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郎咸平說關於銀行理財

郎咸平說關於銀行理財

發布時間:2021-10-10 03:23:02

『壹』 為什麼家庭理財頻道的郎咸平說停播了

多種原因。不可細說。你懂的。

『貳』 關於理財投資

你可以進行銀行的基金定投。

『叄』 關於銀行理財和銀行資管業務問題

1、銀行以前的產品也是自己設計的,不過形成了很壞的行業習慣,就是實質的保底保收益,這樣風險全部集中到銀行了。而去年出台的新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明確是資管產品,不保底的,虧了是客戶自己的,銀行只收管理費。
2、大部分都是自己設計的,銀行產品部門很多的,產品類型也很多樣。內部消化為主,

參考:普益財富: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超56萬億元_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4/0307/08/9MNK90VK00253B0H.html

『肆』 郎咸平說國內四大行港股上市都引入了哪些戰略投資者

關於高盛從中國建設銀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的事,是這樣的:
2004年之前,四大國有銀行謀求A股上市,曾各自引入海外知名上市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幫助其上市和股改。建設銀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美國銀行。當時,高盛的人在美國銀行戰略投資建行之前,作為戰略顧問先建議中國建設銀行把壞賬全部撇清,撇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這樣有利於上市融資,獲得新生。其實,實質上是將壞賬剝離,有利於美國銀行投資一塊干凈的、高收益的資產。其結果相當於美國銀行用一塊錢買建行的一股股票,美國銀行投資了數十億股,當上了建設銀行的大股東,高盛作為建行上市的牽頭投行,推動了建行在2007年9月最終上市。後來,在2007年年底的時候,美國銀行曾公開發表聲明說,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自己(美國銀行)受到巨大的損失。但是美國銀行對建行的投資,在建行的上市後,讓它們賺了1300億。這就是你所說的高盛賺建行1300億的由來,其實是高盛的夥伴——美國銀行賺建行1300億,並不是高盛直接賺的,但從中國賺1300億,無論是高盛還是美國銀行賺,其實質都是我們國有資產的損失。

『伍』 「以後銀行的理財都不保本了」,對於這類說法你怎麼看

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之路還能走多遠?這無疑牽動著投資人、銀行和監管層三方關切。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總規模已經高達29萬億,龐大的體量,即使出現10%的風險,那也是2.9萬億,會牽涉多少個投資人?猶如巨人走鋼絲,稍有閃失,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01普通投資人是如何看待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以保本,然後再盡可能地獲取較高回報,當然是最好的期望,這符合我國廣大老百姓的投資理念。

但是,在投資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無論是像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還是其他P2P理財,還是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機構理財,「保本」並非獨有面孔,而是一直與「非保本」並存,並不斷地融入到百姓理財理念之中,只是不同投資人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進行自我判斷和取捨而已。

作為一個平台,募集的資金其實也沒有全部放在自家的「保險櫃」,說拿就拿那麼方便。而是在保留小部分備付金外,大比例資金還是用於再投資,以獲取利差,賺取利潤。再投資也不是100%絕對安全,況且一旦投資人出現大規模集中贖回資金(擠兌),資金池只算杯水車薪,引發群體性風險就會成為大概率問題。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聯合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管局起草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正式發布,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不僅是進一步規範金融理財市場秩序,確保經濟安全穩健運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護投資人利益的需要。不僅廣泛徵求社會各方意見,而且留下過渡期,給金融機構和投資人逐漸適應和調整的時間,應該是比較慎重的。

『陸』 本人自己現有200萬積蓄,銀行經常向我推銷一些理財 信託 基金等產品,城市商業銀行有一期100起買

你投給銀行就成冤大頭了,你可以考慮投資其他

『柒』 銀行理財有哪些

每家銀行理財品種是不同的。到你所在地的各家銀行咨詢一下啊。

『捌』 郎咸平如何理財

通過他的節目可以看出,他是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基本屬於消極的態度,他看好的是香港與美國的經濟,如果他理財的話,我猜他會在中國國內賺錢,在香港和美國做投資。

『玖』 如何看待多家銀行已提前終止785款理財產品這件事

這些理財產品都是虧損在做,所以銀行不賺錢也不想一直擔風險做下去。不做了,這樣反而減輕銀行負擔。

『拾』 郎咸平教授說,高盛從建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話: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後圖利了高盛集團。

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10)郎咸平說關於銀行理財擴展閱讀

《環球時報》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國干下的部分壞事:「兩年多以前,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導致全球性通脹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日益困難,其實就與高盛等跨國投行的操縱直接相關。以油價為例,在國際油價於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記錄之前,走勢幾乎與高盛推出的報告一致。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相繼發表報告,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但結果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僅某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高盛等華爾街公司賺了1300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每人給了美國100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記者說,高盛一直擾亂國際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發表報告,稱原油要漲到200美元一桶,當時中國拚命購買了價格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還與一些中國公司設下「對賭協議」,自己卻悄悄拋售原油。到了當年年底,油價降到34美元一桶。中國國資委官員曾表示保留對高盛等交易欺詐起訴的權利。

或許有讀者還記得,2008年本報今日快評對油價問題、「銀行賤賣論」問題等發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為什麼先生老是欺騙學生》為題,作了一個小結。(參見《常態》一書)我在文章最後說:「在與狼共舞的『貨幣戰爭』中,我們輸多勝少。先生有責任,學生也有責任。」

閱讀全文

與郎咸平說關於銀行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期末賬面價值 瀏覽:762
步森股份又停牌 瀏覽:872
外匯期權合約要交保證金 瀏覽:428
金融街融景城是哪個開發公司 瀏覽:421
2008年全球期貨 瀏覽:642
天津貴金屬交易公司排名 瀏覽:254
貨幣基金天天理財 瀏覽:974
2015年6月18日匯率 瀏覽:616
蘇金貴金屬 瀏覽:964
王向洋期貨正確率 瀏覽:214
邯鄲鵬博集團總經理 瀏覽:259
2019漢口銀行理財產品最新消息 瀏覽:397
錦豐科技股票 瀏覽:751
期貨掌上開戶 瀏覽:448
外匯被騙了報警有用嗎 瀏覽:160
N浙商股票 瀏覽:582
哪些貸款上徵信呢 瀏覽:558
聯合證券成都浣花北路營業部 瀏覽:272
姚振華收購萬科多少股份 瀏覽:387
002380科遠股份千股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