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注資五大銀行銀行股票會漲嗎
央行注資5大銀行,對銀行股來講是利好,但是股票的上漲資金面只是一方面。但從中期來看,銀行股值得配置。
② 人民銀行和股市是什麼關系,人民銀行為什麼非要老百姓去買股票
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銀行的銀行,是貨幣政策制定單位。股市是資本市場。是貨幣政策發揮效力的地方,以及為央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的地方。
沒人非強迫別人買東西,包括股票,頂多是 鼓勵,引導。你可以對比,稅收,就懂什麼叫 非要老百姓 如何如何 了。
③ 中央銀行股票 中國
1.我國央行不發行股票,證券(包含股票基金債券)是證監會管理的,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發行上市和交易。2.我國央行不直接持有股票,央行的功能是控制發行貨幣,債券(國債為主)3。國債發行主體是國家機構,有財政部,鐵道部等。4央行負責國債的管理。
④ 中國四大銀行(建行,商行,交行,央行)近期股票走勢
央行沒有上市,三大銀行指的是只有工行,建行和中行,交行不算。
現在說說工行,建行和交行
工行和建行是銀行板塊中的老大老二,最大的優勢就是國家控股,國家作為其堅實的後盾,所以沒有必要擔心會出現退市的情況。而且自從9月19日起,匯金公司分批購買工行和建行的股票,增加國有控股比例。
工行:該股從6月份以來,持續走低,9月開始出現了破位下跌趨勢,到9.18日探底成功之後,受到消息面利好刺激,連續漲停反彈,隨後橫盤整理,在10.28回補了9.19跳空缺口之後完成了二次探底的過程,進入拉升階段。走勢上保持震盪上行,能量穩定,突破30日均線之後,後市面臨60日均線的壓力位,如果突破可以繼續看多,否則要注意回調的可能性。就目前情況看,突破60日均線可能性比較大。
建行:走勢基本和工行一直,該股從6月份以來,持續走低,9月開始出現了破位下跌趨勢,到9.18日探底成功之後,受到消息面利好刺激,連續漲停反彈,隨後橫盤整理,在10.28回補了9.19跳空缺口之後完成了二次探底的過程,進入拉升階段。走勢上保持震盪上行,能量穩定,該股周五收盤站上60日均線,後市焦點是能否站穩,如果站穩其上,可以持有繼續看多。後市壓力5.5元附近
交行:該股從6月到8月經過了一個小幅度反彈之後,進入了持續下跌趨勢。9.19受到利好刺激強勢反彈2個交易日之後,隨即進入了新的破位下跌趨勢,直到10.28日企穩。隨後今日了振盪反彈的格局,該股目前突破了30日均線,能量基本穩定,後市關鍵點位在60日均線壓力位,突破這看多,否則注意回調的風險
⑤ 為什麼昨天央行釋放流動性銀行股還跌了
一、流動性釋放,因而融資成本降低,因而無風險利率降低,因而證券價格上升,這是宏觀經濟學。
二、流動性釋放,因而可貸款資金增加,因而銀行持有超額准備金成本增加,利差減少,貝塔增加。銀行收益減少,未來可預見現金流量減少,因而股價下跌。這是投資學的證券分析。
三、我是逗比,估計對樓主幫助不大,因為樓主知道這些,就是裝傻,太謙虛了。
⑥ 銀行股票央行回購是什麼意思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該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
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投資者就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⑦ 中國人民銀行的股票是中國銀行嗎
不是,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機構,管印多少鈔票,黃金儲備之類的
中國銀行屬於第三產業,中國銀行股就是中國銀行發行上市的股票
⑧ 超級央行利好銀行股嗎
為什麼會說這個話題呢,因為馬上就要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了。在這個會上有可能會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監管作出調整。我們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天下大勢。把這句話用在資本市場上面也非常地恰當。
1997年也就是將近20年前,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這個會上確定了一個分業管理的原則。以前中國只有一個央行,從那個時候開始陸陸續續就有了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這三會原來都是副部級,後來陸陸續續升格成了正部級,也就到形成了現在「一行三會」這個格局。
碰到需要協調的事情時,國務院專門議定並由央行牽頭處理,因為都是正部級單位,互相之間的協調本身就是個問題。
這么多年過去了,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這種分業管理的模式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自然而言會碰到三個問題:
問題一
央行作為貨幣政策最主要的制定者跟執行者,貨幣政策對於宏觀經濟的調控有點力不從心。為什麼?因為現在影子銀行特別多,而影子銀行就涉及到三會的分管的范疇。換句話來講,央行貨幣政策對於宏觀的審慎監管其實是力不從心的。
問題二
監管不到位。最具體的就是2015年的股災,雖然股災造成的原因非常復雜,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處理過程中間,管理層對信息的掌握是非常非常糟糕的。我們都說是因為去杠桿的緣故,但是杠桿究竟加了多少誰也說不清楚,當然我們也就不清楚去杠桿的後果會有多麼地嚴重。我們粗略算了算,涉及到的杠桿資金有什麼呢?有融資融券,有配資,場外配資,P2P的資金,還有信託的資金,機構化理財產品的資金,甚至還有保險的萬能險的資金,也就是說這些資金來路非常的復雜。它們都歸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分業管理,誰也不掌握總的數字。這就是股災1.0 ,股災2.0, 股災3.0持續發生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問題三
現在市場的主體已經是混業經營的一個狀態。中國開始出現不少的金融控股公司,像平安集團、光大集團就是典型。現在還包括中信,實際上它也有銀行,有券商,有信託,也有保險,它實際上也是一個混業經營的狀態。市場是一個混業經營的狀態,但是監管又是分業經營的一個監管,所以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
如果要解決以上這些矛盾和問題,要適應混業經營的狀況,就要對現在的監管格局作出一個調整,調整思路有兩類:
一種思路是成立一個金融國資委,把保險、信託、銀行、券商都歸在一起管理,這是對它們的行為進行管理;
另外一種思路就是央行在執行貨幣政策的同時,對宏觀審慎監管負起總的責任來。
極大可能的一種思路是選擇央行結合宏觀審慎的職能,也就是說超級央行這種模式。目前英國金融管理局就這種模式。
我為什麼說很大的可能性呢,因為前段時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司司長專門有相應的論文在闡述。當然不是說央行的貨幣政策司司長寫的文章一定是站在央行的角度,但是我們從這個脈絡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很大的傾向就是英國的這種模式。所以最近媒體的報道不是空穴來風。
可能的框架就是把央行升級為副國級,在這個央行裡面設兩個部門,一個部門就是金融管理局,主要就是針對一行三會,就是原來三會的那個框架;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宏觀審慎管理局,也就管政策的。這樣一來,三會很有可能理論上會被降格又變成副部級。
中國官場級別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我覺得如果不涉及到降級,這個方案推進可能會更方便一點。如果真的涉及到級別的一個調整,那麼阻力可能會更大一點。
當然也有一種辦法就是部門的級別調整,但現在行政長官的級別不動,該是正部還是正部,以正部的級別出任副部級單位的主席或者部長,這個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於這種調整之後的框架管不管用那隻有等市場來檢驗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後面能夠避免這種金融危機的發生,甚至股災的發生,就說明這種監管調整是管用的;如果又發生了股災,那麼至少從股市的層面上來講,這種監管調整沒有用。
⑨ 中國人民銀行股票價格
、「中國人民銀行」 是個政府的銀行管理機構,沒有發行股票,所以也就沒有價格 2、「中國人民銀行」 管理的下屬的主要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等,號稱四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