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陳志武推薦的投資理財書

陳志武推薦的投資理財書

發布時間:2021-10-06 23:11:12

⑴ 推薦金融有關的書籍

  1. 黃老的《金融學》又叫《貨幣銀行學》,是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都要學的對於金融總體介紹的書籍,幾乎涉及金融學的各個方面,適合作為對於金融學有什麼的了解。
    2.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經典中的經典,通俗易懂說的都是最基礎的理論,來自身邊讀完可以讓人有種對於生活重新認識的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3.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位有中西方閱歷的耶魯的中國教授,該書以經濟學的視角可謂深入淺出的說出了許多中國的國情、故事,讀完同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上3本都是比較適合基礎不深的人看的書籍,但卻不是因為其的淺顯而是因為它們的深入淺出、因為作者的功底,讓讀者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細細品味書中所講,使讀者能輕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金融原理。話語不學術、不教條、親切卻字字珠璣,從提問看樓主應該並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初涉金融,因此覺得會對你有用,希望喜歡。。。

⑵ 推薦幾本財經類的書籍。

你說的這兩本書,我不好說他們不經典
但是要把他們放在「財經」的旗下我覺得有點點不是很恰當
當然我也是相信事物之間的相同和變通
這種在宏觀上和經濟掛鉤的,我個人將它歸入,人生哲理部分
財經是個相當寬廣的范圍哦
就其中的
金融一項就已經相當的龐大了
大眾讀物
比如市面上
機械工業出版社的
財經類
書籍
就很齊全的
像《挑戰華爾街》這樣的,封面是黑色的,就有幾十本,而且是屬於大眾讀物
當然不是說這樣看是簡單的書,就不高深啊,大師們寫的東西,是可以反復汲取知識的
至於那些什麼,怎麼看k線,抓漲停的,我就不提了,屬於口水級別的,呵呵
入門級
入門的可以看下,經濟學專業的本科教材,像什麼《經濟學原理》,《微宏觀經濟學》等等。太多了。。其實當前的經濟專業的考研書目,是很好的參考。可惜被披上了考試的袈裟,少了很多的風采。。。
中高級
機械工業出版社下屬的華章圖書公司,主要出版一些經管計算機精品書籍。包括原版的,我個人幾乎全部收入囊中。呵呵
還有北大,人大,清華等出版的一些原版書籍,也是很經典的。
這些基本上是一些中高級的經濟學專著,值得一看。
自己到書店,或者到綜合性大學的舊書店(或許是個省錢的竅門兒喲,呵呵),隨便一搜索,很多的
一說就說起勁兒了,呵呵
不了解你的情況,說的多了點,自己結合實際,去挑選吧

