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周刊的宗旨
作為全國最具權威的個人綜合理財傳媒——《理財周刊》社投資設立的子公司,上海理財網路信息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經營《理財周刊》及其系列出版物的所有網上業務和信息增值業務。「第一理財網」秉承《理財周刊》「激發財商潛能,挖掘創富良機」的宗旨,依託現有理財傳媒「敏銳、實用、權威」的投資理財資訊,獨家整合《理財周刊》社出版的周刊、月末版、專刊、增刊等系列資訊精華,利用寬頻網路、手機簡訊等新技術手段,為個人、家庭、中小企業機構用戶打造一個全新的理財平台,幫助讀者和用戶實現「輕松理財、快樂投資、聰明消費」。
「第一理財網」 作為專業理財門戶網站,致力於「為用戶找到合適的理財產品,為理財產品找到合適的用戶」,積極建立用戶、專業記者、理財專家、理財機構等直接交流的通道。目前,網站內容範圍包括財經新聞、銀行、證券、保險、債券、外匯、基金、信託、房產、汽車、集藏等一切與家庭財務相關的各個方面;同時,與《理財周刊》共同推出的「理財俱樂部」會員服務,使用戶可以通過這一新型理財「窗口」,一網打盡全部《理財周刊》系列刊物資訊精粹,優先分享專業理財規劃師和投資專家們零距離、個性化的服務,全新體驗熱點理財講座和活動。上周(8月19日-8月23日)A股市場寬幅震盪,結構性行情繼續演繹,創業板再次異軍突起:全周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分別下跌0.53%與0.02%,中小板上漲3.12%,創業板期間則大漲7.75%。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期間披露凈值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共計484隻,平均收益上漲0.41%,除債券型外,其他所有大類產品平均凈值均上漲。
Ⅱ 理財周刊的欄目介紹
專欄:財經專家署名言論的專欄,視角新,立意高。
錢線新聞:「錢沿暸望」、「財事焦點」專題稿件,時效性強,視角獨特的宏觀經濟評論.海外理財:介紹海外投資理財最新動態和趨勢。
證券:含股市、基金、債券、匯市、信息性和分析性並舉的投資市場專版。
家庭理財:從理財角度透視家庭生活,融專業知識於家庭生活中(包括理財入門、個人銀行、度身定做)
品味生活:大眾偶像成功創業者創富歷程心得、經驗教訓;金領人士精緻生活,巧妙運用財富,享受人生。
Ⅲ 請大家推薦一下理財方面的雜志
《理財周刊》是比較大眾化的理財雜志,裡面的分析評論很好,但是我個人覺得並不是期期都這么有價值。樓主可以每周都留意一下,如果本周的主題有興趣的華話,可以買一本。另外,這本雜志辦的第一理財網都很好的,有時間去看看。
《錢經》也是不錯的,但其信息比較滯後,沒辦法,一個月才出一期。
那本《投資有道》都不錯的,不過貴一點,主要是高端一點的。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樓主有所幫助。
Ⅳ 請推薦下關於個人或家庭投資與理財類的較實用的雜志,謝謝~
看雜志之前建議你先讀幾本書。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財務報表是企業的語言,是投資的前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看看高手的是怎麼做的。
郎咸平說---你要知道你要投資的經濟真相如何。
看好了之後,可以讀
《理財周刊》,很全面的,第一理財網是他們的官方網站
《理財周報》,南方報業主辦的,勢頭很猛的報紙
《財經》比較深,但是會有好的效果。
我是做金融的,你可以加我msn,呵呵
Ⅳ 理財周刊的回顧歷史
從2007年7月23日《理財周報》創刊以來,以大氣磅礴的形象在業界掀起了廣泛的波瀾,並贏得了的諸多市場贊譽:
2007年11月創刊語率先提出「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過CPI」,此後被廣為傳頌,亦被《新周刊》評為2007年年度語錄。
2007年12月由於《理財周報》上市以來出色的市場表現,《銷售與市場》授予《理財周報》「傑出媒體營銷獎」。
2008年1月《理財周報》被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評為中國「最具成長性媒體」。
2008年1月在今傳媒雜志和騰訊網發起的「影響中國2007年度傳媒100強」評選中,組委會授予《理財周報》「最具成長性媒體」和「最具投資價值媒體」兩項殊榮。
2008年6月在今傳媒舉辦的「中國傳媒百強年會」中,《理財周報》又獲得了「媒體創新貢獻獎」。
2008、2009年連續兩年,《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從2000多種報紙,9000多種期刊,300多家電視台的9000多個欄目中選出《理財周報》成為唯一的財富管理類(理財類)媒體的「中國標桿品牌」。
2009年12月《理財周報》獲得由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學術委員會頒發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獎項。
Ⅵ 對投資理財有幫助的財經雜志有哪些,希望給介紹一下
理財周刊這本雜志還可以,在理財知識上講的蠻不錯的,可以看看。
電視節目的話,上海的財經頻道有一欄節目叫「理財寶典」講蠻多實用的理財知識,可以學習學習。
網站有一個「第一理財網」 也可以常看看,很適合的 這個網站也是理財周刊是同一家。
再給你介紹一個 金庫網 這個網站是金融理財師交流的網站,中國的AFP.CFP.RFP 執業者都在上面。
希望能給你幫助:)
Ⅶ 理財周報與理財周刊
不是一家、理財周報會好一些、這是獲得的榮譽:
2007年7月23日《理財周報》創刊以來,以大氣磅礴的形象在業界掀起了廣泛的波瀾,並贏得了的諸多市場贊譽:
2007年11月創刊語率先提出「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過CPI」,此後被廣為傳頌,亦被《新周刊》評為2007年年度語錄。
2007年12月由於《理財周報》上市以來出色的市場表現,《銷售與市場》授予《理財周報》「傑出媒體營銷獎」。
2008年1月《理財周報》被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評為中國「最具成長性媒體」。 2008年1月在今傳媒雜志和騰訊網發起的「影響中國2007年度傳媒100強」評選中,組委會授予《理財周報》「最具成長性媒體」和「最具投資價值媒體」兩項殊榮。
