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14家金融机构集中踩雷

14家金融机构集中踩雷

发布时间:2021-07-06 01:53:33

『壹』 多个机构踩雷的正源地产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很多关心经济或者证券的小伙伴们,他们会发现一些股票可能在债务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危机。所以也能够感受到一些证券或者是一些银行,他们如果去购买了这些证券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他们的资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比如说像西南证券的一起诉讼,很多网友们都关心的关心到了这个诉讼的当中。

所以从现在来看的话,这个债务分解也是比较的不明确,毕竟它涉及这么多方面的。所以也能够感受到,如果投资收策或者是所买的股票资金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走势的话,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上的麻烦。因此作为一些投资者,在日常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也应该去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去买一些有问题的股票。

『贰』 p2p踩雷是什么意思

P2P踩雷就是投资了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后,平台突然跑路,资金拿不回来的情况。
自有“理财”这个概念以来,或许是银行给大家养成的习惯,“理财必须保本”这样的观点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百姓的脑中。
这么多年来,各种金融机构也好,教育机构也好,几乎没有对投资者进行理财通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而很多金融机构让你做的风险测评,基本上是他们直接告诉你要选择哪个选项,根本没有实质意义。
所以中国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很少会客观理性地去研究、判断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因为是银行卖的理财就觉得是安全的,结果有人买到了假理财。因为一家看起来背景不错的P2P平台承诺刚兑就闭着眼睛买了,结果踩雷了。
我们看到,等到平台爆雷后,大家开始纷纷查平台的工商信息、查标的的真实性、去平台实地察看情况等等,可是在投资之前呢?他们闭着眼睛说投就投了。
这场爆雷潮或许扮演了多年来缺失的投资者教育的角色,只是代价惨痛了点。

『叁』 明知道是坑,为什么有那么多金融机构会接受股票质押

股票质押不是坑啊,对金融机构来说股票质押安全性高,金额大,收益多,为何不做呢,虽然这两年有爆雷,但从比例上来说,踩雷的几率还是非常低的

『肆』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内容说了什么

去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同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和受理终端技术两个规范,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在新规执行近1个月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6日在京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对一些行业乱象和机构行为做出了严厉批评。

随着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点的愈加明显,第三方支付机构安全性的不完善性也引发监管层的担忧。

“静态码支付尽管打印方便、成本低,但容易被不法分子替换植入木马病毒等,造成客户资金损失。一些节点病毒感染甚至会对整个客户信息安全产生影响,央行收到大量相关的案例投诉。”樊爽文说。

对此,2017年12月27日,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同时配套印发安全技术和受理终端技术两个规范,规范将条码支付按技术特征分为ABCD四个等级,针对安全级别不同规定从A类没有任何金额限制到D类500元限额,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在新规中,静态扫码支付500元标准限额的规定引发不少讨论和质疑。有机构称,在限额规定前欺诈率、损失率并不是太高。对此,樊爽文指出,即便欺诈率、损失率可能不高,但由于支付机构客户基数较大,从绝对数量上还是很大的群体。一些局部突发风险会影响相当大的人群。“通过一定的限额,既能够满足小微商户和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需求,也有助于控制资金风险和信息风险。”

樊爽文说,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在听取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也是利益调和、平衡的结果,取的是最大公约数。“要想更多地占有市场、对客户负责,支付机构就要用更高的安全等级去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支付服务市场的总体安全水平。”

事实上,包括上述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不理解。“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大部分支付机构执行新规比较到位,但是有个别支付机构在此方面明显执行不到位。”樊爽文表示,“特别是市场中有影响力的大机构,要带头依法守规。不能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机构,置这些规则于不顾。”

樊爽文说,基本上这些支付机构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是故意逃避、回避,干脆什么也不做;要么是做了一些变通的处理来应对这件事。“我们也接到这方面的投诉,也约谈了相关机构,并且要求限期改正,下一步也会视情况作出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监管力度不减 提高违法成本急需改进

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备付金,部分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埋下诸多隐患。

为此,2017年,央行强化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至制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

《报告》指出,在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前,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多达70个。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严监管从未松懈。从201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的6年多时间里,央行总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然而,2015年8月,央行就注销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截至目前被央行注销的牌照增加到28张,其中仅2017年就有19张牌照被注销。

近年来,央行频频出手整治第三方支付乱象。2017年,央行共对第三方支付开出一百多张罚单,罚款总金额超过25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罚单是在2017年2月,央行广州分行对易票联支付有限公司以“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超177万元,并处违法所得2倍罚款,合计人民币533万元。

据《证券时报》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至少已有17张,共有14家支付公司“踩雷”——机构和个人罚金合计达324万元。

