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

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

发布时间:2021-07-22 08:14:02

Ⅰ 2011年了谈我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急sos 大家一起来谈谈吧

国内本来有五大政府各部门发的全牌照的资信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上海远东和新世纪市场份额很小,只有市场不到5%的份额,而上海远东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退出了评级市场。现在资本市场评级业务只剩下四家了,中诚信,联合,大公瓜分了资本市场95%以上的份额,上海新世纪基本忽略不计,市场影响力非常小。目前来看,联合资信占据评级市场一半以上的业务,为国内最大的评级机构。

像国内这些央企,地方企业还是民企之类的企业,包括银行,城商行,保险公司之类的金融机构,如果他们要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就是说发行固定收益债券的话,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评级,评级的后的结果级别表示这些企业在债券到期后的偿付能力,像国家电网发行短融就是由联合资信评级的,建设银行发行次级债也是由联合资信评级的,这两个企业都是最高等级AAA级,表明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最高,偿付能力最强,投资买固定收益债券的机构不用担心。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看中国政府不开放这块市场,它们只有曲线进入国内市场,只能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像穆迪参股中诚信49%的股份,惠誉参股联合资信49%的股份,只有标普正在与另外两家谈参股的事宜。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开始了结构性的转型,从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均衡的方向演进。

祁斌在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上海证券同业工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投资中国——2007上海证券期货国际论坛”上表示,促进金融体系的平稳转型,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继续推进基础性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应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债券等在内的市场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强化各种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快速决策和反应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第二是要推动相关制度的变革和建设,为资本市场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基础。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的建设,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要加强监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进一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交易所和自律监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场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提高执法效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提高违规成本,建立有效的体系。第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稳步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祁斌说,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直接融资比例稳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分散了金融系统风险,中国金融体系开始了结构性的转型。2006年资本市场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为22%,截至2007年9月底,这个比例超过30%。

他认为,目前资本市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第一,资本市场结构失衡,资本市场的约束化机制不足,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培育。第二、宏观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加。第三,银行存款分流现象是我国金融体系结构性转型的开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并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但也对监管体制和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四个挑战是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更加凸现,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全球竞争的趋势不可避免。

中国金融体系如何走出困局

据《中国投资》报道,2004年在宏观调控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证券市场走势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以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低,金融资源浪费严重,直接融资内部机制失调,多层次市场发展滞后等多种问题,尤其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长期严重失调,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加剧了金融体系风险的积聚。

在重筑金融体系中,银行和资本市场各应扮演什么角色?中国金融体系战略究竟应该选择银行主导,还是资本市场主导?银行业为建立与资本市场相匹配的经营体系,在经营方式上应选择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2005年1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提出了破解金融体系谜题的思路。

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中国金融体系的战略选择

从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金融体制的选择和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与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构成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并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趋势。各国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其典型国家如德国、日本;另一类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其典型国家如美国、英国。

从理论研究上看,很难得出哪一个金融体系更优的结论,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体系。对中国而言,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推动经济增长、有效配置资源,又能平滑经济波动,合理分散风险,同时还能够使居民分享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的金融体系,不仅关系到中国能否在未来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也关系到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的优势。

刚刚调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谢平认为,银行与资本市场谁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并不重要,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绝对是互补的。一个国家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阶段后,才可能慢慢发展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英、美发达国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也是银行主导型,只是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才建立了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从投资者个人来说,只有其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想到把自己财富的多大比例投资在股票市场,另一部分进入银行;如果个人财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银行储蓄就够了。而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证明,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哪一种金融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坚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所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其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发挥作用是客观的和必然的。银行聚集了大量社会资金,具有能力和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从社会资金需求来看,金融机构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资金。从消费者的金融习惯来看,中华民族具有节俭的传统,因此大量资金聚集在银行也是一个客观的必然。

但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着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资产规模过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三大问题最好的场所就是资本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动其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上市,已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此外,资本市场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补充资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务和股票可以使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补充巨大的资本。资本市场是商业银行改革和未来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而银行对资本市场的介入,对于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着政府隐性担保的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首先就会为广大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信心支持。
国内三大评级机构说得就是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这三家为国内三大评级机构。

Ⅱ 银监会 同业统一授信的金融机构是否需要信用等级评定,还是可以只授信不评级

可以的,因为财务数据经营状况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个机构而已

Ⅲ 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分析项目

金融机构信用评复级的主要分制析项目可分为:外部环境分析、经营管理状况分析、业务及其风险分析、资产质量分析、筹资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
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水平。
(2)资产质量与财务状况,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收益率与稳健程度、财务稳定性、支付能力等。
(3)外部环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情况、政策法规的变动、外部支持因素等。
(4)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是否存在支付危机,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高级管理人才的变更,大的政策出台对其有无大的影响,是否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等。
可参照国际信用评级惯例,信用等级的设置采用三等十级制,即AAA、AA、A、BBB、BB、B、CCC、CC、C、D,对每一个信用级别分别规定具体的标准。

