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05年以前為什麼不讓商業銀行銷售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之所以不之前不發放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是因為擔心一些商業銀行有可能將這類產品轉化為准儲蓄存款產品,變成高息攬儲和規模擴張的一種工具,一方面變相突破國家利率管制,另一方面進行不公平競爭。
⑵ 銀保監會廢止修改了哪些規章
2018年8月27日報道,近日發布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了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專家和外資金融人士認為,此舉為外資投資入股中資銀行提供了穩定的政策預期,為內外資創造了統一、公平、透明的規則體系,外資機構在華銀行業務料迎「新機」。
據了解,外資在華銀行業務布局中,銀行資管業務市場最受看重。有機構預計,中國資產管理規模在2019年會成為全球第二大。在全球十大資產管理機構中,以銀行作為主體或者以銀行為母公司的機構有5家。因此,外資在華銀行資管業務的布局正全力加速。
實際上,龐大的中國金融消費市場正成為不少外資金融機構的強勁增長點。數據顯示,上半年,渣打集團在中國內地的稅前基本盈利同比增長62.8%;恆生銀行上半年在中國內地實現稅前盈利2.59億元,同比增長266.7%。
⑶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
2011年第5號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已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09次主席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劉明康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
⑷ 國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有哪些
國法庄嚴國法尊嚴
央行,是有基準利率規定公布和公示的。
在,人民銀行,作為央行和發鈔行,退出商業市場之後,我國的各種銀行的運營,都要在所有公眾遵紀守法的知道的前提里,第一自保。
⑸ 中國人民銀行〔2008〕第5號公告廢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之後有無關於中間業務的新規出台
中間業務和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要素無關,不會影響銀行的資本(更不會影響一級資本了),不會另銀行破產,沒有信用風險,對於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微乎其微由銀行自己把控足夠了也無需監管,唯一能讓銀行亂搞的中間業務收費問題也被「七不準」「四公開」打掉了。
所以,沒有必要對中間業務進行立法定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