2008年6月在今傳媒舉辦的「中國傳媒百強年會」中,《理財周報》又獲得了「媒體創新貢獻獎」。
2008、2009年連續兩年,《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從2000多種報紙,9000多種期刊,300多家電視台的9000多個欄目中選出《理財周報》成為唯一的財富管理類(理財類)媒體的「中國標桿品牌」。
2009年12月《理財周報》獲得由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學術委員會頒發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獎項。
理財周報官方獨家合作電子版 http://moneyweek.dooland.com/
理財周刊:
全年零售價:384元/年 每期零售價:8元/期
希望可以幫到你!給點分好不好啊?我想升級!呵呵、謝謝啦!
Ⅷ 《理財周刊》這雜志如何
給你轉載個他們主編的話語,自己評價。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站在《北京商報》更名3周年的時間窗口上,回頭看看這三年來我們傾心打造的《理財周刊》,作為她的執行主編,我對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們做《理財周刊》的目的,僅僅是覺得財經新聞中心旗下應該有一個周刊,因為從財經很容易過渡到理財上來。至於能辦成多好的刊,能不能「發光」,我的主編、我以及我的同事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尺。
但是我們經常問自己問題。
比如理財是什麼。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寫稿子,我都先問自己這個問題。比如我們要給讀者寫點什麼。每一次報選題前,我們財經新聞中的記者們都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再比如我們的文風是什麼。每一次在簽版付印前,我們的主編都會重新問自己一遍。
結果,在商報改版後的第三年,我們的周刊走過了近150期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僅藉助了《北京商報》人性化的發行方式,還藉助於我們成熟讀者的不斷指點,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追求的。在這種與時俱進中,《理財周刊》「發光」了。
我們堅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錢存到銀行嘛,理什麼財?」即便是到了21世紀第9個年頭,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享受金融業提供的以錢生錢的理財生活。
誠然,靠雙手努力勞動換得金錢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獲得財富也是「人情」。而我們更相信,一個國家的金融業需要人氣,人多了,這個市場才完整。
理財是什麼?這是我們提過的一個問題。在周刊的記者看來,理財就是使你生活變得更有樂趣、更為精緻的工具。比如有人認為買基金就是理財,用錢買一款基金,基金就能為自己掙錢。其實,買什麼樣的基金、在什麼時候買,甚至在什麼時候贖回,這些都是有據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證指數在沖上4300點後出現回調,《理財周刊》就針對當時一部分投資者的心理,寫了《震盪市 基金是避風港嗎?》這篇文章。文章披露,號稱「理財專家」的基金在調整中戰績各不相同,但進取型基金在市場回調時風險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證指數已經跌到2868.8點,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基金加倉的好時機,但記者在對比後發現,股票倉位較高的基金風險過大,因此寫了《暴跌中選擇中低倉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證指數漲到3000點以上,一時間指數基金這個熊市中的「破落戶」變成市場新寵,記者從指數基金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預期出發,報道了《指數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財方案,同時提示風險。
這是《理財周刊》「解剖麻雀」的一個例子。平時,我們關注各種理財產品。保險怎麼買最劃算、普通投資者如何買投連險、退保需要什麼手續、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怎麼讀、保本產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銀行理財師的能力怎樣、房貸轉按揭手續費多少、國債提前贖回怎麼算利息、銀行卡手續費如何計算、哪家銀行信用卡積分最值錢、怎樣買黃金最劃算、掛鉤葡萄酒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如何保證……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話題。甚至,我們向讀者傳達這樣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錢,也要計算一下怎樣存是最劃算的。
到了節假日,我們給讀者的理財建議就多起來。比如在今年春節前最後一期周刊1版,我們財經新聞中心12名編輯記者從各自關注的領域出發,簡短盤點一年來的理財市場,並對投資者在牛年中的理財生活進行了規劃(詳見本報2009年1月23日理財周刊A1《牛年到 商報祝您Happy牛Year》),這是財經新聞中心記者一次集體亮相,目的是讓讀者看到,平時理財精打細算的這些人,其實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惟一不同的,是這12個人都戴眼鏡。
我們堅持——
早於讀者發現理財陷阱
《理財周刊》的另一項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財市場,或者是市場中的怪現象,以幫助讀者成功繞過鮮花裝飾的陷阱。
