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2016沈阳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

2016沈阳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07-25 04:11:08

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中国的经济地位有多大,中国将来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

② 现在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猛发展
人力资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在产业的投入要素中,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现代经济发展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将取代传统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聚集和培养高层次服务人才的任务将更为艰巨。由于我国的低工资制度和轻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再加上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新兴服务业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严重流失到外资企业,我国整个服务行业缺少人才的状况将更为严重。
图2显示,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等传统部门就业人数从2003年开始逐年下降,而新兴现代服务业如计算机软件业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3年为183.5万人,到2009年激增到290.5万人,接近300万人,增速达到了50%以上。说明这些部门发展较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会是现代服务业长期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竞争压力将推动服务业分工细化和加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将继续重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独立出来,此时连结这些节点形成分工网络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这些中间需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竞争压力还会引导企业将原本内置于企业的服务活动进行外置,由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来提供服务,如各种商务服务、营销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将更加细化,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图3表明金融业、计算机软件业和租赁商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明显呈上升趋势,金融业增速最快,2008年达到14863.3亿元,仅次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16362.5亿元。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并在专业分工基础上日趋独立化,推动了诸如管理、咨询、广告、研发、会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步或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③ 金融咨询行业未来的趋势有哪些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
2017全年,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为背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屡创新高,在11月达到了全年最高值193,并在12月收于次高点192。网络搜索指数更是一路大涨到405,较基准值涨幅达305%。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发生649笔融资事件,同比增加8%;涉及资金总额约1397亿元,同比增加19%。其中,中国有328笔融资事件,美国和印度各有101笔和63笔。最高融资金额97亿元由中国互联网保险平台众安在线获得。
网贷和支付的热度贯穿全年,前者有134笔融资,总额在344亿元左右;后者93笔融资,总额约265亿元。汽车金融热度攀升,全年虽仅有23笔融资,但涉及资金总额达到217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为4213.8亿元,同比增长了42.0%。到了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达到惹6541.4亿元,同比增长55.2%。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964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26%,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29513亿元。
中国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网络资管领域,2016年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增速超过50%。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资管将超过6万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科技顺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增速趋缓,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依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而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到重新寻找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时,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发现。并且,随着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生产体系正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金融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于是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专业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2、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线上信贷从只以互联网为获客手段的1.0阶段上升为互联网全流程管理的2.0阶段。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各个消费场景中,并且安全便捷地实现线上放款;二是征信,多年来大数据的积累和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使得线上大数据风控精准度提高;三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使不同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线上用户识别得以实现。
3、促进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以前沿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前提,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功能更具场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势。
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金融科技会将链条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优化的范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如电商金融、医美分期等场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与消费的界限逐渐模糊。金融科技企业通过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消费产生的行为数据来不断优化自身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
4、金融科技的用户群体广阔
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所服务的目标客群中,电子支付用户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网络资管,二者渗透率都在60%以上。由于网络信贷的门槛问题,使得目前网络信贷网民渗透率只有22.8%。但实际上,渗透率指标仅统计真实发生过网络借贷行为的用户。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准网络信贷用户,各大网络金融巨头均会对旗下所有用户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这部分准信贷用户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务网络信贷行业时的目标客群,甚至于说,电子支付和网络资管用在很多层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网络信贷领域的用户。综上所述,不同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行业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够覆盖的用户客群更加广阔。

④ 现在金融行业的趋势怎么样

金融行业在“十三五”时期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转型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向严监管转型、向管理信息化转变、向“客户为中心”转型。大数据在加强风险管控、精细化管理、服务创新等转型中别具现实意义,是实现向信息化银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金融行业是所有行业大数据应用最全面、最成熟的行业,因此,其在整个大数据行业的占比也一直较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金融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推算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97.0%,超过2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应用规模将达到44.29亿元。
金融大数据还面临着不少阻碍,如内部各业务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外部大数据整合难度大等。相信在大数据起到更大效果时,金融大数据的推进不会太大问题,未来前景广阔。