⑶ 推薦幾本金融學方面的暢銷書

作者:老王理財經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060672/answer/5276022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2、《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3、《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閑游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雇、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
4、《日本蠟燭圖技術》 豆瓣評分:9.0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是一項傑出的探索、研究、翻譯成就……他不僅全面周詳、內容豐富,而且文筆流暢、引人入勝。史蒂夫的工作幹得實在漂亮,他將日本的蠟燭圖技術與傳統的西方技術工具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並且用大量的優秀圖例把這個概念清晰地作了說明……我敢擔保,《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將成為有關內容的標准教材。
5、《大而不倒》 豆瓣評分:8.4
《大而不倒》是數十年來最扣人心弦的金融紀實巨著之一。在本書中,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以及本世紀最受尊崇的金融記者之一的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用極其詳盡的、具有權威性的第一手資料為讀者講述了這場將世界逼向崩潰邊緣的經濟危機。
憑借著與金融危機中重要人物的接觸,索爾金再現了這些動盪日子的戲劇性和混亂性,揭露了從未曝光的細節以及詳盡地描述了這些金融界和政界最有權勢的,貪婪且恐懼、損人利己的人,如何決定了世界經濟的命運。
6、《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0
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顧問本傑明·格雷厄姆給予世界的知識和靈感,教你如何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在本書里所提出的「價值投資」這一理念,使許多投資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進而教導他們發展長遠的戰略。自1949年初次出版以來,這本書就一直是股票市場的《聖經》。
7、《行動的勇氣》 豆瓣評分:8.8
美聯儲及美國財政部的同事們,與兩任美國總統一起,頂住了來自難以取悅的國會以及被華爾街所激怒的群眾的批評與壓力,成功地使美國國內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穩定了下來。憑借著創造力和決斷力,他們阻止了一場規模大到難以想像的經濟崩潰的出現,並接著制定出非常規的項目以幫助美國經濟復興,同時也希望這些項目能成為他國學習的模範。
《行動的勇氣》一書詳盡地介紹了白宮的決策過程,對這場危機里的重要參與者的刻畫也入木三分,它詳述並解釋了這場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並從局內人的角度闡述了政府的政策回應。
8、《漫步華爾街》 豆瓣評分:8.4
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地讀者更加渴望利用伯頓·G·馬爾基爾這本書指導他們進行投資——既撫慰人心又極富權威,干貨滿滿又是暢銷書排行榜常青樹。
該書被認為是建立投資組合時要購買學習的第一本書,目前銷量已達150萬冊。除了談及各種投資機會外,還包括了對經濟大蕭條和全球信貸危機的探討,以及對新興市場長期潛力的進一步關注。
該書除了其經典的生命周期投資指南,新增的部分則教會讀者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衍生工具。

最後,讀書只是一方面,也要接觸一些金融的圈子,比如關注雪球這種產出優質內容的公眾號,以及「今融道」這種專門做金融圈社交的APP,打開自己在金融圈的圈子。

⑷ 誰能推薦一些比較適合大眾閱讀的財經類書籍

陳志武的《24堂財富課》
《看不懂的中國經濟》
《富爸爸,窮爸爸》
《誰動了我的乳酪》
要是對股票投資感興趣的,還可以看看巴菲特自傳

⑸ 誰能給我推薦幾本中國人寫的好的經濟類書籍(偏向金融、理財),別只介紹郎咸平,吳敬璉等人啊。

陳志武 金融的邏輯 寫的比較基礎 至於後面那個問題 是的 中國人在所有思想的領域都沒有牛人 只有那些具體操作方面的東西 比如股票 房地產 或者是 營銷什麼的還有不少 中國人寫的書我也讀了不少 基本上讀了跟沒讀一樣 因為中國人看的比較膚淺 比如郎教授也是比較膚淺 我高中對他的書就沒什麼興趣了 我是說任何一門學科

