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进入全球金融中心三强,那么前两名是哪个城市
前两名分别是纽约和伦敦,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中心了,不少全球性的重要交易所都设立在这两座城市里。而上海此次则是超越了东京1分拿到了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三名,而有趣的是去年我们上海也刚好落后了东京1分,总的来看上海和东京之间的竞争依旧很激烈。而从全国范围上来看,我们国家一共有12座城市入选了这个榜单。
不得不承认,上海想要赶超上面两座城市,成为金融业内新的“老大哥”还有待时日,但相信依靠我们党的英明决策和人民的辛勤勇敢,这不是难以企及的梦。
Ⅱ 我国有哪些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类:①货币当局。又称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没有这个银行,国家的货币运转就会发生紊乱。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只有它能发行货币,它是银行的银行,当银行没有钱的时候,可以向中央银行借钱,中央银行是整个社会最终的支付者。②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③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合作社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中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财务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④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业务分支机构及驻华代表处。
Ⅲ 我国首家云计算交易平台在哪个地方诞生
清末民初,我国旅游业为少数洋商所垄断,在上海登陆的有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和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但他们服务的对象只限于外国人和白领华人。陈光甫留美多年,又酷爱旅游,他之所以决心创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据原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理资耀华(解放后曾任上海银行总经理)口述:“上海银行的中国旅行社是我国第一家。陈光甫创中国旅行社的动机,开始时还不是作为一种业务,而是对抗洋人,为国争气。旧中国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洋商所,中国人要出国,旅游手续都要经过他们之手。洋商不仅收费高昂,而且态度傲慢无礼,根本看不起中国人。陈光甫时常出国,时常受气。有一次洋商事的人傲慢无礼,使他实在忍受不住了,同对方争执了几句,对方冷笑着说:‘你不满意,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自己一个呢?’对陈光甫非常蔑视。陈一怒之下,决心创中国旅行社。”除了爱国和争回祖国的权利外,陈光甫还认为,为了让国人及各国人士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胜古迹,也必须建立健全为旅客服务的机构,这是他要创中国旅行社的又一动因。1923年4月,由陈光甫任总经理的上海银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请代售火车票,旅行业务。当时交通部正召开全国铁路联运会议,该案一经交议,立即遭到身居要职的铁路洋员反对。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国在华均有旅行机构,绝无再设的必要,实际上是担心会削减外国在华旅行机构的既得利益。幸好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路政司司长刘景山及各路华员皆竭力支持,所以经激烈辩论后终获通过。是年8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是中国旅游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因为按国际惯例,商业性旅行社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旅行部成立一个月后,即在杭州设立分部,以后陆续扩大规模,5年间,共设立分部11处。1927年,经上海银行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投资5万元(后增资至50万元),旅行部自立门户,6月1日,正式改名“中国旅行社”,并向国民政府交通部申请注册,经该部核准,于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号旅行业执照。“顾客至上,服务社会”的社宗旨早在创上海银行时,陈光甫就提出了行训:“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抵制国际经济侵略”。中国旅行社继承了这一口号,以“顾客至上,服务社会”为宗旨,确立了“发扬国光,服务旅行,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推进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针,开始了旅行社的创业之路。刚开始,旅行社的业务比较简单,以客运为主,先是代售国内火车及轮船票,复与美、日铁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轮船公司洽妥,代售国外铁路、轮船公司客票,待中国航空公司成立后,再代售飞机票。第一任经理朱成章为累积经验,曾多次身穿招待员制服上车站迎送旅客或亲自驾车为旅客购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中国旅行社在设立之初是亏本的,以后也长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银行内部不少人反对这项生意,但陈光甫始终坚持。他曾对大家说:“天地间万物有重于金钱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远胜于得一人之金钱。今旅行社博得社会人士无数量之好感,其盈余为何好耶?”陈光甫同时认为,经过积累经验,改进经营管理,增加服务项目,这种“有形的亏损”,也是可以转变为“有形的盈余”的。陈光甫终以“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服务态度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旅行社也在与洋商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扭亏为盈。1936年即盈利60万元。这正如金融史专家、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洪葭管先生所说的:陈光甫最终创造成功奇迹的最重要一条,就是他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中国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客运,又货运;既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组织旅行游览是中国旅行社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1935年8月起,中国旅行社还主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这种团体对稳定和发展客源,增强旅游部门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中国旅行社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在会议期间提供旅舍、租汽车、代雇向导等,还特别编辑《西子湖》一书散发和在通往博览会的沿途竖立指路牌,为外来者提供游览指南,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i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和活动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东三省而由“国联”(即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二战后被联合国取代)派来的“李顿调查团”(因团长英国人李顿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国代表组成,于当时赴中国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也由中国旅行社这一民间企业负责接待和一应事宜,可见其声誉之隆。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赴日本观樱团。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中国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社。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他们在我国共消费了20余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中旅社代出国手续,深得出国留学生的欢迎。因为从介绍欧美著名大学的章程起,到登记名单、留学证书、出国护照、入境证、订舱位、代换外币,直至对方国家派员到码头迎候,再送上火车去应考、留学的学校,这一切都由中国旅行社一手操。至于中旅社发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方便,还为上海银行多了一笔活期存款,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书的。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陈光甫曾对旅行社人员说:“吾人有必须注意者,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旅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他要求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衣着整齐,手面清洁。对员工一律招考录用,通过培训、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安排工作,工作后先在各部门轮流循环工作,多年后便成为一名旅游业的多面手。至于人员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学识为标准,学历仅作参考,但对导游则要求基本上是大学文科毕业生,上岗后先经培训,还择才送英美深造,并经常请外国专家来进行授课。人们一接触到中国旅行社,处处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工作人员一律穿着标志性制服,到车船码头的接待人员还头戴专门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标识熠熠生辉,五角星红光闪烁,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的服务极为周到,不以貌取人。为广泛宣传旅行对社会人生的意义,中国旅行社于1927年创刊《旅行杂志》,为中国第一本旅行类杂志,初为季刊,后改为月刊,由名家执笔,特约撰稿,内容丰富,每期印有数十幅精美照片,公开发行,并分送中外交通机构及其高级职员,以求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国旅行社的印象。为加强对国外宣传,1931年中国旅行社通过在美国西雅图所设的通讯社,向美国各界发出招待游华专售邀请信5000封,信笺都经过熏香,富丽精美,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宣传。1933年又聘美籍记者斯诺撰写中国风景名胜的英文小册五种,分寄外洋各机关、各轮船公司、各铁路及航空公司。当时许多名人致函中旅,啧啧称道。陈光甫认为:“为社会便利计,又为本行之宣传计,此种宣传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国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银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业家。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以服务社会为理念,悉心经营,开拓发展,使之成为民国史上第一家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并跻身于世界级旅行社之列。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正规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结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为后人留下了服务社会的宝贵理念和丰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与仿效。
