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招商銀行卡里的錢,成功買理財產品後,去銀行打流水會有買理財產品的
交易流水是有顯示的。
2. 我到郵政銀行存錢,被工作人員忽悠了,買了理財,而且2天以後錢少了200是怎麼回事
因為現在的理財產品都不是保本保息的。是有風險的,虧錢是很正常的。就像你在銀行的買了理財股票基金漲跌都是很正常。
3. 中國郵政理財產品是不是騙人
中國郵政理財產品不是騙人的。2019年12月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布公告,該行於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的批復》,中國銀保監會已批准該行全資子公司中郵理財開業。
公告顯示,中郵理財注冊資本為人民幣80億元,注冊地為北京,主要從事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咨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債券。郵銀財富債券系列理財產品面向中端個人客戶發售,產品認購起點5-15萬元,主要投資信用等級較高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等債券類資產。郵銀財富債券系列投資期限靈活,1-6個月期限可靈活選擇。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e享。郵銀財富-e享是郵儲銀行面向電子渠道個人客戶發售的一系列理財產品,均為非保本浮動類型收益。此系列產品發售數量也較多,並且均為面向全國發售的產品,目前在東營地區均可購買。
此系列產品均為手機銀行專屬產品和電子銀行專屬產品,起購金額均為一般人民幣理財產品中,起點較低的5萬元。一般情況下,理財期限越長的產品,預計收益率也相對較高。
郵銀財富系列理財產品:郵銀財富-尊享系列。郵銀財富-尊享系列是郵儲銀行面向個人營銷系統VIP客戶發售的一系列產品。據官方資料顯示,此系列產品認購起點在5萬元—15萬元。而就目前此系列產品發售情況來看,產品起購金額大都集中在5萬元—10萬元。
(3)郵政銀行買理財產品刷流水擴展閱讀:
人民幣理財業務是郵政儲蓄核心業務之一,現已形成了「創富、天富、財富」三大系列產品線,滿足了高、中、低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投資理財需求。
特點:主要投資於信貸資產、銀行間債券、票據等,因此該產品具有低風險性,主要體現在收益穩健、基本固定。
適合客戶:保守型投資者,不希望投資本金承擔風險,風險承受力較低。對於評估得分小於12分的保守型客戶,可推薦客戶購買該系列。
注意事項:雖然該系列產品風險較低,但是該系列定位為非保本浮動收益性,因此理財經理自己要充分理解這些風險,並在銷售前明確、具體地向客戶提示產品風險。
4. 郵政儲蓄銀行買理財產品為什麼交易明細查詢是消費呢
你好,抓緊看看自己的理財產品協議書,看看是不是保險或者其他非銀行發行的產品吧。如果發行機構是郵儲行那就沒啥事,如果不是那就仔細看看協議。
5. 理財產品上銀行流水嗎
理財產品會上銀行的流水,因為您如果是在銀行卡上面有了正常的支出,那就會走在銀行的這個交易記錄上面。它可以看到您買的是哪個銀行的,甚至說哪個理財產品的相應的支出方式,但這個不會影響你正常做流水的驗證。
因為銀行擔心的無非就是你不能夠有及時穩定的收入償還貸款,如果能夠滿足銀行對於流水審查的要求,那當然就可以了,你這個錢到底是支出了買了個新手機,買了新電腦啊?還是說買了理財產品並沒有想像那麼重要,因為銀行並不關心你到底買了什麼樣的理財產品。
6. 購買理財產品,銀行能查到流水嗎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於自己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能夠查到流水嗎?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銀行是沒有辦法去查到相應的流水賬的,因為流水賬是屬於個人的隱私,銀行是沒有任何權利去查取的相應的流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銀行確實能夠通過很多手段查到我們的流水,但是如果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那麼銀行也是不能夠去這么做的,這樣做畢竟是違法的,也是不可取的,一旦對相映的人員造成經濟的損害,還有因此受到巨大的懲罰。
7. 媽媽在中國郵政存錢,被銀行忽悠買了理財存了50000說不到一年取給本金得百分之60,到了一年給本金
現在銀行都騙去存錢的人買保險,買理財產品,讓你媽趕緊退了,三天猶豫期內可以退保的。保險理財產品都是預期利率,到時候把本賠掉都有可能,別指望它掙錢!
8. 我今天剛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買的產品。買的時候不知道我要存定期的,她就給我推銷了個理財產品。說是和定
銀行購買的保險,都有15天的猶豫期,期內退保沒有損失。不過我還是建議你重新看一遍保單條款,是否真有你想的那麼不堪
9. 在郵政儲蓄銀行櫃台買的理財產品為什麼在交易明細里查詢是消費支出呢,買的不是保險產品
購買理財產品會從你的銀行卡內扣劃相應金額到你的理財賬戶中,類似於轉賬,屬於支出的一種。顯示消費支出也屬於合理范圍。
10. 我到郵政儲蓄銀行存定期,誤買了理財產品,工作人員當時說和存定期一樣,可以提前取,結果取不出來怎麼辦
如果理財產品協議上已經明確寫有封閉期的話,時間不到是取不出來的,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注意仔細閱讀購買協議,不要一味聽信工作人員,銀行人員因為有些產品他們是有銷售任務需要完成,存在誤導客戶的嫌疑,所以下次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