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有哪些p2p平台爆雷了
绝大多数的平台,多多少少都点问题的,哪怕是排名前几的,要说纯碎靠谱干净,也不太可能。
在备案关键期,善林金融给我们当头一棒,警醒我们更应该小心谨慎,能避开就避开,现在人家银行连钱都不要了,我们更没必要急着入场,擦亮眼睛,如果不想让自己的资金站岗,也可选择其他安全平台。
就像小编一直强调的不涉及借贷的风零度,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以借贷利息为收入来源,而是通过提供担保服务获取收入,信贷或资产机构将贷款信息或资产信息接入平台;平台自动计算所需保证金并自动其理财产品;投资者认购买理财产品份额,获得收益,并成为实际担保人;平台SAAS系统内部智能计算并细化分散匹配担保。
从一定层面上,分散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且平台2017年3月上线至今,正值合规监管之际,经历了监管和市场在双重考验。一方面,上线初,向金融办申请批示,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从一定层面上说获得先行先试的认可;另一方面,平台也积极与持牌大型机构合作解决其问题。
与P2P两者完全不同的模式,从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安全稳健。特别是,P2P消息满天飞,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多么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信息,自己如何理性分析,理智选择至关重要
Ⅱ 2019年P2P爆雷不断,你亏了多少
监管部门要求合规前行对P2P行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好事,能经历过这次洗礼,剩下的应该至少不会不合规。
判断P2P平台是否合规的重要信息如下:
1、信息是否足够透明;
2、三证,也就是银行存管,ICP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3级等保。
三证是网贷行业入门的资格凭证,好比餐饮行业需要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是一个道理。
3、完成108条监管细则的整改工作。
例如禁止平台设立理财计划,禁止期限错配,禁止代卖信托、资产管理、基金、银行业务、股票、外汇等,禁止对接金交所等等。
Ⅲ 现在P2P爆雷有哪些家
1、暴雷的平台多数是伪P2P
其实投资者们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近期网贷行情发生的事情确实加重了大家的焦虑感。但是,发生事情的大部分不是真正在用心做P2P,基本都在干着假标、自融等勾当,不雷才怪。所以投资者投资时最好选择信息披露透明、合规度高且风控严格的平台就不错,才能放心投资。
2、伪P2P出清利于行业发展
监管部门最近的目的是让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推荐行业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所以,对于哪些浑水摸鱼的网贷平台已经没法占到便宜了,给那些在合规、风控等细节上都精益求精的平台来说,将会迎来下一个春天。未来的网贷市场,是留给守规矩的人的。
3、P2P仍会带来稳定收益
老司机们都知道网贷投资相比于别的投资上还是占很大优势的。例如收益,大部分网贷平台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14%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极具吸引力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投资者都丧失了识别风险、合理规划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点,网贷行业将会快速增长,只要我们找准定位信息中介,不自融的平台,投资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Ⅳ P2P平台突然暴雷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是p2p公司的话做线下理财的就不要考虑了,国家有明令禁止p2p理财公司不得设置线下门店,p2p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广告都不允许在线下打。建议还是线上购买比较安全。除了在线上,还要注意选择平台。去年我刚进p2p理财领域的时候,很多家都是做抵押贷的,那时候选了企额贷还有几家,后来很多产品开始转型,但我始终认为就目前的技术手段,做好信用贷并不很容易,至少到市场成熟的时候我再进入,现在还是坚持抵押平台。
Ⅳ 有多少家P2P公司爆雷了
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相信在行业震荡后,迎接投资者的是更加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
Ⅵ 网贷平台出现暴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期,网贷市场频繁暴雷,单一日就有15家平台暴雷,搞的市场人心惶惶,很多投资者都不敢投了。
然而,为什么会发生平台集中暴雷的现象?这其中是不是跟政策有什么关联?又有哪些平台还可以投?
