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財產品 保險公司承保
樓上說的挺對的啊,確實做保險肯定更專業,不過保險公司跟理財公司一起合作承保理財產品,那應該更安全啊,因為出了問題直接就可以用保險公司承保了,這不就降低了風險了嗎,很棒棒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銀行的理財產品和保險公司的一回事嗎如何購買
現在銀行和保險在很多領域都開始互通了。銀行又賣保險的,保險公司也有賣類似銀行的理財產品,但各有其主打成分。我是學金融的碩士,我可以告訴你,「理財型的保險」碰都不要碰,純保障型的,根據各人需求可以購買一些。拿2011年說,銀行1年期利率3.5 3年期5 5年期5.5。而理財型保險給的年利率在3.5—4 之間,並且它是一存就得存10年 20年 甚至更久,錢根本不能取出來。
③ 那個保險公司有比較好養老、保障、理財產品
你可以在網上查「理財4大賬戶」了解如何存款,買保險,等。
在哪個保險公司買需要你自己判斷,任何人購買保險都建議先購買健康險,一般情況都是20萬保額的重疾,加10萬的意外,再根據自己情況購買什麼檔次的醫療。理財方面的保險其實就可以作為養老保障,但是只要是理財險,收益都是不確定的,別聽保險銷售人員說他們的產品能保障百分之多少的收益,因為收益、分紅都是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的。購買理財型的保險要看看該公司的股東都是些什麼公司,該保險公司投資的項目都是什麼,如果是國有項目那就最好。
個人向你推薦太平人壽,是家國有公司。買保險不能迷信公司名氣,平安名氣夠大吧,09年投資富通國際,虧損了100多個億,你能保證他能給你分紅么?
④ 現在保險公司為什麼不主幹保險而幹上保險理財了,好多理財產品是理財為主保險為輔,這是為什麼呢
保險產品:主要分保障型和理財型
保障型有養老,醫療,重疾等等,由於這些險種的給付特點(重疾如果給付費用相當高,養老則是長期給付,醫療則發生比例較高,特別是領取重疾自己是領不上滿期金的,養老要到你60-75歲,而且如果領的早錢就少) 而且繳費周期較長一般都是10-20年交,在我們這個比較急功近利的社會,好的人並不懂保險,一看保障型:1.繳費周期長 2. 領取等待時間久,要等幾十年 3. 領取的時候收益不高,因為是保障不是投資啊 所以對客戶沒有多少吸引力
那麼理財分紅型就不一樣了: 基本的是分紅險,有躉交的有3年的5年的,繳費期比較短,保險期也短,一般5年就滿期了,分紅收益上可以有水分,容易忽悠客戶,能領多少多少錢,客戶看收益比較高就比較容易接受,但是保險責任比較簡單,一般就是客戶死亡了有點保險的成分在裡面
最最重要的一點我最後要說: 「上量因素」,就是保費份額, 保障型保險肯定買的份數不多,一般人保費也就幾千塊了,長期繳費,叫細水慢留,但是由於是保障型的每年拿出來的保險責任給付准備金比例就比較大了,那這樣保險公司如何才能有足夠資金運轉,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才有運作空間嘛,也不能體現市場佔有份額,我說我今年保費收入多少多少億,靠保障型保險是沒法實現的,
那就上理財產品了,特點是:上量特別快,面子好看,保費快進快出,循環快,理財產品的保費規模一般是單件2萬-5萬,一批10萬-20萬,個別上百萬。。。。,就純保費來說,你做保障100件不如這10件理財產品,當然必須要指出:保險產品的利潤短期性和保障型是比較高的,銷售理財產品的利潤有可能是負的!!,但是為什麼還要大上理財產品,這是一個政策問題,要規模啊,要地位啊,要市場份額啊,形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上層導向問題在加上客戶對保險功能的忽視對收益的偏重
⑤ 保險公司靠譜嗎(太平),裡面的理財產品買了有保障嗎
要看是哪一款。把錢放進保險公司肯定不會跑路或者倒閉但是能不能保值增值就要看具體產品了。
⑥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公司理財保險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主要是看風險的大小不同。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理財型的保險⑦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的區別如下:
1、服務對象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主要適用於個人和家庭的日常消費支付與轉賬。客戶可以通過個人網上銀行服務,完成實時查詢、轉賬、網上支付和匯款功能。個人網上銀行服務的出現,標志著銀行的業務觸角直接伸展到個人客戶的家庭PC桌面上.方便使用,真正體現了家庭銀行的風采。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針對企業與政府部門等企事業客戶。企事業組織可以通過企業網上銀行服務實時了解企業財務運作情況,及時在組織內部調配資金,輕松處理大批量的網上支付和工資發放業務,並可處理信用證相關業務。
2、處理方法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應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每月終了,企業應將成本費用和稅金類科目的月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將收入類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
然後再計算「本年利潤」科目的本期借貸方發生額之差。貸方余額則為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利潤,借方余額則為企業發生的虧損總額。
而銀行理財產品認為,所得稅會計的首要目的應是確認並計量由於會計和稅法差異給企業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帶來的影響,將所得稅核算影響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債務法從收入費用觀出發,認為首先應考慮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確認,
從收入和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的收益。
3、包括的范圍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銀行理財產品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4、計算方法不同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銀行理財產品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理財保險
網路-銀行理財產品
⑧ 理財產品和保險公司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現在保險公司的背後資金都非常雄厚。有保監會還有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所以不用擔心保險公司是不會倒閉的,法律上不允許保險公司倒閉。保險公司是不能主動申請破產的。只能被收購或重組。兒財險公司就算破產也有其他公司接盤。所以這些都是有保障的。只需要注意在購買產品時讀懂條款。銀行理財收益低資金安全。銀行保險理財優勢就更多了:本金安全收益高支取靈活。復利遞增。重點是你的需求要和理財經理說明,也要相信理財經理。因為他是專業的,知道那個理財產品更適合你
⑨ 在銀行買的保險理財產品有保險保障嗎
在銀行買的理財保險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但保險就是理財型的保險,不是保障型的保險產品!銀行買的保險是保險公司通過銀行的渠道,獲得銀行客戶,資源共享,來讓銀行的客戶買理財型的保險!很多保險公司的股東,都有銀行的背景,所以在銀行買理財型保險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但買到的保險只能是理財產品,生病住院則不能報銷和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