⑤ 金融营销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金融业的营销也在不断发展,各个金融企业每天都在创造新的营销策略和竞争方法:
1.金融企业将走向全面营销的时代,营销将渗透到金融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内部营销”出适合这种需要的产品并以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满足客户需要的问题,在西方营销学界有人称之为“外部营销”,而金融业营销还必须解决“内部营销”问题。“内部营销”就是企业的决策层和领导层必须善于与下属沟通,通过引导来帮助下属做好工作,这对金融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金融企业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广大员工与客户有着最直接和最广泛的交道,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会影响客户对银行的“第一印象”,所以必须重视和抓好对内部雇员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同时通过制订内部工作准则、服务标准甚至是构建评分体系等一系列对内营销宣传教育,使广大雇员树立营销服务观念,认识工作人员与客户交流过程对本企业经营业务成败的重要作用,从而出色地完成“一线营销”的任务。
2.金融企业将创新一套适应其企业特色的别具一格的行业实务营销。金融业独特的服务方式决定了其营销不能死搬硬套工商企业那一套,而应根据行业特点,创新出适合自己特色的营销活动,如: (1)服务营销。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超水平的服务使本企业在行业中出类拔萃。作为第三产业的金融服务业,其营销特点就是服务加服务。金融企业只有建立“大服务”观念,强化“大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和创新服务品种、服务手段和服务设施,才能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金融服务,赢得竞争优势,树立良好形象。(2)超值营销。就是在产品质量、特征、价格等方面增加产品的额外价值。
3.为实现差异化服务,未来的金融业将更注重特色营销。金融企业将通过市场调研活动,在把握金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认清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营销重点,适时适地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设计特色产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为离退休人员设计“夕阳红”储蓄,为企盼购房的人设计“积小成家”储蓄;为年轻富裕的客户开设专有账户,为成熟富裕的客户提供专业理财咨询服务。以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强调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是开展金融营销的内在要求。
4.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节奏,金融业将会实施善变营销和快速营销。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加速变型的时代,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金科玉律”。因此,未来的金融业必须训练员工的客户导向意识,充分挖掘客户的新想法,新需求,甚至创新出新的需求来捕捉市场机会。除此以外,还要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行动迅速,不仅要做别人没做的,还要做别人没来得及做的,永远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等到其它企业纷纷效仿之时,行动迅捷者又制造新的热点去了。市场经济好比竞技比赛,胜利往往就在于那领先的半步。
5.为了在吸引新客户的同时稳定老客户,未来金融业必须走持续营销的道路。持续营销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者采取有效的推销策略与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维持密切的关系,在掌握顾客各种有关信息和对这些信息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对顾客现时的偏好和未来的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在成本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并在产品的选样、发送等方面提出合适的参考建议。这种方法实质上是要充分挖掘顾客对产品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潜力。为了实现这种销售方式,必须能收集到有关顾客的各种新信息,然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分析技能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确保推销产品或服务时能投顾客所好,有针对性地向顾客进行推介。
6.未来的金融业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客户选择等一些技术性营销操作。随着全球金融领域混业经营的风潮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呈现出进一步拓展银行业务范围,甚至打破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法律界限的趋势,纷纷向欧洲“全能银行”看齐,银行、证券、保险和房地产企业之间,允许业务交叉,互相兼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企业都是 “全能”的,而必须突出本企业的定位。以某一特色业务为基点,横向构建一个“全能”的业务体系。当前,世界各国的金融改革正在进行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而营销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也会产生更多的创新形式。
7.随着当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金融营销将更注重高科技的运用。如网上交易、全球电子交易系统、全球20小时不间断交易等形式的出现,都说明新兴技术将不断被用于金融交易活动中,促使金融企业的经营方式、金融产品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也使金融营销活动在更广阔的空间开展成为可能。电子技术和远程通讯系统在金融业的运作,不仅会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极大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在金融竞争模仿日益增强的今天,高科技营销也是一项最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可以说,谁拥有高科技,谁就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也就可能更多地拥有顾客和市场。

⑥ 浅谈国内金融行业趋势,从业者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 年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元增长到4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7.5%。截止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已接近万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达到19428.9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超33万亿元。

从需求层面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90后、00后等青年群体步入社会,居民消费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提前消费的理念日益普及,消费金融需求快速增长。“90后”已然占据着消费贷款用户群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9.31%。

自2009年我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网贷监管就决定了消费贷款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近五年来,消费金融兼顾放开与监管两个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政策从宽松进入到规范阶段,从而带动互联网消费金融从蓬勃兴起阶段,进入到到规范成长阶段。

