契約型基金的實踐,但這可能不失為外資管理人在中國境內從事股權投資管理業務的一條便捷之道。
但是,外資管理人所管理的內資契約型私募基金在進行對外投資時,仍會面臨外商投資的相關規制。如前所述,契約型私募基金無法以自己的名義在工商部門辦理登記,而需將外資管理人登記為基金所投資企業的出資人,而絕大多數監管部門對於企業性質的核查均以工商登記信息為准。
因此,外資管理人管理的契約型私募基金如投資於外商限制性或禁止性行業(例如從事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即俗稱的ICP證)或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業務的TMT公司),則該等被投資企業的股東名單中將出現外資管理人的名稱,從而會被認定為企業性質存在外資成分,進而導致被投資企業的業務經營乃至上市掛牌受到不利影響或限制。

閱讀全文

與契約型基金證券賬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
奧克股份電解液溶劑 瀏覽:573
國瀚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25
杠桿偶然性改變力的大小 瀏覽:50
開通騰訊理財通賬戶會同時基金賬戶 瀏覽:82
山西晉能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