⑹ 有什麼理財投資類的好書推薦

你好!
個人理財推薦
隔壁的百萬富翁作者:Stanley 和 Danko
作者調查和采訪了很多百萬富翁,試圖找到他們之間的普遍聯系。他們發現百萬富翁們過著低於自己收入的生活。他們做預算。也讓成年後的孩子自己做預算。這本書介紹了幾個關鍵性的概念,包括財富積累度。某種程度上來看比較枯燥,至少語音版如此。這是少數幾本囊括了財富等式兩端——開源和節流——的書籍。
要錢還是要生活作者:Dominguez 和 Robin
一本經典著作,同時也是簡化生活運動的基礎讀本之一。作者以文學化的口吻調侃了「時間即金錢」的概念。他們鼓勵讀者以追求經濟獨立為目的整理出事務優先順序、裁減支出,以及尋找工作以外的收入。帶了一些Y世代的感覺(原句A little New Age-y in spots)。是一本不錯的書。
有錢的理發師作者 David Chilton
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提供了很多優秀而具有普遍性的個人理財建議。幾個朋友每月在理發店會面一次,書的同名主角會跟大家分享關於儲蓄、投資、購房等等的至理名言;這些忠告都很棒,背後通常都有著活生生的例子。寫作本書的談話口吻也許正迎合了那些對個人理財倒胃口的讀者。
巴比倫首富作者:George Clason
Clason將個人理財智慧融入寓言之中。這些金子般的智慧原本是19世紀20年代時在銀行或保險公司分發的小冊子里。而其中流傳最廣的已經編訂出版。本書是個人理財書籍中的老前輩了(Benjamin Franklin是老老前輩),而且你能從中發現很多現在仍然流傳的警句——「先要自己付帳」,「為了將來而投資」,「要意識到復利的魔力」。
投資篇
這部分的書專門針對投資方面。我手頭保存的這四本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它們不那麼理論化,卻是這個主題不錯的入門教材。
自動成為百萬富翁作者:David Bach
David Bach除了拿鐵效應(the latté factor,指各種不必要的開銷)之外,還提出了很多理論。他所推薦的整套系統很優秀。如果你一直打算開設一個個人退休帳戶但遲遲沒有去做,那麼就看看這本書吧。他會告訴你怎麼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地開設一個。
你讀過的唯一一部投資指南作者:Andrew Tobias
Andrew Tobias是一名有趣的寫者。在描述共有財產、債券、以及國債的同時,他詼諧會話式的文風會一直吸引著你。書中有一章講述如何掌控意外之財(如樂透中彩、遺產繼承)。這本書是投資方面的優秀入門。
妖怪投資指南作者:Larimore, Lindauer, LeBoeuf
你想得到專業的投資建議嗎?這可難不倒這本書。Vanugard的創始人John Bogle的信徒喜歡緩慢而穩定的投資,比如指數共同基金。他們篩選了數十年經驗教給我們多種經營、通貨膨脹以及資產配置的知識。這本書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枯燥。高度推薦。
此外,還有一些適合女性、理財入門階段閱讀的書籍,更加細膩、淺顯易懂,可以作為床頭或口袋讀物,時刻為理財知識充電。
《小狗錢錢》作者:【德】博多•費舍爾譯者:王鍾欣/余茜
一本兒童童話讀物,卻是再好不過的一本理財啟蒙讀物。一隻叫錢錢的小狗會告訴你,如何支配你的財物,如何讓自己變得富有,這是一本方法類的圖書,更是一本心靈書籍,它會告訴你金錢的秘密,會鼓勵你去全力以赴的去獲得更多的財富。你寫出想成為有錢人的10個理由了嗎?你准備好為自己的夢想儲蓄罐添磚加瓦了嗎?
《不會存錢的女孩,等著瞧!》作者:【日】池田曉子譯者:林佩儀
怎麼才能變得富有?答案是:開源節流。「開源」的意思當然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是當我們個人難以決定自己的收入的時候,「節流」就變得特別重要。同樣是剛剛工作兩年的職場新人,有些人可以讓賬戶里的數字越來越多,有些人卻每月忙著還信用卡。「節流」不是讓你變成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而是把每筆錢都花在刀刃上,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應急也可以留著去旅行。小小的一本漫畫書,歡樂中就告訴了你如何存錢的細枝末節,不如好好學習一下吧!
《富爸爸女人一定要有錢》作者:【美】金•清崎譯者:靈思泉,朱建英
女人一定要有錢,而且一定要有自己賺來的錢!金•清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利用女人的天賦盡快走上財務自由之路,越早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要相信,總有一天你不用再每天出現在辦公室,不用再聽老闆呼來喝去;總有一天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兒,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當然,你也必須相信,男人能做到的女人同樣能做到!
《我最想要的理財書》作者:李南
女人更懂女人,由中國財經第一女主播教你如何認識那些理財產品。關於儲蓄、信用卡、基金、股票、房產、黃金,種類繁多的投資產品是不是讓你理不出頭緒呢?不要緊,不論你的收入是多是少,合理的分配你的錢財,一樣能讓你變成小富婆。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理財觀念,那可真的要好好檢討自己啦!
《24堂財富課》作者:陳志武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陳志武與12歲的女兒談好經濟學中的諸多概念。一場關於「商業模式」的大討論就在父女之間展開了,我們該如何掙錢,如何投資,如何獲得商業機會……24堂淺顯易懂的經濟學課程,幫你打開另一條賺錢之路。