⑦ 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义及范围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及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业务。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额包括传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指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消费金融平台。
随着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消费金融正在从传统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额低频次消费场景向中低收入人群及小额高频次消费场景迅速拓展。传统消费金融主要专注于买房、购车等大额低频次消费场景,且用户大部分为净值较高人群,对学生、农民、蓝领等收入较低人群则覆盖较少。
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征信技术的创新,消费金融正在向大众的日常生活快速渗透,目前正在向大学生、蓝领群体等以及
3C数码产品、旅游、餐饮等小额高频次消费场景迅速拓展。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消费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尤其对于医疗、旅游、越来的服务要求不断在增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的销售模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而带动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20万亿元,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约在20%至30%左右,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依然是一片蓝海,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达到9.21万亿元。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政策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多方势力加速布局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6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P2P爆发出来的重大风险使得监管已经迫在眉睫。与2015年两会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相比,2016年两会提议更多趋向行业立法和政策监管。在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的同时,大力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则成为另一个主旋律。在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的市场准入,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训新供给动力指导意见》,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到全国,
从最高层面为消费金融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
消费金融是银行零售转型的首选
近年来,受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影响,我国各行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对公业务面临较大困难,各家银行纷纷提出零售转型的战略。零售转型有助于节约银行资本,同时获取更高的收益率并降低不良贷款率。
根据银监会 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使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对个人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为75%,均低于对一般企业债权的100%的风险权重。上市银行中,除了五大行和华夏银行,其他各家银行今年均公布再融资预案,这体现出各家商业银行均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发展零售信贷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
我国消费金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参与主体逐渐增多
商业银行借助专营机构与特色网点、网上银行、移动服务、信用卡等多渠道的服务手段,加大对新消费信贷领域的支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至22家,另有8家处于申请及筹备中;互联网电商平台、细分领域垂直场景方积极将消费金融产品嵌入消费场景,并不断积累征信数据;
互联网金融平台,如P2P 网贷、小贷公司等也积极切入消费金融,提供类消费金融贷款。消费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和模式,服务人群不断扩大,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中低端无卡群体因此获得金融服务。
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消费金融风控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金融规模的扩张,服务人群的下沉加剧了消费金融平台面临的坏账风险。
消费金融公司:现有业务模式受众较小,亟待丰富创新自身服务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基本客户定位为中低收入群体,审核标准一般比银行的更为宽松,贷款额度也更高。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与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同质化严重,但整体实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与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规模最大,形成了教育培训类、手机通讯类、白色家电类、装修装饰类、婚庆婴幼类五大贷款渠道体系。而非银系消费金融公司则以“消费”为出发点,利用商家的天然优势,相对而言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主要客群为低收入阶层,以耐用消费品贷款为主。非银系消费金融公司以海尔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为代表。
电商平台:用户覆盖优势明显,业务创新及大数据等实力突出
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模式主要依托于自身的互联网平台,面向自营商品及开放电商平台商户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消费贷款服务。审批流程便捷高效,部分采用授信额度的方式,不需要逐笔审核。由于电商在互联网金融、网络零售、业务创新、大数据等领域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消费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最强,未来也将引领市场的发展趋势。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是典型的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产品。

⑧ 沈阳近十年来的变化是什么

沈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化名城,是满清文化的发祥中心.近年来,沈阳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城市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年均增长11.7%。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排名由2000年全国第14位跃升到2004年第8位,综合 经济 实力排名由第23位跃升到第10位。

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5个,总投资705亿元,当年已竣工投产的项目76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创造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900亿元,等于一年再造了一个沈阳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8位,这种良好的势头还在继续发展。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288.6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粮经比例由50:50调整到45:5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50%提高到53%,农产品加工率由19%提高到45%。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农业高新区等六大区域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新空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

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比2000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44.7%。青年大街、二环路改造全面完成。完成了461条二级以下街路、240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00.7公里农村公路,行政村已100%通油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3117公里,总面积462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888公里,路灯14万盏,永久性桥梁179座,窨井57855个。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688公里,比上年增加35公里,比2000年增加166公里。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36条,比上年增加17条,比2000年增加55条。市内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8.38亿人次,比2000年增加8.5%。年内新增公交车辆50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422标台,出租汽车19104辆。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改造90公里,新铺设供水管网40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3024公里,供水量5.6亿吨,综合日供水量153.4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2处,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14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83%。实际用电量154.3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83.9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8亿千瓦小时。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300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45.6万户。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89个,先后实施了浑河治臭、细河清淤、拆除烟囱、锅炉房、大辛及老虎冲垃圾滤液处置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治理了浑河30公里的城市段,浑河生态环境有所恢复。实施了满堂河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7万吨,处理率达到81%。日处理生活垃圾4506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一批人工湖相继建成,城区空气湿度达到56.9%。拆除烟囱1011根、锅炉房606座,推广民用型煤1.6万吨,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保持100%。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13个,生态环保模范单位6个,生态环保模范军营6个,安静小区20个。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2%。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

城市绿化

新增绿地1500公顷,其中新建居住区绿地4.15公顷。植树60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11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开发区

