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怎麼操作的
理財產品很簡單啊,有錢買了就行了
操作的話是銀行的事情了,賠賺是自己的。手續費給人。
B. 請問銀行的理財產品怎麼操作呢
暫無法根據您的描述判斷具體情況,若是招行一卡通個人理財,建議您詳詢客服熱線。
C. 網上買理財產品,怎麼操作
自從余額寶、支付寶等各種「寶寶」出現以後,銀行理財產品好像地位就稍微低了一些。但就總量和穩定性來說,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不錯的。本例以平安銀行為例,給大家介紹在網上怎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工具/原料
閑置資金
網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過程:
1
首先,網路搜索「平安銀行」,並點擊第一個官方鏈接進入銀行主頁。
2
在銀行主頁上點擊【銀行產品】-【理財超市】鏈接。
3
選擇【個人網上銀行】登錄。
4
如果設置了手機動態密碼,在登錄時則需要輸入。
5
登錄完成後,點擊【理財產品】鏈接。
6
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點擊【購買】按鈕。
7
閱讀風險揭示書,並點擊【繼續】按鈕。
8
輸入購買金額,並點擊【繼續】按鈕。
9
下一步,根據提示輸入密碼並確定就可以完成理財產品的購買了。
摘自網路經驗,僅供參考。
D. 銀行理財轉讓怎麼操作
1、小編選擇浙商銀行體驗了操作過程。通過手機銀行,希財君買了一款理財產品。根據轉讓規則,這款產品離到期日7天之前,都是可以通過網銀、手機銀行或者直銷銀行發起轉讓的。
2、轉讓方式可以選擇三種,一口價模式、競價模式和協議模式。一口價就是轉讓人設置確定價格發起轉讓,受讓人先到先得;競價模式就是讓受讓人出價,出價最高的可以成交;協議模式就是指定一個受讓人,以確定價格發起轉讓,受讓人以約定口令的形式,來購買轉讓產品。
3、小編選擇了一口價模式,在手機銀行點擊「轉讓」後,平台給出了一個理財產品參考價值,定價可以在本金和這個參考價值之間選。隨後希財君設置了交易密碼,點擊「提交」後就發起了轉讓申請。
4、發起轉讓後,希財君的理財產品進入了該行的轉讓專區。下一步就是等人看上了這款轉讓產品並購買,你就能拿回買理財產品的資金。
以上就是銀行理財轉讓操作方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銀行理財轉讓怎麼操作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E. 銀行理財產品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時間是怎樣操作的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渠道主要有兩種:
1、去銀行櫃台買
2、通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買。
個人理財是5萬起,30萬以上增加1%收益,通常時間是50-90天,收益在4.6-5.4%之間的都可以統認為是保本穩健性的,銀行在每季度有攬儲要求,季度末的理財收益能達到6%。
F. 銀行的理財產品如何有風險嗎怎麼操作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短期投資產品,投資不同產品,風險也不一樣,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一般都能達到預期收益率。購買的話,本人持身份證和銀行卡/折到銀行櫃台簽約,查詢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即可購買,一般五萬起購買。也可辦理網銀渠道,通過網上銀行購買。
G. 怎麼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具體步驟是什麼都需要哪些東西。
一、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需要投資者本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到銀行櫃台辦理,非首次購買可以通過網上銀行來辦理。
二、具體購買步驟如下:
1、風險測試:首先填寫投資者一份個人風險測試問卷。投資者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情況照問題認真填寫。提示:不要讓銀行客戶經理代為填寫或者為了達到購買某款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而輕易修改分線測試內容。
2、擇風險等級匹配的理財產品。問卷填寫完畢,核算出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分值以及對應的風險等級。請根據您的風險等級來選擇相匹配的理財產品。(一般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註明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比如低風險,中風險或者用星級來表示風險)。
3、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第一部分是風險提示。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風險提示會出現在最明顯的位置,一般為產品說明書首頁上方。會揭示產品的風險。在風險揭示中,要重點關注理財產品到期後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夠保證。以及保證的比例或金額
第二部分是產品概述:在產品概述中會包括產品的名稱、編碼、產品風險等級描述、產品投資期限、投資及收益幣種、產品類型、認購募集期、產品規模、投資方向、產品起息日、到期日、到期兌付日、購買起點金額、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收益支付頻率、收益計算方法、提前終止說明、理財產品展期(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延長)的說明、產品到期最好情況、最差情況、備注(包括一些名詞解釋等)
4、在仔細衡量後決定是否購買理財產品,在客戶經理的幫助下填寫理財產品購買確認書,投資者本人需親筆抄寫風險確認書。
(7)銀行理財產品怎樣操作擴展閱讀
根據幣種不同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兩大類。
1.人民幣理財產品
銀行人民幣理財是指銀行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的投資收益為保障,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收益率高、安全性強是人民幣理財的主要特點。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
(1)傳統型產品主要有基金、債券、金融證券等,此類產品風險低,收益確定,一般收益在3%左右。
(2)人民幣結構性存款該類產品與匯率掛鉤,與外幣同類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多少差異,風險略高於傳統型產品。人民幣理財產品更像是「定期儲蓄」的替代品。例如: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深紅3號」以高息和貨幣策略吸引投資人眼光,這一款產品投資期限一年,分為人民幣、澳元、歐元三種貨幣投資選擇,產品收益率與「一籃子貨幣」(巴西、丹麥、挪威、土耳其)對美元的匯率表現掛鉤。如果在投資到期時,「一籃子貨幣」表現不低於期初水平,即使只是持平,人民幣產品就可獲得不少於10%的收益。
2.外幣理財產品
2008年,股票市場大幅波動,「保本增值」已逐漸成為理財新風向。在此背景下,各大銀行紛紛推出外幣理財產品迴避短期股票市場風險。
從銀行外幣理財產品來看,「多國貨幣」、「高息」、「短期」成為最熱門的宣傳詞彙。
(1)光大銀行2008年3月17日推出高收益外幣理財A計劃產品,其中美元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7.2%;港幣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6.5%;美元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相比於銀行存款收益很誘人。
(2)荷蘭銀行曾推出「多元貨幣指數」掛鉤結構性存款和「一籃子強勢貨幣」掛鉤結構性存款兩款理財新品。「多元貨幣指數」掛鉤結構性存款,通過跟蹤全球包括澳大利亞、巴西等八個國家的貨幣表現,分享超額回報。
(3)招商銀行推出的「金葵花」安心回報之「匯贏3號」港幣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高達5.0%。
(4)光大銀行保本保收益的T計劃理財產品推出以來一直受到市場追捧,已推出的產品期限從八天、一個月、兩個月到四個月不等,預期年收益率分別達到3.3%、5.1%、5.4%和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