1、近期雷潮又起,单昨日一天就有15家平台暴雷,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多的一天,搞的市场人心惶惶。风投系的沃时贷,上市系的钱满仓,国资系的唐小僧、萌芽金服、五星财富、小金袋等等,各系平台的频繁暴雷,是不是意味着看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老七:我觉得平台无非看几个方面,第一个看本身的实力,“爹”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具体爹怎么样,要看市值如何?运营状况如何?是控股还是参股?
目前暴雷的这些平台,都不是主流平台,也不在排行榜单内,大部分主流投资者并没有受到波及,踩雷的仅仅是那些追求高利率的羊毛党,或者小白投资者。而那些正常的或者是对行业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不太会被波及到。所以,这次集中暴雷对主流投资者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平台集中暴雷?你觉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老七:在我看来,最近平台集中暴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市场频发利空。网贷行业最近市场的舆论,偏利空,包括郭树清的讲话,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造成大家对平台不够信任的情况。另外,唐小僧的暴雷,也对投资者的信心有一定打击。
第二、平台经营不善。有些平台本身就已经出现问题,业务不够稳健,由于经营不善,需要更多的资金流去周转,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这类平台的现金流可能还能支撑1到2年。但由于目前市场利空频发,投资者都不敢投,抽出资金,容易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
第三、备案延期。集中暴雷跟备案延期有一定的关联,备案政策出台后,有部分投资者撤出来了,打算备案后再投。
然而,备案延期后,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心理没底,选择抽出资金,先暂时观望,打算备案确定后,在投资,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流动资金更加紧缺。那些业务不稳健或者业务存在问题的平台,就很容易暴雷。
投平台看背景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应该看平台业务的真实性,投资人的资金是否跟借款人一一对应,这种平台相对受行业影响会比较少。
反之,那些涉及资金池、自融或业务弄虚作假的平台,行业波动对其影响反而更大。最近暴雷的平台,大多数都是业务不太稳定的平台,而业务稳定的平台,短期的资金流出影响较小,只是投资资金数据不太好看而已。
3、近期车贷资产受到严重打压,你觉得还有哪些平台可以投?
老七:受监管前,车贷行业在2015年-2017年的盈利空间非常大,有的平台的利润高达30%-40%。
2018年年初,国家出台了扫黑管理办法,对套路贷、车贷二押、暴力催收进行严监管。导致车贷资产受到严重波及,车贷资产利润高,不在于借款利息高,而是在催收的环节产生的额外费用。
比如某借款人用车抵押借款,一旦出现逾期还款,平台方就会请人去拖车,然后收3000元-5000元的拖车费,还要收取高额的罚息。
如果借款人不给,那么平台方就会把车卖掉,而一般平台放款的金额基本是车价值的7到8成。比如车价值10万元,平台放8万元。车卖掉后,剩余的钱也不会给借款人,用来抵扣罚息和拖车费。因此,这块费用才是平台最高的利润。
在2017年以前,车贷资产15%的逾期率是比较常见的,但有可能带来50%的利润,足以覆盖逾期率所形成的坏账。
不过,2018年扫黑行动后,如果平台方在借款人逾期后去拖车,还收取拖车费,借款人就可以报警,这样一来,警方就有可能会把平台的门店封了。
比如最近江门、成都、云南等地区很多门店都被查封,打击力度非常严重,导致平台不太敢去催收,连正常的催收可能都不实施,一不小心,可能连门店负责人都得抓进去了。
因此,导致部分正常回款的借款人,也不正常回款了,觉得反正平台方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就算平台把借款人的车拖回来,也不能随意处置,加上拖车成本以及其他费用,最终导致平台催收不仅不能产生利润,还会产生可能10%-20%的成本。
所以今年的车贷平台利润肯定会比较低。比如之前清盘的沃时贷,就是因为车贷门店受到严重打击,被逼清盘。
房贷、现金贷、车贷等资产相继被严监管,未来也不知哪些资产会受到监管,行业变化太快,建议投资者尽量投资头部的平台去投资。资产端的话可以选择偏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资产去下手。
4、在备案延期的情况下,边缘小平台生存空间还有没有?会不会加速退场?
