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以从哪里了解到世界金融行业的发展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只能预测。预测的准不准,就看运气了。但是如果没有突发情况的话,宏观的方向还是可以预测的。那就是一些国际大事,政治事件等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一些媒体也会有自己的分析师,得出相关的结果,你可以总结参考。
2. 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兴起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 世纪90 年代要快于80 年代,特别是低 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 年只上升 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 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 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 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 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 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 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 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 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 在1000 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 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 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 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 例如,以20 世纪90 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 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 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 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 个百分点。且在1980 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 是50%了。而在2000 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 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制造企业的专业服务呈外包 趋势,制造业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美 国企业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把企业的专业服务进行全 球外包,这一成功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全球竞争力。这也进一步刺激了 其他国家制造业对服务业空前高涨的关注热情,全球各地的许多制造商(诸如汽车、家电、 计算机等)同服务企业一样注重管理他们的服务。这些制造商已充分认识到企业要进行全球 竞争必须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不仅是企业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 势的潜力所在。 另外,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 提高其质量。近几年来,国外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 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 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 HP 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 IBM公司在20 世纪90 年代由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这些均有力地说明了 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日益密切并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3.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金融行业对世界的影响大吗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等特点。
以中国为例:
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所以,金融行业对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
希望采纳
5. 服务业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主要产业是服务业;而中国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中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且中国高新技术少,美国第三产业比重大,与中国相反,且高新技术多。
美国: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也就是说,产业结构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现在判断世界上某一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0%以上。美国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值的1%,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20%左右。现代服务业占据产业链的最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巨大的整合功能。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占GDP总值的80%。
中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11%;第二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9%;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0%,与美国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差一半,比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20%。
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就业总人数的30%,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只占GDP总值的35%。而且中国第二产业中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10%,其它大部分工业产值来自轻纺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采矿业、钢铁业、水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10%。
6. 世界著名三大金融中心是什么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金融服务业肩负带动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的重任。
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纽约都会区的核心。逾一个世纪以来,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全球影响力。纽约是一座世界级城市,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其中联合国总部也位于该市,因此纽约也被公认为世界之都。
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及欧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经济金融中心。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建立了这座都市。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城市的核心地区伦敦市,仍保持着自中世纪起就划分的界限。
世界金融中心是美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它是由四座摩天大楼组成的建筑群,从世界贸易中心有连接的空中走道可以直接进入,空中走道经常有免费的艺术作品展览,可以看到当今一流的摄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