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財產品中業績比較基準和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和衡量事物不同:一個衡量產品業績,一個衡量產品收益。業績比較基準是衡量基金業績相對回報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國外更為適用。年化收益率是理財產品摺合成存期一年的收益率。
2、差距不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與實際預期收益率的差距大小跟產品本身的風險性有一定關系,通常風險越高的產品越難以達到預期預期收益率。如果實際預期收益比業績比較基準高,說明基金運作合理。
3、收益不同:風險系數較小的產品,達到甚至超過預期預期收益率的概率更高。業績比較基準在基金的實際運作中通常被設為最低目標,但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一樣,業績比較基準只是給到投資者一個比較直觀的參考數據,並不代表最終拿到的預期收益率。
(1)凈值型理財產品業績基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對於浮動預期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其實際預期收益也是浮動的,對方一般提供的是最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而實際預期收益往往達不到,所以投資者需要區分預期預期收益和實際預期收益之間的差別。
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指投資期限為一年所獲的預期收益率,年化預期收益=本金×年化預期收益率。事實上有很多短期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是沒有1年的,可能是1個月、3個月或者6個月,此類理財產則需要按照實際預期收益=本金×年化預期收益率×投資天數/365的公式進行計算。
『貳』 請問理財產品的比較基準①是啥概念
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無法預知的,這時候銀行就會給客戶一個業績比較基準作為參考。業績比較基準是說銀行理財產品想要達到但有可能達不到的預期目標,同時該數據不代表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也不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收益的保證。
確切來說業績比較基準是表示該理財產品收益是不確定的,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而能否達成業績比較基準,則要看管理資金的機構如何去運營。
『叄』 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是什麼意思
銷售業績較為標準是給該投資理財產品界定一個適度的標准組成,根據較為基金收益率和銷售業績較為標準的回報率,能夠對該投資理財產品的預估主要表現開展分辨。由於金融機構的凈值型理財商品的盈利是沒法預料的,因此金融機構便會給顧客一個銷售業績較為標准作為參照。
因此不能說一隻股票基金,它的銷售業績較為標准低,便說它並不是一個好基金。這要因人有所不同的,有的投資人就愛選一些風險性相對性較低,盈利也低一點的股票基金。由於每一個人的風險性承受力全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項目投資設計風格也不一樣,最後挑選的股票基金也不一樣。期待之上回應,可以使你清楚地搞清楚,銷售業績較為標準的定義,在你的日常生活又漲了姿態!
『肆』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定義是按照份額發行並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凈值的理財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特點有運作透明度高一點,凈值型產品定期披露產品運作公告,投資者在投資期內可准確掌握凈值型產品的投資情況及產品凈值等信息,產品運作透明度高;真實反映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凈值型產品投資資產流動性高,估值更為透明,在市值法的估值體系下,凈值型產品凈值可直接反映出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但凈值型理財要打破這種剛性兌付的模式,銀行把客戶的錢拿去投資,扣除一定的管理費之後,剩下的收益該是多少,投資者就拿到多少,如果虧了,投資者要自己承擔。銀行要定期披露產品的凈值。所以說,凈值型理財產品都不能保本,而且收益率都是浮動的
凈值型產品改變的只是估值計價方式,並不代表著本金虧損的概率提升。
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逐漸退出之後,現在很多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以「業績比較基準」來展示,也就是說銀行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向,已經測算出來一個大概的收益率,最終的投資收益率會在業績比較基準附近上下波動。
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都是存款、債券之類的固收資產,那麼最終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差別不會太大,浮動會非常小。但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中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比如未上市股權、股票、基金等,那麼收益率波動就會比較大。
由於銀行理財的客戶群體大部分風險承受能力都偏弱,所以即使銀行發行的是凈值型理財,大部分也都是穩健性比較高的固收類產品。
其實最簡單的辨別產品風險的辦法就是看風險等級,凈值型理財產品都不保本,PR1級產品都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即活期理財,PR2級產品的底層資產大部分都是固收類資產,安全性較高,PR3級產品可能會配置少量的權益類資產或金融衍生品,收益率波動會大一些,PR4級和PR5級產品基本上都是權益類產品,風險很高,考驗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伍』 理財的凈值型是什麼意思,和普通理財有什麼區別
凈值型理財,類似於目前的混合型基金。會根據風險級別,設定一個業績比較基準給投資者作投資參考。業績比較基準根據產品投資標的進行測算,讓投資者對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但是,業績比較基準並不是預期收益率。這個數據會上下浮動,具體收益情況要根據行情、操盤人的水平、資金規模以及申購贖回等因素綜合分析。
總而言之,金融改革是必然趨勢,一切目的是為了回歸事物的本質。如同被溺愛的孩子永遠是巨嬰一樣,我們都將面對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選擇,不斷地獲得屬於自己的利益,不斷地失去某些我們還在意的東西。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同時得到就得苦練自己的本事。「事在人為」這個詞,差不多就是讓我們對自己負責的意思吧。
『陸』 業績比較基準是什麼意思
業績比較基準只指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是給該基金定義一個適當的基準組合,通過比較基金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率,可以對基金的表現加以衡量業績比較基準主要用於凈值型理財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也就是說銀行不承諾保本,也不承諾最低收益。
凈值型產品預估收益通過業績比較基準來體現,所謂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根據產品往期業績表現,或同類型產品歷史業績,而計算出來的投資者可能獲得的預估收益。
業績比較基準與預期收益率都是代表收益估值,在作為歷史業績參考時,兩者具有極大的相似性,都可以由此計算出一個大概的收益預估值。
(6)凈值型理財產品業績基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預期收益率往往帶有剛性兌付的性質,也就是說,產品到期後的實際收益與5%相差不會很大。而業績比較基準則只具備參考價值,完全不具備剛性兌付的性質,也沒有任何實際收益承諾的作用,也就是說,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可能存在較大偏差。
這與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性質有關,凈值型產品的實際收益是根據單位份額凈值來計算的,而這個凈值只有到產品贖回那一日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