近日,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公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支付宝)因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三方面违规合计被罚18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违法成本偏低,是导致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例如,今年以来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公司被罚总额不到300万元。相比监管部门对民生银行处罚1.6亿元、对平安银行逾1000万元处罚来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提高违法成本是急需改进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银行业,第三方支付的处罚依据大多属于部门规章,建议将部门规章提高到立法层面,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内容来自人民网

『伍』 开年首月银行业领1.5亿罚单 半数涉房地产金融

2021年金融业强监管高压态势仍然不减。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统计,开年以来(以罚单披露时间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不含个人)已累计开出罚单150余张,罚金金额也已逾1.5亿元,其中不乏多张千万级“天价”罚单。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下,今年以来银行信贷资金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罚单明显增多,占罚单总数比例超过半数,相关罚金累计过亿元。
延续2020年的处罚重点,信贷违规仍是银行罚单“重灾区”。从银保监会披露案由看,银行信贷业务被罚原因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前贷后调查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贷后监督不力、客户未按合同用途使用授信等信贷业务相关领域、虚增存贷款、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
例如,工行重庆市分行因“为虚假并购交易发放信贷资金”“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被处以1550万元罚款。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因“授信工作严重不审慎”被罚145万元。厦门国际银行因“信贷业务审查不审慎,滚动发放无有效需求的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贷款”被罚80万元。
在信贷违规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涉房”“涉土地”的违规操作成为罚单“重灾区”。在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开出的多张千万级“天价罚单”中,几乎全部涉及房地产金融。从违规“涉房”贷款处罚对象看,既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也包括农商行、城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机构。
1月8日,银保监会对7家金融机构批量公布21张罚单,其中涉及三家商业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缴纳或置换土地款”等23条案由被罚5470万元,这也是今年以来银行业最高罚金。邮储银行也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此外,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江西德兴农商行等30余家银行也因涉及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原因被处以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罚金。
业内人士表示,违规放贷或信贷资金贷后监督不力极易导致借款人违约和骗贷行为发生,为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埋下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信贷资金绕道流入楼市、土地市场,会导致居民杠杆率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加。
“涉房贷款之所以在信贷罚单中占比较高,一方面因为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部分,在银行业贷款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年来房地产高速增长,银行业盲目加大对房地产信贷投入,部分银行为获取利润、争夺客户不惜突破政策红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
银行在业务实践中对资金流向难以进行有效监控也是涉房信贷业务频频踩雷的原因。一大行华东地区分行信贷部门经理对记者表示,监管机构始终都在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银行在贷后对资金用途进行监控并不容易。“比如,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因此银行就要通过客户账单流水、缴税凭证等进行判断,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审核,提高了运营成本。”该经理指出。
金融监管部门已进一步强化房地产金融调控力度。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传达了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政策预期,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优化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涉房涉地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后续监管重点。董希淼表示,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有两个意义。一是防止经济过度房地产化;二是防止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预计在房企融资受限、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和房企均存在违规信贷的动力,因此防止信贷风险、业务操作风险仍然是监管重点,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被不断重申的背景下,涉房监管力度或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对于资金流向等监控难点,下一步可以加强信息共享,防范金融风险,保持房地产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陆』 深陷黄金大骗局!民生信托武汉为何再踩雷

从整个事件的爆发来看,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重金属金融诈骗案件,整个事件的过程如今再进行复盘,会让人感到手法非常老道和专业,由于使用的是金融领域要求较高的黄金质保价保单增值模式,在大多数信托机构中都是日常业务,但这一次爆了雷,只有非常懂贵金属的行家才能找到漏洞。按理说,如果真的是真黄金的话,那么今年年初国际金价从1517.7美元每盎司上升到6月底国际金价报1772.3美元每盎司,涨幅相当不错,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要抵押物安全有效,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14家金融机构集中踩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铁矿石期货历史数据 浏览:819
外汇兑换的程序 浏览:984
公司账户怎么赎回理财产品 浏览:966
如何利用金融杠杆做生意 浏览:148
投资基金理财怎么选 浏览:250
淘宝抽取多少佣金 浏览:394
上市公司持有京东金融 浏览:446
金融服务租赁费会计分录 浏览:241
泰祥股份股票走势图 浏览:734
万顺股份上市公司 浏览:275
蚊子股票 浏览:725
房产公司融资经理 浏览:593
贵州学生贷款申请表 浏览:214
被51收购小股东 浏览:242
存金保对实物黄金 浏览:719
融资性担保工作信息 浏览:81
佣金宝网上能开融资吗 浏览:480
阿里巴巴从中国银行贷款 浏览:560
ppp项目融资方案收费 浏览:58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年报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