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内部转移定价

金融机构内部转移定价

发布时间:2021-07-07 16:48:08

Ⅰ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国外研究现状

1、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金融产品定价是利率市场化管理的基本任务,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基于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外的产品定价,另一方面还影响到系统内各机构和部门的业绩,并决定着银行各分部的资产负债业务的成本、收入和利润。
3、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存贷款利率基本由央行规定并相对稳定,商业银行无需也无权进行定价,银行基本不需设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外部产品价格环境的不稳定将对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对复杂的外部产品价格体系进行支撑。
4、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是指资金转移价格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方法。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被美洲银行首次运用于银行经营管理以来,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现已成为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纵深推进,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我国银行传统的上存下借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相比,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在增强资产负债调控力度、完善纵横向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产品定价体系、实现风险集中专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需要的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
对内部转移价格的系统性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中期,从企业的基本特征来看,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并无二致,因此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对转移价格定价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所在,同时也注重其在更广阔的管理环境下的运用;国内对转移价格定价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较少且多数停留在引用的国外教科书的说法之上,转移定价的数学模型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一种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它实现了资金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有偿转移,但是这种转移通常并不发生实际的资金流动,而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模拟计价。
7、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下,总行资金部是全行统一的资金调配中心,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所筹集的全部资金来源都上存总行资金部,并获取相应的资金收益;全部资金运用都需要从总行资金部借入资金,支付相应的成本。总行在整个资金调度的过程中,是一个“中心枢纽”,而分行只是一个“揽存”和“使用”资金的单元。
从西方各家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每一家银行出于自身经营战略的考虑,会根据本行的资金状况、市场情况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一个适合自身需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制定方法,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8、总体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单资金池模式阶段、多资金池模式阶段和期限匹配型的多利率资金转移定价模式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变其实也是银行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规避利率风险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期限匹配法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一种理想模式,只有期限匹配法才能真正做到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分离。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难度。
同时。西方商业银行由于其资产规模的大小、管理模式的不同,总部与分支机构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按照总行和分行间管理关系的不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总部集中型、轧差平衡型以及货币中心银行型三种。
9、
以商业银行分步实施资产负债管理为分界线,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定价模式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1994)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试点推行资产负债管理,资金有偿融通;第二个阶段(1994~1998)国有银行全面实行“贷款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和有偿调度;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以后,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内部资金转移模式自成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资金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轧差模式”,分支机构先将自身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轧差,富余部分才上存到上级行,缺口部分才向上级行借,这种存或借的行为由分支机构自主决定,上级行无权干涉。在这种体制下,总行难以对全行的资金进行有效地计量、监测、控制和监督,无法保证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总行的目标导向保持高度一致。
10、同时,内部资金利率的确定更多依靠的是政策制订者的经验判断,没有与市场利率联动的客观定价模型做支持,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和利率走势,弱化了内部资金利率在产品定价时确定资金成本的作用,也自然无法有效考核产品、账户、部门和分行绩效。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现行内部资金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必须沿着国际通行的资金转移计价思路进行改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方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体系难以直接照搬到国有商业银行来应用。
参考: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23278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46-1013102272.htm

Ⅱ 内部转移价格有几种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有利益关系的各企业之间、企业集团或公司内部各利润中心之间调拨产品或商品的结算价格。又称"调拨价格"。一般由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其特点是只反映企业集团或公司内部各利润中心之间的经济联系,一般不直接与消费者发生联系;不作为各种差、比价的依据和计算基础。

内部转移价格作用:

1.明确各企业的经济责任。集团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必须在内部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经营实体。但集团内部提供的某些产品、劳务或技术服务,可能缺乏外部竞争市场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果完全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就可能会损害购买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来调节内部供求双方的利益,明确各方的经济责任,同时也便于内部绩效考评。

2.实现集团内部资金调度。母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调度,内部转移定价就是其中的一种。