⑺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的書

樓上的書似乎有點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時間全部看完更別說細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薦幾部經典一點的時候細細品讀的,因為不知道 「沒什麼qishi」 基礎如何、年紀幾何就推薦幾本適合入門者的、有利於建立對於金融的總體感覺和構建腦海中對於經濟金融泛商類宏觀印象的吧:
1.黃老的《金融學》又叫《貨幣銀行學》,是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都要學的對於金融總體介紹的書籍,幾乎涉及金融學的各個方面,適合作為對於金融學有什麼的了解。
2.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經典中的經典,通俗易懂說的都是最基礎的理論,來自身邊讀完可以讓人有種對於生活重新認識的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3.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位有中西方閱歷的耶魯的中國教授,該書以經濟學的視角可謂深入淺出的說出了許多中國的國情、故事,讀完同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上3本都是比較適合基礎不深的人看的書籍,但卻不是因為其的淺顯而是因為它們的深入淺出、因為作者的功底,讓讀者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細細品味書中所講,使讀者能輕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金融原理。話語不學術、不教條、親切卻字字珠璣,從提問看樓主應該並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初涉金融,因此覺得會對你有用,希望喜歡。。。

⑻ 《陳志武金融投資課》這本書在哪裡有賣的

最近讀到一本較為有意思的書,書名《陳志武進入投資課》。這本書實質上講的是金融史的發展,同時附帶講解了不少金融常識。作為經濟學科班出身,對其中的金融名字倒是很熟悉,不過此前確實沒有去認真想過這些金融工具是如何發展及衍生的,讀完全書,對此的理解的確有所加深。

從《陳志武進入投資課》的收獲當然也不僅限於我提到的兩點,但凡想要了解金融是什麼,以及金融工具是如何發展的,那都可以嘗試讀讀這本書。

同時,希望大家不僅要能活在當下,也要能為更長遠的未來進行布局。

⑼ 推薦幾本金融經濟入門書籍!

樓上的書似乎有點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時間全部看完更別說細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薦幾部經典一點的時候細細品讀的,因為不知道 「沒什麼qishi」 基礎如何、年紀幾何就推薦幾本適合入門者的、有利於建立對於金融的總體感覺和構建腦海中對於經濟金融泛商類宏觀印象的吧: 1.黃老的《金融學》又叫《貨幣銀行學》,是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都要學的對於金融總體介紹的書籍,幾乎涉及金融學的各個方面,適合作為對於金融學有什麼的了解。 2.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經典中的經典,通俗易懂說的都是最基礎的理論,來自身邊讀完可以讓人有種對於生活重新認識的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3.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位有中西方閱歷的耶魯的中國教授,該書以經濟學的視角可謂深入淺出的說出了許多中國的國情、故事,讀完同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以上3本都是比較適合基礎不深的人看的書籍,但卻不是因為其的淺顯而是因為它們的深入淺出、因為作者的功底,讓讀者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細細品味書中所講,使讀者能輕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金融原理。話語不學術、不教條、親切卻字字珠璣,從提問看樓主應該並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初涉金融,因此覺得會對你有用,希望喜歡。。。

⑽ 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讀後感

[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讀後感]

我學的是經濟學流通系統的專業,對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等都學過一些皮毛,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讀後感。因此,讀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這本書,並不是覺得困難。

這本書也是2010年銷售榜上100位以內的暢銷書,看過之後,推薦大家看看,是本能改變世界觀的好書。

讀完這本書是在2010年年中左右,近日又把這本書借給了別人——好書要大家分享,呵呵。

簡單的總結一下陳志武《金融的邏輯》的讀後感: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空間的價值交換。在古代社會,因為交通、生產的不發達,金融的發展沒有社會土壤,但這並不意味著金融的不存在。