老七:我觉得不管平台规模大小,只要能赚钱,有利润,哪怕一个月赚一万块钱,也能持续经营。如果每个月亏10万块钱,那可能经营就会恶化。
因此,平台规模大小是其次,主要还是看平台能否赚钱。规模大的平台不一定赚钱,小的平台也不一定不赚钱,投资者选择平台的话,建议选择有盈利的平台。
5、判断平台是否盈利,有哪些方式可以去判断?
老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平台披露的财务报表,目前有比较多的平台披露了财报,备案后每家也都要披露。
如果没有披露的话,可能就要从平台的运营推广成本,及其借贷利差进行测算,看平台是否有盈利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去测算平台是否有盈利的话,建议投一些背景实力比较雄厚的平台。
6、你觉得什么样的平台会存在暗雷的风险?
老七:这种平台有几种特征,第一、长期高返。这些平台往往运营不太得力,资金比较缺,而长期高返容易造成资金成本过高,非常容易出问题。
平台为什么做高返,从平台运营角度来讲,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不那么缺钱,也不会持续去做高返。推广的话,也是偏向于小规模去推,比如做一些品牌推广或宣传,把平台用户慢慢往上做。
那么,为什么会有平台愿意长期去做高返呢?其实就是平台缺钱,想把资金盘活,投资人的钱也不一定在借款人那里,这种就可能是暗雷。
第二、大力广告宣传。比如唐小僧,在分众传媒一年投了近5000万元的广告宣传。这么多钱,它到底有没有那个实力和利润去覆盖,那是要打问号的。合理的推广是可以的,但推广成本非常高的,就要警惕了。
7、你觉得网贷实施备案的可能性大,还是牌照制的可能性大?
老七:最近一两年应该不会实施牌照制,现在去实施牌照制肯定是不妥当的,这个行业还需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有些跑不动的平台,需要自然的淘汰。到时整个行业集中到300-500家左右,不管是备案,还是实施牌照制都是可以的。
如果实施牌照的话,肯定会提高行业门槛,要求会非常高,到时能真正生存的平台也会非常少,具体能留存多少家,现在来讲也不确定。
8、下一步,除了备案之外,你觉得监管重点方向会放在哪方面?
老七:主要还是合规经营,比如借款金额和利息要在监管要求之内,监管层还是希望P2P能够解决民间金融的问题,来服务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这也会是未来监管的重点~
Ⅶ p2p爆雷哪些拿到了钱
“暴雷潮”汹涌不断,很多投资人惶惶终日却又不知所措。对此,笔者建议投资人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应对:第一,发挥集体力量,组团理性协商。P2P平台一旦暴雷,牵涉人数多,单个个体维权的成本高,周期长。因此,投资人可联手组团,这样既能分摊维权成本,而且能够扩大舆论影响力,获得社会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同时,组团还可以共同探讨维权事宜,并选举相关代表进行协商。如果平台需承担还款违约责任,而其自身有房产、车辆等抵押物,可以让平台方尽可能用现有的不动产、抵押物等变现赔偿,如果最终能协商解决,各方万般欢喜。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采取组团形式维权务必要理性,“横幅围堵”“游行示威”等方式容易引起负面影响,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致使自身身陷囹圄,从而导致“人财两空”。
第二,发现问题提前布局,善用各类投诉渠道。一旦发现P2P平台存在问题,投资人应当迅速行动进行投诉,尽量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就目前而言,主流的投诉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官方渠道,如一些金融监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热线、网站等;(2)行业自律组织渠道,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中央和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往往会承担部分的投诉处理或转报职能;(3)寻求社会媒体或者记者等曝光与协助;(4)某些非官方投诉渠道,如新浪推出的“黑猫投诉”等;(5)必要时,也可以选择直接报警的方式。
第三,运用司法手段维权。首先,投资人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材料,而且应当尽可能地拿到原件。
Ⅷ 哪里P2P又爆雷了
爱木财富已经跑路了
Ⅸ 如何看待最近多家p2p金融平台爆雷
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相信在行业震荡后,迎接投资者的是更加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