Ⅳ 华尔街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它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经济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在美国,企业资金需求的30%通过银行信贷解决,70%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而其中又有70%是通过发行债券解决的,这些债券的发行交易和定价完全依赖于信用评级。
现代社会的信用关系是通过信用评级的机制维系并运行的,信用评级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动摇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引发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1997年,美国穆迪宣布对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降级,直接导致其股价狂跌和倒闭,美国美林公司借机接管了山一证券,以极少的代价成功进入日本证券市场。
信用评级对一国金融体系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信用评级对金融产品市场交易价格、信贷市场利率、国家汇率等影响作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内部运行机制受此影响会产生波动、危机或颠覆。二是通过信用评级对各类金融主体的影响,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靠自身信用吸引资金并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而生存的,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状况更是关系到一国金融资本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危。
然而,由于信用评级在发展中国家属于新生事物,在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中尚缺乏应有的位置,它所体现的国家金融主权的本质还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有五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远东、上海新世纪、大公国际。到目前为止,美国穆迪于2006年收购了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同年,香港新华财经公司(美国控制)收购了上海远东62%的股权;2007年,惠誉(美国控制)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目前,美国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已进行技术合作。
中国的评级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评级业在我国已有近20年历史,但实际有规模的市场营运不过两年时间,而且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过度开放。首先,人们对信用评级业缺乏了解。在我国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没有涉及信用评级业。二是盲目迷信外国技术,认为美国评级机构比中国的好。在没有明确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实际上鼓励了外国机构迅速占领中国评级市场。三是信用评级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目前我国的评级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缺位,国家尚无明确政策法规限制外国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民族评级机构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国评级机构利用我国目前对信用评级业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监管缺位,持续进行政府高层公关,以此向公众传递中国政府支持其进入我国市场的信息。
实际上,信用评级掌握着发债企业的生杀大权和债券发行交易的定价权,是控制资本市场走向的制高点,与国家的金融主权息息相关。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旦控制了我国评级业,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评级机构,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国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中国的评级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评级业在我国已有近20年历史,但实际有规模的市场营运不过两年时间,而且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过度开放。首先,人们对信用评级业缺乏了解。在我国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没有涉及信用评级业。二是盲目迷信外国技术,认为美国评级机构比中国的好。在没有明确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实际上鼓励了外国机构迅速占领中国评级市场。三是信用评级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目前我国的评级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缺位,国家尚无明确政策法规限制外国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民族评级机构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国评级机构利用我国目前对信用评级业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监管缺位,持续进行政府高层公关,以此向公众传递中国政府支持其进入我国市场的信息。
实际上,信用评级掌握着发债企业的生杀大权和债券发行交易的定价权,是控制资本市场走向的制高点,与国家的金融主权息息相关。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旦控制了我国评级业,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评级机构,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国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中国的评级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评级业在我国已有近20年历史,但实际有规模的市场营运不过两年时间,而且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过度开放。首先,人们对信用评级业缺乏了解。在我国加入WTO的文件中,也没有涉及信用评级业。二是盲目迷信外国技术,认为美国评级机构比中国的好。在没有明确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实际上鼓励了外国机构迅速占领中国评级市场。三是信用评级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目前我国的评级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缺位,国家尚无明确政策法规限制外国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民族评级机构得不到支持。四是美国评级机构利用我国目前对信用评级业不完全了解和政府的监管缺位,持续进行政府高层公关,以此向公众传递中国政府支持其进入我国市场的信息。
实际上,信用评级掌握着发债企业的生杀大权和债券发行交易的定价权,是控制资本市场走向的制高点,与国家的金融主权息息相关。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旦控制了我国评级业,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中国未来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评级机构,这势必严重影响中国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Ⅳ 为什么信用评级下降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是市场上最大的债券持有人,比如很多法国银行就买了不少希腊国债。当信用评级下调时,说明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可能性加大,这时金融机构就都不愿意持有这些债券而想抛出,和股票一样,债券价格下降损失也很大。

Ⅵ 怎样可以查到在金融机构中的个人信用等级

带上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去查询

Ⅶ 哪些金融机构有资质可以做信用评级

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级的话,证监会在资本市场貌似 目前发了4个牌照 联合 大公 中诚信 新世纪

Ⅷ 中国有金融评级机构吗和监管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主要分析项目可分为:外部环境分析、经营管理状况分析、业务及其风险分析、资产质量分析、筹资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
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水平。
(2)资产质量与财务状况,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收益率与稳健程度、财务稳定性、支付能力等。
(3)外部环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情况、政策法规的变动、外部支持因素等。
(4)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是否存在支付危机,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高级管理人才的变更,大的政策出台对其有无大的影响,是否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等。
可参照国际信用评级惯例,信用等级的设置采用三等十级制,即AAA、AA、A、BBB、BB、B、CCC、CC、C、D,对每一个信用级别分别规定具体的标准。

阅读全文

与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资产证券化金融服务 浏览:25
北京银行金融公司招聘 浏览:349
控股股东减持可转债注意事项 浏览:169
芜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8
伦敦交易所开户 浏览:448
重庆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成立 浏览:81
民间借贷属于什么融资 浏览:599
金融公司与二级经销商协议模板 浏览:970
快鸽按揭融资 浏览:84
兴业证券审批通过何时配股 浏览:558
2018酒店投融资分析 浏览:922
银行行长在股东大会上的报告 浏览:731
中恒集团有子公司吗 浏览:260
牡丹江国华集团 浏览:318
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列表 浏览:494
众筹融资对交易所的影响 浏览:68
牧原股份目标翻倍 浏览:944
中银全球配置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是什么 浏览:812
2019年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 浏览: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时间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