世界各地的人都會把家作為基本單位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發展。金融的產生與發展基礎是契約架構與個人權力的保障,因為價值的跨空間、時間交換是以信用為基礎的,因此需要相應的制度去確保交換的公平性。
家族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其實就是一種規避未來風險的隱形投資,而血緣關系就是人格化了的契約架構。典型例子就是「養子防老」,父母擔心老無所養,在年輕時會把大量時間、金錢投在孩子身上,以期待老有所養,這其實就是一種人格化了的金融投資。「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從金融學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釋。

如上所說,以血緣關系為依託的家隱性來說是為了規避未來風險,是經濟交易的初期形式。父母養孩子的目的是防老無所養,因此,小時候孩子必須對父母服從,要不長大還了得。

這種情況就削弱了家的另一種功能---情感交流,孩子的個性受到嚴重壓制,整個社會缺失創新氣氛。儒家的長幼有序,三綱五常從道德上給與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麼不僅家庭內部,社會方面也會給與不孝子女以巨大壓力。

這樣,家文化帶有很重的責任與義務感,極大地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壓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所以就要找另一種方式去規避家庭風險,那就是現代金融。

經濟獨立是個人自由的基礎。

如果老年人也能經濟獨立,那麼他們將不會對孩子的行為過分干預,退休基金、養老保險等為規避未來風險提供了充分的選擇,老人參與這些金融活動就會在年老時享受金融投資帶來的回報。上面的描述只是從家的角度分析金融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那麼對於社會而言其存在性以及發展的必要就不言而喻。

金融初期主要形式是銀行以及保險。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是其發展的搖籃。

這些國家為了拓展其海外貿易,維護海上霸權地位,大力發展銀行以及保險業務,後來為了維持戰爭需要,又大量發行國家債券,從而為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英國是最早發行股票的國家,但由於缺乏相關監督契約制度,發生南海股市大泡沫,英國決定限制股票發展,從而逐漸在競爭中失去金融霸主地位而被美國取代,讀後感《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讀後感》。證券,保險,基金,債券,說到底,就是為了優化資金的配置,將未來收入流現金化,也即資本化。


人們一般在青壯年時期消費需求最大,但此時的錢也最緊張,而到老年時最不需要花錢卻最不缺錢,為此利用金融,他們可以通過借貸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來滿足消費的需求。
這樣做的好處:

1、優化資金的配置,使資金能按需分配,避免出現沒錢時消費需求最大而有錢時消費需求弱的現象;
2、減輕一次購買時的壓力,提前享受生活;
3、促進社會消費,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因此美國式的消費模式是一種合理理財與投資的模式,是先進的。

那麼,為什麼美國還會成為經濟危機的源頭呢?這是否說明美國式消費的終結?
答案是:不是。
美國的金融危機的確來源於這種借貸消費,但不是模式本身所帶來的。

舉美國住房按揭貸款為例:A想買一套房,但他付不起全額資金,於是他向銀行借貸,以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買下這套房。假設還款期限為30年,那麼銀行就只能在30年後才能連本帶息收回所有錢,這就存在流動性風險,如果銀行中間需要錢或者30年後收不回來這筆錢怎麼辦?這勢必影響銀行的借貸,影響金融的發展。

伴隨這個問題的產生就有了聯邦住房按揭貸款協會(FM),他的作用是專門買那些銀行想轉手的按揭貸款(現金支付),於是死錢又變活錢了。銀行承擔的風險小了,貸款量也多了。