1.沈阳铁西新区

铁西新区位于中国沈阳市区的中西部,由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接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铁西新区现有各类企业1586家,集中了沈阳市66%的工业产值,66%的工业利税和75%的大中型企业,荟萃了沈阳制造业的全部精华,为中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堪称中国制造业之都。

铁西新区突出两大功能分区,一是把开发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工业区,全力打造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新高地;二是把铁西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商贸生活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形成在开发区看实力、看工业

2.沈阳浑南新区

浑南新区前身为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重点扶持的10个高新区之一。

浑南新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和流动人口20余万人。总体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档次商务中心区、高品质居住区、高等级大学城和浑河观光旅游带。

浑南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美国通用、微软、康柏、IBM、SUN,德国宝马,荷兰菲利浦,加拿大北方电讯,意大利梅罗尼,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C、小松机械、惠普、三菱,韩国LG、SK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陆续到浑南新区投资兴业。以芯片及软性集成电路等为标志的一批重点项目的入驻,确立了沈阳IC(集成电路)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领先地位。航天三菱发动机及航天新光汽车发动机项目,壮大了新区汽车产业的实力。 GE透平、GE涡轮发动机叶片、东芝电梯等项目,提升了新区装备制造业的层次。东软数字医疗磁共振出口美国并与荷兰菲利普成功合作,三宝电脑出口创汇翻番,LG电子二期工程顺利投产,使浑南新区的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两大主导。

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少审批、多服务,高效率,法制化”的管理目标,浑南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管理模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市场化,管理机制企业化,投资服务规范化。履行“照前审批一站式,投资服务代理制,意见投诉反馈制,行政收费全取消”的服务承诺。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册、土地购置、海关商检等各项手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未来的浑南新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教育、金融商贸、生活居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国家森林生态示范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投资发展地区。

3.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目前中国除上海浦东外唯一的金融开发区。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为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坚持以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加强协调服务。一是做好咨询服务。为投资者着想,针对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涉及的相关政策、投资者的疑虑,均指定专人、前瞻性地做好咨询和沟通工作,给予明确答复。二是加速办理审批手续,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为投资者办理手续,并邀请市直审批部门现场指导办理审批事项,项目审批水平和审批效率明显提高。三是实行重点项目联合服务。由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联合服务小组,对投资规模大、具有牵动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联合服务。为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项目启动中涉及的建设用地腾迁、施工用水、临时占道施工、周边环境等问题积极沟通,保证了项目按期开发建设。对企业经营增项、变动投资、选择经营场所等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提供人才及用工服务。充分发挥开发区人才信息资源储备优势,为驻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和用工服务。全年组织人才招聘交流会两次,为驻区企业提供人事档案代理服务。

4.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

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为沈阳五大开发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交通及人文环境等综合优势,犹如镶嵌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开发区位于沈阳东北部,面积20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平方公里。整个旅游开发区由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植物园、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坎镇、满堂乡等村镇构成青山绿水、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依托沈阳,辐射周边抚顺、铁岭、辽阳、鞍山、阜新等城市人口2000多万,拥有稳定而充足的客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向阳寺、点将台、妈妈石、高句丽山城遗址都是极具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沈阳植物园植被占地211公顷,园内山岗起伏,花团锦簇,景色宜人,汇集展示各类植物2000余种,是中国东北地区植物种类最多最全的生态园,每年5月举办郁金香展,6月牡丹展,7月百合展,8月大丽花展,9月菊花展,花展吸引游人如织。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山林资源占地900公顷。茂密的山林中有千余种珍贵植物,百余种野生动物。园内“石人山”是沈阳第一峰,海拔4413米,登峰眺望,沈阳城尽收眼底。高坎镇、满堂乡等村镇以农副产品为主,城乡结合,资源丰富。

棋盘山风景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顺达的交通环境及开发价值。1992年,正式成立开发区后,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一是旅游项目形成了水、陆、空同步开发建设的新格局。旅游项目深受欢迎,其中水上项目以豪华游艇、画舫、游船、脚踏船、手划船为主;陆地项目以东北最大、种类最全的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鸟语林、高山管轨滑道、国际棋牌竞技中心、蹦极、攀岩、越野赛车、卡丁车等为主;空中项目以水(冰)上降落伞、滑翔伞为主,尤其是近年创办的中国沈阳冰雪节的规模逐年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品位越来越新,其社会、环境和经济“三大效益”创历史新高。在国际棋牌中心举办各类国际性棋赛,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了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在国内外的社会知名度。二是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区现有不同档次和建筑格调的宾馆饭店共6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5000余人。三是基础配套设施齐全。10年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人民币,建设了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及旅游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四通一平”,旅游和投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四是经济总量逐年增长。近两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93%;固定资产年增长50%。目前,开发区已经进入快发展、大发展的新时期。

