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试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
可以考虑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区别与联系着手,把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意义说清楚就好了:它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目标和提升利润空间、谋求生产的重点,由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业务,而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这样又可以扩大中心业务。
个人感觉这个题目很米意义,典型的学院传统,无用。
B.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1.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投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
2.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3.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极高比率;所支配运营的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的比率相对其他产业高;属高风险产业。
4.金融机构体系分为国家金融机构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类。在国家金融机构体系中,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机构;商业经营性机构是指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发行与交易、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5. 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可分为全球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6.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5.金融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建设之路要靠市场开拓和在市场开拓基础上的政府规范。
根据这个资料 再看看书的这章 在用自己的话联起来 就ok了 有个400字就成
C. 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意义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信贷比不达标时可提高收益水平(但占用风险资本);表内业务表外化的创新能够有效规避监管
D.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意义
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占用银行资本金,符合低资本消耗的发展趋势.
E.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有什么意义请正确回答。
所谓中间业务即在不动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资源与网络及网点优势来用别人的钱赚取手续费的业务。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中间业务在利润的占比已达到了70%左右,也就是说已经成了商业银行营利的大头,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表外业务仅占利润的20%以内。而中间业务在不动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营利,所以说风险可以说为零,所以,中间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营利的发展方向。
F.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是什么意思
表内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
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不能揭示的业务,例如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从财务角度看,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G. 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有那些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主要内容
贸易融通业务
金融保证业务 包括 保函 备用信用证 贷款承诺 贷款出售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易混淆。
其联系是: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有的业务也不都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发挥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其区别是: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则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表内的业务。
H. 什么是资管新规它对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呢
资管新规全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去年11月发布。简单来说,宏观层面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中观层面关系到百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微观层面关系到万千家机构未来生存转型之道,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终奖能拿多少。
有保险资管人士点评,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起点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改善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
保险行业可以跳过银行、直接赚取利差收益,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对信托行业,迎来刚性转型期主动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资管新规对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今年注定会成为信托公司刚性转型元年,任何冲规模、做通道的动作都可能是踩红线的动作,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6.25万亿,去通道、去杠杆背景下的信托业面临着行业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挑战。
I. 请简单论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
只能帮你找点资料了……实在是困难啊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 1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但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
的业务。中间业务可分为如下九大类(中国人民银行):
1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支票
汇票
本票
2 )银行卡业务
3 )代理类中间业务
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
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
代理商业银行业务
代收代付业务
代理证券业务
代理保险业务
4 )担保类中间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
备用信用证
商业信用证
各类保函业务
5 )承诺类中间业务
贷款额度
票据发信便利
6 )交易类中间业务
远期
期货
期权
互换
7 )基金托管业务
8 )咨询顾问类业务
企业信息咨询业务
资产管理顾问业务
财务顾问业务
现金管理业务
9 )其他类中间业务
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大类的业务
( 2 )表外业务
1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
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
率的活动。这些业务虽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为资产业
务或负债业务,因此需要在表外进行记载、反映、核算、控制和管理(上述中间业务中
的 4 )、 5 )、 6 )即为狭义的表外业务)。
2 )广义的表外业务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
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