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的利弊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民间金融改革的目标,是要把以下两个市场分开:一个是低风险的资金市场,在这个市场,低风险的小企业可以获得资金,且融资成本合理;另一个是高风险的资金市场,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其需要,高风险小企业仍要依赖民间融资市场。
因此,除了利率市场化,金融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也被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依然狭窄、门槛高,同时风险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称“金融行业的改革首先要改革金融准入,目前,政府对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管理太紧,如果把市场准入条件开放,则有利于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余永定分析称“之所以当前地下金融、民间借贷这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找不到贷款。不过,大银行不肯借钱给中小企业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小企业风险大,所以,我们要设立更多的地区银行、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率的调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实际上,地区银行比起几大国有银行更加了解当地企业的信用情况,而研究民间金融如何打破国有银行垄断,是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希望能帮到你,更多的行业信息你可以去前瞻网上查询。如有不明之处请追问,回答满意请采纳!谢谢
2. 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
《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据介绍,《调整意见》共分六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范围下设分支机构,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
二是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将省内分支机构审批权限下放给各省银监局。
三是要求商业银行科学制定机构发展规划,规划先行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控全局,促进整个银行业及各类银行业机构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有序竞争,防止盲目无序扩张。
四是鼓励商业银行优先到西部、东北等银行机构较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对符合监管导向的相关申请予以优先支持。体现监管部门统筹区域发展的监管导向及相关支持措施。
五是体现了银监会“管法人”的监管理念,即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准入门槛与银行法人机构的总体情况相结合。
六是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由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和资本管理需要统筹调节、配置。
3. 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将逐步放宽了吗
据报道,外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中美元首会晤时表示,将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分析人士表示,放开对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显然会显著提升国内金融业的经营效率,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有利于培育国内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形成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希望金融业准入门槛的放宽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 银监会对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中,市场准入不包括什么准入
银监会对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中,市场准入不包括(信息)准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的银行准入条件有哪些
第十二条
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三条
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调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但不得少于前款规定的限额。
6.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有哪些限制怎样进行限制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1)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上面,具体来说,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
(3)中央银行的结构即中央银行制度的结构,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
(1)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
(2)现在,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统作用正受到挑战,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许多国家通过另设监管机构来监管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3)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监管体制可分为四类:分业经营且分业监管,如法国和中国;分业经营而混业监管,如韩国;混业经营而分业监管,如美国和香港地区;混业经营且混业监管,如英国和日本等。 是否由中央银行担当监管重任也有不同情形:有中央银行仍负责全面监管的;有中央银行只负责对银行业监管的;也有在中央银行外另设新机构,专司所有金融监管的。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程序和内容
完整的金融监管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它由市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以及市场退出等相关要素和环节组成。
(1)机构功能定位 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运作、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2)市场准入广义上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机构准入,是指依据法定标准,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是指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和认可。
(3)业务运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监管,主要是通过监管当局(如中央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以及借助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外部审计,及时发现、识别、评价和纠正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风险。这是监管当局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4)风险评价 风险的综合评价是金融监管人员在综合分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结果及来自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被监管机构所存在风险的性质、特征、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的及时、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
(5)风险处置 金融监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置,处置方式包括纠正、救助和市场退出。
7. 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 ).A. 对市场准入的监管
A.
对市场准入的监管B.
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监管C.
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管D.
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挽救或者退市监管
8.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金融监管的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
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一个就是对资产端的资质进行审核,也就是借贷人的征信信息进行甄别;
第二个是规避国家法律禁止的事项;
第三个是对不同人群进行发放不同额度。还有就是,结合公司情况,建立一套公司特有的保障制度。
(8)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扩展阅读:
监管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防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