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2家金融机构被罚多少
1月27日从中国银监会获悉,银监会近日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重罚之下,银行自身对于类似违规的教训也不止“深刻”二字。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只有“肉疼”,才会长记性,“对于某些银行来说,有可能辛辛苦苦一年做下来,这个利润也就(被罚没得)差不多了,这个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警钟。”
㈡ 银监罚款对个人最低多少金额
你好:没有具体的最低金额,可参考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
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
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
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
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第四十九条
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检查、调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㈢ 银保监会上半年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达798家吗
2018年7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消息称,上半年该机构共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798家、罚没14.3亿元;处罚责任人962人,取消其中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银行业从业及高管任职资格。
在高压监管下,中国金融业回归本源态势持续巩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增20多万亿元;同业资产和非债券投资分别同比下降2.6%和7%,同业理财在上年减少3.4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缩减1.2万亿元,已累计削减三分之二以上。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低效、无效使用的信贷资金被持续挤出。5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1%,低效融资需求受到明显遏制。同期,小微企业、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4.2%、和7.6%、和45.6%。
银保监会表示,目前相关重点风险隐患得到了有效管控。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120%降至100%以下。同时官方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私售“飞单”、“萝卜章”、“抽屉协议”等严重扰乱市场的乱象明显减少,行业“潜规则”得到有效制止。
㈣ 开年首月银行业领1.5亿罚单 半数涉房地产金融
2021年金融业强监管高压态势仍然不减。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统计,开年以来(以罚单披露时间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不含个人)已累计开出罚单150余张,罚金金额也已逾1.5亿元,其中不乏多张千万级“天价”罚单。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下,今年以来银行信贷资金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罚单明显增多,占罚单总数比例超过半数,相关罚金累计过亿元。
延续2020年的处罚重点,信贷违规仍是银行罚单“重灾区”。从银保监会披露案由看,银行信贷业务被罚原因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前贷后调查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贷后监督不力、客户未按合同用途使用授信等信贷业务相关领域、虚增存贷款、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
例如,工行重庆市分行因“为虚假并购交易发放信贷资金”“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被处以1550万元罚款。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因“授信工作严重不审慎”被罚145万元。厦门国际银行因“信贷业务审查不审慎,滚动发放无有效需求的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贷款”被罚80万元。
在信贷违规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涉房”“涉土地”的违规操作成为罚单“重灾区”。在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开出的多张千万级“天价罚单”中,几乎全部涉及房地产金融。从违规“涉房”贷款处罚对象看,既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也包括农商行、城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机构。
1月8日,银保监会对7家金融机构批量公布21张罚单,其中涉及三家商业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缴纳或置换土地款”等23条案由被罚5470万元,这也是今年以来银行业最高罚金。邮储银行也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此外,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江西德兴农商行等30余家银行也因涉及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原因被处以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罚金。
业内人士表示,违规放贷或信贷资金贷后监督不力极易导致借款人违约和骗贷行为发生,为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埋下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信贷资金绕道流入楼市、土地市场,会导致居民杠杆率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加。
“涉房贷款之所以在信贷罚单中占比较高,一方面因为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部分,在银行业贷款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年来房地产高速增长,银行业盲目加大对房地产信贷投入,部分银行为获取利润、争夺客户不惜突破政策红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
银行在业务实践中对资金流向难以进行有效监控也是涉房信贷业务频频踩雷的原因。一大行华东地区分行信贷部门经理对记者表示,监管机构始终都在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银行在贷后对资金用途进行监控并不容易。“比如,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因此银行就要通过客户账单流水、缴税凭证等进行判断,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审核,提高了运营成本。”该经理指出。
金融监管部门已进一步强化房地产金融调控力度。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传达了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政策预期,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优化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涉房涉地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后续监管重点。董希淼表示,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有两个意义。一是防止经济过度房地产化;二是防止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预计在房企融资受限、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和房企均存在违规信贷的动力,因此防止信贷风险、业务操作风险仍然是监管重点,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被不断重申的背景下,涉房监管力度或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对于资金流向等监控难点,下一步可以加强信息共享,防范金融风险,保持房地产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㈤ 今年有哪些机构被银监会处罚
银监会27日公布,近日,经过立案、调查、审理、审议、告知、陈述申辩意见复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银监会统筹协调相关银监局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这是2018年以来银监会开出的第二张过亿罚单。
银监会表示,此案暴露出一些机构内控管理缺失,合规意识淡薄,严重违规经营等问题。案发机构的印章、合同、账户、营业场所等管理混乱,大额异常交易监测失效,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银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依法查处银行业大要案,坚持违法必究、纠查必严。
㈥ 中国有几家银监会
一家,其结构如下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3月中国首次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构成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一司、银行二司、非银行司、合作管理司、银行管理司,中央金融工委现有人员组成(银行业协会也将有可能从人民银行并入银监会),将统一由监管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
㈦ 对于违反银监局规定的处罚有哪些,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都包括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1、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2、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3、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4、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5、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7)处罚违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少家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监督管理机构
第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
第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
㈧ 银监处罚金额如何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四条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第四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第四十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第四十九条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检查、调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