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行工作人员将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合法金融公司算犯罪吗
银行工作人员无权把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任何公司,包括合法金融公司,因为个人信息是当事人的瘾私,所以银行工作人员泄露了也是犯罪。
『贰』 涉嫌提供他人信息会有罪吗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加的罪名: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该项犯罪的犯罪主体都是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主体,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构成该项犯罪的。 如果你是上述某一行业的工作人员 非法向别人提供了他人的信息,情节严重的 就构成犯罪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提供他人的信息 不构成犯罪 但如果给别人造成了什么损害的话 你就可能构成了民事侵权 这只是在民事的范畴之内 是不受刑法调整、没有罪的。
『叁』 买卖他人信息违法吗
就此咨询了法律人士,得到这样的回答:“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和投资情况等个人信息,都是个人隐私,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不经过当事人允许,谁也无权随意泄露甚至买卖他人的个人信息。”
『肆』 从别人手里购买他人个人信息犯罪吗如果犯罪,要达到多大的量才犯罪呢(有法律条款是最好).
去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公布施行,在刑法第253条后增加一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伍』 企业信息买卖犯法吗
一般企业信息中不包含员工信息和企业机密的就部犯法。
相关法律:
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陆』 证券内部员工透露消息给别人买,买的人会触碰法律吗
证券内部人员可以看到在本机构的持仓情况,这个是法律不允许的,
『柒』 收集他人信息是不是犯法
1、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公民的个人信息:
目前法律上对公民的信息尚无权威的界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显然无法穷尽。
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同时考虑个人意愿与社会评价。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是本人不希望为一般人所知晓的个人信息,重要的是,要看披露这些信息是否违背公民个人意愿,且足以影响其现有平稳生活。
2、收集的主体及程序:
必须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保险、房地产销售或中介、汽车销售、技能培训、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各类中介机构、市场调查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保存、管理的公民个人信息,如果是非法成立的单位或个人,即便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貌似合法,也只能认定为“非法获取”,
3、非法获取”行为”的认定
所谓非法,应理解为“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行为手段应与窃取具有大致相同的危害性,因而,除窃取(包括偷拍、秘密录音、秘密跟踪调查等)之外,通过骗取、利诱、胁迫、抢夺、抢劫、恐吓、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等法律明文禁止的手段而获取的,均可视为“非法获取”。
但在认定时,必须考虑社会现实,最为典型的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很难说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甚至不排除会有人利用这种便捷方式以达到个人目的乃至非法目的。但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只要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不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没有超出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正常限度而严重影响他人的平稳生活,就不应认定为非法或犯罪。
『捌』 为什么买公民个人信息也是犯罪
因为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盗取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个人的权益,因此属于犯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