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机构包括哪些企业
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是指从事金融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2、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3、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
4、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5、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可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又可划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按照所属的国家,还可划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控股情况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上述第一种服务涉及金融机构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第四种服务被称为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第五种服务则属于咨询和信托功能。
2. 我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有哪些
我国主要有四大国有控股金融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
金融机构(Money corporation)是指所从事资金融通部门的统称。我
1、货币当局,也叫银行,即如中国人民银行。
2、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城市,农村,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邮政储蓄,典当行等.
3、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
3. 财政控股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财政控股公司的机构性质,取决于该公司的业务性质。
从财政控股企业看,有金融机构,也有非金融机构。
根据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中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在以下范围的机构才是金融机构:一、货币当局:1、中国人民银行;2、国家外汇管理局。二、监管当局: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1、银行;2、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联社);3、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4、农村资金互助社;5、财务公司。四、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1、信托公司;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金融租赁公司;4、汽车金融公司;5、贷款公司;6、货币经纪公司。五、证券业金融机构:1、证券公司;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3、期货公司;4、投资咨询公司。六、保险业金融机构:1、财产保险公司;2、人身保险公司;3、再保险公司;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保险经纪公司;6、保险代理公司;7、保险公估公司;8、企业年金。七、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1、交易所;2、登记结算类机构。八、金融控股公司:1、中央金融控股公司;2、其他金融控股公司。九、新兴金融企业:1、小额贷款公司;2、第三方理财公司;3、综合理财服务公司。
4. 银行控股公司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中国金融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适应金融业信息化、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国内金融界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作为一种尝试,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信集团在整体改制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整合,组建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2年12月5日正式挂牌运作。中信控股公司的成立,不仅是中国中信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
金融控股公司首先在美国出现,但作为国际金融经营体制的重要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业的重视。近几年,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东亚地区的一股潮流。中国加入WTO后,大型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凭借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加紧在华金融业布局。由于受到经营范围的限制,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金融控股公司具有“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特点,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下,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向综合化经营平稳过渡,金融控股公司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早在1997年,中信集团就提出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设想,目标就是要通过整合金融子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中信控股公司作为国内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正式运作以来,已在建立统一金融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和开发交叉型综合金融产品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作为分业经营环境下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如何经营,如何监管,一直是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监管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对金融控股公司至关重要。从长远看,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发挥集团资源的协同效应,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其次,资源的整合问题。有效的资源整合是金融控股公司成功运作的重要基础。资源整合涉及多方面内容,但关键是怎样按照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人员、财务和业务线的整合,向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综合金融服务。要实现这三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有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实现各机构的资源共享。表面上看这只是技术层面的改变,实质上是整个控股公司的基础建设迈出了综合化经营的第一步。这种技术基础建设层面的统一扩展到经营层面就是如何发展金融交叉产品。在目前条件下,这也是金融控股公司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再次,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问题。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它造成的危害比单一金融机构更大。因此,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严密、严格、有效率的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如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如何让财务透明化、让投资者了解金融控股公司每一个金融子公司的运作情况,以及如何保障客户的隐私权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在酝酿组建中信控股公司时,我就要求中信控股的同事,要研究建立一整套统一严密、灵敏、有效率的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目前中信控股公司已经成立了审计协调小组,建立了对所属子公司的风险控制和审计监督模式。
5.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股东最高持股比例(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法》第216条(二)的规定: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应答时间:2021-04-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中国哪些金融机构属于金融控股集团
平安、中信等等太多了。现在金融集团基本上是整合证券、基金、期货、银行、直投业务。
保险那边是集团整合人寿、财险、资管业务。甚至像平安、中信集团这种是所有通吃。
一些大企业(非金融)如海航、越秀都有自己的金融控股公司。
7. 金融机构的所有权是谁的为什么
命题太大,在此只能作一些简单解释,金融机构分为银行和非银行两大块,其所有权按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来区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负责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货币发行,办理机构和个人的存贷款业务,也就是把有钱又暂时不需要使用的集中起来,给那些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给予资金支持,起资金供需调剂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