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

发布时间:2021-07-31 11:22:30

⑴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刑法条文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过失都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设立金融机构应当经过批准,擅自设立属于违法的行为,亦明知自己是在私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仍决意设立之,并希望发生金融机构擅自设立成功的危害结果。
至于设立的目的,则是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如果设立后又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则又牵连触犯其他罪名,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这时,应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罚。

⑵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
二十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刑法第174条第1款)
1、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⑶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相关说明

一、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金融机构的设立、开业需经国版家有关管理部门严权格审批,擅自设立、开业便构成本罪。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和有关人员实行双罚。
二、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一经设立,对外挂牌,就构成本罪,盈亏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四、行为人犯本罪后,随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是为了集资诈骗,其行为即同时触犯其它罪名,应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而不并罚。
五、《刑法修正案》将刑法174条“经人民银行批准”,改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是因为我国金融机构的批准权已发生变化,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均已由中国证监会审批,保险公司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六、“擅自设立”,是指没有取得金融业务管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有资格的金融机构擅立分支机构,只可进行行政处罚,不属犯罪。
七、本罪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密切联系,研究确定彼罪时,要结合本罪的说明进行联系分析。

阅读全文

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osc指标公式源码 浏览:587
湖北鄂信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17
通达信supertrend指标 浏览:904
开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70
投资型理财基金 浏览:954
吉安市汽车金融公司 浏览:510
外汇会计要处理的对象有 浏览:945
职业外汇交易员 浏览:70
如何跟客户谈融资融券话术 浏览:652
广东银绩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670
理财产品到期无法退出 浏览:294
金融投资公司的名称大全 浏览:21
离兰州金融国企近的金融公司 浏览:34
九鼎集团e租宝 浏览:919
王少华中诚信托 浏览:801
炒股票蛋糕 浏览:125
返钱是金融机构 浏览:774
全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浏览:362
金融投资公司招操盘手 浏览:395
上港集团价值链 浏览: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