接下來的挑戰是FM的錢也不是無限的,於是70年成立了GM,專門將從美國買來的各種住房按揭到款打成包,然後將貸款包分成股份,以可交易證券的形式向資本市場投資者出售,即按揭貸款證券。這樣就將風險分擔到社會中,同時使活錢的來源無限變大,但同時借貸者與資金提供者的距離越來越長,交易鏈長了,風險就大了,中間夾雜著很多的代理商、代理機構,他們很多隻負責收取中介費而不管其他的,一環壞了,那麼全環就可能出問題。從而引發次貸危機,又因為房貸已經同眾多金融產品及其衍生物密切相關所以導致金融危機也就不足為怪了。每次發生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會暫時性地接管大公司,也即救市。

通過政府自掏腰包替這些公司承擔損失,金融危機過後又會以某種緩和方式進行私有化。每次危機都促使保障金融的體系制度發生一些變化,使之更適應金融的發展,所以美國式的消費模式不會改變。


而中國的金融洋務運動之所以步履維艱就在於相應契約執行機制,權利保障機制的缺失與不健全。
其中以證券市場的發展最為艱難。

初期上證的建立就是為了給國有企業融資,現今雖說民營企業上市的數量也在增加,但在規模上遠不如國有企業。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讓當地國企上市就虛報利潤,欺騙大眾,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相應也缺失責任感,反正損失的也是國家的,他們所承擔的責任有限,因此虛假信息充斥著股票市場,炒股有時還不如賭博。


與證券相關的法律的發展也是步履維艱,很多上市公司是國有的,如果讓違法上市公司賠償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股民來自全國各個地方,如果收到虛假信息的損害那麼可能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提起訴訟,各個法院不好判決,若判決不一樣有失法律的威嚴,因此中國對證券訴訟是有嚴格規定的,且不受理集體訴訟。
但證券訴訟又具有兩大特徵:
1、股民的損失計算快捷清晰,
2、受害人利益相關性強,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法律發展;
因此證券民事訴訟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較快的,至少比與消費品相關的法律發展快。

另外作者還主張放開並鼓勵民間借貸的發展,他認為金融越發達,利息就越低。

再列舉一些陳志武的經典語句:

1、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是一個有財富但沒有資本的社會;

2、
千萬不要因為美國的金融創新帶來的問題,就認為我們不放開金融創新的做法是對的。中國必須學會游泳,即使要交學費,也應該去學;

3、 只要股市還不對民營企業真正開放,培養中國的創新文化要麼是一句空話,要麼就只能繼續依賴香港和美國的資本市場;

4、
金融證券品種的發展不發展,最終不僅影響到GDP的增長快不快,而且會影響到我們到底娶什麼樣的媳婦,嫁什麼樣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權和尊嚴;


5、 證券金融技術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麼就不要,要麼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購物那樣只挑自己喜歡的;

6、
當一種經濟交易夾雜著其他因素---友誼、情感和親情---那麼,只會污染人類關系的靈魂。從人類的經驗看,經濟交易交給市場,感情交流留給家庭,這是最好的一種安排,也是市場化分工發展的總趨勢。

〔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閱讀全文

與陳志武推薦的投資理財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交易通常都必須 瀏覽:611
金融招聘公司 瀏覽:62
釩產品價格 瀏覽:675
人民幣況美金匯率 瀏覽:946
上海國際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在哪裡 瀏覽:777
招商證券賬戶忘記了 瀏覽:271
建發股份app軟體 瀏覽:608
專利信託在我國可運用的領域1 瀏覽:166
縣級企金融機構單位處室 瀏覽:922
上海重信金融重慶分公司 瀏覽:194
小額股票質押融資借不到錢 瀏覽:215
平安銀行貸款中介 瀏覽:806
中信證券研究所網址 瀏覽:310
黃金葉煙標 瀏覽:626
大眾金融服務費標准 瀏覽:490
9月8日歐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624
大同黃金那裡有回收的 瀏覽:415
如何營銷理財客戶買基金 瀏覽:214
金融機構的主體包括 瀏覽:825
牛市不買融資股票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