Ⅳ 最早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哪个城市
英国伦敦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
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伦敦是和纽约齐名的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伦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从业人员约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区总产值为446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欧洲第一),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大都会区GDP达到6690美元,占英国GDP的30%。 伦敦城(City of London)或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伦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许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英国百强公司和100多个欧洲500强企业均在伦敦设有总部。全球大约31%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伦敦港同时也是英国第二大的港口,每年吞吐量约五千三百万吨。 伦敦城共有500多家银行(至1991年),银行数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国银行有470家,在伦敦拥有的资本总额达1000多亿英镑。伦敦城每年外汇成交总额约3万亿英镑,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伦敦城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有时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
Ⅳ 我国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回答来自:V大张(价值立方)
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金融业五大业,金融五大业是指银信保证基
1. 商业银行。银行业包括外资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2. 信托。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信托的本来含义是“受人所托、代人理财”,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至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行业内的主要金融机构主体是信托公司,目前已衍生出了很多类型的投融资业务。目前上市场上存在的是68家信托公司。
3.证券业。证券业是指从事证券发行和交易服务的专门行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并为双方证券交易提供服务。
4. 保险业。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
5. 基金业。基金业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行业。行业内最主要的主体是基金管理公司(公募)
其次是其他金融子行业。其他金融子行业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及其下属监管机构;其他还包括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期货、金融租赁、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
Ⅵ 聚鼎民投 是中国首家O2O城乡金融投资平台吗
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农村金融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层次性特征。对于贫困型和处于初级阶段的普通型农户以及小部分的农村企业来说由于长期缺乏金融服务的供给及信息不畅等原因,对金融作用的认识非常有限,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农村金融需求不足,很多金融服务只有在提供的过程中人们才会发现其方便快捷的好处,才能激发人们潜在的需求。因此,聚鼎民投农村金融市场业务开展选择了走供给领先型的金融供给模式。“羊群效应”在农村、城市各阶层人士中都普遍存在,但在农民中“羊群效应”最为突出,这与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信息渠道不畅有关,也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关。对于大多数普通型和市场型农户以及农村企业来说,他们对金融的作用认识比较充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聚鼎民投选择需求追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做法是:聚鼎民投加盟机构选择向农村中有影响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开拓型的人以及农村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新的金融服务和工具,让少数的他们首先尝到金融服务的甜头,再带动其他农民利用这些金融服务和工具,不断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提出的要求,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通过聚鼎民投得到共同发展。同时,这些首先从聚鼎民投受益的人,将很可能与聚鼎民投进一步合作,在当地建立起聚鼎民投的特许加盟机构更好的带动当地农民利用聚鼎民投的金融服务和工具受益。
Ⅶ 在中国哪个城市金融业最发达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中国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及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银行占银行同业公会会员的81%。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上海同时是当时外国金融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据统计,到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家数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国银行。这些外国银行大多集中在外滩一带:英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及台湾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上海当时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拥有同业拆借、贴现等货币市场,内汇、外汇市场和标金(黄金)市场与大条银(白银)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当时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三大债券市场。上海当时既是全国资金调剂中心,也是远东国际交易活跃的金融中枢:1936年,上海的黄金市场全年成交数实际达到3116万条,折合美元1100余万元。这一数字超过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之和,也超过法国的巴黎。每日交易额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之上。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上海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后被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现今的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发达的城市,据上海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市2009年经济总量达14901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0.7%、39.9%、59.4%。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GDP总量也已经超过香港。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贸业、餐饮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现有的本地银行有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咨询公司参与制定,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发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国伦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不论是技术手段还是交易规模均获得较快发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并且具备平行扩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的总市值为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额居全球第三、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居全球第六,并在近几年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大型企业来沪上市融资,其中包括金融企业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此外,还包括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建筑等一批业绩优良的蓝筹公司。
Ⅷ 从事金融服务行业在哪个城市发展比较好
至于金融行业.服务于股票,我也有过参考、研究过,我觉得还是在北京好点!
为什么?."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很多外国朋友都集中的地方,也繁华,金融行业也很有发展空间.当然有利也有弊的,不好的呢就是:"北京毕竟是首都,金融这行业肯定也多,竞争也激烈.所以这就得靠个人的能力了"
Ⅸ 全国首个实现国家金融服务标准落地的城市是()。
全国首个实现国家金融服务标准落地的城市是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