2004年9月,经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沈阳市申办“2006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取得成功。“世园会”的核心区,选定在开发区的植物园。举办世园会,将使沈阳扬名世界,跻身世界知名城市的行列。同时,也将为这一地区带来一个世界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景观,从而带动沈阳整个东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升沈阳生态环境质量,重塑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

5.沈阳农业高新区

成立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沈阳为应对入世挑战,抢抓战略机遇,依托区域科技和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沈阳农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培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沈阳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沈阳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里程碑。

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区县级行政管理权,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万人。

开发区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区内有八大科研院所,六大中心,各类科技人员3200人,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科技体系,每年开展的重点科研课题300余项。近年来以来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913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部级349项。

区内生态环境优良。农业高新区地处沈阳市东部长白山余脉山区,地貌丰富。区内水量充沛,有大小水库6座,库容量64万立方米。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0%。森林、山冈、平川、清泉、水库构成开发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风水宝地。区内土地资源丰富,全部为国有土地。其中耕地占39%,林地占32%;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沈哈高速公路、沈铁铁路贯穿全区。外围有沈阳三环高速公路、沈新公路、沈阳旅游公路围绕。区内电力、通讯等能源供应充足。

强大的科技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最理想的场所。

沈阳农业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农业高新技术孵化为先导,以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实施主导产业扩张、大项目支撑和产业集群三大战略,打造“环保、生态、高科技”品牌,利用今后5—10年的时间,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内外农业高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个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科研与产业并茂的生态新城区。

目前,初步形成以沈阳辉山乳业公司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以华美畜禽、蒲兴禽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中粮集团、华龙面业、好利来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大汉泡菜和润田饮料为龙头的果蔬(饮料)加工产业;以禾田生物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区内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包括:中粮集团、华龙面业、辉山乳业、隆迪种业、禾丰饲料、华美畜禽、青花食品、通威饲料)。东北地区最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已具雏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美国百事可乐、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纷纷将投资战略眼光投向开发区。
沈阳作为东方”鲁尔”在过去的年代里大力支持了祖国发展,如今,摘掉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更在2006年成功举办了世园会,沈阳的明天将是一片灿烂辉煌!

⑨ 简述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已成为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我市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越来越强,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新芜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资料对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为调整和优化我市金融服务业结构和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业,金融业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卷投资、证卷分析咨询、保险业以及金融租赁、邮政储蓄、典当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活动等。
1、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善。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业共有法人单位127家,产业活动单位464家,单位数分别占全市单位总数1.8%和5.6%。在金融业法人单位中,银行业96家,占比重75.59%;证券业5家,占比重3.94%;保险业19家,占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动7家,占比重5.51%。
2、金融机构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金融业加快了改革步伐,进入了国有、集体、股份、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共同竞争发展的新阶段。
(1)从单位所有制结构看,在金融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单位35家,占27.56%,集体单位50家,占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责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别占3.15%、7.87%、19.69%、2.36%。数据显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仍是我市金融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
(2)从人员结构看:金融业从业人员的集中度较高。与所有制结构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已占据了全行业的半壁江山,总人数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从业人数。2004年,金融业法人单位股份有限公司从业人员达4067人,分别是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数的1.6倍和3.3倍,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的户均从业人员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种经济类型单位的从业人数已占全行业的95.8%。。
(3)从所有制的内部结构看,行业特征鲜明。第一,银行业是国有企业比例最高的行业,其中商业银行由于进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业比例在银行中最高,为71 %;其中国有和集体比例仅为25 %,第二,保险业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业,达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中,组织形式较为灵活,私营企业占比例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比例15∶85 ,其中典当业已完全实行私有化。

阅读全文

与2016沈阳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商所白天交易时间 浏览:31
奥克股份电解液溶剂 浏览:573
国瀚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25
杠杆偶然性改变力的大小 浏览:50
开通腾讯理财通账户会同时基金账户 浏览:82
山西晋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浏览:645
金融服务于经济 浏览:681
理财账号有基金未卖出 浏览:501
欧洲油运股票 浏览:191
绵阳安信证券招聘 浏览:64
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浏览:358
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688
有什么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246
薪酬收益权理财业务 浏览:41
黄金生锈如何处理 浏览:481
怎么关闭淘宝客个别产品佣金 浏览:542
厦门象屿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浏览:260
外币报表折算中利润表汇率选择 浏览:848
中利集团与意大利 浏览:344
农行理财产品本利丰可靠吗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