3.取得避税效应。通过制定转移价格可以将利润集中转移到享受纳税优惠的子公司,从而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税收负担,取得避税效应。

4.实现经营战略。母公司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将资金配置到集团战略发展所要求的项目上,实现整体的战略目标。

Ⅲ 什么是资金转移定价

资金转移定价是指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或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结算价格,原属于银行会计范畴,用于核算目的。随着金融机构试图在负债和资产两大业务均取得利润,资金转移定价已主要用于资产负债的管理,包括分离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产品定价和实现资金配置等多种用途。

需要指出,资金转移定价不发生实际的资金流动,而是通过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为每一账户、产品或部门等建立虚拟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交易而实现的。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准利率选择上,一些国际银行或使用短期市场利率或使用长期市场利率。使用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各有利弊,如使用短期利率可以使内部资金调拨能很快反映市场的变化,但也可能对业务决策有误导。

Ⅳ 银行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详细概念及原理

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指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一门专业会计。它们通常主要以接受财政预算拨款作为履行职责的资金来源、会计报表上的编制与审核关系、职能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它以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性资金作为核算对象。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会计主体地位。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业务经营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资金中心;

银行内部分为存、贷款ftp,就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简单举例:

存款ftp1.0,贷款ftp2.0。

总行按1.0的利率给各分行计算存款创利。同时,按2.0的利率计算各分行的放贷成本。

Ⅳ 求问什么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业务经营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资金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资金管理部门购买。
对于资产业务,FTP价格代表其资金成本,需要支付FTP利息;对于负债业务,FTP代表其资金收益,可以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

Ⅵ 什么是内部转移价格其作用是什么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有利益关系的各企业之间、企业集团或公司内部各利润中心之间调拨产品或商品的结算价格。又称"调拨价格"。一般由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其特点是只反映企业集团或公司内部各利润中心之间的经济联系,一般不直接与消费者发生联系;不作为各种差、比价的依据和计算基础。

内部转移价格作用:

1.明确各企业的经济责任。集团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必须在内部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经营实体。但集团内部提供的某些产品、劳务或技术服务,可能缺乏外部竞争市场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果完全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就可能会损害购买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来调节内部供求双方的利益,明确各方的经济责任,同时也便于内部绩效考评。

2.实现集团内部资金调度。母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调度,内部转移定价就是其中的一种。

3.取得避税效应。通过制定转移价格可以将利润集中转移到享受纳税优惠的子公司,从而降低集团企业整体的税收负担,取得避税效应。

4.实现经营战略。母公司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将资金配置到集团战略发展所要求的项目上,实现整体的战略目标。

Ⅶ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有哪些

1、责任会计中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包括市场价格、协商价格、成本价格和双重价格。2、市场价格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它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最能客观地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但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并不等于直接将外部的市场价格用于企业内部的结算,要将销售费、广告费以及运输费等扣除。市场价格是理想的转移价格。该转移价格的适用前提:一般假设中间产品有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且买方和卖方有权自主决定从外部购买还是进行内部销售。如果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确定转移价格。双重价格就是针对责任中心各方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所制订的价格。成本价格就是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内部转移定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阿里巴巴从中国银行贷款 浏览:560
ppp项目融资方案收费 浏览:58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年报 浏览:879
什么地方的贷款好贷款 浏览:355
北京公积金贷款需要办联名卡吗 浏览:706
即墨不用抵押贷款 浏览:241
淮安市上市公司 浏览:70
唯一上市信托 浏览:14
银行业存款金融机构 浏览:100
石油期货交易费率 浏览:702
炒白银是期货的一种吗 浏览:203
2015证券论文题目 浏览:558
2019年中科曙光股东大会 浏览:620
国美苏宁融资模式全面解读 浏览:126
红塔证券的外汇 浏览:503
股票发行结束日 浏览:292
安徽农金银行理财安全吗 浏览:648
外汇期货案例分析结论 浏览:18
黑龙江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是国企吗 浏览:860
证券营业部年度总结 浏览: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