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

发布时间:2021-07-31 11:22:30

⑴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刑法条文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过失都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设立金融机构应当经过批准,擅自设立属于违法的行为,亦明知自己是在私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仍决意设立之,并希望发生金融机构擅自设立成功的危害结果。
至于设立的目的,则是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如果设立后又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则又牵连触犯其他罪名,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这时,应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罚。

⑵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5:
二十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案(刑法第174条第1款)
1、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⑶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相关说明

一、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金融机构的设立、开业需经国版家有关管理部门严权格审批,擅自设立、开业便构成本罪。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和有关人员实行双罚。
二、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一经设立,对外挂牌,就构成本罪,盈亏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四、行为人犯本罪后,随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是为了集资诈骗,其行为即同时触犯其它罪名,应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而不并罚。
五、《刑法修正案》将刑法174条“经人民银行批准”,改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是因为我国金融机构的批准权已发生变化,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均已由中国证监会审批,保险公司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六、“擅自设立”,是指没有取得金融业务管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有资格的金融机构擅立分支机构,只可进行行政处罚,不属犯罪。
七、本罪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密切联系,研究确定彼罪时,要结合本罪的说明进行联系分析。

阅读全文

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主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信证券南京分公司 浏览:326
环保监测上市公司 浏览:736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背景 浏览:103
外汇下单员靠谱吗 浏览:33
阜阳金融服务之星评选 浏览:125
北京麦田佣金几个点 浏览:907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卖出 浏览:457
山东省金融机构服务费包含 浏览:104
什么是私募理财产品 浏览:913
万科融资投资报告 浏览:875
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贷款 浏览:102
东方软件的浮筹指标 浏览:881
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加工量 浏览:169
恒大地产集团单位代码 浏览:277
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 浏览:320
中恒集团4千股千评 浏览:507
支付宝怎么办理理财产品 浏览:268
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 浏览:140
信托份额代持协议书范本 浏览:40
理财投资怎么算收益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