這里要提一點,就是我們這個團隊中所有成員,對於理財市場的「負面報道」其實都心懷抵觸,原因是作為市場中的一員,我們不願意向讀者傳達過多的負面消息。但有些時候,監管層的觸角無法伸向異常隱秘的地方,這時,我們的筆就變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報《理財周刊》頭版頭條刊登了由現任周刊主編劉傑、商報《老周侃股》專欄作者周科競和那時僅僅是一位新記者的我共同寫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詢機構賺錢伎倆曝光》。這篇稿子一發布,其犀利的語言、獨特的視角以及大量采訪吸引了眾多讀者的關注,網路轉載數量上百條,鏈接留言數不勝數,既以內容警示了投資者,也使我們看到了讀者的訴求。這篇稿件後來被評選為2007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一等獎以及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之後,幾乎每隔一個階段,我們都會對理財市場中的黑幕或陷阱進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針對理財產品市場存在的銀行銷售者誤導投資者現象,我報道了《揭秘銀行理財產品五大陷阱》(該文後來被評為2008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二等獎),直揭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復雜到連金融博士都讀不懂的怪現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訪之後,記者陳潔在周刊發表了《原始股騙局卷土重來》一文,揭露了騙子利用投資者「貪小」的心理弱點騙取錢財的全過程;隨後周刊再次發文《熊市中股民謹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資者切勿上當;今年1月,為提示投資者在進行消費時謹防銀行卡被復制,或者被山寨釣魚銀行網站騙去錢財,我和記者黃競儀寫作《理財消費防騙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針對市場上泛濫的假保險理賠單,記者崔啟斌在周刊發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單」》;4月,A股股指「龍抬頭」,我與記者王丹寫作《股市投資的四大圈錢陷阱》,提示投資者要謹防炒股次生風險;而在信用卡濫發背後,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於今年6月在周刊1版寫作《信用卡「餡餅」背後的六大陷阱》,供投資者參考。
長長的一串稿件名稱背後,是記者們通宵達旦寫作的辛苦。但每當新一期《理財周刊》印製出來,我們手裡的這份報紙帶給我們的快樂都無法形容。
我們期冀——
下一個三年更精彩
過去的三年裡,《理財周刊》循著市場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沿途我們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時不我待。今後三年,我們的目標是在理財行業內部得到更多的認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創新元素外,我們還希望能夠與市場中的各方建立廣泛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題材。
另外,雖然三年來《理財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發展,對市場熱點也能准確捕捉,但並沒有舉辦過任何大型的論壇或者發布任何理財消費指數報告。事實上,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平。
因此,我們幾位周刊同志都認為,下一個三年,我們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頻率,不僅讓讀者和市場記住周刊,同時也要使大家認識我們,了解我們,鞭策我們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陽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財周刊》執行主編 崔呂萍
Ⅸ 理財周刊和第一理財網在業內出名嗎
創刊於2001年3月的《理財周刊》是中國內地第一本面向個人和家庭投資者的專業理財雜志,每周一出版。他已經連續多年獲得了的「影響中國十大期刊」等榮譽,還是不錯的。
Ⅹ 理財周刊雜志哪個報社集團的
上海世紀出版有限公司主辦.
創刊於2001年3月18日的《理財周刊》,是國內第一本實用型個人投資理財專業雜志,逢周一在上海出版,全國發行。雜志在北京、廣州、香港等地派有常駐記者,其廣告語「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深入人心。雜志內容主要包括股票、基金、保險、貸款、不動產投資、集藏、創業,以及各種經濟趨勢分析與理財規劃方法等。它擅長透過新鮮生動的文字,深入淺出的介紹,圖表化的視覺呈現,讓理財信息不再晦澀難懂。
作為目前國內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投資理財類專業雜志,《理財周刊》擁有包括平面媒體、網路平台、教育培訓、會展服務、手機無線服務在內的專業、立體的傳媒資源。《理財周刊》主辦了國內第一個理財博覽會——上海理財博覽會;興辦了國內第一所理財高等專科學校——上海理財專修學院;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大型綜合理財門戶網站——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評選了國內第一批理財明星——上海「十佳理財之星」。2002年,《理財周刊》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4年被國際權威獨立品牌評估機構——英國的SUPER BRANDS評為中國財經理財類雜志第一個「超級品牌」, 2006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中心、中國廣告協會等權威機構評為「中國十強品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